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9168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是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副制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会驾驶机动车已成为人们谋生的一种必备本领,所以,驾驶员培训工作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由于部队驾驶员流动性大,行驶里程少,驾驶员培训更是部队车勤部门的一项长期性工作,在培训驾驶员过程中,为教练车辆安装副制动装置是一项常规作法,也是防止车辆事故的有效手段,目前常见的副制动装置是杆式副制动装置,即在主制动踏板与副制动踏板之间用一根连杆连接,起到连动刹车的作用,此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但遇到驾驶室中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地板中部凸起时则不能安装使用,如东风EQ1118GA货车及大部份小汽车因变速操纵箱在中部均不能安装传统的杆式副制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轴是软轴,适合各种方向盘式车辆安装使用的副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踏板,副制动踏板及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轴是软轴,所述的软轴由内轴和外套组成,所述的内轴是一组钢丝拉绳,所述的外套两个端点即外套A端和外套B端分别固定在主制动踏板及副制动踏板相邻的支架A和支架B上,支架A和支架B分别与驾驶室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轴C端和D端分别与主制动踏板及副制动踏板固定连接。
所述的内轴C端与主制动踏板之间由一套调整装置进行连接,调整装置由调整螺杆、调整螺母、锁紧螺母、卡架组成,所述的卡架包括一个半开口的 型夹槽和卡架臂、夹紧螺丝组成,所述的夹槽与卡架臂相邻的一面,其中间开有一个螺纹通孔,所述的卡架臂上方开有一个比螺纹通孔稍大的圆形通孔, 型夹槽将卡架臂和主制动臂夹在中间,夹紧螺丝通过螺纹通孔并穿过圆形通孔顶紧主制动臂,所述的调整螺母与卡架臂的接触面为球面结构,卡架臂设有比调整螺杆稍大且面对调整螺母一面为球面的球面通孔,调整螺杆一端与钢丝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调整螺母,锁紧螺母、卡架固定在主制动臂上。所述的调整螺母与卡架的接触面为球面结构,卡架设有比调整螺杆稍大且面对调整螺母一面为球面的球面通孔,调整螺杆一端与钢丝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调整螺母,锁紧螺母、卡架固定在主制动臂上。
所述的调整螺杆与支架A之间有弹簧调节螺母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卡在弹簧调节螺母与支架A之间,弹簧调节螺母与调整螺杆为螺纹配合。
所述的副制动踏板中间有轴孔,副制动踏板通过轴孔与支架B的踏板安装孔铰接,所述的副制动踏板以轴孔为支点分为两段一段为主动臂,一段为从动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1中,所述的从动臂下端呈J型结构,弯沟部分开有比钢丝拉绳稍大的开口沟,内轴D端与一段可放置于弯沟部分的圆柱形铁杆呈丁字型固定连接,安装使用时,圆柱形铁杆放置于从动臂下端J形结构的弯沟内,此时,内轴D端的钢丝拉绳位于从动臂的开口沟中,实现了内轴D端与从动臂下端的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内轴D端与从动臂下端也可通过其他紧固装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使用软轴作为副制动装置的连接轴,克服了传统杆式副制动装置不能安装在驾驶室底板中部凸起的车辆这一缺陷;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占有空间小、安装容易、操作灵敏、工作可靠等有益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
图1F所指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
图1E所指区域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1、主制动踏板;2、副制动踏板;3、软轴;4、支架A;5、支架B;6、外套A端;7、外套B端;8、内轴C端;9、内轴D端;10、调整螺杆;11、调整螺母;12、锁紧螺母;13、卡架;14、弹簧调节螺母;15、复位弹簧;16、轴孔17、内轴;18、外套;19、夹槽;20、卡架臂;21、夹紧螺丝;22、螺纹通孔;23、圆形通孔;24、球面通孔;25、主制动臂;26、主动臂;27、从动臂;28、圆柱形铁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制动踏板1、副制动踏板2和连接轴;连接轴是由内轴17和外套18组成的软轴3,内轴17是一组钢丝拉绳,外套的两个端点外套A端6和外套B端7分别固定在主制动踏板1及副制动踏板2相邻的支架A4和支架B5上,支架A4和支架B5分别与驾驶室底板固定连接,内轴C端8和D端9分别与主制动踏板1及副制动踏板2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轴C端8与主制动踏板1之间由一套调整装置进行连接,调整装置由调整螺杆10、调整螺母11、锁紧螺母12、卡架13组成,所述的卡架13包括一个半开口的 型夹槽19和卡架臂20、夹紧螺丝21组成,所述的夹槽19与卡架臂20相邻的一面,其中间开有一个螺纹通孔22,所述的卡架臂上方开有一个比螺纹通孔稍大的圆形通孔23, 型夹槽将卡架臂20和主制动臂25夹在中间,夹紧螺丝21通过螺纹通孔22并穿过圆形通孔23顶紧主制动踏板臂25,如图2所示;所述的调整螺母11与卡架臂20的接触面为球面结构,卡架臂20设有比调整螺杆稍大且面对调整螺母一面为球面的球面通孔24,调整螺杆10一端与钢丝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调整螺母11,锁紧螺母12、卡架13固定在主制动臂25上,卡架臂可在 型夹槽内作有限摆动,夹槽中与开口边相对应的夹边限制了卡架臂20的摆动位置,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副制动踏板中间有轴孔16,副制动踏板通过轴孔与支架B5的踏板安装孔铰接,副制动踏板以轴孔为支点分为两段一段为主动臂26,另一段为从动臂2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1中,所述的从动臂下端呈J型结构,弯沟部分开有比钢丝拉绳稍大的开口沟,内轴D端与一段可放置于弯沟部分的圆柱形铁杆呈丁字型固定连接,安装使用时,圆柱形铁杆放置于从动臂下端J形结构的弯沟内,此时,内轴D端的钢丝拉绳位于从动臂的开口沟中,实现了内轴D端与从动臂下端的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内轴D端与从动臂下端也可通过其他紧固装置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用脚向前下方踩下副制动踏板时,踏板绕其轴孔16转动,踏板的从动臂27下端向后运动拉动软轴内轴D端9同时向后运动,由于力的传递作用,内轴C端通过调整螺杆拉动主制动踏板上的主制动臂25绕其转动轴向前运动,从而实现制动目的;在使用主制动踏板1时,一方面,调整螺母球面部分与卡架上的球面通孔24脱离接触,调整螺杆沿球面通孔滑动,另一方面,卡架臂20也可绕夹紧螺丝21作一定幅度的摆动,所以不会妨碍主制动踏板的正常工作。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可以在调整螺杆10与支架A4之间设置有弹簧调节螺母14和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穿过调整螺杆10卡在弹簧调节螺母14与支架A4的外套A端6接口之间,弹簧调节螺母14与调整螺杆10为螺纹配合。由于设置了复位弹簧15,使软轴3具有弹性,刹车系统操作起来更加灵敏自如。
权利要求1.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踏板,副制动踏板及连接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轴是软轴,所述的软轴由内轴和外套组成,所述的内轴是一组钢丝拉绳,所述的外套两个端点即外套A端和外套B端分别固定在主制动踏板及副制动踏板相邻的支架A和支架B上,支架A和支架B分别与驾驶室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内轴C端和D端分别与主制动踏板及副制动踏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轴C端与主制动踏板之间由一套调整装置进行连接,调整装置由调整螺杆、调整螺母、锁紧螺母、卡架组成,所述的卡架包括一个半开口的 型夹槽和卡架臂、夹紧螺丝组成,所述的夹槽与卡架臂相邻的一面,其中间开有一个螺纹通孔,所述的卡架臂上方开有一个比螺纹通孔稍大的圆形通孔,型夹槽将卡架臂和主制动踏板臂夹在中间,夹紧螺丝通过螺纹通孔并穿过圆形通孔顶紧主制动踏板臂,所述的调整螺母与卡架臂的接触面为球面结构,卡架臂设有比调整螺杆稍大且面对调整螺母一面为球面的球面通孔,调整螺杆一端与钢丝拉绳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调整螺母,锁紧螺母、卡架固定在主制动踏板的踏板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螺杆与支架A之间有弹簧调节螺母和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卡在弹簧调节螺母与支架A之间,弹簧调节螺母与调整螺杆为螺纹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制动踏板中间有轴孔,副制动踏板通过轴孔与支架B的踏板安装孔铰接,所述的副制动踏板以轴孔为支点分为两段一段为主动臂,一段为从动臂,所述的内轴D端与从动臂下端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方向盘式车辆副制动装置,包括主制动踏板,副制动踏板及软轴,软轴由内轴和外套组成,内轴是一组钢丝拉绳,外套两个端点即外套A端和外套B端分别固定在主制动踏板及副制动踏板相邻的支架A和支架B上,支架A和支架B分别与驾驶室底板固定连接,内轴C端和D端分别与主制动踏板及副制动踏板固定连接,由于软轴作为副制动装置的连接轴,克服了传统杆式副制动装置不能安装在驾驶室底板中部凸起的车辆这一缺陷,应用范围广泛,还具有结构简单,占有空间小、安装容易、操作灵敏、工作可靠等有益效果。
文档编号B60T7/04GK2615006SQ03224310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8日
发明者左岳佳 申请人:左岳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