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可收放的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689阅读:1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轮可收放的水陆两栖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轮可收放的水陆两栖车。
已有“水陆通用车”(ZL98245151.2),其车的主体车梁(架)分为前、中、后三段,期间通过轴铰接连成一体。入水后,前后车梁在液压系统作用下向上收起,借以将安置在其上的车轮收入车体内;而为了增大在水中的承载能力增设的助浮机构——助浮箱,需在使用时挂接在车体两侧,其结构较为复杂,操作使用欠方便。涉及到水陆交替使用的交通工具,主体车梁分三段连接和使用,不但技术复杂、前后梁收起后需要较大空间,而且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均欠佳。此外如同入水需要将车轮提升一样,登陆也应将螺旋桨提升至相当的高度,以有效保护螺旋桨。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轿车底盘及其空间和零部件的车轮可收放的水陆两栖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在已有汽车的基础上,将已有的减振器改装,使之兼有车轮起落架的功能,即在其活塞杆中,沿轴向穿制两个分别通至活塞上、下室的管道,并在车体前方设置两个双向定量油泵及与之相通的一只储油缸,其间以输油管道连通。既保留了减振器的原有功能,又在活塞落到底部时,将车轮提升至车体内;进一步以固定销将螺旋桨起落控制杆的一端连结在后车桥的中部,螺旋桨起落控制杆的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螺旋桨固定杆的上端相连,螺旋桨驱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在发动机动力输出端。由于后车桥与螺旋桨起落控制杆联动,利用杠杆原理,在后车桥连同车轮一起上升或下降时,螺旋桨随之下降或上升。进而考虑到入水后,车轮收入到车体时,车底盘上仍留有车轮陆行时的四个缺口空间,水上航行会产生阻力,在车底盘内相应设置四只带有蜗杆的小电机,驱动沿滑槽运行的四块带齿条的封口板,将缺口封住;还可将车底盘上下两面密封,在其腔室中充以聚氨酯发泡材料,作为浮体或助浮机构。
显然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现有车底盘及减振器,对车轮进行垂直升降控制,既节省了车内空间与成本,又稳定可靠;并在车轮升降时,同步联动螺旋桨起落控制杆,减少了出入水动作,同时使螺旋桨在陆行时也得到保护。又封口板在小电机驱动下将缺口封住,有利于提高航速;充入密封成为一体的塑料浮体的车盘,稳定地增加了涉水时的承载能力。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本实用新型陆行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陆行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涉水状态的俯视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涉水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的车轮升降机构原理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封口板驱动部位剖面图;图7本实用新型螺旋桨起落装置示意图。
其中1、车(底)盘;2、车轮;3、小电机;4、封口板;5、齿条;6、减振器;7、发动机变速箱整合体;8、车桥;9、固定销;10、螺旋桨;11、起落控制杆;12、油泵;13、储油缸;14、油泵;15、上室输油管;16、下室输油管;17、固定块;18、联轴器;19、滑槽;20、浮体装置;21、固定杆。

图1、本实用新型有车盘1上的发动机变速箱整合体7、车桥8、带减振器6的车轮2构成的陆地驱动装置,与包括螺旋桨10在内的涉水推进装置和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是车轮2的提升装置是在减振器6的活塞杆中沿轴向穿制、且分别通至活塞上、下室的两支管道A、B(详见图5),并在车前厢中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油泵12、14与一只储油缸13,其间以输油管15、16连通上述两管道A、B。上述油泵12、14为双向定量油泵,当油泵12经由输油管16将液压油从减振器6的活塞下室吸出,排至储油缸13内,同时另一油泵14则经由输油管15将储油缸13内的液压油泵入减振器6的活塞上室,将减振器6的活塞压到底部。即利用吸、排活塞上、下室的液压油,强制活塞上行或下移。由于减振器6其下连接车轮2,其上连接在车体的固定块17上,当活塞落到底部时,车轮2就被提升到车体内,如图4(反之,则车轮着陆,如图2),此时,以固定销9连接在后车桥8中部的螺旋桨起落控制杆11(固定销9限制其只能作以固定销9为圆心的垂直方向的圆弧活动)的前端随着车桥升起,另一端经一可在垂直方向转动的联轴器18与相连螺旋桨固定杆21,使螺旋桨10下降,并在车轮升到位时,螺旋桨也降到位,如图7、图4。自然在技术上应保证上述车轮2和螺旋桨10的升降都联动协调同步。上述减振器6的活塞行程应大于车轮2的半径,以充分提升车轮2。
如图6,作为另一实施例考虑到车轮提升后留下的缺口空间会给航行带来阻力,在车轮2的正前、后设置专门的车轮封口装置,该装置是由其上带有齿条5的封口板4、及车底盘上的滑槽19和与小电机3同轴的蜗杆(图中未表出)相配合组成。当固定在小电机3轴上的蜗杆转动时,与之相啮合的齿条5带动封口板4沿滑槽19运行。小电机3经由一只开关跟车内直流电源相连即可(图省略)。
本实用新型的浮体装置20是在车盘1的上、下两个面以板状材密封、在其中空部分充有聚氨脂发泡材料而成,是与车盘1内腔密实一体的永久性浮体。
显然,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稳定可靠,操作方便,水陆适应性及安全性均有独到之处。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轮可收放的水陆两栖车,它有车盘(1)上的发动机变速箱整合体(7)、车桥(8)、带减振器(6)的车轮(2)构成的陆地驱动装置,与包括螺旋桨(10)在内的涉水推进装置和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a、车轮(2)的提升装置是在减振器(6)的活塞杆中沿轴向穿制、且分别通至活塞上、下室的两支管道A、B,并在车前厢中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油泵(12)、(14)与一只储油缸(13),其间以输油管(15)、(16)连通上述两管道A、B,b、以固定销(9)连接在后车桥(8)中部的螺旋桨起落控制杆(11),另一端经一可在垂直方向转动的联轴器(18)与相连螺旋桨固定杆(21)组成螺旋桨(10)的起落装置,c、上述车轮(2)和螺旋桨(10)的升降联动同步。
2.根据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其特征在于在车轮(2)的正前、后设置专门的车轮封口装置,该装置是由其上带有齿条(5)的封口板(4)、及车底盘上的滑槽(19)和与小电机(3)同轴的蜗杆相配合组成。
3.根据要求1所述的两栖车,其特征在于浮体装置(20)是在车盘(1)的上、下两个面以板状材密封、在其中空部分充有聚氨脂发泡材料而成,是与车盘(1)内腔密实一体的永久性浮体。
专利摘要一种车轮可收放的水陆两栖车,它有陆地驱动装置与包括螺旋桨在内的涉水推进装置和车轮提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后者是在减振器的活塞杆中沿轴向穿制、且分别通至活塞上、下室的两支管道并在车前厢中设置两个结构相同的油泵、与一只储油缸,其间以输油管连通上述两管道组成,并以固定销连接在后车桥中部的螺旋桨起落控制杆控制螺旋桨的升降。还有车轮封口装置和与车盘内腔一体的永久浮体,其结构紧凑合理,稳定可靠,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B60F3/00GK2480183SQ0124355
公开日2002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19日
发明者曹漪 申请人:曹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