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742873发布日期:2022-12-30 20:08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土壤修复改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 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盐碱地是指含有较多盐分的土地,由于人们对土地的过度开发,盐碱地 面积不断扩大,目前,盐碱地在全球分布广泛,从寒带、温带到热带的各个 地区,到处都有大量含盐、干燥、板结的盐碱地。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因为 人多地少,土壤养分供给不足,要满足国民对食物的需求就需要施加更多的 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但与此同时,化肥的盲目使用加重了土壤盐碱化程 度,导致我国盐碱地面积达到9913万公顷,盐碱地的土壤修复与改良亟需 解决。
3.近年来,政府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采取了多种方法改良盐碱地,常 用的方法有化学改良法和在盐碱地种植沙枣、胡杨等耐盐碱的植被,其中, 化学改良法虽然效果较好,但是成本比较高;种植耐盐碱的植被虽然环保, 但是见效较慢。以至于土壤的修复与改良仍然没有特效的解决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 术中的缺陷。
5.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所述的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 物质:酵母菌30份、黄腐酸55份、酶制剂15份。
7.如上所述的酵母菌为鲁氏接合酵母菌。
8.如上所述的酶制剂包括纤维素酶、蛋白酶、酸性磷酸酶、尿素酶其中的 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混合物。
9.如上所述的酵母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步骤一:制备ypd培养基;
11.步骤二:将1%活化后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液接种到ypd培养基上,控制 发酵温度为27-29℃,培养时间为3-5天;
12.步骤三:当培养基中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活菌数超过8
×
105cfu/g时,停 止培养,并将酵母菌菌液取出备用。
13.如上所述的土壤修复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步骤一:准确称量黄腐酸、酶制剂、酵母菌菌液;
15.步骤二:将步骤一称量得到的黄腐酸、酶制剂和酵母菌菌液在发酵罐中 混合后,以120r/min的速度搅拌0.5h后,静置发酵12h;
16.步骤三:重复步骤二中的搅拌和静置发酵操作2次,得到产品。
17.如上所述的土壤修复改良剂的施用方法为在整地前或浇水前或降中到大 雨前喷施在地面上,也可通过滴灌施入土壤,喷施用量为3-6kg/亩。
18.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 法,所述的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含有黄腐酸,黄腐酸可用作植物生长调节 剂,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抗旱和抗逆能力,同时还能提高改良剂 中酶制剂的活性。
19.酶制剂中的纤维素酶可以加速盐碱地土壤中的麻、秸秆、稻草、甘蔗、 豆渣、蔬果残渣、腐烂植物根系等纤维的分解;蛋白酶参与土壤中存在的氨 基酸、蛋白质以及其他含蛋白质的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它们的水解产物是高 等植物的氮源之一;酸性磷酸酶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磷,促进作物组织内 有机磷的分解与循环利用;尿素酶则能够提高土壤中尿素氮的利用率。
20.鲁氏接合酵母菌具有具有耐高渗透压的特性,能够通过发酵的方式改善 土壤结构,疏松土壤,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 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 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 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1: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酵母菌30份、黄腐酸55份、酶制剂15份。
23.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酵母菌为鲁氏接合酵母菌。
24.本实施例所述的酶制剂包括质量份数比为2:1:1:2的纤维素酶、蛋白 酶、酸性磷酸酶、尿素酶的混合物。
25.本实施例所述的酵母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6.步骤一:制备ypd培养基;
27.步骤二:将1%活化后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液接种到ypd培养基上,控制 发酵温度为27℃,培养时间为5天;
28.步骤三:当培养基中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活菌数达到8
×
105cfu/g时,停 止培养,并将酵母菌菌液取出备用。
29.本实施例所述的土壤修复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0.步骤一:准确称量黄腐酸、酶制剂、酵母菌菌液;
31.步骤二:将步骤一称量得到的黄腐酸、酶制剂和酵母菌菌液在发酵罐中 混合后,以120r/min的速度搅拌0.5h后,静置发酵12h;
32.步骤三:重复步骤二中的搅拌和静置发酵操作2次,得到产品。
33.在整地前将所述产品喷施在地面上,喷施用量为3kg/亩,喷施地点为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开发区马庄村,喷施面积2.5亩,种植作物:西瓜。
34.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比例1施加等量市售化肥,喷施 地点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开发区马庄村,喷施面积2.5亩。
35.实施例2: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重量
份数的物质:酵母菌30份、黄腐酸55份、酶制剂15份。
36.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酵母菌为鲁氏接合酵母菌。
37.本实施例所述的酶制剂包括质量份数比为1:1:1:1的纤维素酶、蛋白 酶、酸性磷酸酶、尿素酶的混合物。
38.本实施例所述的酵母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9.步骤一:制备ypd培养基;
40.步骤二:将1%活化后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液接种到ypd培养基上,控制 发酵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天;
41.步骤三:当培养基中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活菌数达到8
×
105cfu/g时,停 止培养,并将酵母菌菌液取出备用。
42.本实施例所述的土壤修复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3.步骤一:准确称量黄腐酸、酶制剂、酵母菌菌液;
44.步骤二:将步骤一称量得到的黄腐酸、酶制剂和酵母菌菌液在发酵罐中 混合后,以120r/min的速度搅拌0.5h后,静置发酵12h;
45.步骤三:重复步骤二中的搅拌和静置发酵操作2次,得到产品。
46.在浇水前将所述产品喷施在地面上,喷施用量为6kg/亩,喷施地点为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开发区西张村,喷施面积2.5亩,种植作物:小麦。
47.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对比例2施加等量市售化肥,喷施 地点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开发区马庄村,喷施面积2.5亩。
48.实施例3:一种盐碱地土壤修复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 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物质:酵母菌30份、黄腐酸55份、酶制剂15份。
49.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酵母菌为鲁氏接合酵母菌。
50.本实施例所述的酶制剂包括质量份数比为2:1:1的纤维素酶、蛋白酶、 酸性磷酸酶的混合物。
51.本实施例所述的酵母菌的培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2.步骤一:制备ypd培养基;
53.步骤二:将1%活化后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液接种到ypd培养基上,控制 发酵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4天;
54.步骤三:当培养基中的鲁氏接合酵母菌活菌数达到9
×
105cfu/g时,停 止培养,并将酵母菌菌液取出备用。
55.本实施例所述的土壤修复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56.步骤一:准确称量黄腐酸、酶制剂、酵母菌菌液;
57.步骤二:将步骤一称量得到的黄腐酸、酶制剂和酵母菌菌液在发酵罐中 混合后,以120r/min的速度搅拌0.5h后,静置发酵12h;
58.步骤三:重复步骤二中的搅拌和静置发酵操作2次,得到产品。
59.在浇水前将所述产品喷施在地面上,喷施用量为6kg/亩,喷施地点为 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开发区马楼村,喷施面积2.5亩,种植作物:玉米。
60.对比例3: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对比例3施加等量市售化肥,喷施 地点为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开发区马楼村,喷施面积2.5亩。
61.表1中度盐碱地不同作物的亩产量
[0062][0063]
由表1可知,实施例1中的西瓜亩产量比对比例1高277kg;实施例2 中的小麦亩产量相比对比例2增加了约30%;实施例3中的玉米亩产量比对 比例3中的玉米亩产量增加了百分之40%,这说明本技术公开的盐碱地土壤 修复改良剂能够有效解决盐碱地板结的问题,提高作物产量。
[006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 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 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