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0146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作例如液压挖掘机的回转用液压马达和行走用液压马达等的具有适当的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
背景技术
下面,以图8~

图13所示的将现有技术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回转用液压马达的场合为例进行说明。
在图中,符号1为下部行走体,符号2示出可回转地搭载于该下部行走体1上的上部回转体,该上部回转体2具有回转台3,在该回转台3设置驾驶室4、围成机械室的机罩5、及平衡重6等。另外,在上部回转体2的前部侧可仰俯移动地设置用于进行砂土等的挖掘作业的作业装置7。该上部回转体2由后述液压马达10相对下部行走体1驱动进行回转。
符号10为通过减速器(图中未示出)等设置于上部回转体2的回转台3上的回转用液压马达(以下称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10大体由后述的壳体11、输出轴14、缸体15、及制动装置22等构成。
符号11为液压马达10的壳体,该壳体11如图9所示那样由壳体本体12和盖住该壳体本体12的开口端的顶部壳体13构成,该壳体本体12由筒部12A和底部12B形成为带台阶的有底筒状。另外,在壳体本体12的底部12B外周侧凸起设置环状的凸缘部12C。壳体11朝上下方向配置,成为其下端侧的凸缘部12C一体安装于减速器。
在壳体本体12的内周侧朝其开口端侧扩径成2级地形成台阶部12D、12E。另外,在台阶部12D沿周向离开地在全周形成多个接合凹槽12F(图中仅示出2个),在该各接合凹槽12F接合后述的非回转制动板23。
符号14为可回转地支承于壳体11的输出轴,该输出轴14通过轴承14A轴支于壳体本体12的底部12B近旁,并且通过轴承14B轴支承于顶部壳体13。
符号15为设于壳体11内的缸体,该缸体15由花键接合支承于输出轴14。在缸体15沿输出轴14的周围离有间隔地形成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缸16。缸体15通过后述的给排孔18A、18B等将外部的油液给排于缸16内,从而驱动输出轴14回转。
符号17、17、…为设于缸体15外周侧的例如9个圆弧状槽,该圆弧状槽17形成为沿缸体15的轴向延伸的半圆弧状凹槽,大体隔开相等间隔地配置于缸体15的周向。圆弧状槽17如图12所示那样以例如约10.00mm左右的一定曲率半径R1形成。
符号18为位于顶部壳体13与缸体15之间并固定于顶部壳体13的阀板,该阀板18具有间歇地与缸体15的各缸16连通的一对给排孔18A、18B,该给排孔18A、18B与形成于顶部壳体13侧的给排通道(图中未示出)连通。
符号19为多个活塞,该各活塞19将一端侧(上端侧)可滑动地插嵌到缸体15的各缸16内,另一端侧(下端侧)凸出到各缸16外。在该各活塞19的凸出端侧分别可摆动地设置滑履20。
符号21为固定设置于壳体本体12的斜板,该斜板21通过使各滑履20滑动于其表面上,可使活塞19相对缸16移动。
符号22为对输出轴14和缸体15施加制动的阴型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22由后述的非回转制动板23、回转制动板24、及制动活塞27等构成。
符号23为位于壳体11的台阶部12D、12E之间并设于壳体本体12内周侧的多片非回转制动板,该非回转制动板23形成为采用摩擦材料的环状板体,其外周侧与壳体本体12的接合凹槽12F接合。这样,非回转制动板23在可相对壳体本体12沿轴向移动的状态下限制相对该壳体本体12的回转。
符号24为设于缸体15外周侧的多片回转制动板,该回转制动板24如图10所示那样形成为采用摩擦材料(内衬)的圆环状板体,在缸体15的外周侧与各非回转制动板23重合地交替配置。
回转制动板24由后述的圆弧状凸起25可沿轴向移动地设置于缸体15,由制动活塞27与非回转制动板23进行摩擦接合,从而在与非回转制动板23之间将缸体15保持于制动状态。
符号25、25、…为设于回转制动板24内周侧的9个圆弧状凸起,该圆弧状凸起25形成为从回转制动板24内周侧凸出到径向内侧的半圆弧状凸部,在回转制动板24的周向隔开大体相同间隔地配置。该圆弧状凸起25分别接合于缸体15的各圆弧状槽17,限制回转制动板24相对缸体15朝回转方向相对移动。
圆弧状凸起25如图12所示那样以比上述圆弧状槽17的曲率半径R1稍小的一定的曲率半径R2形成,该曲率半径R2例如设定成约9.75mm左右。
符号26、26、…为设于相互邻接的圆弧状凸起25间的9个凹槽,该各凹槽26与各圆弧状凸起25交替地配置在回转制动板24的内周侧。
符号27为可沿轴向滑动地插嵌于壳体本体12内周侧的制动活塞,该制动活塞27形成为台阶圆筒状,在与壳体本体12的台阶部12E之间围成液压室28。制动活塞27由弹簧29时常朝非回转制动板23和回转制动板24施加弹性力。这样,制动活塞27使各非回转制动板23分别与各回转制动板24进行摩擦接合,作为所谓的停车制动器将缸体15与输出轴14保持为制动状态。
另外,在壳体11设置与上述液压室28连通的通液路(图中未示出),当通过该通液路将液压泵(图中未示出)的液压油的一部分供给到液压室28内时,制动活塞27从非回转制动板23离开,此时,解除缸体15的制动。
这种现有技术的液压马达10通过将液压泵的压力油通过阀板18的给排孔18A、18B等依次供给到各缸16内,从活塞19通过各滑履20在斜板21产生推压力。在该推压力的作用下,各滑履20沿周向在斜板21上滑动,与活塞19成为一体的缸体15回转,此时的回转力通过输出轴14传递到减速器,驱动上部回转体2相对下部行走体1回转。
另外,当这样的液压马达10作动时,液压泵的压力油的一部分也供给到液压室28内,制动活塞27反抗弹簧29的弹簧力朝图9中的上方向移动,解除缸体15的制动。
另一方面,当停止液压马达10时,停止向液压室28内供给压力油,此时,制动活塞27由弹簧29朝非回转制动板23侧推压,从而使壳体11侧的非回转制动板23与缸体15侧的回转制动板24进行摩擦接合,停止缸体15的回转。
可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停止液压马达10时,非回转制动板23和回转制动板24由制动活塞27一起强有力地推压到壳体11侧,这些非回转制动板23和回转制动24不能相对与上部回转体2一体的壳体11回转地固定。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在缸体15的圆弧状槽17和回转制动板24的圆弧状凸起25之间,如图12所示那样实质上稍形成间隙。为此,在由制动装置22对缸体15施加制动、由该制动装置22停止上部回转体2的回转驱动的状态下,上部回转体2的惯性会产生反复进行正反转的所谓“反复摆动”。在该场合,如上述那样固定于壳体11侧的回转制动板24的圆弧状凸起25反复冲击通过减速器等连接于下部行走体1侧的缸体15的圆弧状槽17,存在如图13所示那样使圆弧状凸起25磨损的问题。
当在不平整的地面上行走时,例如也会在减速器的各齿轮间产生晃动,在作业装置7侧产生晃动,与此相随,回转制动板24的圆弧状凸起25与缸体15的圆弧状槽17频繁地反复冲击,圆弧状凸起25易于产生磨损。
随着这样的圆弧状凸起25的磨损的进行,圆弧状凸起25与圆弧状槽17之间的间隙慢慢地扩大,则两者的冲击力逐渐增大,圆弧状凸起25的磨损进一步增大。有的场合,圆弧状凸起25可能会全面出现磨损甚至破损,成为制动功能受损的原因。
而且,该液压马达10为朝上下方向配置的构成,所以,在各回转制动板24中位于下侧的回转制动板24,附加位于其上侧的所有回转制动板24和非回转制动板23的重量。
为此,当制动液压马达10时,在该下侧的回转制动板24作用非常大的惯性力,该回转制动板24的圆弧状凸起25与缸体15的圆弧状槽17冲击时的冲击力增大,圆弧状凸起25的磨损量进一步增大。
当这样磨损圆弧状凸起25时,磨粉会侵入到液压马达10的各滑动部,在该场合,会在这些滑动部产生粘着和烧结,成为液压马达10性能下降的原因。
因此,在缸体15设置呈凹状的花键槽以代替圆弧状槽17,在回转制动板24设置嵌合到该花键槽的凸状凸起代替圆弧状凸起25,由此增大回转制动板在缸体的接触面积,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回转制动板的磨损。
然而,在该场合,当在缸体形成花键槽时,需要用滚齿机等加工,存在加工困难和作业性等下降的问题。
发明的公开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该制动装置可使制动时产生于回转制动板的磨损非常小,可长期良好地维持制动性能,并且可消除在各滑动部产生磨损和粘着等的原因,提高加工性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具有形成为筒状的壳体、可回转地支承于该壳体的输出轴、设于上述壳体内并通过从外部供给液压而驱动该输出轴回转的缸体、设于该缸体与上述壳体之间并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由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和环状的回转制动板构成,该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设于上述壳体内周侧并可朝轴向移动,该环状的回转制动板与该非回转制动板重合地设于缸体外周侧并由制动活塞的作用而与该非回转制动板进行摩擦接合。
本发明采用的构成的特征在于,在缸体外周侧沿周向隔开距离地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圆弧状槽,在回转制动板的内周侧设置多个圆弧状凸起和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该多个圆弧状凸起朝径向的内侧凸出,分别接合于该各圆弧状槽,限制上述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的回转,该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位于该各圆弧状凸起之间,与上述缸体的外周面接触,限制上述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朝径向移动。
通过这样构成,在对液压马达进行制动时,构成制动装置的制动活塞使设于缸体侧的多个回转制动板与设于壳体侧的多个非回转制动板进行摩擦接合,从而可停止缸体的回转。此时,凸设于回转制动板内周侧的圆弧状凸起与形成于缸体外周面的圆弧状槽接合,从而限制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朝回转方向移动。
而且,当进行这样的制动时,设于回转板的内周侧的径向接触部与缸体的外周面接触,限制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朝径向移动,所以,可由该径向接触部减弱圆弧状凸起沿径向与缸体的圆弧状槽冲击时的冲击力。
本发明的径向接触部呈与缸体外周面对应的圆弧状,在上述缸体的外周面与径向接触部之间,形成比圆弧状槽与圆弧状凸起间的间隙小的径向微小间隙。
这样,在进行制动的场合,当回转制动板要相对缸体朝径向相对移动时,径向接触部与缸体的外周面接触,可避免圆弧状凸起与圆弧状槽在径向上直接冲击。
本发明在回转制动板除了圆弧状凸起和径向接触部以外还设置比径向接触部更深的凹槽,在该凹槽与缸体外周侧之间形成油通道。
这样,例如当给排到缸体的油液漏到壳体内时,该油液通过形成于回转制动板的凹槽与缸体之间的油通道跑到外部,可防止壳体内的油液的压力不必要地过高。
另一方面,本发明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设有形成为筒状的壳体、可回转地支承于该壳体的输出轴、设于上述壳体内并通过从外部供给液压而驱动该输出轴回转的缸体、及设于上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并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由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和环状的回转制动板构成,该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设于上述壳体内周侧并可朝轴向移动,该环状的回转制动板与该非回转制动板重合地设于上述输出轴的外周侧并在制动活塞的作用下与该非回转制动板进行摩擦接合。
本发明采用的构成的特征在于,在输出轴的外周侧沿周向隔开距离地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圆弧状槽,在回转制动板的内周侧设置多个圆弧状凸起和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该多个圆弧状凸起朝径向的内侧凸出,分别接合于该各圆弧状槽,限制回转制动板相对输出轴的回转,该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位于该各圆弧状凸起之间,与上述输出轴的外周面接触,限制上述回转制动板相对输出轴朝径向移动。
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在进行液压马达的制动时将设于回转制动板内周侧的径向接触部接合于输出轴的外周面,可与权利要求1的发明一样限制回转制动板相对输出轴朝径向移动,由该径向接触部减弱圆弧状凸起与输出轴的圆弧状槽冲击时的冲击力。
另外,本发明的径向接触部呈与输出轴外周面对应的圆弧状,在上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与径向接触部之间形成比圆弧状槽与圆弧状凸起之间的间隙小的径向微小间隙。
这样,在进行制动的场合,当回转制动板要相对输出轴朝径向移动时,径向接触部接触输出轴的外周面,从而可避免圆弧状凸起与圆弧状槽在径向直接冲击。
另外,本发明在回转制动板除圆弧状凸起和径向接触部以外还形成比上述径向接触部深的凹槽,在该凹槽与输出轴的外周侧之间形成油通道。
这样,例如当给排到缸体的油液漏到壳体内时,可使该油液通过形成于回转制动板的凹槽与输出轴之间的油通道跑到外部,从而与权利要求3的发明一样防止壳体内的油液压力不必要地过高。
此外,本发明以比圆弧状槽稍小的曲率半径形成圆弧状凸起。这样,当安装回转制动板时,可将圆弧状凸起容易地安装到圆弧状槽。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从图2上的箭头Ⅰ-Ⅰ方向观看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时的纵断面图。
图2为从图1中的箭头Ⅱ-Ⅱ方向放大地观看缸体和回转制动板等时的横断面图。
图3为放大示出图1中的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4为放大示出图2中的圆弧状槽、圆弧状凸起及径向接触部等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5为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式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的纵断面图。
图6为从图5中的箭头Ⅵ-Ⅵ方向放大地观看驱动盘和回转制动板等时的横断面图。
图7为从与图2相同的位置观看本发明的变形例的缸体和回转制动板等时的横断面图。
图8为示出使用了现有技术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图。
图9为从图10中的箭头Ⅸ-Ⅸ方向观看图8中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的纵断面图。
图10为从图9中的箭头Ⅹ-Ⅹ方向放大观看缸体和回转制动板等时的横断面图。
图11为放大示出图9中制动装置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12为放大示出图10中的圆弧状槽和圆弧状凸起等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图13为示出圆弧状凸起磨损状态的与图12相同的主要部分断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下面,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式。在本实施形式中,与上述现有技术相同的构成要素采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这里,图1~图4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形式,图中,符号31为用于本实施形式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31与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22大体相同,由非回转制动板23、制动活塞27、及后述的回转制动板32构成。
符号32、32、…为设于缸体15外周侧的本实施形式的多片回转制动板,该回转制动板32如图2所示那样与现有技术的回转制动板24大体相同,通过对摩擦材料进行机械加工等形成圆环状的板状体,在其内周侧设置后述的圆弧状凸起33、凹槽35。
然而,在该回转制动板32的内周侧,除圆弧状凸起33和凹槽35外,还设有后述径向方向的接触部34,这一点与现有技术不同。
符号33、33…为从回转制动板32的内周侧朝径向内侧凸起设置的例如9个圆弧状凸起,该圆弧状凸起33与图4所示那样与现有技术的圆弧状凸起25一样,以比圆弧状槽17的曲率半径R1(R1例如为10.00mm)稍小的曲率半径R2(R2例如为9.75mm)形成为半圆状,在回转制动板32的内周侧大体隔开相同间隔地进行配置。
该圆弧状凸起33如图4所示那样形成径向微小间隙S1地嵌合于圆弧状槽17内,当对缸体15进行制动时,回转制动板32限制相对缸体15朝回转方向移动。
符号34、34、…为位于各圆弧状凸起33间设于回转制动板32内周端的例如6个径向接触部,该径向接触部34形成为与缸体15的外周面对应的圆弧状端部,分别配置在除凹槽36外的圆弧状凸起33之间的6个位置。该径向接触部34与缸体15的外周面接触,限制回转制动板32相对缸体15朝径向移动。
径向接触部34如图4所示那样,在与缸体1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径向的微小间隙S2。该微小间隙S2设定得比上述缸体15的圆弧状槽17与回转制动板32的圆弧状凸起33之间的微小间隙S1小(S2<S1)。
为此,在对缸体15进行制动的场合,回转制动板32相对缸体15朝径向移动,此时,在圆弧状凸起33与圆弧状槽17接合之前,径向接触部34先与缸体15的外周面接触。
符号35、35、…示出位于回转制动板32内周侧并在各圆弧状凸起33之间每隔2个进行设置的3个凹槽,该凹槽35形成为比径向接触部34深的槽,在与缸体1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后述的油通道36。
符号36、36、…示出设于回转制动板32的凹槽35与缸体15外周侧之间的3个油通道。例如当供给到缸16内的油液通过缸16与活塞19之间漏到壳体11内时,由该油通道36,可使该油液通过缸体15与非回转板制动板23之间的间隙被引导至图1中所示的箭头A方向。
本实施形式的具有制动装置31的液压马达10具有上述那样的构成,其基本动作与现有技术没有特别的差异。
在本实施形式中,在构成制动装置31的回转制动板32的内周侧设置径向接触部34,该径向接触部34位于各圆弧状凸起33间并与缸体15的外周面接合。
这样,当进行缸体15的制动时,非回转制动板23的制动扭矩产生的负荷作用于回转制动板32,当回转制动板32要相对缸体15朝径向移动时,回转制动板32的径向接触部34与缸体15的外周面接触。这样,径向接触部34可在缸体15与该径向接触部34之间承受上述负荷,限制回转制动板32朝径向移动。
而且,缸体15与回转制动板32的径向接触部34间的径向微小间隙S2设定得比缸体15的圆弧状槽17与圆弧状凸起33间的径向微小间隙S1小。结果,如上所述那样,回转制动板32的径向接触部34在径向接触缸体15的外周面时,也可防止圆弧状凸起33在径向上与缸体15的圆弧状槽17直接冲突。
在本实施形式中,即使在缸体15与回转制动板32之间产生径向的晃动,也可由圆弧状凸起33和径向接触部34分担对这些晃动的限制。为此,当对缸体15进行制动时,可减轻圆弧状槽17与圆弧状凸起33之间作用的冲击力,由此可减轻圆弧状凸起33的磨损,提高回转制动板32的耐久性和寿命等。
回转制动板32除各圆弧状凸起33外,还具有分别使各径向接触部34接触缸体15的构成,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相应于该径向接触部34的量降低圆弧状凸起33对缸体15的接触面压。这样,降低上述接触面压,也可提高包含圆弧状凸起33的回转制动板32全体的耐磨性等。
因此,如本实施形式那样,即使在将液压马达10用于上部回转体2的回转用马达的场合,也可消除现有技术所说明那样的回转制动板32过早磨损和损伤等问题,长期稳定地维持制动装置31的功能。
另外,由于可减少在缸体15与回转制动板32间产生的磨粉,所以可防止这样的磨粉侵入到例如活塞19与缸16之间的滑动面及缸体15与斜板21的滑动面间等事态。这样,通过减少磨粉,可消除在上述各滑动面的烧结和粘着等产生的原因,提高该液压马达10的性能和可靠性等。
由于在缸体15与回转制动板32之间的3个位置设置油通道36,所以,当给排到例如缸16内的油液通过缸16与活塞19之间漏到外部进入到壳体11内时,可沿图1中所示箭头A方向被加以引导,通过设于壳体11的排油通道(图中未示出)等返回到油箱侧,从而可防止壳体11内的油液压力不必要地过高。另外,可在壳体11内时常循环油液,有效地冷却缸体15等。
各径向接触部34在回转制动板32进行压力成形时与各圆弧状凸起33一起加工,所以,不增加回转制动板32的加工工时,可降低加工成本。另外,由于各圆弧状凸起33分别以相同曲率半径形成,所以,可使包含径向接触部34的回转制动板32的形状简化,提高回转制动板32进行压力成形时的径向接触部34的加工精度,从而可减小该径向接触部34与缸体15之间的微小间隙S2的误差,将两者间的晃动保持为较小量,同时简化压模形状,延长其寿命。
与回转制动板32的圆弧状凸起33接合的圆弧状槽17可用立铣刀等容易地加工成沿缸体15轴向延伸的半圆弧状长槽,可省去如现有技术所述的那样用滚齿机等加工方形花键槽的工序,提高加工时的作业性等。
图5、图6示出本实施形式的第2实施形式,本实施形式的特征在于液压马达为斜轴式的液压马达。
图中符号40为用于本实施形式的斜轴式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40为行走用马达。符号41为液压马达40的壳体,该壳体41由台阶筒状的壳体本体42和固定于该壳体本体42大直径侧端面的顶部壳体43构成。
另外,在壳体本体42的内周侧朝顶部壳体43侧扩径形成台阶部42A、42B,在台阶部42A、42B之间形成用于接合后述的非回转制动板54的接合凹槽42C。
符号44为通过2个轴承44A、44B可回转地支承于壳体本体42的输出轴,符号45示出形成于该输出轴44的前端构成输出轴44一部分的驱动盘。在该驱动盘45的外周侧如图6所示那样设置沿周向大体隔开相等间隔地朝轴向延伸的例如9个圆弧状槽46、46、…。该圆弧状槽46形成具有一定曲率的半圆弧状凹槽。
符号47示出可与输出轴44一体回转地设置于壳体41内的缸体,在该缸体47沿周向离开间隔地形成多个缸48(仅示出1个)。在该缸体47的缸48内可往复运动地嵌插活塞49,该活塞49的凸出端侧可摆动地支承于驱动盘45。
符号50为固定设置于顶部壳体43的端面的倾转支承构件,符号51为滑动接触地设置于该倾转支承构件50和缸体47的阀板,在该阀板51设置一对给排孔51A、51B,该一对给排孔51A、51B与设于顶部壳体43和倾转支承构件50等的给排通道(图中未示出)连通。阀板51与缸体47一起由例如倾转机构(图中未示出)等沿倾转支承构件50倾转。
符号52为在驱动盘45与阀板51之间支承缸体47的中心轴,该中心轴52贯通缸体47的中心延伸,其一端侧可摆动地连接于驱动盘45。另外,该中心轴52的另一端侧可回转地嵌插到阀板51,使缸体47相对阀板51对中。
符号53为用于本实施形式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53与现有技术的制动装置22大体相同,由后述的非回转制动板54、回转制动板55、及制动活塞60等构成。
符号54为位于壳体41的台阶部42A、42B间并设于壳体本体42内周侧的多片非回转制动板,该非回转制动板54形成为采用了摩擦材料的圆环状板体,其外周侧接合于壳体本体42的接合凹槽42C。这样,非回转制动板54在可相对壳体本体42沿轴向移动的状态下限制相对该壳体本体42的回转。
符号55为设于驱动盘45外周侧的多片回转制动板,该回转制动板55如图6所示那样形成为与第1实施形式的回转制动板32大体相同的采用摩擦材料的圆环状板状体。在回转制动板55的内周侧分别设置例如9个圆弧状凸起56、6个径向接触部57、及3个凹槽58。
回转制动板55与各非回转制动板54重合地交互配置,圆弧状凸起56与驱动盘45的圆弧状槽46接合,从而在可相对驱动盘45沿轴向移动的状态下限制相对该驱动盘45的回转。
另外,回转制动板55通过以径向接触部57与驱动盘45的外周面接合,可限制相对驱动盘45在径向上相对移动。
符号59、59、…为设于驱动盘45外周侧与凹槽58之间的3个油通道。例如当供给到缸48内的油液通过缸48与活塞49之间漏到外部进入到壳体41内时,各该油通道59与第1实施形式中所述的油通道36同样地将漏的油与后述的油室63内的油液混合冷却后,通过设于壳体41侧的排油通道(图中未示出)等返回到油箱侧。
符号60为可滑动地设于壳体本体42内周侧的制动活塞,该制动活塞60由弹簧61时常朝非回转制动板54和回转制动板55施加弹性力,由此使各非回转制动板54分别与各回转制动板55进行摩擦接合,将缸体47与输出轴44一起保持为制动状态。另外,制动活塞60在将液压泵的液压油的一部分供给到围成于与壳体本体42的台阶部42B之间的液压室62时,从非回转制动板54离开,此时解除缸体47的制动。
符号63为在壳体本体42内形成于2个轴承44A、44B间的油室,该油室63内的油液通过油通道59从壳体41排出到排油通道。
这样构成的具有制动装置53的液压马达40具有上述那样的构成,液压马达的压力油通过给排孔51A、51B等依次供给到各缸48内,从而产生从活塞49到驱动盘45的推压力。由该推压力使与活塞49成一体的缸体47回转,该缸体47驱动输出轴44回转,例如使液压挖掘机的下部行走体等行走。
另外,由倾转机构使阀板51与缸体47一起沿倾转支承构件50倾转,从而可改变活塞49的行程,可变地调整马达输出。由制动装置53使缸体47的回转停止,或解除缸体47的制动,与现有技术相同。
在这样构成的本实施形式中,也可由圆弧状凸起56和径向接触部57分担在驱动盘45与回转制动板55之间产生的径向晃动和周向晃动。结果,当对缸体47进行制动时,可减轻在圆弧状槽46与圆弧状凸起56间作用的冲击力,减少圆弧状凸起56的磨损,提高回转制动板55的耐久性和寿命等,获得与第1实施形式大体相同的作用效果。
油室63内的油液易于在轴承44A、44B间滞留,成为高温状态。然而,在本实施形式中,在缸体47与回转制动板55的凹槽58之间形成油通道59,所以,油室63内的油液通过油通道59与壳体41内的油液搅拌混合,可在冷却状态下从排油通道排出,从而可防止轴承44A、44B和油封等的破损。
在第1实施形式中示出了圆弧状槽17为9个、圆弧状凸起33为9个、径向接触部34为6个的场合,但圆弧状凸起和径向接触部的个数只要大体在圆周上均等配置,则可任意选择。
另外,在第1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在回转制动板32设置6个径向接触部34的情形,但也可作为其替代,例如按图7所示变形例那样在回转制动板32′设置3个径向接触部34。在该场合,由这3个径向接触部34也可相对缸体15以3点稳定地支承回转制动板32′。而且,这在第2实施形式中也相同。
在第1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将液压马达10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回转用马达的构成,但作为其替代,例如也可用于行走用马达等。
另外,在第2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将液压马达40用于液压挖掘机的行走用马达的构成,但作为其替代,例如也可用于回转用马达等。
在各实施形式中,采用了轴向活塞型的液压马达,但作为其替代,也可采用例如径向活塞型的液压马达。
在各实施形式中,说明了将液压马达用于液压挖掘机的场合,但也可用于例如起重机和推土机等其它施工机械。
产业上应用的可能性如以上详述的那样,按照本发明,在壳体与缸体之间设置由非回转制动板和回转制动板构成的制动装置,在回转制动板的内周侧设置多个圆弧状凸起和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该多个圆弧状凸起用于限制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回转,该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用于限制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沿径向相对移动,所以,当对液压马达进行制动时,可由圆弧状凸起和径向接触部分担对产生于缸体与回转制动板之间的径向晃动和周向晃动的限制。
这样,可减轻作用在缸体的圆弧状槽和圆弧状凸起间的冲击力,减小圆弧状凸起的磨损,提高回转制动板的耐久性和寿命等,长期持续而稳定地保持制动装置的功能。另外,可减小在缸体与回转制动板之间产生的磨粉,防止这样的磨粉侵入到例如缸体的各滑动面等那样的事态,提高该液压马达的性能和可靠性等。由于各径向接触部分别以相同的曲率半径形成为圆弧状,所以,可简化径向接触部的形状,通过使用压力成形等可提高径向接触部的加工精度。
另一方面,按照本发明,在壳体与输出轴之间具有由非回转制动板和回转制动板构成的制动装置,即使是在回转制动板的内周侧设置限制回转制动板相对输出轴回转的多个圆弧状凸起和限制回转制板相对输出轴朝径向移动的至少3个径向接触部的场合,也可获得与上述大体相同的作用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设有形成为筒状的壳体、可回转地支承于该壳体的输出轴、设于上述壳体内并通过从外部供给液压而驱动该输出轴回转的缸体、设于该缸体与上述壳体之间并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由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和环状的回转制动板构成,该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设于上述壳体内周侧并可朝轴向移动,该环状的回转制动板与该非回转制动板重合地设于上述缸体外周侧并在制动活塞的作用下与该非回转制动板进行摩擦接合;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缸体的外周侧沿周向隔开距离地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圆弧状槽,在上述回转制动板的内周侧设置多个圆弧状凸起和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该多个圆弧状凸起朝径向的内侧凸出,分别接合于该各圆弧状槽,限制上述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的回转,该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位于该各圆弧状凸起之间,与上述缸体的外周面接触,限制上述回转制动板相对缸体朝径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径向接触部呈与缸体外周面对应的圆弧状,在上述缸体的外周面与径向接触部之间,形成比上述圆弧状槽与圆弧状凸起间的间隙小的径向微小间隙。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转制动板除了上述圆弧状凸起和径向接触部以外还设置比上述径向接触部更深的凹槽,在该凹槽与上述缸体外周侧之间形成油通道。
4.一种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设有形成为筒状的壳体、可回转地支承于该壳体的输出轴、设于上述壳体内并通过从外部供给液压而驱动该输出轴回转的缸体、及设于上述输出轴与壳体之间并对上述输出轴施加制动力的制动装置,该制动装置由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和环状的回转制动板构成,该环状的非回转制动板设于上述壳体内周侧并可移动,该环状的回转制动板与该非回转制动板重合地设于上述输出轴的外周侧并在制动活塞的作用下与该非回转制动板进行摩擦接合;其特征在于在输出轴的外周侧沿周向隔开距离地设置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圆弧状槽,在上述回转制动板的内周侧设置多个圆弧状凸起和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该多个圆弧状凸起朝径向的内侧凸出,分别接合于该各圆弧状槽,限制上述回转制动板相对输出轴的回转,该至少3个以上的径向接触部位于该各圆弧状凸起之间,与上述输出轴的外周面接触,限制上述回转制动板相对输出轴朝径向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上述径向接触部呈与上述输出轴外周面对应的圆弧状,在上述输出轴的外周面与径向接触部之间形成比上述圆弧状槽与圆弧状凸起之间的间隙小的径向微小间隙。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回转制动板除上述圆弧状凸起和径向接触部以外还形成比上述径向接触部深的凹槽,在该凹槽与上述输出轴的外周侧之间形成油通道。
7.如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具有制动装置的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以比上述圆弧状槽稍小的曲率半径形成上述圆弧状凸起。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可减小产生于制动装置的回转制动板的摩擦的液压马达。在缸体(15)的外周侧沿周向隔有距离地形成多个圆弧状槽(17),并设置构成制动装置(31)的回转制动板(32)。在该回转制动板(32)的内周侧设置与圆弧状槽(17)接合的多个圆弧状凸起(33),并设置多个径向接触部(34),使该径向接触部(34)可接触地与缸体(15)的外周面相向。这样,当对液压马达(10)进行制动时,可由圆弧状凸起(33)限制回转制动板(32)的回转方向的移动,并可由径向接触部(34)限制回转制动板(32)的径向移动。
文档编号B60T1/06GK1300344SQ00800587
公开日2001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0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7日
发明者佐藤均, 猪野和幸, 竹内祥典 申请人: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