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05806发布日期:2020-10-13 09:4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6年05月02日、申请号为201680026523.0(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6/063556、发明名称为“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的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发明涉及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更详细地讲,涉及耐湿热性优异、能够适用于柔性扁平电缆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



背景技术:

柔性扁平电缆具有将所排列的多个导体通过具有绝缘基材膜以及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的层叠体等夹持、覆盖的构造。作为上述粘合性树脂组合物,通常多用聚酯类树脂组合物。

当前,柔性扁平电缆可用于计算机、图像显示装置、手机、打印机、导航仪以及复印机等电子设备的配线。近年来,设想将柔性扁平电缆还用于毫米波雷达以及车载相机等设置在汽车外的电子设备、电饭煲、电热壶以及微波炉等产生水蒸气的家用电器等高温多湿环境中。但是,在使用聚酯类树脂组合物作为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情况下,其耐湿热性不充分,存在高温多湿环境下使用会使层叠体会从导体上剥离甚至使导体露出的问题。

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下述内容,“一种用于扁平电缆的覆盖材料,由膜状基材、增粘涂层以及热密封层依次层叠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密封层由填料成分以及树脂成分构成,所述填料成分包含作为主成分的阻燃剂,所述树脂成分包含作为主成分的聚酯类树脂以及抑制所述聚酯类树脂水解的添加剂,相对于所述填料成分与树脂成分的总量,包含0.5~10质量%的所述添加剂”,并公开了在温度85℃、湿度85%rh的条件下保存500小时后的导体粘接强度以及弯折保存试验的结果。但是,该保存后的导体粘接强度并不能够满足要求,希望进一步提升。

另外,当前,为了能够符合高额定温度规格或者通过认证,需要电子束照射交联、水交联等交联工序。但是,近年来,从生产性、成本方面考虑,要求无需交联工序就能够符合高额定温度规格或者通过认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5470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能够适用于柔性扁平电缆的层叠体,该粘合性树脂组合物耐湿热性优异,特别是长期暴露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与导体的粘合性,并且无需交联工序接能够符合高额定温度规格或者通过认证。

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认真研究发现,能够通过特定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来实现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是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包含:

20~70质量%的(a)酸改性聚丙烯类树脂;

20~60质量%的(b)聚丙烯类树脂;以及

2~25质量%的(c)乙烯与共聚单体的共聚物,所述共聚单体是选自由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丙烯酸烷基酯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其中,所述成分(a)、所述成分(b)以及所述成分(c)的和是100质量%。

根据第一发明所述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第二发明在所述成分(a)、所述成分(b)以及所述成分(c)的和是100质量份的情况下,还包含10~300质量份的(d)阻燃剂。

第三发明是至少包含一层以上由第一发明或者第二发明所述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的层叠体。

第四发明是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的一面上依次具有由包含硅烷偶联剂的涂料构成的增粘涂层以及由第一发明或者第二发明所述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的层叠体。

根据第四发明所述的层叠体,第五发明的上述硅烷偶联剂是选自由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以及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第六发明是包含第一发明或第二发明所述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柔性扁平电缆。

第七发明是包含第三~第五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柔性扁平电缆。

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耐湿热性优异,即使长期暴露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与导体的粘合性。另外,无需交联工序就能够符合高额定温度规格或者通过认证。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通过ul的额定温度125℃的认证也无需交联工序。因此,使用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柔性扁平电缆能够适用于毫米波雷达以及车载相机等设置在汽车外的电子设备、电饭煲、电热壶以及微波炉等产生水蒸气的家用电器等设想的暴露于高温多湿环境中的电子设备的配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层叠体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层叠体的柔性扁平电缆的一个例子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粘合性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包含(a)酸改性聚丙烯类树脂、(b)聚丙烯类树脂以及(c)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优选还包含(d)阻燃剂。

(a)酸改性聚丙烯类树脂:

上述成分(a)能够使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即使长期暴露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与导体的粘合性。

上述成分(a)是接枝(下面有时称为“酸改性”)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聚丙烯类树脂,通过酸改性这一点可以明确区别于上述成分(b)。

对于上述成分(a)的酸改性量(来源于接枝的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单元的量),由接枝的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衍生物的种类决定,但是,例如在马来酸酐的情况下,从粘合性方面考虑,优选1摩尔%以上,更优选2摩尔%以上。另一方面,从制膜性方面考虑,优选10摩尔%以下,更优选5摩尔%以下。

对于按照jisk7210:1999、在190℃、21.18n条件下测量到的上述成分(a)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以下,简称mfr-a),从粘合性方面考虑,优选1g/10分钟以上,更优选5g/10分钟以上,进一步优选20g/10分钟以上。另一方面,从制膜性方面考虑,优选50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200g/10分钟以下,进一步优选100g/10分钟以下。

对于上述成分(a)的熔点,从无需交联工序就能够符合更高的额定温度规格方面考虑,优选135℃以上,更优选150℃以上,进一步优选160℃以上。对于熔点的上限,不特别限定,越高越好,但是,酸改性聚丙烯类树脂通常能够到达的至多也就是168℃左右。

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熔点是通过下述过程测量的第二熔解曲线(最后升温过程中测量的熔解曲线)中的最高温度侧的最高峰值的熔点:使用perkinelmerjapan公司的diamonddsc型示差扫描热量计,在230℃保持5分钟,以10℃/分钟的方式冷却至-10℃,在-10℃保持5分钟,以10℃/分钟的方式升温至230℃。

对于上述成分(a)的配合量,在上述成分(a)、上述成分(b)以及上述成分(c)的和是100质量%的情况下,从粘合性以及制膜性方面考虑,可以是20~70质量%,优选32~45质量%。

不特别限定生产上述成分(a)的方法,但是,例如可以列举下述方法:将包含100质量份的(p)聚丙烯类树脂、0.05~5质量份的(q)从不饱和羧酸以及不饱和羧酸衍生物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以及0.05~5质量份的(r)有机过氧化物的树脂组合物熔融混炼,在上述成分(p)中接枝上述成分(q),从而生产成分(a)。对于上述熔融混炼过程,从使成分(q)与成分(r)完全反应而不会在生产的成分(a)中残留的方面考虑,优选在成分(r)的一分钟半衰期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1分钟以上的熔融混炼,更优选在成分(r)的1分钟半衰期温度以上的温度进行2分钟以上的熔融混炼。

作为上述聚丙烯类树脂,例如,可以列举丙烯均聚物、丙烯与其他少量的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以及4-甲基-1-戊烯等)的共聚物(包含嵌段共聚物以及无规共聚物。)等。对于上述成分(p)的熔点,从无需交联工序就能够符合更高的额定温度规格方面考虑,优选135℃,更优选150℃以上,进一步优选160℃以上。对于熔点的上限,不特别限定,越高越好,但是,聚丙烯类树脂通常能够达到的至多也就是167℃左右。熔点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法如上述一样。作为这种聚丙烯类树脂,例如,可以列举高立体规则性(等规五单元组分数通常为96摩尔%以上,优选98摩尔%以上)的丙烯均聚物。上述成分(p)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上述不饱和羧酸,例如,可以列举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丙烯酸以及甲基丙烯酸等。作为不饱和羧酸的衍生物,可以列举马来酸单酯、马来酸二酯、马来酸酐、衣康酸单酯、衣康酸二酯、衣康酸酐、富马酸单酯、富马酸二酯、富马酸酐、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烷基酯、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作为上述成分(q),从粘合性方面考虑,优选马来酸酐。上述成分(q)优选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对于上述成分(q)的配合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p)聚丙烯类树脂,从粘合性方面考虑,可以是0.05质量份以上,优选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0.5质量份以上。另外,从酸改性时成分(q)不会未发生反应而残留在生产的上述成分(a)中的方面考虑,可以是5质量份以下,优选4质量份以下,更优选3质量份以下。

作为上述有机过氧化物,例如,可以列举过氧化二异丙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3-己炔、1,3-双(叔丁基过氧异丙基)苯、1,1-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4-二(叔丁基过氧基)戊酸正丁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对氯苯甲酰、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叔丁基过氧异丙基碳酸酯、二乙酰过氧化物、过氧化月桂酰以及过氧化叔丁基异丙苯等。作为上述成分(r),从粘合性方面考虑,优选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3-己炔。作为上述成分(r),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对于上述成分(r)的配合量,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p)聚丙烯类树脂,从粘合性方面考虑,可以是0.05质量份以上,优选0.2质量份以上,更优选0.5质量份以上。另外,从控制酸改性时的熔融粘度降低的方面考虑,可以是5质量份以下,优选4质量份以下,更优选3质量份以下。

(b)聚丙烯类树脂:

上述成分(b)能够使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制膜性良好。

对于上述成分(b)的配合量,在上述成分(a)、上述成分(b)以及上述成分(c)的和是100质量%的情况下,从粘合性以及制膜性方面考虑,可以是20~60质量%,优选45~58质量%。

作为上述成分(b),例如,可以列举丙烯均聚物、丙烯与其他少量的α-烯烃(例如,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以及4-甲基-1-戊烯等)的共聚物(包含嵌段共聚物以及无规共聚物)等。作为上述成分(b),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对于按照jisk7210:1999、在230℃、21.18n条件下测量到的上述成分(b)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以下,简称mfr-b),从制膜性方面考虑,优选5g/10分钟以上,更优选10g/10分钟以上。另一方面,从控制熔融粘度降低方面考虑,优选3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20g/10分钟以下。

对于上述成分(b)的熔点,从无需交联工序就能够符合更高的额定温度规格方面考虑,优选135℃以上,更优选150℃以上,进一步优选160℃以上。对于熔点的上限,不特别限定,越高越好,但是,聚丙烯类树脂通常能够达到熔点至多也就是167℃左右。熔点的定义以及测量方法如上述一样。

(c)乙烯与选自由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以及丙烯酸烷基酯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共聚单体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成分(c)是乙烯与共聚单体的共聚物,其中,该共聚单体是从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以及甲基丙烯酸丁酯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以及丙烯酸丁酯等丙烯酸烷基酯构成的组中选择的一种以上。

上述成分(c)使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即使长期暴露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与导体的粘合性,并且用于包含上述成分(d)阻燃剂。另外,上述共聚单体具有-coo构造,在燃烧时发生脱羧反应(脱碳酸反应)从而起到辅助阻燃性作用。

其中,从粘合性方面考虑,优选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作为上述成分(c),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对于上述成分(c)的配合量,在上述成分(a)、上述成分(b)以及上述成分(c)的和是100质量%的情况下,从上述成分(d)的包容性方面考虑,可以是2质量%以上,优选5质量%以上,更优选7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从无需交联工序就能够符合更高的额定温度规格方面考虑,可以是25质量%以下,优选16质量%以下,更优选12质量%以下。

作为来源于上述成分(c)的上述共聚单体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以下,简称为“共聚单体含量”),从导体粘合性方面考虑,优选10质量%以上,更优选2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25质量%以上。另一方面,从耐热性方面考虑,优选85质量%以下。

对于按照jisk7210:1999、在190℃、21.18n条件下测量到的上述成分(c)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以下,简称为mfr-c),从制膜性方面考虑,优选0.1g/10分钟以上,更优选1g/10分钟以上。从能够以较低的层压温度实现导体粘接强度方面考虑,进一步优选3g/10分钟以上,最优选5g/10分钟以上。另一方面,从控制熔融粘度降低方面考虑,优选30g/10分钟以下,更优选20g/10分钟以下。

(d)阻燃剂:

在将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用于柔性扁平电缆等要求阻燃性用途的情况下,优选还包含上述成分(d)。

作为上述成分(d),不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任意的阻燃剂,优选使用通常可用于聚烯烃类树脂以及该树脂组合物的阻燃剂。

作为上述成分(d),例如,可以列举锑类阻燃剂、卤类阻燃剂、金属氢氧化物、锌类阻燃剂、磷类阻燃剂以及含氮化合物类阻燃剂等。

上述锑类阻燃剂,例如,可以列举三氧化二锑、五氧化二锑、三氯化锑、硼酸锑以及钼酸锑等。

上述卤类阻燃剂,例如,可以列举1,2-双(五溴苯基)乙烷、五溴二苯醚、八溴二苯醚、十溴二苯醚、四溴双酚a、六溴环十二烷、双(四溴邻苯二甲酰亚胺)乙烷、聚(二溴丙基醚)、四溴双酚a碳酸酯低聚物、四溴双酚环氧低聚物、四溴双酚a-双(二溴丙基醚)、溴化聚苯乙烯以及六溴苯等溴类阻燃剂、氯化石蜡,氯化联苯以及全氯五环癸烷等氯类阻燃剂等。

作为上述金属氢氧化物,例如,可以列举氧化铝以及氢氧化镁等。

作为上述锌类阻燃剂,例如,可以列举锡酸锌以及硼酸锌等。

上述磷类阻燃剂,例如,磷酸三甲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苯脂、磷酸三丁氧基乙酯、磷酸三甲苯酯、三新戊基磷酸酯、三(2-乙基己基)羧酸酯,三(丁基化苯基)磷酸酯、三(异丙基化苯基)磷酸酯、磷酸三苯脂、磷酸三二甲苯酯、叔丁基磷酸二苯酯等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以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有机磷酸酯的两分子或者三分子以上缩合而成的化合物为主成分的缩合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将有机磷酸酯或者缩合有机磷酸酯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氢原子置换为溴原子的化合物,例如三(三溴新戊基)磷酸酯等溴化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将有机磷酸酯或者缩合有机磷酸酯的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氢原子置换为氯原子的化合物,例如三(2,3-二氯丙基)磷酸酯等氯化有机磷酸酯类阻燃剂;聚磷酸铵类阻燃剂;以及红磷等无机磷类阻燃剂等。

作为上述含氮化合物类阻燃剂,例如,可以列举三聚氰胺氰脲酸酯、三(2-羟乙基)异氰脲酸酯以及三(2,3-环氧丙基)异氰脲酸酯等氰脲酸酯类阻燃剂;三嗪类阻燃剂;以及胍类阻燃剂等。

上述成分(d)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以上。

对于上述成分(d)的配合量,在上述成分(a)、上述成分(b)以及上述成分(c)的和是100质量份的情况下,从阻燃性方面考虑,通常为10质量份以上,优选30质量份以上。另外,从柔软性、耐弯曲性方面考虑,通常为300质量份以下,优选250质量份以下。

在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中,在不违反本发明目的的限度内,可以根据需要还包含除了上述成分(a)~(d)以外的成分,例如,除了上述成分(a)~(c)以外的热塑性树脂、颜料、无机填料、有机填料、树脂填料、润滑剂、抗氧化剂、耐气候性稳定剂、热稳定剂、脱模剂、抗静电剂以及表面活性剂等添加剂。

通过将上述成分(a)~(c)与上述成分(d)等与希望使用的任意成分通过熔融混炼机进行熔融混炼,从而得到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作为上述熔融混炼机,可以列举加压捏合机、搅拌机等批量混炼机;单轴挤出机、同向旋转双轴挤出机以及异向旋转双轴挤出机等挤出混炼机;压辊混炼机等。可以使用其中的任意组合。可以通过任意方法将得到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颗粒化。可以通过热切法、线切法以及入水下切割法等方法进行上述颗粒化。

2、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至少包含一层由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优选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的一面上依次具有由包含硅烷偶联剂的涂料构成的增粘涂层以及本由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

例如,可以在任意树脂膜的一面上直接或者经由增粘涂层等形成由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从而得到本发明的层叠体。

例如,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得到本发明的层叠体:将任意树脂膜的原料树脂与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使用任意共挤出装置进行共挤出;在使用任意制膜装置得到各自的膜后,对两者进行干式层压或者热层压;以及将任意树脂膜作为基材对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进行熔融挤出的挤出层压法等。

作为上述树脂膜,例如,可以列举聚氯乙烯以及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氯乙烯类树脂;芳香族聚酯以及脂肪族聚酯等聚酯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以及聚甲基戊烯等聚烯烃类树脂;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abs树脂)、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以及苯乙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等苯乙烯类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玻璃纸、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以及乙酰纤维素丁酯等纤维素类树脂;聚偏氯乙烯类树脂;聚偏二氟乙烯等含氟类树脂;以及除此以外的聚乙烯醇、乙烯乙烯醇、聚醚醚酮、尼龙、聚酰胺、聚酰亚胺、聚氨酯、聚醚酰亚胺、聚砜以及聚醚砜等树脂;以及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树脂混合物和这些树脂组合物的膜。这些膜包含拉伸膜、单向拉伸膜以及双向拉伸膜。并且,包含将一种以上这些膜层叠两层以上的层叠膜。

作为上述树脂膜,优选其中耐热性较高的,例如,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双向拉伸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双向拉伸聚丙烯类树脂膜、聚苯硫醚类树脂膜、聚酰亚胺类树脂膜、酰胺类树脂膜以及聚醚砜类树脂膜。

作为用于形成上述增粘涂层的涂料,例如,可以使用已知的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以及聚酯氨基甲酸酯等。另外,可以使用包含硅烷偶联剂的涂料。

包含上述硅烷偶联剂的涂料是以硅烷偶联剂为主(固体成分通常为50质量%以上,优选75质量%以上,更优选90质量%以上)的涂料。

上述硅烷偶联剂是具有水解基团(例如,甲氧基、乙氧基等烷氧基、乙酰氧基等酰氧基、氯基等卤基等)以及有机官能团(例如,氨基、乙烯基、环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丙烯酰氧基、异氰酸酯基等)中的至少两种不同反应基的硅烷化合物。其中,从提高与由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的粘合强度方面考虑,优选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以及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

作为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以列举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甲基三甲氧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硅烷、n-(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三乙氧基甲硅烷基-n-(1,3-二甲基亚丁基)丙胺、n-苯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以及n-(乙烯苄基)-2-氨基乙基-3-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作为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例如,可以列举2-(3,4-环氧环己烷)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以及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作为具有环氧基的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其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不限定使用用于形成上述增粘涂层的涂料来形成增粘涂层的方法,可以使用已知的网式涂覆方法。具体来讲,可以列举辊式涂覆、凹板式涂覆、反向涂覆、辊刷、喷涂、气刀涂覆以及模涂等方法。此时,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任意稀释溶剂,例如甲醇、乙醇、1-甲氧基-2-丙醇、乙酸正丁酯、甲苯、甲乙酮、甲基异丁酮、乙酸乙酯以及丙酮等。

另外,在不影响本发明目的的限度内,用于形成上述增粘涂层的涂料中可以包含抗氧化剂、耐气候性稳定剂、耐光性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抗静电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红外线遮蔽剂、流平剂、触变性赋予剂以及填料等添加剂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

增粘涂层的干燥厚度通常为0.01~5μm左右,优选0.03~1μm。

3、柔性扁平电缆:

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包含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或者本发明的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例如是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的一面上依次具有由包含硅烷偶联剂的涂料构成的增粘涂层以及由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构成的层,将宽度0.6~1.7mm、厚度0.035~2mm左右的软铜线、镀锡软铜线以及镀镍软铜线等导体排列1~30根左右,通过两个辊使一个上述层叠体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以及另一个上述层叠体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进行夹持,通过温度预热至130~200℃的压辊以及温度预热至130~200℃的支承辊进行压制,从而得到本发明的柔性扁平电缆。

实施例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测量方法

(1)制膜性:

使用具备宽度700mm的t模头、挤出机以及夹紧式卷筒装置的制膜装置,在模头出口树脂温度为210℃条件下制造厚度为50μm的膜。对于所得到的膜的宽度方向中央、距离中央50mm的右侧、距离中央100mm的右侧、距离中央50mm的左侧、距离中央100mm的左侧的5个位置,沿机器方向每50m的5处共25处测量厚度,通过下面的基准进行评价。此外,无法制膜的情况省略下面的评价。

◎:厚度偏差为±5%以下。

○:厚度偏差超过±5%以上,但为±10%以下。

△:厚度偏差超过±10%。

×:无法制膜。

(2)粘合力1(导体粘合力):

以机器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方式从层叠体中切出宽度为50mm、长度为150mm的实验片,在其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上放置导体宽度为0.7mm、厚度为0.035mm的镀锡软铜线,使得该铜线的长度方向与上述实验片的长度方向一致,使用压力装置,用均预热到温度190℃的金属板以及硅酮橡胶板,以上述铜线侧位于上述硅酮橡胶板侧的方式夹持,在压力为0.3mpa、时间为8秒的条件下压制。在试验速度为100mm/分的条件下以180度剥离的方式测量得到的样品的上述实验片与上述铜线的粘合强度。

(3)粘合力2(湿热后的导体粘合力):

将通过上述实验(2)同样得到的样品在温度设定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85%的恒温恒湿槽中处理1000小时后,与上述实验(2)同样测量上述实验片与上述铜线的粘合强度。

(4)粘合力3(耐热后的导体粘合力):

将通过上述实验(2)同样得到的样品放入温度设定为151℃的吉尔热老化箱中处理168小时后,与上述实验(2)同样测量上述实验片与上述铜线的粘合强度。

(5)粘合力4(粘合剂之间的粘合力):

以机器方向为长度方向的方式,从层叠体中切出宽度为50mm、长度为150mm的实验片,使其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重叠,通过均预热到温度190℃的金属板以及硅酮橡胶板,在压力为0.3mpa、时间为2秒的条件下压制。在实验速度为100mm/分的条件下,以t字型剥离的方式测量以上述方式得到的样品的粘合强度。此外,表中的“材料破损”是指层叠体的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破损。“pet”是指在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层与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的界面发生剥离。

(6)粘合力5(湿热后的粘合剂的彼此粘合力):

将通过上述实验(5)同样得到的样品在温度设定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85%的恒温恒湿槽中处理1000小时后,与上述实验(5)同样测量粘合强度。

(7)粘合力6(耐热后的粘合剂的彼此粘合力):

将通过上述实验(5)同样得到的样品放入温度设定为151℃的吉尔热老化箱中处理168小时后,与上述实验(5)同样测量粘合强度。

(8)阻燃性:

使用柔性扁平电缆装置,对层叠体使用两个辊,排列8根导体宽度为0.7mm、厚度为0.035mm的镀锡软铜线,通过一个上述层叠体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以及另一个上述层叠体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进行夹持,用温度预热到190℃的压辊以及温度预热到190℃的支承辊进行压制,从而得到宽度为25mm的柔性扁平电缆。按照ul1581的1080vw-1燃烧实验来评价得到的柔性扁平电缆。

(9)耐热性:

从通过上述实验(8)同样得到的柔性扁平电缆中采集长度为15cm的实验片,沿相对于镀锡软铜线的长度方向呈直角的方向进行弯折(弯折成z字型),使得各边为5cm,通过夹具保持弯折部位,制成实验片。在将通过上述方式得到的实验片放入温度设定为151℃的吉尔热老化箱中处理168小时后,目测观察上述实验片,通过以下基准进行评价。

○:未发现界面剥离。另外,未发现粘合剂凝聚破坏。

△:未发现界面剥离,但发现粘合剂局部发生凝聚破坏。

×:在某个层间发现界面剥离。

(10)耐湿热性:

在将通过上述实验(9)同样得到的实验片在温度设定为85℃、相对湿度设定为85%的恒温恒湿槽中处理1000小时后,目测观察上述实验片,以下面基准进行评价。

○:未发现界面剥离。另外,未发现粘合剂凝聚破坏。

△:未发现界面剥离,但发现粘合剂局部发生凝聚破坏。

×:在某个层间发现界面剥离。

(11)耐热周期:

在将通过上述实验(9)同样得到的实验片在恒温槽中经过500个处理周期后,目测观察上述实验片,以下面基准进行评价,其中,一个处理周期为: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处理30分钟后,将温度升温至125℃,然后在同一温度下处理30分钟后将温度冷却至-40℃。

○:未发现界面剥离。另外,未发现粘合剂凝聚破坏。

△:未发现界面剥离,但发现粘合剂局部发生凝聚破坏。

×:在某个层间发现界面剥离。

(11)耐寒性:

在将通过上述实验(8)同样得到的柔性扁平电缆放置在设置为-40℃的恒温实验室内24小时后,在同一实验室内,以弯折方向为上述电缆的机器方向的方式弯折两次,目测观察上述实验片。同样,以弯折方向为上述电缆的宽度方向的方式两次弯折,目测观察上述实验片。以下面基准进行评价。

○:均未发现界面剥离。另外,均未发现粘合剂凝聚破坏。。

△:均未发现界面剥离,但至少在某一情况下发现粘合剂局部发生凝聚破坏。

×:至少在一种情况下在某个层间发现界面剥离。

使用的原材料

(a)酸改性聚丙烯类树脂:

(a-1)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类树脂、酸改性量2摩尔%、mfr-a40g/10分钟、熔点168℃。

(a-2)三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的马来酸酐改性聚丙烯类树脂“umex1001(商品名称)”、酸改性量1.7摩尔%、mfr-a130g/10分钟、熔点154℃。

(a-3)杜邦公司的酸改性聚丙烯类树脂“fusabondp353(商品名称)”、酸改性量0.8摩尔%、mfr-a23g/10分钟、熔点136℃。

(b)聚丙烯类树脂:

(b-1)primepolymer株式会社的聚丙烯类树脂“primepolyprof227d(商品名称)”、mfr-b7g/10分钟、熔点142℃

(c)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

(c-1)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flexev260(商品名称)”、mfr-c6.0g/10分钟、共聚单体含量28质量%

(c-2)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flexev180(商品名称)”、mfr-c0.2g/10分钟、共聚单体含量33质量%

(c-3)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flexev40lx(商品名称)”、mfr-c2.0g/10分钟、共聚单体含量41质量%

(c-4)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的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elvaloy2615(商品名称)mfr-c9.0g/10分钟、共聚单体含量15质量%。

(c-5)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式会社的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nucreln0903(商品名称)”mfr-c3.0g/10分钟、共聚单体含量9质量%。

(d)阻燃剂:

(d-1)albemarle公司的溴类阻燃剂“saytex8010(商品名称)”

(d-2)日本精矿株式会社的三氧化二锑“patox-m(商品名称)”

增粘涂层涂料:

(ac-1)将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be-903(商品名称)”通过改性醇溶剂“乙醇/异丙醇/甲醇=80/20/1(体积比)的混合溶剂”以固体成分浓度为1质量%的方式稀释的增粘涂层涂料。

(ac-2)将三井化学株式会社的改性烯烃树脂清漆“xp012(商品名称)”通过甲乙酮以固体成分浓度为20质量%的方式稀释的增粘涂层涂料。

(ac-3)将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3-缩水甘油醚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be-403(商品名称)”通过改性醇溶剂“乙醇/异丙醇/甲醇=80/20/1(体积比)的混合溶剂”以固体成分浓度为1质量%的方式稀释的增粘涂层涂料。

(ac-4)将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be-503(商品名称)”通过改性醇溶剂“乙醇/异丙醇/甲醇=80/20/1(体积比)的混合溶剂”以固体成分浓度为1质量%的方式稀释的增粘涂层涂料。

例1

使用同向旋转双轴挤出机在模具出口树脂温度为210℃的条件下熔融混炼得到包含35质量份的上述(a-1)、55质量份的上述(b-1)、10质量份的上述(c-1)、60质量份的上述(d-1)以及20质量份的上述(d-2)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使用得到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使用具备宽度为700mm的t模头、挤出机以及夹紧式卷筒装置的制膜装置,在模头出口树脂温度为210℃的条件下制作厚度为50μm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膜。然后,在厚度为25μm的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的一个面上,使用迈耶棒式涂覆装置,以干膜厚度为0.01μm的方式涂覆上述(ac-1),形成增粘涂层。然后,在上述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的增粘涂层形成面上层叠上述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膜,通过预热到190℃的压辊以及预热到190℃的支承辊,在压力为0.3mpa、速度为1.0m/min的条件下进行热层压,得到层叠体。进行上述实验(1)~(11)。表1中示出了结果。

例2~17、例1c、3c~5c

除了按照表1~4所示变更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配合以外,完全与例1同样得到层叠体。进行上述实验(1)~(11)。表1~4示出了各自结果。

例2c

除了按照表1所示变更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配合以外,完全与例1同样得到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并与例1同样的方式尝试制膜,但无法得到膜。因此,省略以下的评价。

例18

除了使用上述(ac-2)作为增粘涂层涂料、将干膜厚度变更为2.0μm以外,完全与例1同样得到层叠体。进行上述实验(1)~(11)。表4中示出了结果。

例19

除了使用上述(ac-3)作为增粘涂层涂料以外,完全与例1同样得到层叠体。进行上述实验(1)~(11)。表4中示出了结果。

例1s

除了使用上述(ac-4)作为增粘涂层涂料以外,完全与例1同样得到层叠体。进行上述实验(1)~(11)。表4中示出了结果。

表1

表2

表3

表4

本发明的粘合性树脂组合物的制膜性良好,耐湿热性优异,即使长期暴露在高温多湿的环境中也能够保持与导体的粘合性。另外,无需交联工序就能够通过ul的额定温度125℃的认证。

符号说明

1:粘合性树脂组合物层

2:增粘涂层

3:双向拉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类树脂膜层

4:镀锡软铜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