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座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8870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用座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用座位,尤其涉及在汽车急剧减速时可靠地阻止乘员向前方移动的汽车用座位。
背景技术
以往,在汽车急剧减速的场合,作为防止乘员因惯性而向前方移动的装置,设有座位皮带。但是,因乘员的腰部陷入座垫而向前方移动,故存在未有效产生作用的问题。
如此,为了防止乘员的腰部向前方移动,提出了这样一种方案在座垫上,在正规乘坐状态的乘员腰部的前部位置,沿座垫的横宽方向挂设配设有管子类的横架构件。采用这种方案,通过由横架构件支撑乘员的腰部,利用横架构件的变形来吸收冲击,可抑制向前方移动。
但是,若将横架构件配置在座垫前部,则乘员的乘坐感觉变差,妨碍了驾驶的舒适性,而若将横架构件的配置位置降低到不影响到乘坐心情的位置,则有不能获得防止乘员向前方移动的效果。
因此,例如在日本专利特开平5-238297号公报中提出了这样一种结构在座垫内的前部配设座垫上升装置,并设置随车辆急剧减速时乘员腰部的移动而移动的可动构件,与该可动构件的移动联动地使座垫上升装置动作而使座垫的前端部上升。
另外,我们也知道,在日本专利特开2000-1136号公报揭示了这样一种技术方案通常将横架构件配置在较低位置,在发生冲突时由传感器等感知使内藏有气体发生装置的动力发生装置动作,通过连杆机构等联动装置适当将横架构件向上方提起。
另外,本申请人先前在国际公开第02/066285号公报中提出了如下一种技术方案通过在座垫内部配置向左右方向延伸的阻止部并使其在上下方向支承成移动自如的状态,还设置向上方对阻止部施力的装置,利用在急剧减速时因惯性而动作的横架构件对阻止部的向下方移动予以阻止,从而由阻止部阻止乘员的向前方移动。
但是,在上述特开平5-238297号公报所揭示的结构中,必须设置座垫上升阻止和可动构件及它们的联动装置,结构是大型的,且复杂,成本高。并且存在着因可动构件而影响乘坐心情的问题。
而在上述特开2000-1136号公报所揭示的结构中,由于需要在必要时强制将横架构件提起用的机构和其驱动装置等,故装置复杂,成本高,且重量也重。
在上述国际公开第02/066285号公报所揭示的结构中,虽然结构简单且乘坐时无心情不舒畅的情况,但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前面冲突时,乘员的腰部向前方移动时因施加在阻止构件上的负荷的向下方分力而使阻止构件逃向下方,对防止乘员向前方移动的效果的稳定性存在担心。

发明内容
这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提供一种不会使乘坐心情恶化、在汽车急剧减速时能可靠地抑制乘员向前方移动且结构简单、可轻量、价廉地构成的汽车用座位。
本发明的汽车用座垫是,在座垫的前部内部配设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沿座垫宽度方向延伸的阻止部,并设有利用急剧减速时的惯性力进行动作而使阻止部向上方移动的惯性力作用装置。利用该结构,由于当乘员坐在座垫时按压力从上方作用在阻止部上,故阻止部容易向下方移动,使异物感缓和,乘坐心情不会恶化,当因前面冲突而产生急剧减速时,惯性力作用装置产生动作利用惯性力使阻止部向上方移动,因此,即使乘员的腰部欲向前方移动,腰部也被该阻止部阻止,因此,能可靠地抑制乘员向前方移动,不用另外设置上推机构和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可构成轻量、价廉的结构。
阻止部利用座垫内部的强度构件通过支轴沿上下方向可摆动地支承在支轴的车辆后方侧,惯性力作用装置具有配设在阻止部及支轴的车辆前方且支轴的上方的惯性质量部、惯性质量部与阻止部的连接部时,阻止部随着向前方移动而向上方移动,因此,在急剧减速时可容易阻止乘员腰部向前方移动,且惯性力作用装置配设在支轴的前上方,故可将该机构的整体构成为上下较薄的结构,容易内藏在座位内,此外,急剧减速时的阻止部和随惯性质量部的摆动产生的惯性转矩的变化成为相互补充关系,故能以稳定的惯性从摆动开始期至最终结束阶段使阻止部向上方移动。
当用最大拉力比急剧减速时所作用的惯性力小的弹性构件将阻止部和对座垫下表面进行支承的支承弹簧构件连接起来时,若乘员座在座位上座垫一边使支承弹簧构件挠曲一边向下方变位,则通过弹性构件将阻止部拉向下方,能进一步可靠地消除乘坐时阻止部所产生的异物感,且可确保急剧减速时阻止乘员移动的性能。
当具有急剧减速时的惯性力使阻止部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下对阻止部向下方的移动予以阻止的锁定装置时,由于在阻止部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下不向下方回复移动,故可稳定地获得阻止乘员腰部移动的效果,能可靠地抑制乘员向前方移动。
锁定装置包括受到施力装置施力的、与将阻止部和惯性质量部相互连接支承的支承构件始终接触的锁定构件;形成在支承构件上、在阻止部移动一定量以上时与锁定构件嵌合的卡合部,通过锁定构件始终与支承构件接触,在阻止部急剧移动时锁定构件立即反应,能可靠地阻止乘员向前方移动,且通过配设成将支承构件和锁定构件接触的状态,可构成紧凑的结构。
支承构件从支轴向阻止部侧和惯性质量部侧分开延伸出,惯性质量部侧从车辆侧面看呈大致J字状,锁定构件配设在支承构件的车辆前方位置,当由支承构件的J字形状前端部的弯曲部构成与锁定构件嵌合的卡合部时,不必在支承构件上特意设置卡合部,结构进一步简单,紧凑,并能可靠地获得锁定作用。


图1是本发明汽车用座位的第1实施形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2是该实施形态的移动抑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3A~图3B表示该实施形态的移动抑制装置在冲突时的动作状态,图3A是表示冲突初期的动作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3B是表示冲突后期的动作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4A~图4B是把时间和变位作为参数来表示该实施形态的移动抑制装置在受到冲突时模型受到的减速度的曲线图。
图5A~图5B表示本发明汽车用座位的第2实施形态的冲突时动作状态,图5A是表示冲突初期的动作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5B是表示冲突后期的动作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汽车用座位的第3实施形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汽车用座位的第4实施形态的移动抑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A~图8C表示该实施形态的移动抑制装置的状态,图8A是表示平常时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8B是表示冲突时状态的纵剖侧视图,图8C是表示刚冲突后状态的纵剖侧视图。
图9A~图9C是表示本发明汽车用座位的第4实施形态的移动抑制装置的各种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0A~图10D是表示本发明汽车用座位的第4实施形态的移动抑制装置另外的各种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图1~图10D说明本发明汽车用座位的各实施形态。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图1、图2中,1是汽车用座位的座垫,2是座垫1的钢板制的框架部,其两侧部安装在左右的座位导轨(未图示)的上导轨上。在该框架部2的上部安装有泡沫尿烷等的垫块3,其外面用装饰件(未图示)覆盖。在框架部2的车辆前后方向中间部至后部的两侧板的下部间,沿前后方向隔开适当间隔地架设有对垫块3的下面进行支承的多个作为支承弹簧构件的S弹簧4。在框架部2的前部的垫块3的下部位置的两侧板间,设有在急剧减速时抑制乘员腰部向前方移动的移动抑制装置5。
下面,详细说明移动抑制装置5的结构。在安装移动抑制装置5用的安装板6周缘的4个部位弯曲形成的安装突片6a的前端部,通过焊接一体地固定在框架部2的两侧板2a的焊接部2b上。保持板10利用第1支轴销7和第2支轴销8及挡销9这三根销子以留有间隔的状态与安装板6的内侧相对配设,并通过将这些销子铆接而固定成一体。在这些安装板6和保持板10之间的间隙内,以被夹持的状态配置摆动支承构件11和振子构件18。
摆动支承构件11的中间部用第1支轴销7轴支承成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摆动支承构件11具有向斜后上方延伸出的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和向斜前上方延伸出的惯性质量支承臂部13。在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的前端部上,安装片14向座垫1的内侧弯曲形成为L字状。并且,左右的摆动支承构件11的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的安装片14、14间横向架设有由管子构成的阻止构件15,其两端部通过焊接而与安装片14一体地固定。由这些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和阻止构件15构成阻止部,由此,阻止构件15向上下方向移动自如地被支承在座垫1内部的前部。
另外,在惯性质量支承臂部13的前端部上,安装片16向座垫1的内侧弯曲形成为L字状。并且,左右的摆动支承构件11的惯性质量支承臂部13的安装片16、16间横向架设有由钢板构成的惯性质量部17,其两端部通过焊接而与安装片16一体地固定。
振子构件18配置在摆动支承构件11的后方,且其下端部利用第2支轴销8前后摆动自如地得到枢支。另外,对该振子构件18向后方摆动施力的弹簧19夹装在振子构件18的上部后端和形成于保持板10后端的弹簧钩挂孔10a之间。对振子构件18的后方摆动端进行限制的挡片20从框架部2的两侧板2a延伸出。
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出,其后端缘形成为以第1支轴销7的轴心为中心的圆弧状,且形成有卡合齿列21。另外在振子构件18的前缘上部形成有当向前方摆动时与卡合齿列21啮合的啮合齿22,利用这些卡合齿列21和啮合齿22构成允许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向上方摆动,阻止向下方摆动的棘轮机构。这样,在急剧减速时,因惯性力振子构件18向前方摆动,啮合齿22与摆动臂11的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的卡合齿列21卡合,阻止构件15向下方的移动被阻止。
围绕向第1支轴销7的内侧端突出的突轴部7a配设扭转弹簧23,其一端23a与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的安装片14下缘卡合,另一端23b与安装板6的上缘卡合,阻止构件15受到该扭转弹簧23的向上方的摆动施力。而阻止构件15的上前方的摆动端通过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的前端缘与挡销9抵接而受到限制。
另外,在图1中,24是坐在座垫1上的乘员腰部,25是其骨盆。
采用以上结构,乘员坐在汽车用座位的座垫1上时或乘员进行脚踏操作时,垫块3一边压缩一边向下方变位。阻止构件15随之从图1假想线所示的状态像实线所示那样被按压到下方,摆动支承构件11克服扭转弹簧23的施力而容易地向下方摆动,由此阻止构件15顺利地向下方移动,因此,乘员不会有不适感或乘坐心情恶化的情况。
由于振子构件18因拉伸弹簧19的施力而受到向后方的移动施力,不会向前方摆动,故在通常使用时能防止阻止构件15意外的下降动作,乘坐心情不会恶化。
受到扭转弹簧23的向上方摆动施力的阻止构件15起到与S弹簧4同样的功能,利用这些阻止构件15和S弹簧4通过较薄的垫块3支承乘员的腰部24,故可用舒适的垫子性能支承乘员的整个腰部24。
另一方面,当汽车前面产生冲突发生急剧减速时,首先在初期阶段,从图1实线所示的状态,振子构件18如图3A所示因惯性力而克服箭头所示的拉伸弹簧19的施力而绕第2支轴销8向前方摆动,其前缘的啮合齿22与阻止构件安装臂部12的后缘的卡合齿列21啮合,对阻止构件支承臂部12的向下方的摆动开始锁定,阻止构件15的向下方移动被阻止。
此外,在汽车车体急剧减速的最大值时,如图3B所示,利用作用于阻止构件15的惯性力将阻止构件15向前上方推起的力产生作用,同时,加上与利用作用于惯性质量17的惯性力而使惯性质量17向前方移动相联动、将阻止构件15向前上方推起的力,阻止构件15进一步被有力地向前上方推起。
这样,即使乘员的腰部24因急剧减速而要向前方移动,腰部24也可靠地受到阻止构件15的阻止。因此,由阻止构件15可靠地防止乘员向前方的移动。另外,当急剧减速时乘员的腰部24欲向前方移动、从后方向前方将力施加在阻止构件15上时,由于使阻止构件15向上方摆动的分力产生作用,故能利用阻止构件15进一步可靠地抑制乘员的腰部24向前方的移动。此外,乘员的向前方的移动能量由阻止构件15的弹性变形吸收,向前方移动量受到抑制。
采用以上结构,由于未像以往例子那样分开设置上推机构和驱动装置,故结构简单,可轻量、价廉地构成。
对分别设置有安装了本发明的移动抑制装置5的汽车用座位和未安装本发明的移动抑制装置5的以往的汽车用座位的汽车上乘载模型进行了冲突试验,图4A、图4B表示模型腰部所受到的减速度的相对于时间变化及相对于变位量变化。如图4A所示,与虚线所示的以往例子相比,在实线所示的本发明中,通过有效地抑制腰部向前方的移动,腰部受到的减速度急剧上升的时间与以往例子相比早5~10msec,相应地如斜线所示那样延长了吸收冲突能量的时间,随之可将腰部受到的最大减速度降低ΔG(例如在本实施形态中为130m/2左右)。并且如图4B所示,对于腰部的变位量,与上述相同,也通过有效地抑制腰部向前方的移动,将斜线所示的区域部分的冲突能量在变位量小的区域有效地予以吸收,相应使减速度的波峰平缓,使最大值下降,也可减小最后的变位量。这样,该腰部处的能量吸收特性对胸部也产生好的影响,可大幅度降低冲突时乘员的伤害值。
接着,参照图5A、图5B说明本发明的汽车用座位的第2实施形态。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上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在第2实施形态中,表示了将阻止构件15配置在第1支轴销7的斜后上方的例子,但本发明未必限定于这种配置结构。在本实施形态中,包括具有向前方延伸出的阻止构件支承臂部32和向下方延伸出的惯性质量支承臂部33的摆动支承构件31,其中间部用第1支轴销7枢支承。在该摆动支承构件31的阻止构件支承臂部32前端部,固定有图示例子中由管子件构成的阻止构件15,在惯性质量支承臂部33的下端部,固定有在图示例子中同样由管子件构成的惯性质量17。摆动支承构件31的后端部突出成圆弧状并在其外缘形成有卡合齿列21。在该卡合齿列21后方部配设有振子构件18,其上端部被支承成可绕第2支轴销8摆动自如,下部受到弹簧19的向后方的施力,且在下部的前端形成有可与卡合齿列21卡合的啮合齿22。
在本实施形态的结构中,急剧减速时如图5A所示,设惯性质量支承臂部33和惯性质量17的重心与第1支轴销7的中心之间的臂的长度为1,旋转力F为这些惯性质量支承臂部33与惯性质量17的合计质量m与减速时的加速度α之积得到的(=m·α),故旋转转矩M为所述臂的长度1与旋转力F的乘积(=1·F),该旋转转矩M顺时针方向作用于摆动支承构件31,而,如图5B所示,阻止构件15像空心箭头所示那样向上方受到上推。
这样,能由阻止构件15可靠地抑制乘员腰部24向前方的移动,可获得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乘员坐在座垫1上时阻止构件15向下方的变位由于是通过阻止构件15向前下方的摆动进行的,故能顺利地进行该动作,可降低乘坐时的异物感。由于惯性质量17配置在座垫1下部的无用空间内,故可较大获取惯性质量支承臂部33的长度,可将阻止构件15的上推力设定得更大。
接着,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的汽车用座位的第3实施形态。对于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上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中,如图6所示,通过第1支轴销7轴心的垂直线和将支轴构件15的中心与第1支轴销7的轴心连接起来的线之间所构成的角度θ越小,急剧减速时作用于阻止构件15的惯性力就越大,能获得较大的移动抑制效果,但减小θ,乘员乘坐时阻止构件15就不能顺利地向后方、下方摆动而伸出,就产生异物感。为了消除这种不良情况,在本实施形态中,用作为弹性构件的橡胶绳34将阻止构件15和对垫块3下面进行支承的S弹簧4连接起来,而弹性构件的最大拉伸力小于急剧减速时作用的惯性力。
采用本实施形态,当乘员乘坐在座垫1上、垫块3使S弹簧4挠曲并向下方变位时,阻止构件15通过橡胶绳34受到向下方的施力并向下方、后方陷入,从而可进一步可靠地消除乘坐时阻止构件15所产生的异物感,与急剧减速时作用的惯性力相比,橡胶绳34的最大拉伸力非常小,能可靠地获得上述作用,因此,能充分确保乘员腰部24的移动阻止性能。
下面,参照图7及图8A~图8D说明本发明的汽车用座位的第4实施形态。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形态相同的结构要素,标上相同的参照符号而省略说明,仅说明不同点。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表示了设有锁定装置的例子,而该锁定装置具有振子构件18、由卡合齿列21和啮合齿22所构成的棘轮机构,急剧减速时摆动支承构件11摆动、在阻止构件15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下防止向下方移动,但是,由于该锁定装置是通过惯性进行动作的,故仍存在不能顺利动作的可能性,对动作稳定性存在担心,且必须将棘轮机构的齿的强度确保在一定以上,故在成本上也不利。因此,在本实施形态中,设有受到施力而始终与摆动支承构件接触的锁定构件,当阻止构件移动一定量以上时,锁定构件就与设在摆动支承构件上的卡合部嵌合。
现参照图7、图8A进行详细说明,摆动支承构件41的中间部用第1支轴销7轴支承成沿上下方向摆动自如。摆动支承构件41具有从第1支轴销7位置向斜后上方延伸出的阻止构件支承臂部42;从支轴销7位置向斜前下方稍许延伸后向斜前上方弯曲延伸的大致J字状的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该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的弯曲凹部构成与锁定构件45的前端部嵌合的卡合部44。锁定构件45被配设在第1支轴销7的前上方位置的第2支轴销8支承成前后摆动自如,且受到扭转弹簧46的摆动施力而始终与摆动支承构件41接触。扭转弹簧46的一端46a卡止在锁定构件45的前端部上缘的弹簧钩挂凹部45a中,另一端46b卡止在保持板10的上端部后缘的弹簧钩挂凹部10b中。47、48是夹装在支轴销7、8和摆动支承构件41及锁定构件45中间的轴承衬瓦。并且在本实施形态中,对阻止构件15向上方施力的扭转弹簧23的另一端23b卡止在形成于安装板6的弹簧钩挂孔6b中。
采用本实施形态,平常时如图8A所示,锁定构件45的前端成为与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前端面接触的状态。在急剧减速的波峰时如图8B所示,摆动支承构件41利用作用于阻止构件15及惯性质量17的惯性而克服扭转弹簧23的施力向逆时针方向较大地摆动规定量以上,阻止构件15向前上方移动。锁定构件45的前端部随之离开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的前端面而进入卡合部44内,锁定构件45成为与阻止构件支承臂部42前缘接触的状态。其结果,如图8C所示,即使此后惯性力产生变动、摆动支承构件41欲向顺时针方向摆动,锁定构件45的前端部也会与卡合部44卡合并卡合成阻止摆动支承构件41摆动。由此,能可靠地获得锁定作用。
这样,锁定构件45始终与摆动支承构件41接触,对于急剧减速时的摆动支承构件41的急剧摆动及阻止构件15的移动,锁定构件45也立即反应,能可靠地由阻止构件15阻止乘员向前方的移动,且可配设成将摆动支承构件41与锁定构件45接触的状态,从而构成紧凑的结构。另外,由于将摆动支承构件41的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作成大致J字状并由该J字状前端部的弯曲部构成与锁定构件45嵌合的卡合部44,故不必在摆动支承构件41上特意设置卡合部44,结构进一步简单,且更紧凑。另外,不必在卡合部44上形成齿,并在卡合状态下仅压缩力作用于锁定构件45,其反力作用于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因此,可降低材料强度,在成本方面也是有利的。
在上述实施形态的说明中,表示了阻止构件15由截面为圆形的管子件构成的例子,也可如图9A所示,使用截面形状为大致三角形的构件所构成的阻止构件15,平时,也可固定在阻止构件支承臂部42上以形成与座位上面大致平行的平面部15a和后方突出部15b。这样,平时,利用平面部15a使乘坐时的接触面积变大,可消除异物感,在急剧减速时,如假想线所示,由于后方突出部15b向上方突出,故能更有效地阻止乘员向前方的移动。
如图9B所示,也可将板金加工成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的成形板51固定在截面形状为圆形的阻止构件15上,形成平面部15a和后方突出部15b,也可如图9C所示,将板金加工成截面大致为山峰状的成形板52后部固定在阻止构件15上,形成仅向后方侧延伸的平面部15a和后方突出部15b。
在上述实施形态的说明中,表示了由J字状的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的弯曲部的内侧凹部构成与锁定构件45嵌合的卡合部44的例子,但也可如图10A所示,在摆动支承构件41的前缘部的适当部位形成平时与锁定构件45的前端部接触的突出部61a,与其后部相邻处形成随着急剧减速时摆动支承构件41的摆动而与锁定构件45嵌合的卡合部61。
如图10B所示,也可在摆动支承构件41的下方将锁定构件45的上部向前方摆动施力地配设,在摆动支承构件41的下缘部适当部位,形成平时与锁定构件45的前端部接触的突出部62a,并与其前部相邻地形成急剧减速时随摆动支承构件41的摆动而与锁定构件45嵌合的卡合部61。
如图10C所示,也可在摆动支承构件41的下部后方配设锁定构件63,该锁定构件63被弹簧64施力而向前方伸出并滑动自如地与摆动支承构件41的后缘接触,且在摆动支承构件41的下部,形成当摆动支承构件41摆动规定量以上时与锁定构件63嵌合的卡合部65。
如图10D所示,也可作成在摆动支承构件41的下部配设后部受到向上方摆动施力的锁定构件66,该锁定构件66在平时及在摆动支承构件41开始摆动时,维持与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下部外缘接触的姿势,当摆动支承构件41摆动规定量以上时,惯性质量支承臂部43的前端部与锁定构件66的后端卡合。
在以上的各实施形态中,表示了这样的例子通过设置在阻止构件15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下防止向下方移动的各种锁定装置,稳定地承接乘员的腰部,可靠地抑制乘员向前方移动,以便在阻止构件15向上方移动后的状态下不向下方返回移动,但在本发明中,由于利用急剧减速时发生的惯性力使阻止构件15积极地向上方移动,故也可不一定设置锁定装置。
产业上的实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汽车用座位,通过在乘员乘坐时使阻止部容易向下方移动来确保乘坐心情,当因前面冲突而急剧减速时使阻止部向上方移动,能可靠地抑制乘员向前方移动,不设置上推机构和驱动装置,故可构成为简单、轻量、价廉的结构,在各种汽车中,作为确保乘员安全的汽车用座位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用座位,其特征在于,在座垫(1)的前部内部配设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沿座垫(1)宽度方向延伸的阻止部(12、15),并设有利用急剧减速时的惯性力进行动作而使阻止部(12、15)向上方移动的惯性力作用装置(13、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座位,其特征在于,阻止部(12、15)通过支轴(7)支承在座垫(1)内部的强度构件(2、6、10)上,可在支轴(7)的车辆后方侧沿上下方向摆动,惯性力作用装置(13、17)具有配设在阻止部(12、15)及支轴(7)的车辆前方且位于支轴(7)的上方的惯性质量部(17)、将惯性质量部(17)与阻止部(15)连接的连接部(1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用座位,其特征在于,利用弹性构件(34)将阻止部(12、15)和对座垫(1)下表面进行支承的支承弹簧构件(4)进行连接,所述弹性构件(34)的最大拉伸力小于急剧减速时作用的惯性力。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用座位,其特征在于,具有锁定装置(18、21、22、44、45、61、62、63、65、66),在急剧减速时的惯性力使阻止部(12、42、15)向上方移动后,该锁定装置(18、21、22、44、45、61、62、63、65、66)阻止阻止部(12、42、15)向下方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用座位,其特征在于,锁定装置(18、21、22、44、45、61、62、63、65、66)包括受到施力装置(46)施力而始终与将阻止部(15)和惯性质量部(17)相互连接并支承的支承构件(41)接触的锁定构件(45、63、66);形成于支承构件(11、44)上、在阻止部(11、15)移动了一定量以上后与锁定构件(45、63、66)嵌合的卡合部(44、61、62、6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用座位,其特征在于,支承构件(41)从支轴(7)起分开延伸成为阻止部侧(42)和惯性质量部侧(43),惯性质量部侧(43)从车辆侧面看呈大致J字状,锁定构件(45)配设在支承构件(41)的车辆前方位置,在支承构件(41)的J字状前端部的弯曲部构成与锁定构件(45)嵌合的卡合部(44)。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用座位,在座垫(1)的前部内部配设有可向上下方向移动的、沿座垫(1)宽度方向延伸的阻止构件(15),并设有利用急剧减速时作用于惯性质量(17)的惯性力使阻止构件(15)向上方移动的惯性力传递装置,当乘员乘坐在座垫(1)上时,阻止构件(15)向下方移动,不会使乘坐心情恶化,在急剧减速时,阻止构件(15)向上方移动而阻止乘员的腰部(24)向前方移动,不会使乘坐心情恶化,可靠地抑制乘员向前方移动,可构成简单、轻量、价廉的结构。
文档编号B60N2/42GK1910068SQ20048004117
公开日2007年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日
发明者田冈义文, 牛岛哲朗 申请人: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