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4372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车辆换气装置,特别是一种为客车车厢内提供新鲜空气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
技术背景众所周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乘车的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客车不断向高档、豪华方向发展,车厢密封性越来越好。结果,在降低噪音、提高车厢保温性的同时,也造成车厢通风性能的降低。旅客在长途旅行或车厢内乘客较多时,由于车厢内空气越来越污浊,容易使人感到头晕、恶心、胸闷等不舒适的感觉,在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季节或地区,通风成为关系到乘客身体健康的关键。在春季、秋季、冬季使用暖风时,为客车车厢内提供新鲜空气和车厢密封性这一矛盾尤其突出。
在现有技术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加装轴流式换气扇。由于换气扇自身的结构特点,存在着其不能克服的缺点,如换气扇使用轴流式风机,通过正反转来实现进气或排气的转换,因此风机叶片的设计必须兼顾两个方向,不可能做到两者全部都好,造成进气或排气的风量不足。由于此结构没有风道,客车的纵深较大,整车只有局部可以实现换气,对整个车厢很难做到均匀换气。另外,由于换气扇没有可靠的过滤系统,使用时可能吸入杂物或尘土。
为此,本设计人为解决这一问题,凭其从事客车暖风换气领域制造、研发的多年经验,研发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从根本上解决了为车厢内提供新鲜空气的问题,实为一极具产业利用价值的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为客车车厢内提供新鲜空气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通过设置至少一道防水隔板和过滤装置,使车厢外界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通过迷宫式通道,由风机送入车厢的风道内,进而均匀的送入整个车厢内,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中,所述的换气装置具有一上盖,一底板设置在上盖的下部,一间隔固定板设置在上盖和底板之间,将上盖、底板分为前后两段,所述前段上盖与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一道倾斜防水隔板,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进风口,所述间隔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开口,一可闭合所述第一开口的活门装置设置在所述间隔固定板上,所述后段底板上设有第二开口,一风机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开口内,并藉由一底座与上述上盖固定连接,上述进风口、第一开口及该风机的出风口至少一处设有过滤网。
如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防水隔板呈倒L形,其分别与上盖内表面和底板固定连接,该防水隔板呈交错排布,组成迷宫式通路。
如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底板后端的第二开口周边设有向内翻起的翻边,该翻边与上盖内壁组成环形水槽。
如上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靠近间隔固定板设置的防水隔板、间隔固定板两端与底板相接处,各开有一个泄水孔,所述上盖的后端亦设有泄水孔,且上述泄水孔与环形水槽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底板与上盖固定连接,该底板的前端向前倾斜,且与上盖的前端留有便于插入过滤网的开槽。
如上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间隔固定板设有一活门电机,所述活门电机轴与活门枢轴相连接。
如上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间隔固定板设有控制活门闭合位置的行程开关,且该间隔固定板的开口周围设置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固定风机的底座与所述间隔固定板和一后固定支架相连接,该间隔固定板及后固定支架均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底板间密封设置。
如上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间隔板固定板包括一设置在上盖和底板之间的间隔板,该间隔板的一侧设有一与上盖和底座固定连接的前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间隔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开口,上述活门装置可闭合该第一开口地设置在所述前固定支架上,所述活门电机、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固定支架上。
如上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所述风机出风口处的过滤网为塑料过滤网,所述进风口处的过滤网为金属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不工作时,风门处于关闭状态,将车厢与外界隔开,其进风处和出风处各设有一过滤网,从而保证了工作时所进外界新鲜空气的清洁。该装置具有迷宫式通路,内部设有流水槽和泄水孔,且各连接处均设有防水密封条,底座上有防水翻边,从而保证了其良好的防水性能。该装置与车厢内风道相连,外界新鲜空气首先送入风道内,然后通过各出风口均匀送入车厢内。该装置采用大功率离心风机,风压大,风量足,从而保证了足够的换气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的上盖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中A向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俯视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上盖的局部主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去除上盖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I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功能及效果。
实施例1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具有一上盖1,一底板2设置在上盖的下部,一间隔固定板3设置在上盖1和底板2之间,将所述的上盖1、底板2分为前后两段,在所述上盖1和底板2之间设有至少一道倾斜防水隔板4,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进风口9,在所述的间隔固定板3上设有第一开口5,一可闭合所述第一开口5的活门装置6设置在所述间隔固定板3上。所述后段底板上设有第二开口20,一风机16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开口20内,并藉由一底座7与上述上盖1固定连接,上述进风口9、第一开口5及该风机的出风口161至少一处设有过滤网。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6的出风口161和进风口9处分别设有过滤网8、10,且出风口处所设置的过滤网8为塑料过滤网,在所述进风口9处设置的过滤网10为一金属过滤网。当然所述第一开口处亦可设置一过滤网,以进一步减少进入车厢内的灰尘。
本实施例中上盖1为由玻璃钢制成的上盖,前段上盖与底板间设置了三道防水隔板4,该倾斜防水隔板4呈倒L形,其中一道与上盖1内表面固定,另两道与底板2固定,三道防水隔断交错排布,组成迷宫式通路,且该防水隔板4分别与上盖或底板间呈倾斜55°设置。
所述底板2的前端向前倾斜,底板2与上盖1的前端留有便于插入过滤网10的开槽21,该开槽的间距可为15mm左右。
请参见图2、3,所述底板2后端的第二开口20为一长方形开口,开口四周设有向内翻起的翻边,与上盖内壁组成环形水槽12。所述靠近间隔固定板3设置的防水隔板4、间隔固定板3两端与底板2相接处,各开有一个泄水孔11,所述上盖的后端亦设有泄水孔111,且上述泄水孔11、111与环形水槽12相对应。
如图1、6、7所示,所述间隔固定板3上设有一活门电机13,所述活门电机13与活门6的枢轴61相连接。上述间隔固定板3上设有行程开关14,所述活门6上设有两限位件62,该限位件62与行程开关14相配合以控制活门闭合位置及开启的角度。所述间隔固定板3的周围设置有密封圈15。
所述固定风机16的底座7与所述间隔固定板3和一后固定支架17相连接,该间隔固定板3及后固定支架17均与所述上盖、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与底板2间密封设置。
其中,所述间隔固定板3和后固定支架17均为]型,其上端与上盖1相连接,下端与底座7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7通过螺栓72与间隔固定板3和后固定支架17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该底座7具有向上的翻边71,上述底板2和底座7连接处粘有密封条18,底座7的翻边71上设有密封胶条19,以保证底座7与底板2间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底座7内固定的风机16为大功率离心风机,设置在出风口161的塑料过滤网8通过滚花螺钉固定在底座7上,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便于清理灰尘。
请同时参照图1、图6、图7和图8,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工作时,首先活门电机13动作,当活门6完全打开时,主电机带动风机16开始工作。此时,外界新鲜空气首先由进风口9经过过滤网10,保证大的杂物不能进入本装置,然后空气绕过上盖1前段内的迷宫式通路,通过活门6,进入风机16,再通过过滤网8,滤掉所有的灰尘,进入车厢内的风道中,通过风道的各个出风口,均匀的送入整个车厢内。与此同时,客车专用的排气装置工作(排气装置本例不涉及),保证车厢顺利的与外界进行空气交换。当关掉本新风换气装置时,首先主电机停止工作,然后活门电机13动作,活门6关闭,隔断车厢与外界的联系。活门6开启的角度可通过调节行程开关14的位置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充分考虑了防水问题,除上述各处密封条外,空气通路经特殊设计,具有防水功能。如图1、2所示,当水珠随气流由进风口进入时,大部分被第一道防水隔板挡住,由于上盖1的底板前端向前倾斜,便于水能够顺利排出。只有很少一部分水能进入到第三道防水隔板处,第三道防水隔板两端与上盖内壁连接处开有泄水孔11,水通过泄水孔,经泄水槽12,再通过上盖尾部的泄水孔111排出装置,保证水不能进入的底座7内,从而保证水不能进入车厢内。
实施例2如图8、9所示,所述间隔固定板包括一设置在上盖和底板之间的间隔板103,该间隔板103的一侧设有一与上盖和底座固定连接的前固定支架101,该固定支架101、间隔板103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开口5’、5”,上述活门装置6设置在该前固定支架101上,且可闭合该开口5”,所述前固定支架101及活门6均设置在上盖的后段,该前固定支架101与间隔板103间设有密封海绵102。
所述前固定支架101上设有一活门电机13,所述活门电机13与活门6的枢轴61相连接。前固定支架101上设有行程开关14,所述活门6上设有两限位件62,该限位件62与行程开关14相配合以控制活门闭合位置及开启的角度。所述前固定支架101进风口的周围设置有密封圈15。
所述固定风机16的底座7与所述前固定支架101和一后固定支架17相连接,该前固定支架101及后固定支架17均与所述上盖、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座7与底板2间密封设置。
其中,所述前固定支架101和后固定支架17均为]型,其上端与上盖1相连接,下端与底座7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及其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唯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涵盖之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气装置具有一上盖,一底板设置在上盖的下部,一间隔固定板设置在上盖和底板之间,将上盖、底板分为前后两段,所述前段上盖与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一道倾斜防水隔板,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进风口,所述间隔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开口,一可闭合所述第一开口的活门装置设置在所述间隔固定板上,所述后段底板上设有第二开口,一风机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开口内,并藉由一底座与上述上盖固定连接,上述进风口、第一开口及该风机的出风口至少一处设有过滤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隔板呈倒L形,其分别与上盖内表面和底板固定连接,该防水隔板呈交错排布,组成迷宫式通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后端的第二开口周边设有向内翻起的翻边,该翻边与上盖内壁组成环形水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近间隔固定板设置的防水隔板、间隔固定板两端与底板相接处,各开有一个泄水孔,所述上盖的后端亦设有泄水孔,且上述泄水孔与环形水槽相对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上盖固定连接,该底板的前端向前倾斜,且与上盖的前端留有便于插入过滤网的开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固定板设有一活门电机,所述活门电机轴与活门枢轴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固定板设有控制活门闭合位置的行程开关,且该间隔固定板的开口周围设置密封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风机的底座与所述间隔固定板和一后固定支架相连接,该间隔固定板及后固定支架均与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与底板间密封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或6或7或8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板固定板包括一设置在上盖和底板之间的间隔板,该间隔板的一侧设有一与上盖和底座固定连接的前固定支架,该固定支架、间隔板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第一开口,上述活门装置可闭合该第一开口地设置在所述前固定支架上,所述活门电机、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所述前固定支架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出风口处的过滤网为塑料过滤网,所述进风口处的过滤网为金属过滤网。
专利摘要一种客车用新风换气装置,具有一上盖,一底板设置在上盖的下部,一间隔固定板设置在上盖和底板之间,将上盖、底板分为前后两段,所述前段上盖与底板之间设有至少一道倾斜防水隔板,该上盖的前端设有一进风口,所述间隔固定板上设有第一开口,一可闭合所述第一开口的活门装置设置在所述间隔固定板上,所述后段底板上设有第二开口,一风机固定设置在该第二开口内,并藉一底座与上述上盖固定连接,上述进风口、第一开口及该风机的出风口至少一处设有过滤网。其可为客车车厢内提供新鲜空气,通过设置至少一道防水隔板和过滤装置,使车厢外界的新鲜空气经过过滤,通过迷宫式通道,由风机送入车厢的风道内,进而均匀的送入整个车厢内。
文档编号B60H1/24GK2635419SQ0327201
公开日2004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11日
发明者佟玉明 申请人:河北省南皮县南风汽车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