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098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汽车座椅由WO 99/38723 A1所公开,该汽车座椅在具有基本竖直的座椅靠背的初始位置或使用位置在舒适范围内被倾斜调节并在座椅靠背的止动调节装置去联锁后可以不完全地前翻到易进入位置或完全前翻到载货位置。在WO 99/38723 A1中,为了释放倾斜调节装置,设置第一和第二软套管钢丝索,其中每个软管钢丝索可通过设置在座椅靠背上的手柄件操作。第一软管钢丝索在汽车座椅有人坐时用于倾斜调节座椅靠背,而第二软管钢丝索用于调节易进入位置,其中设置在去联锁轴上的去联锁杠杆或释放杠杆被摆动。
另外,DE 198 82 413 T1和DE 42 01 829 A1公开的汽车座椅也可被转换到易进入位置或容易进入的位置。通常同时释放汽车座椅的纵向锁紧装置,以可以增大后排的通道。
在这种系统中,通常为了不同的位置,设置不同的手柄件或杠杆,这会给使用者带来一些麻烦和错误的判断,而又要进行汽车座椅费事的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它可以被选择地调节到上述的三个位置并且操作方便,使用者不需要很多的经验即可使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实现。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优选的改进方案。
根据本发明,为了初始位置或舒适位置、易进入位置和载货位置设置唯一的一个杠杆,它一方面可以释放止动调节装置,又可以可靠调节易进入位置和载货位置。通过首先操作去联锁杠杆,进行舒适调节,使得靠背在舒适范围内摆动并向前一直翻入易进入位置。对此,在座椅骨架和靠背架之间设置易进入机构,它在操作去联锁杠杆时首先规定一个易进入止挡,该易进入止挡与可调的座椅骨架侧的锁紧钩啮合,以便使用者不会使得座椅靠背过远前翻。在汽车座椅另一侧还可设置其它耦合件,用于释放座椅的纵向锁定。
为了调节到载货位置,使用者必须接着复位或释放去联锁杠杆,因为只有在重新操作去联锁杠杆时才能解除座椅骨架侧锁紧钩的啮合。有利的是,从载货位置到初始位置的复位可以无障碍地一次进行。
为了达到该功能,根据本发明,在座椅靠背的靠背架上设置具有易进入止挡的调节凸轮,该易进入止挡与铰接在座椅骨架上的锁紧钩啮合,由此阻止进一步的前翻。根据本发明,锁定的锁紧钩在操作去联锁杠杆时从锁定的易进入位置通过一推杆释放,该推杆非中心地或偏心地设置在去联锁轴上。在靠背不完全前翻后,该推杆处于非激活位置,在复位和重新操作去联锁杠杆后,该推杆从非激活位置转换到激活位置,在激活位置它释放锁紧钩,使得靠背继续向前翻转到载货位置。
原则上还可以在靠背侧设置一滑动推杆的导向面替代导辊。原则上,去联锁杠杆例如还可以通过设置在座椅靠背上部区域的手柄通过例如软管钢丝索操作。


下面参照附图以一个实施例描述本发明。其中图1-5示出了从内向座椅骨架上的座椅靠背左侧连接区域在从初始位置向载货位置调节时的侧视图或透视图;图1示出了座椅靠背的锁定初始位置;图2示出了去联锁的前翻到易进入位置的座椅靠背;图3示出了通过释放去联锁杠杆锁定止动调节装置后的易进入位置;图4示出了通过操作去联锁杠杆接着去联锁的易进入位置;图5示出了通过接着前翻座椅靠背并释放去联锁杠杆实现的载货位置;图6示出了图1锁定的初始位置的内后透视图;图7示出了图1、6锁定初始位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汽车座椅1包括一座椅骨架2和一在靠背摆轴A上铰接在座椅骨架2的靠背架3,该靠背架3可通过公知的且未详细示出的止动调整装置4在其摆动位置锁紧在座椅骨架2上。为了释放该止动调整装置4,在座椅外侧即图7左侧设置一去联锁杠杆5,它套装在位于靠背摆轴A的去联锁轴6上。该去联锁轴6穿过座椅骨架2和靠背架3延伸。未示出的止动调整装置4的弹簧向下牵引处于未操作位置的去联锁杠杆5,使其进入锁紧位置。在去联锁杠杆5向上摆动时,这样调节止动调整装置4中的例如止动块或止动闸块,使得靠背架3去联锁或被释放并可以调节到舒适的范围。对此,靠背架3可向前预紧并例如通过使用者的背压调节。
在座椅内侧,在去联锁轴6上焊接一接片7,该接片7在去联锁杠杆5降低的图1、3锁定位置时由去联锁轴向后止动。在该接片7上相对于靠背摆轴A偏心地固定一连接管8这样在操作去联锁杠杆5时,该连接管被摆动。该连接管8使得汽车座椅1左侧和未示出右侧的两止动调整装置4耦合,这样在操作或向上摆动去联锁杠杆5时,也释放右侧的止动调整装置。在连接管8上还在摆轴B上可摆动支承一推杆9并通过绕连接管8设置的弹簧10向后即在图1-5中的顺时针方向预紧。在靠背架3的内侧,在靠背摆轴A下面形成调节凸轮12,例如通过螺接在或铆接在靠背架3上的构件形成。调节凸轮12包括基本凸出的后凸轮区域12a和在行驶方向上在该凸轮区域之前的易进入止挡12b。另外,在靠背架3上例如在调节凸轮12的部件上固定一个固定在靠背上的导辊14,它向着座椅内侧轴向突出。推杆9在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向前下方向延伸并通过其后边缘9a抵靠在导辊14上,使得其在去联锁杠杆5摆动时通过其后边缘9a在固定在靠背上的导辊14上滚动。
另外,一锁紧钩16可摆动铰接在位于靠背架3之下的座椅骨架2的钩轴C上,其中其摆角通过座椅骨架2上的调节口20限制,其杠杆16a在轴向穿过该调节口20延伸。锁紧钩16通过锚接在座椅骨架2上的弹簧22向上即在图1-5所示的顺时针方向预紧并通过其钩凸起16b抵压在调节凸轮12上。
部件6-22构成易进入调节机构24,它可以使得座椅1从图1的使用位置调节到图3的易进入位置并接着调节到图5的载货位置,而这些只需借助一个手柄即借助去联锁杠杆5,其去联锁杠杆5还可以释放止动调节装置4。下面描述其调节过程
通过操作或向上摆动去联锁杠杆5且去联锁的靠背架3不完全地前翻至图2的易进入位置,由此调节到易进入位置。在作翻转运动时,锁紧钩16的钩凸起16b在调节凸轮12上滑动,其中它在最初摆动过程中在舒适区域内还抵靠在调节凸轮12的后凸出的凸轮区域12a上并在进一步前翻时到达调节凸轮12的易进入止挡12b,锁紧钩16通过弹簧预紧与该易进入止挡12b啮合并由此首先阻止靠背架3的进一步的前翻。在靠背架3作前翻运动时,弹簧预紧的推杆9通过弹簧10的减压首先向后摆动并在导辊14上滚动。在靠背架3进一步翻转的过程中,推杆9的后边缘9a到达向上摆动的锁紧钩16的轴向向内突出的伸出部位16c并在其上滑动,使得它与导辊14脱离。
如果在到达图2的易进入位置时去联锁杠杆5再被释放,它通过止动调节装置4中弹簧的回位力被下拉进入图3的位置,以便靠背架3在易进入位置锁定。通过向下摆动去联锁杠杆5,接片7同连接管8和支承在其上的推杆9一起向上摆动。推杆9的后边缘9a又抵靠在固定在靠背上的导辊14上并通过其下边缘9b在伸出部位16c之上定位。
如果使用者希望进一步调节到载货位置,重新操作去联锁杠杆5,如图4所示使得接片7同连接管8和推杆9一起向下摆动。由此,推杆9的下边缘9b压到锁紧钩16的伸出部位16c并克服其弹簧张力使其向下摆动,使得钩凸起16b与固定在靠背上的调节凸轮12的易进入止动12b脱离并由此释放靠背架3。
图2和图4给出了在去联锁杠杆5和靠背架3相同摆角下易进入机构24的不同状态,其中推杆9在图2中处于未激活位置,而在图4中处于激活位置,在该位置它释放锁紧钩16。
使用者这时接着可以使得靠背架3向前前翻到图5的载货位置或通过弹簧预紧使得靠背架3自动前翻。对此,顺时针预紧的推杆9通过其在下边缘9b旁边还向下延伸的下定位部分9c在锁紧钩16的伸出部位16c被止挡,其杠杆16a又通过弹簧预紧到达作为端位置的调节口20的上边缘。
通过使用者重新操作去联锁杠杆5并由此释放止动调节装置4,图5的载货位置恢复到图1的使用位置。这时推杆9再向下摆动,但这不会带来其它功能作用。在靠背架3随后回翻时,锁紧钩16又滑到调节凸轮12上并弹出,这同样不会带来其它功能作用,因为由于调节凸轮12的形状结构它在摆动方向不与调节凸轮12啮合。因此,具有靠背架3的靠背完全向上翻回到图1的初始位置或使用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一座椅骨架(2);一铰接在座椅骨架(2)上的且可在止动装置(4)上锁紧的靠背架(3);一通过去联锁杠杆(5)可摆动的且在靠背摆轴(A)上延伸的去联锁轴(6),用于释放止动调节装置(4),其中靠背架(3)在释放止动调节装置(4)后可在竖直的初始位置、不完全前翻的易进入位置和完全前翻的载货位置之间调节,其特征在于通过该靠背架(3)被前翻到易进入位置、接着通过去联锁杠杆(5)的复位而被锁定,接着通过操作去联锁杠杆(5)去联锁且接着被前翻到载货位置,该靠背架(3)才可从初始位置被调节到载货位置;在该靠背架上设有一个具有一个易进入止挡(12b)的调节凸轮(12);在座椅骨架(2)上设置一可调的被弹簧预紧抵在调节凸轮(12)上的锁紧钩(16),该锁紧钩在靠背架(3)前翻至易进入位置时抵靠在易进入止挡(12b)并使得靠背架(3)在易进入位置锁定;在去联锁轴(6)上偏心铰接一推杆(9),该推杆在靠背架(3)从使用位置向易进入位置前翻后首先处于未激活位置,在该位置它不释放锁紧钩(16),并且在复位且随后操作去联锁杠杆(5)后处于激活位置,在该位置释放锁紧钩(16)。
2.如权利要求1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靠背架(3)从载货位置在止动调节装置(4)去联锁后可直接翻回初始位置,其中锁紧钩(16)在调节凸轮(12)上滚动或滑动且弹出。
3.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锁紧钩(16)铰接在座椅骨架(2)上且具有一伸出部位(16c),该推杆(9)在其激活位置撞到伸出部位(16)上。
4.如权利要求3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在靠背架(3)从初始位置向易进入位置前翻时,推杆(9)抵靠在伸出部位(16c)上且在其上滑动直到处于未激活位置。
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处于载货位置的推杆(9)通过其下定位部分(9c)保持在伸出部位(16c)上,锁紧钩(16)通过一止挡保持在其上端位置。
6.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推杆(9)在去联锁杠杆(5)的未操作位置上是预紧抵在靠背侧面的导向装置(14)上。
7.如权利要求6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该靠背侧面的导向装置(14)是从靠背架上轴向突出的导辊(14)。
8.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推杆(9)可摆动地支承在横向延伸的连接管(8)上,该连接管(8)耦合到在汽车座椅两侧设置的止动调节装置(4)上。
9.如权利要求8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座椅一侧设置易进入机构(24),用于调节易进入位置和载货位置,而在座椅另一侧设置纵向去联锁装置,用于在易进入位置释放汽车座椅(1)的纵向锁紧。
全文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一座椅骨架(2);一可通过止动装置(4)锁紧的靠背架(3);还具有一个通过去联锁杠杆(5)可摆动的去联锁轴(6),用于释放止动调节装置。通过靠背架被前翻到易进入位置、接着通过去联锁杠杆的复位而被锁定,接着通过操作去联锁杠杆去联锁且接着被前翻到载货位置,靠背架才可从初始位置被调节到载货位置。为此设有一个易进入机构(24),其至少具有一个在靠背架上设置的、具有一个易进入止挡(12b)的调节凸轮(12);一个铰接在座椅骨架上的锁紧钩(16),用于同易进入止挡啮合,以及一个在去联锁轴上偏心铰接的推杆(9),其在前翻时首先处于未激活位置,并在激活位置时释放锁紧钩。
文档编号B60N2/08GK1781760SQ20051012724
公开日2006年6月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4日
发明者M·哈弗坎普 申请人:福尔西亚汽车座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