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0739发布日期:2021-10-27 18:4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包含:
·
第一部分(组分a),其包含基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总重量计至少51重量%的一种或多种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条件是至少一种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是包含基团

x

o

r
b
的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其中x是任选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插入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且r
b
是烷基;
·
第二部分(组分b),其包含:
‑ꢀ
至少一种选自(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官能化低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官能化树脂及其混合物的迈克尔受体m,条件是至少一种迈克尔受体m包含至少一个式

o(chr
a

ch2o)
n

的基团,其中n为1至10(迈克尔受体m1)、更优选1至4、再更优选n为1或2,且r
a
代表ch3或h;和
‑ꢀ
亲核引发剂;所述第二部分的特征在于:
‑ꢀ
基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总重量,迈克尔受体m1的总含量为至少20重量%,并且
‑ꢀ
其不包含氰基丙烯酸酯单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具有通式(i):其中r选自c1‑
c
18
直链或支链烷基、c3‑
c
20
烷氧基烷基、三甲基甲硅烷基化的c1‑
c3烷基、糠基、烯丙基、环己基和具有下式的基团:

r
i

o

c(o)

c(r
j
)=ch2,其中r
i
是有机部分(优选亚烷基),且r
j
是h或ch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具有式(i),其中r具有通式(ii):其中r
1 = ch3或h,r
2 = c1‑
c4直链或支链烷基,且m为1至3。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总重量,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在所述第一部分中的总含量为高于60重量%、优选高于或等于70重量%、和更特别为高于或等于85重量%。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组合物的第一部分的总重量,所述组合物的第一部分包含至少20重量%、更优选至少30重量%、和甚至更优选至少50重量%的至少一种包含基团

x

o

r
b
的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其中x是任选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插入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并且r
b
是烷基。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包含基团

x

o

r
b
的氰基丙烯酸酯单体的特征在于x是包含2至5个碳原子、更优选1或2个碳原子的直链亚烷基,并且r
b
是包含1至6个碳原子、优选1或2个碳原子的烷基。7.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包含基团

x

o

r
b
的氰基丙烯酸酯单体选自氰基丙烯酸2

甲氧基乙酯、氰基丙烯酸2

乙氧基乙酯、氰基丙烯酸2

(1

甲氧基)丙酯、2

(2'

甲氧基)

乙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乙氧基)

乙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丙氧基)

乙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丁氧基)

乙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戊氧基)

乙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己氧基)

乙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甲氧基)

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乙氧基)

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丙氧基)

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丁氧基)

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戊氧基)

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己氧基)

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甲氧基)

丁氧基丁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乙氧基)

丁氧基丁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丁氧基)

丁氧基丁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3'

甲氧基)

丙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3'

甲氧基)

丁氧基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3'

甲氧基)

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3'

甲氧基)

丁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甲氧基)

乙氧基丙基

2"

氰基丙烯酸酯、2

(2'

甲氧基)

乙氧基丁基

2"

氰基丙烯酸酯及其混合物。8.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第一部分含有至少一种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例如选自:触变剂、稠化剂、增韧剂、促进剂、过化合物、助粘剂、颜料、着色剂、稳定剂、抗氧化剂、增塑剂及其混合物,所述组合物的第一部分优选包含增稠剂和触变剂,和甚至更优选进一步包含助粘剂和至少一种稳定剂。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甲基)丙烯酸类单体选自:
‑ꢀ
i)通式(iii)的化合物ch2=cr3(co2r4) (iii)其中r3代表甲基或h(优选为h),并且r4是氢原子、c1‑
c8直链或支链烷基、c2‑
c6直链或支链烷氧基烷基、糠基或异冰片基;
‑ꢀ
ii)选自以下的化合物:二(甲基)丙烯酸丁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己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二丙烯酸新戊二醇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甲基)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甲基)丙烯酸酯、双酚a二丙烯酸酯、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双酚a二丙烯酸酯及其混合物;和
‑ꢀ
iii)其混合物。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基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总重量,所述组合物的第二部分包含超过30重量%,更优选超过或等于50重量%、甚至更优选高于或等于70重量%、特别是高于或等于90重量%的迈克尔受体m。11.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迈克尔受体m1选自:乙氧基化双酚

a

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丙氧基化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及其混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第二部分的迈克尔受体m是迈克尔受体m1。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亲核引发剂选自:
‑ꢀ
有机碱;
‑ꢀ
硬阴离子的盐;
‑ꢀ
(甲基)丙烯酸的ca
2+
、zn
2+
或mg
2+
盐;和
‑ꢀ
其混合物。14.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在所述组合物的第二部分中的亲核引发剂是咖啡因。15.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所述组合物的第二部分进一步含有至少一种添加剂,所述添加剂例如选自:触变剂、稠化剂、增韧剂、促进剂、过化合物、助粘剂、颜料、着色剂、稳定剂、抗氧化剂、增塑剂及其混合物。16.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中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的体积比为 1:1至10:1、优选2:1至4:1。17.如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包含:
·
第一部分(组分a),其包含:
‑ꢀ
基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总重量计至少70重量%的一种或多种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条件是至少一种氰基丙烯酸酯单体是包含基团

x

o

r
b
的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其中x是任选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插入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且r
b
是烷基;
‑ꢀ
0.001重量%至0.2重量%的稳定剂;
‑ꢀ
2重量%至8重量%的触变剂;
‑ꢀ
2重量%至8重量%的稠化剂;
·
第二部分(组分b),其包含:
‑ꢀ
至少40重量%的至少一种选自(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官能化低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官能化树脂及其混合物的迈克尔受体m,条件是至少一种迈克尔受体m包含至少一个式

o(chr
a

ch2o)
n

的基团,其中n为1至10(迈克尔受体m1)、更优选1至4、再更优选n为1或2,且r
a
代表ch3或h;和
‑ꢀ
基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总重量计0.01重量%至1重量%的亲核引发剂;
‑ꢀ
0重量%至5重量%的触变剂;所述第二部分的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总重量,迈克尔受体m1的总含量为至少40重量%。18.包含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所限定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的注射器或料筒或分配头。19.粘结基底的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
将如权利要求1至17任一项中限定的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施加到至少一个基底上,
‑ꢀ
将基底配合在一起一段足以在配合的基底之间形成粘结结合的时间;和
‑ꢀ
任选地加热所述配合的(任选夹紧的)基底,特别是加热至高于100℃、更优选高于120℃的温度。20.至少一种包含基团

x

o

r
b
的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在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的第一部分
中用于改善所述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的耐热性的用途,其中x是任选被一个或多个氧原子插入的直链或支链亚烷基,且r
b
是烷基,所述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包含:
·
第一部分,其包含氰基丙烯酸酯单体,优选基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总重量计至少51重量%;
·
第二部分,其包含:
‑ꢀ
至少一种选自(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类官能化低聚物、(甲基)丙烯酸类官能化树脂及其混合物的迈克尔受体m,条件是至少一种迈克尔受体m包含至少一个式

o(chr
a

ch2o)
n

的基团,其中n为1至10(迈克尔受体m1)、更优选1至4、再更优选n为1或2,并且r
a
代表ch3或h;和
‑ꢀ
亲核引发剂;所述第二部分的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总重量,迈克尔受体m1的总含量为至少20重量%,并且其不包含氰基丙烯酸酯单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两部分可固化组合物,其包含:


技术研发人员:C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博斯蒂克股份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8
技术公布日:2021/10/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