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32607816发布日期:2022-12-20 18:2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将三聚氰胺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50~9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a;将三聚氰酸和硝酸锌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在50~90℃的温度条件下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b;在50~90℃的温度条件下,将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均匀后,得到白色颗粒物,继续加热搅拌1~4h,冷却后离心,弃上清液,剩余白色颗粒物清洗后烘干、研磨;所述的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与硝酸锌的质量比为10:4:(0.1~0.5);步骤二:在氮气保护下,将步骤一中研磨后的粉末升温至450~550℃,并在450~550℃的温度条件下煅烧1~5h,冷却,得到一次煅烧后的多孔氮化碳;将一次煅烧后的多孔氮化碳在空气条件下升温至450~550℃,并在450~550℃的温度条件下煅烧1~3h,冷却,得到二次煅烧后的多孔氮化碳;将二次煅烧后的多孔氮化碳加入到硝酸溶液中,在50~90℃的温度条件下,回流搅拌1~3h,冷却后离心,弃上清液,剩余固体清洗后烘干,得到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三聚氰胺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的比为10g:(200~1000)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三聚氰酸的质量、硝酸锌的质量与去离子水的体积的比为4g:(0.1~0.5)g:500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在室温下冷却后,以2000~5000r/min的转速离心5~30min,剩余白色颗粒物依次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各清洗3~5次,清洗后置于50~90℃烘箱烘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氮气的通入速率为100~250ml/min。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研磨后的粉末以0.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50~550℃。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将一次煅烧后的多孔氮化碳以0.5~10℃/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450~5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硝酸溶液的浓度为1~10mol/l。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冷却后以2000~5000r/min的转速离心5~30min,弃上清液,剩余固体依次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各清洗3~5次,清洗后置于50~90℃烘箱烘干。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制备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用于检测菲,并且在采用荧光检测方法检测菲时,将比率型荧光引入荧光检测体系。

技术总结
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涉及氮化碳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提高g-C3N4对超低浓度菲的选择性吸附和增强菲对g-C3N4的荧光猝灭程度,以及目前基于g-C3N4的单波长荧光猝灭模式易受到其它污染物干扰的问题。本发明将Zn引入氮化碳的骨架中,成功制备具有特殊Zn-N5配位结构的单原子Zn分散的sZn-CN,利用单原子Zn与菲之间的高效精准的Zn-C2离子型相互作用,有效提升sZn-CN对菲的选择性吸附、富集能力,同时通过发展双波长比率型荧光检测技术提高对菲的检测灵敏度,消除环境变化产生的干扰。本发明可获得单原子锌修饰的氮化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方法及应用。方法及应用。


技术研发人员:井立强 曲滨鸿 李鹏 曲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9.26
技术公布日:2022/12/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