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膨胀胶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3839发布日期:2023-03-22 09:3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膨胀胶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膨胀胶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膨胀胶带。


背景技术:

2.膨胀胶带可填补电芯与金属壳体间隙,使电芯与金属壳体紧密接触,抑制电芯与壳体间的相对运动,减少因电芯运动造成的短路及极耳脱焊等问题。现有电池膨胀胶带为热聚丙烯酸酯与固化剂加热成型制得,其制备过程中需要添加有机锡或有机铋作为催化剂。有机锡或有机铋会被电解液侵蚀,溶解。锡离子、铋离子等金属离子的存在将会对电池电化学反应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4.技术方案
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包括离型层、聚苯乙烯层、附着力促进层及uv固化压敏胶层,所述离型层、聚苯乙烯层、附着力促进层及uv固化压敏胶层由上向下依次复合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0.1~1μm,离型力为1~500g/25mm。
8.进一步的,所述聚苯乙烯层的厚度为20~200μm。
9.进一步的,所述附着力促进层的厚度0.1~2μm。
10.进一步的,所述uv固化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30μm,剥离力为3~1000g/25mm。
11.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为uv固化型的自由基型或环氧型有机硅离型层。
12.进一步的,所述聚苯乙烯层为聚苯乙烯薄膜。
13.进一步的,所述附着力促进层为聚酯型或聚氨酯型提升uv压敏胶附着力涂层的一种。
14.进一步的,所述uv固化压敏胶层为uv固化聚丙烯酸酯或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一种。
15.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电池膨胀胶带的所有功能层均不含有金属杂离子,因而减少了充放电的副反应,利于电池容量的发挥和寿命的延长。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池膨胀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
20.1-离型层;2-聚苯乙烯层;3-附着力促进层;4-uv固化压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23.如图1所示,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包括离型层1、聚苯乙烯层2、附着力促进层3及uv固化压敏胶层4,所述离型层1、聚苯乙烯层2、附着力促进层3及uv固化压敏胶层4由上向下依次复合连接。
2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离型层的厚度为0.1~1μm,离型力为1~500g/25mm。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聚苯乙烯层的厚度为20~200μm。
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附着力促进层的厚度0.1~2μm。
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uv固化压敏胶层的厚度为1~30μm,剥离力为3~1000g/25mm。
2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离型层为uv固化型的自由基型或环氧型有机硅离型层。离型层可选购道康宁syl-off sb 7558。
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聚苯乙烯层为聚苯乙烯薄膜。
3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附着力促进层为聚酯型或聚氨酯型提升uv压敏胶附着力涂层的一种。所述附着力促进层由聚氨酯树脂或聚酯树脂涂布而成。附着力促进层可选用dic株式会社rcp-a-220。
3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uv固化压敏胶层为uv固化聚丙烯酸酯或聚氨酯改性丙烯酸酯压敏胶的一种。uv固化压敏胶层采用专利cn201810811970.8中公开的无溶剂uv固化低剥离力抗静电压敏胶层。
32.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如下:
33.聚苯乙烯层2正面上涂覆有附着力促进层3,uv固化压敏胶层4可牢固的与附着力促进层3结合。另外,聚苯乙烯层2背面上涂覆有离型层1,其可实现uv固化压敏胶层4与其轻松开剥,保证了电池膨胀胶带解卷时仅需很小的张力,避免电池膨胀胶带形变。用电池胶带包裹的电芯在遇到电解液时,聚苯乙烯发生溶胀,从而实现与金属壳体紧密接触,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由于本电池膨胀胶带的所有功能层均不含有金属杂离子,因而减少了充放电的副反应,减少了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34.实施例:
35.厚度为50μm聚苯乙烯层2上,涂覆有0.3μm的聚氨酯型附着力促进层3。聚氨酯型附着力促进层3上涂覆有5μm,剥离力为500g/25mm的uv固化压敏胶层。苯乙烯层2的背面涂覆有0.3μm的离型力为20gf/25mm的环氧型uv固化有机硅离型层1。以上各功能层均不含金属离子。
36.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离型层(1)、聚苯乙烯层(2)、附着力促进层(3)及uv固化压敏胶层(4),所述离型层(1)、聚苯乙烯层(2)、附着力促进层(3)及uv固化压敏胶层(4)由上向下依次复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1)的厚度为0.1~1μm,离型力为1~500g/2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层(2)的厚度为20~200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力促进层(3)的厚度0.1~2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uv固化压敏胶层(4)的厚度为1~30μm,剥离力为3~1000g/2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1)为uv固化型的自由基型或环氧型有机硅离型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苯乙烯层(2)为聚苯乙烯薄膜。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膨胀胶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膨胀胶带,其包括离型层、聚苯乙烯层、附着力促进层及UV固化压敏胶层,所述离型层、聚苯乙烯层、附着力促进层及UV固化压敏胶层由上向下依次复合连接。本电池膨胀胶带的所有功能层均不含有金属杂离子,因而减少了充放电的副反应,利于电池容量的发挥和寿命的延长。延长。延长。


技术研发人员:车荣升 童建宇 喻四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1
技术公布日:2023/3/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