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缓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234阅读:27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磁缓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机动车辆的电磁缓速器。
主要行驶于山区或矿山公路上的汽车经常要下长坡。为不使汽车本身重力作用下不断加速到危险程度,应当对汽车进行持续制动。此外,经常在行车密度很高,交通情况复杂的城市街道上行驶的汽车,为避免交通事故,需要进行频繁的不同强度的制动。在这些情况下,单靠行车制动系是难以完成制动任务的。因为制动器长时间频繁地工作将使得其温度大大增高,以致制动效能衰退甚至完全失效。同时,也将使其使用寿命和轮胎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而国外,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普遍应用电磁或液力缓速器作为车辆辅助制动系统,有效地弥补了行车制动系的技术不足。现国内市场已有国外和国产的电磁缓速器。国外的电磁缓速器其结构紧凑;装配精度高。但其结构复杂、重量大、价格昂贵,且难以与我国的国产底盘配套。国产的电磁缓速器其转子部分采用转盘、叶片、连接法兰等分开的结构型式、结构简单,采用不同的材料,减轻重量,降低制造成本,适合于国产底盘的配套。但由于其采用分开的结构型式,加工工序增多,装配尺寸链增多,难以保证装配精度,且结构刚度、机械强度差,又由于主要工作零部件的材料不同,受不同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工作时整个产品结构易变形、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电磁缓速器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可靠、重量轻、成本低廉、结构简单、结构刚度和机械强度好、装配精度高、延长制动器和轮胎使用寿命、基本无需维护且适合于各种类型车辆使用的电磁缓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产生磁场的定子部分和由于磁场作用而产生涡电流的转子部分。所述定子部分包括用螺栓固定在汽车驱动桥轴承座上的固定支架1;包括沿固定支架四个支撑位置右端用螺栓连接的四个支承块13;包括用螺栓固定在四个支承块左右两端上的两个左边和右边的定子外壳5;包括在固定支架四个支撑位置右端和四个支承块之间用于调整定子与转子前后间隙的调整垫片14;包括两个定子外壳上沿圆心均匀分布的偶数个产生磁场的磁极部分;所述磁极部分包括安装在两个定子外壳上的偶数个内圆的铁心12;包括套装在铁心上和两定子外壳之间的偶数个线圈骨架10;包括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偶数个励磁线圈11;包括用螺钉固定在铁心上且位于左边的定子外壳左侧的偶数个前磁轭4;包括用螺钉固定在铁心上且位于右边的定子外壳右侧的偶数个后磁轭6;所述转子部分包括用螺栓与汽车传动轴连接的连接环9;包括用螺栓固定在连接环左端上的前转盘3;包括用螺栓固定在连接环右端上的后转盘7;包括用螺钉固定在前转盘左侧上的前叶轮2;包括用螺钉固定在后转盘右侧上的后叶轮8。电磁缓速器定子部分和转子部分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即转子的前转盘右侧和定子的前磁轭左侧之间、转子的后转盘左侧和定子的后磁轭右侧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定子安装在汽车汽车底盘的驱动桥、大梁或变速箱上,转子安装在汽车传动轴上,当车辆行驶时,转子随传动轴一起自由转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其重量轻、生产成本低、结构简单、结构刚度和机械强度好、装配精度高,基本无需维修,能满足于各种类型车辆使用,制动力柔和、平稳、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汽车制动系和轮胎的使用寿命。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A-A向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

图1、图2可以看出,一种电磁缓速器,包括产生磁场的定子部分和由于磁场作用而产生涡电流的转子部分。所述定子部分包括固定在驱动桥轴承座上的固定支架1;包括用于连接固定支架的支承块13;包括固定在支承块上的定子外壳5;包括用于调整定子与转子前后间隙的调整垫14;包括沿定子外壳均匀分布的偶数个磁极部分;所述磁极部分包括安装在定子外壳的铁心12;包括套装在铁心上的线圈骨架10;包括缠绕在线圈骨架上的励磁线圈11;还包括固定在铁心上的前磁轭4和后磁轭6;所述转子部分包括与汽车传动轴连接的连接环9;包括固定在连接环上的前转盘3和后转盘7;包括固定在前转盘上的前叶轮2;包括固定在后转盘上的后叶轮8。当车辆行驶时,转子随传动轴一起自由转动。当电流通过励磁线圈时,便产生磁场,对在此磁场中旋转的转子造成阻力矩,即制动力矩。同时,在转盘中产生的涡电流可将转子及整个汽车的部分动能转换成热能,随叶轮的转动散发出去。

图1、图2可以看出,前转盘3和后转盘7是产生涡电流和受力的主要工作零件,在其上面按特殊曲线铸出四条加强筋,以提高其结构刚度和机械强度。

图1、图2可以看出,前叶轮2和后叶轮8的叶片是按特殊曲线设计,提高其散热效果。同时采用材质轻、导热系数高的材料,既可以减轻电磁缓速器的总重量又可以减少转子的转动惯量。
从图2可以看出,固定支架1上必需分布有气孔,当前叶轮转动时,使空气易于通过气孔进入前叶轮容腔,便于空气的流通。
从图2可以看出,连接环9上必需有工艺孔,便于校正其动不平衡,同时减轻电磁缓速器的总重量和减少转子的转动惯量。
从图2可以看出,只需改变固定支架1和连接环9的结构尺寸,或改变定子外壳5和连接环9的安装结构,电磁缓速器就可以安装在不同型号的车辆上。
从图2可以看出,支承块13连接定子外壳5,与固定支架1采用外连接的方式,便于电磁缓速器的安装。
从图2可以看出,连接环9其长度一定,同时减少与前转盘3和后转盘7的装配尺寸链,易于保证转子两转盘之间的宽度值,提高电磁缓速器的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控制系统与汽车的制动踏板联动,在刹车系统中安装有四个行程开关。当踩下制动踏板,控制系统根据行程开关的作用分别以25%、50%、75%、100%等级数逐渐增加电磁缓速器的电流。电流通过励磁线圈时,便产生磁场,在此磁场中旋转的转子切割磁力线产生涡电流,使转子得到阻力矩,即制动力矩。也就是对汽车的传动轴制动,并把制动力矩经过驱动桥再分配到两侧车轮上,使汽车得到制动。电磁缓速器根据励磁线电流的大小,改变转盘涡电流的强度大小,使之得到不同制动力矩。在转盘中产生的涡电流可将转子及整个汽车的部分动能转换成热能,热量随叶轮的转动散发出去。同时,由于电磁缓速器的定子和转子有一定的间隙,其工作时不会产生任何的摩擦力。
权利要求1.一种电磁缓速器,它包括产生磁场的定子部分和电磁场作用而产生涡电流的转子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部分用螺栓固定在汽车驱动桥轴承座上的固定支架(1)上,沿固定支架(1)的四个支撑位置右端用螺栓连接有四个支承块(13),定子外壳(5)固定在支承块两端,两个定子外壳(5)上沿圆心均匀分布有偶数个产生磁场的磁极部分,所述转子部分有螺栓与汽车传动轴连接的连接环(9),有一前转盘(3)固定在连接环(9)的左端上,连接环(9)的右端上固定有后转盘(7),前转盘(3)左侧上固定有前叶轮(2),后转盘(7)右侧上固定有后叶轮(8)。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在固定支架(1)四个支撑位置右端和四个支承块(13)之间有用于调整定子与转子前后间隙的调整垫片(14)。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极部分包括安装在两个定子外(5)上的偶数个内圆的铁心(12),套装在铁心(12)上和两定子外壳(5)之间的偶数个线圈骨架(10),缠绕在线圈骨架(10)上有偶数个励磁线圈(11),固定在铁心(12)上且位于左边定子外壳左侧的偶数个前磁轭(4)及固定在铁心(12)上且位于右边的定子外壳右侧的偶数个后磁轭(6)。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前转盘(3)和后转盘(7)上面铸出四条加强筋。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1)上分布有气孔。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连接环(9)上有工艺孔。
7.依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缓速器,其特征在于支承块(13)与固定支架(1)采用外连接的方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机动车辆的电磁缓速器,它包括产生磁场的定子部分和由磁场作用而产生涡电流的转子部分,所述定子部分固定在汽车驱动桥轴承座的支架上,在定子外壳上沿圆心均匀分布有偶数个产生磁场的磁极部分,所述转子部分有与汽车传动轴连接的连接环,在连接环上固定有转盘,转盘上固定有叶轮。本实用新型能满足于各类型车辆使用,其制动力柔和、平稳、提高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汽车制动系统和轮胎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T1/00GK2429406SQ0023012
公开日2001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9日
发明者王少华 申请人:王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