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16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包括承载支架及平板运输车,平板运输车上设有运输平板,承载支架包括入水支架及底座,底座的一端设有活动铰支座,活动铰支座连接入水支架;运输平板上设有电机,电机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活动铰支座相匹配;底座的下端焊接有旋转架,入水支架内中空,入水支架的前端架有横杆,入水支架的后端活动连接有坐位,坐位与横杆相互配合;入水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设备箱。本实用新型采用可折叠的支架作为稳定装置,一方面将支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使其具备优异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支架伸入水中,为水下检测的工作人员构建屏障,不仅使得水下检测结构更精确;而且构建了安全可靠的水下检测工作环境。
【专利说明】 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稳定装置,尤其是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0003]水利工程在施工及投入使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水下检测,以确保其符合施工要求,满足使用标准,从而防止灾难性的事故发生。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0004]1、水下清理;
[0005]2、水下目视检测UWVT ;
[0006]3、水下磁粉检测UWMT ;
[0007]4、水下超声波检测UWUT ;
[0008]5、水下电位检测UWPM ;
[0009]6、水下射线检测UWRT ;
[0010]7、交流磁场检测法ACFM。
[0011]实际水下检测中发现,当遇到水流较为湍急的情况时,水下检测不仅难度大,操作复杂,而且检测的准确度也容易受水流影响。同时,由于湍急的水流冲击力较大,易对工作人员构成危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1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采用可折叠的支架作为稳定装置,一方面将支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使其具备优异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支架伸入水中,为水下检测的工作人员构建屏障,不仅使得水下检测工作免受水流影响,确保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防止水流直接作用于工作人员,消除隐患,构建安全可靠的水下检测工作环境。
[001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14]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包括承载支架及平板运输车,平板运输车上设有运输平板,运输平板上固定有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承载支架包括入水支架及底座,底座的一端设有活动铰支座,活动铰支座连接入水支架;运输平板上设有电机,电机连接有传动装置,传动装置与活动铰支座相匹配;底座的下端焊接有旋转架,旋转架固定于运输平板上,运输平板上设有固定座,底座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杆,固定支杆连接固定座,底座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支撑杆;入水支架内中空,入水支架的前端架有横杆,横杆均匀排列,入水支架的后端活动连接有坐位,坐位均匀排列,坐位与横杆相互配合;入水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设备箱,设备箱上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连通入水支架内。平板运输车用于运输承载支架,极大的方便了移动承载支架,省时省力,进而水下检测的工作效率大幅度增加;而且承载支架的作用范围更大。底座与入水支架通过活动铰支座连接,在无需水下检测时,能够将入水支架收拢,使其与底座在同一直线上并固定于运输平板。需要水下检测时,又能够将入水支架下放并伸入水中,进而实现水下检测。该结构灵活性强,简化移动过程,故其可作用的范围大,尤其适用于多处水下检测作业。电机和传动装置能够控制活动铰支座活动,实现自动下方与收拢入水支架,操作简便。旋转架旋转可带动承载支架旋转,处于收拢状态的入水支架可通过旋转而入水,处于入水状态的入水支架可通过再次旋转而收拢,实现自由切换。固定座、固定支杆、伸缩支撑杆均用于固定底座,使得入水支架在湍急的水流下依旧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消除安全隐患。伸缩支撑杆由于其伸缩的功能,故伸缩支撑杆能够匹配不同高度的底座,使用范围广。入水支架将湍急的水流与工作人员隔离,构建安全可靠的水下检测环境,同时消除了水流的影响因素,水下检测的结果更准确,更具代表性。横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移动,坐位则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设备箱能够容纳水下检测用设备,且将其与水流隔离,防止这些设备入水而被损坏。
[0015]进一步,运输平板上连接有第一支撑座,第一支撑座连接入水支架。当入水支架处于收拢状态时,第一支撑座支撑入水支架。
[0016]优选后,第一支撑座呈三角形,三角形结构稳固,支撑效果好。
[0017]进一步,运输平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支撑平板运输车。
[0018]进一步,底座的一端上设有定位稍,定位稍连接入水支架,定位稍能够固定连接底座与入水支架,且拆卸方便。
[0019]进一步,运输平板上设有折叠支架,折叠支架上连接有斜撑杆,斜撑杆连接底座,进一步支撑底座,从而使得入水支架获得优异的稳定性。
[0020]进一步,入水支架的两端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入水支架。
[0021]进一步,设备箱上设有门,门上设有门锁,在实现安装设备同时将水与设备隔绝,防止设备被损坏。
[0022]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3]本实用新型为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采用可折叠的支架作为稳定装置,一方面将支架通过固定结构固定,使其具备优异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支架伸入水中,为水下检测的工作人员构建屏障,不仅使得水下检测工作免受水流影响,确保检测的准确性;而且防止水流直接作用于工作人员,消除隐患,构建安全可靠的水下检测工作环境。
[0024]平板运输车用于运输承载支架,极大的方便了移动承载支架,省时省力,进而水下检测的工作效率大幅度增加;而且承载支架的作用范围更大。底座与入水支架通过活动铰支座连接,在无需水下检测时,能够将入水支架收拢,使其与底座在同一直线上并固定于运输平板。需要水下检测时,又能够将入水支架下放并伸入水中,进而实现水下检测。该结构灵活性强,简化移动过程,故其可作用的范围大,尤其适用于多处水下检测作业。电机和传动装置能够控制活动铰支座活动,实现自动下方与收拢入水支架,操作简便。旋转架旋转可带动承载支架旋转,处于收拢状态的入水支架可通过旋转而入水,处于入水状态的入水支架可通过再次旋转而收拢,实现自由切换。固定座、固定支杆、伸缩支撑杆均用于固定底座,使得入水支架在湍急的水流下依旧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消除安全隐患。伸缩支撑杆由于其伸缩的功能,故伸缩支撑杆能够匹配不同高度的底座,使用范围广。入水支架将湍急的水流与工作人员隔离,构建安全可靠的水下检测环境,同时消除了水流的影响因素,水下检测的结果更准确,更具代表性。横杆方便工作人员上下移动,坐位则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设备箱能够容纳水下检测用设备,且将其与水流隔离,防止这些设备入水而被损坏。

【附图说明】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入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至图5所示,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包括承载支架及平板运输车1,平板运输车I上设有运输平板2,运输平板2位于轮子上方,可以承载多种物件。运输平板2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支撑座22,第二支撑座22可伸长可缩短,当运输车移动时,第二支撑座22缩短;当运输处不移动时,第二支撑座22伸长抵住地面,在螺栓的作用下固定于地面,使得平板运输车I固定于该位置。运输平板2上固定有电机5及传动装置6,电机5与传动装置6相匹配,电机5工作能够带动传动装置6运作。
[0032]同时,运输平板2上固定有承载支架,平板运输车I用于运输承载支架,极大的方便了移动承载支架,省时省力,进而水下检测的工作效率大幅度增加;而且本实用新型的作用范围更大。承载支架包括入水支架3及底座4,底座4的一端设有活动铰支座41及定位销42,活动铰支座41连接入水支架3,定位销42可固定连接入水支架3。底座4的下端焊接有旋转架8,旋转架8固定于运输平板2上。故入水支架3与底座4的连接状态包括如下两种:第一,当无需水下检测时,承载支架处于收拢状态,入水支架3收拢于运输平板2上,入水支架3与底座4处于同一直线,且入水支架3更靠近车头。此时,运输平板2上安装的第一支撑座21连接入水支架3,第一支撑座21有两个分别连接于入水支架3的两头,第一支撑座21连接入水支架3后形成一个三角形结构,此三角形结构使得入水支架3能够稳定的收拢于运输平板2上;第二,当需要进行水下检测时,开启电机5,传动装置6启动,传动装置6首先控制旋转架8旋转180°,并带动承载支架旋转180°然后控制活动铰支座41旋转,使得入水支架3下放伸入水中。旋转后开始固定底座4,底座4的下端设有一板件43,板件43上连接有伸缩支撑杆7,伸缩支撑杆7可伸长可缩短,用于连接地面,并最终通过螺栓固定,实现第一步固定底座4。伸缩支撑杆7由于其伸缩的功能,故伸缩支撑杆7能够匹配不同高度的底座4,使用范围广。底座4的一端接有固定支杆44,运输平板2上设有固定座24,固定支杆44与固定座24相互连接,由于固定座24与固定支杆44上均设有螺孔,故最终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实现第二步固定底座4。运输平板2上设有折叠支架23,折叠支架23可旋转90°,在需要固定底座4时伸展,在无需固定底座4时收拢。此时将折叠支架23伸展,将其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同时引入斜撑杆45分别连接折叠支架23与底座4,实现第三步固定底座4。该结构不仅能够固定底座4,还能够固定平板运输车I。固定座24、固定支杆44、伸缩支撑杆7和折叠支架23均用于固定底座4,使得入水支架3在瑞急的水流下依旧保持良好的稳定性,消除安全隐患。
[0033]入水支架3的两端设有固定板32,水下检测之前首先将固定板32通过螺栓固定于河岸。入水支架3内中空,入水支架3的前端架有横杆33,横杆33均匀排列,工作人员能在横杆33的帮助下在入水支架3内上下移动。入水支架3的后端活动连接有坐位34,坐位34均匀排列。坐位34是活动结构,能够伸出又能够收缩,伸出时,工作人员可坐于坐位34上;收缩时,不影响工作人员上下移动。坐位34与横杆33在垂直方向上是间隔设置的,按工作人员的身材比例设计,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入水支架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设备箱31,设备箱31内可安装水下检测用设备,在水下检测作业之前装入设备箱31内。设备箱31上连接有连通管313,连通管313连通入水支架3,工作人员通过连通管313使用设备箱31内的设备。入水支架3将湍急的水流与工作人员隔离,构建安全可靠的水下检测环境,同时消除了水流的影响因素,水下检测的结果更准确,更具代表性。设备箱31能够容纳水下检测用设备,且将其与水流隔离,防止这些设备入水而被损坏。同时,设备箱31上设有门311,门311上设有门锁312,在实现安装设备同时将水与设备隔绝,防止设备被损坏。
[00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包括承载支架及平板运输车,所述平板运输车上设有运输平板,所述运输平板上固定有所述承载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支架包括入水支架及底座,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活动铰支座,所述活动铰支座连接所述入水支架;所述运输平板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与所述活动铰支座相匹配;所述底座的下端焊接有旋转架,所述旋转架固定于所述运输平板上,所述运输平板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底座的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支杆,所述固定支杆连接所述固定座,所述底座的下端连接有伸缩支撑杆;所述入水支架内中空,所述入水支架的前端架有横杆,所述横杆均匀排列,所述入水支架的后端活动连接有坐位,所述坐位均匀排列,所述坐位与所述横杆相互配合;所述入水支架的两侧分别连接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上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通至所述入水支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板上连接有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所述入水支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呈二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板的下端连接有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支撑所述平板运输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所述一端上设有定位稍,所述定位稍连接所述入水支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板上设有折叠支架,所述折叠支架上连接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连接所述底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支架的两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所述入水支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湍流环境下水下检测的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箱上设有门,所述门上设有门锁。
【文档编号】B63C11-52GK204296546SQ201420664106
【发明者】姜骏骏, 蔡伟, 钟久安 [申请人]杭州华能大坝安全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