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268771发布日期:2023-02-21 20:1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防护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防腐是在金属基材表面选用特种防腐材料对基材进行防护,使其避免受到外界因素的腐蚀,如污水、油类、大气氧化、酸、碱、盐等化学腐蚀。
3.据统计每年因腐蚀造成金属损失高达数亿元之巨,而且金属材料的腐蚀还会影响其本身的使用性能以及后序的加工进程。
4.目前市场上最常用的防腐材料是防锈剂,防锈剂具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但是其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防锈剂粘附力差、容易蹭掉,使得防腐时间减短,耐久性差;因此,寻找一种粘附力好、防腐性能优异的防锈剂是解决金属腐蚀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及其制备方法。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7.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0.001-0.02份改性增效剂,1-2.5份天冬氨酸,0.005-0.008份吐温-80,0.01-0.04份凡士林,80-100份异丙醇;
8.该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9.步骤s1、制备出改性增效剂:按重量份计,将80-100份无水乙醇、1-2.5份增效粒子和0.01-0.08份硅氧烷混合均匀,升温至45-60℃,匀速搅拌并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制得改性增效剂;
10.步骤s2、将天冬氨酸和异丙醇混合均匀,制得分散液;
11.步骤s3、将凡士林、吐温-80和改性增效剂加入分散液中,磁力搅拌30min,制得高附着力防锈剂。
12.进一步地:所述增效粒子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13.步骤s1、将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硝酸铝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a;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液,控制溶液a和溶液b的体积比为1∶1;
14.步骤s2、将混合液磁力搅拌并升温至60℃,保温并搅拌24h,离心、洗涤,置于65℃干燥箱中烘干,制得增效粒子。
15.进一步地:步骤s1中溶液a制备过程中控制六水合硝酸锌、九水硝酸铝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1mol∶0.01mol∶100ml。
16.进一步地:步骤s1中溶液b制备过程中控制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2mol∶0.01mol∶100ml。
17.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8.步骤s1、制备出改性增效剂:按重量份计,将80-100份无水乙醇、1-2.5份增效粒子
和0.01-0.08份硅氧烷混合均匀,升温至45-60℃,匀速搅拌并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制得改性增效剂;
19.步骤s2、将天冬氨酸和异丙醇混合均匀,制得分散液;
20.步骤s3、将凡士林、吐温-80和改性增效剂加入分散液中,磁力搅拌30min,制得高附着力防锈剂。
2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2.本发明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以硅氧烷作为改性剂,对增效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一方面使其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更加均匀,另一方面其表面接枝了-oh、-nh3等活性官能团,改性材料的加入增强了防锈剂与基材的结合力,增加了防锈时间,从而增强了防锈效果,凡士林作为成膜剂,吐温-80作为分散剂,天冬氨酸作为缓蚀剂,能够金属基材表面涂覆后形成致密的薄膜,可有效阻隔水分、空气等的进入,从而提升防锈组分的作用时间。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0.001份改性增效剂,1份天冬氨酸,0.005份吐温-80,0.01份凡士林,80份异丙醇;
26.该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27.步骤s1、制备出改性增效剂:按重量份计,将80份无水乙醇、1份增效粒子和0.01份硅氧烷混合均匀,升温至45℃,匀速搅拌并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制得改性增效剂;
28.步骤s2、将天冬氨酸和异丙醇混合均匀,制得分散液;
29.步骤s3、将凡士林、吐温-80和改性增效剂加入分散液中,磁力搅拌30min,制得高附着力防锈剂。
30.所述增效粒子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31.步骤s1、将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硝酸铝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a,控制六水合硝酸锌、九水硝酸铝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1mol∶0.01mol∶100ml,控制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2mol∶0.01mol∶100ml;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液,控制溶液a和溶液b的体积比为1∶1;
32.步骤s2、将混合液磁力搅拌并升温至60℃,保温并搅拌24h,离心、洗涤,置于65℃干燥箱中烘干,制得增效粒子。
33.实施例2
34.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0.001份改性增效剂,1.5份天冬氨酸,0.006份吐温-80,0.02份凡士林,85份异丙醇;
35.该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36.步骤s1、制备出改性增效剂:按重量份计,将85份无水乙醇、1.5份增效粒子和0.03份硅氧烷混合均匀,升温至50℃,匀速搅拌并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制得改性增效剂;
37.步骤s2、将天冬氨酸和异丙醇混合均匀,制得分散液;
38.步骤s3、将凡士林、吐温-80和改性增效剂加入分散液中,磁力搅拌30min,制得高附着力防锈剂。
39.所述增效粒子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40.步骤s1、将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硝酸铝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a,控制六水合硝酸锌、九水硝酸铝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1mol∶0.01mol∶100ml,控制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2mol∶0.01mol∶100ml;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液,控制溶液a和溶液b的体积比为1∶1;
41.步骤s2、将混合液磁力搅拌并升温至60℃,保温并搅拌24h,离心、洗涤,置于65℃干燥箱中烘干,制得增效粒子。
42.实施例3
43.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0.02份改性增效剂,2份天冬氨酸,0.007份吐温-80,0.03份凡士林,90份异丙醇;
44.该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45.步骤s1、制备出改性增效剂:按重量份计,将90份无水乙醇、2份增效粒子和0.06份硅氧烷混合均匀,升温至55℃,匀速搅拌并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制得改性增效剂;
46.步骤s2、将天冬氨酸和异丙醇混合均匀,制得分散液;
47.步骤s3、将凡士林、吐温-80和改性增效剂加入分散液中,磁力搅拌30min,制得高附着力防锈剂。
48.所述增效粒子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49.步骤s1、将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硝酸铝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a,控制六水合硝酸锌、九水硝酸铝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1mol∶0.01mol∶100ml,控制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2mol∶0.01mol∶100ml;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液,控制溶液a和溶液b的体积比为1∶1;
50.步骤s2、将混合液磁力搅拌并升温至60℃,保温并搅拌24h,离心、洗涤,置于65℃干燥箱中烘干,制得增效粒子。
51.实施例4
52.一种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重量份原料:0.02份改性增效剂,2.5份天冬氨酸,0.008份吐温-80,0.04份凡士林,100份异丙醇;
53.该高附着力防锈剂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54.步骤s1、制备出改性增效剂:按重量份计,将100份无水乙醇、2.5份增效粒子和0.08份硅氧烷混合均匀,升温至60℃,匀速搅拌并反应4h,反应结束后过滤、洗涤,制得改性增效剂;
55.步骤s2、将天冬氨酸和异丙醇混合均匀,制得分散液;
56.步骤s3、将凡士林、吐温-80和改性增效剂加入分散液中,磁力搅拌30min,制得高附着力防锈剂。
57.所述增效粒子包括如下步骤制成:
58.步骤s1、将六水合硝酸锌和九水硝酸铝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a,控制六水合硝酸锌、九水硝酸铝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1mol∶0.01mol∶100ml,控制碳酸钠、氢氧化钠和去离子水的用量比为0.02mol∶0.01mol∶100ml;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加入去离子水中,匀速搅拌,制得溶液b;将溶液a和溶液b加入去离子水中,制得混合液,控制溶液a和溶液b的体积比为1∶1;
59.步骤s2、将混合液磁力搅拌并升温至60℃,保温并搅拌24h,离心、洗涤,置于65℃干燥箱中烘干,制得增效粒子。
60.对比例1
6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相比,用云母粉作为增效粒子。
62.对比例2
63.本对比例为市售某公司生产的防锈剂。
64.将本发明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制备出的防锈剂涂覆在金属表面形成涂层,对涂层进行耐盐雾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0065]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对比例1对比例2耐中性盐雾753755752756635580
[0066]
从上表中能够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4制备出的防锈涂层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0067]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