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258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的前驱动桥。
背景技术
国内20至30马力段的拖拉机大部分采用普通前驱动桥,特点为第一,前中央传动壳体两侧各有一个单独的半轴轴套,整体刚性差;第二,前中央传动装入前桥壳内后进行中央传动侧隙、啮合印痕等调整,极不方便,不利于装配质量的控制;第三,拖拉机侧传动中的花键传动立轴承受拖拉机前部重量,对该花键轴的刚性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拖拉机前桥壳刚性和花键传动立轴刚性的拖拉机用前驱动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包括前桥壳体,安装于前桥壳体内的中央传动总成,前桥壳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半轴管,半轴管的外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壳体,第二传动壳体内安装有传动立轴,传动立轴的一端和中央传动总成的输出轴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驱动桥的两端部为可带动拖拉机前轮转动的末端传动箱,末端传动箱的壳体铰接在第二传动壳体上,传动立轴的另一端也固定安装有齿轮并与末端传动箱的齿轮相啮合,末端传动箱的输出轴固定在末端传动箱的齿轮上。
所述的中央传动总成包括主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被动锥齿轮,由被动锥齿轮驱动的差速器,主动锥齿轮的传动轴的轴套与被动锥齿轮的撑架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主动锥齿的传动轴的轴套与被动锥齿轮的撑架的结合面设有调整主动锥齿轮和被动锥齿轮的纵向啮合间隙的第一调整垫,所述的被动锥齿轮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撑架上,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外端面安装有调整主动锥齿轮和被动锥齿轮的横向啮合间隙的第二调整垫,另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外端面安装有调整螺母。
所述的中央传动总成通过被动锥齿轮的撑架整体安装在前桥壳体内。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包括前桥壳体,安装于前桥壳体内的中央传动总成,前桥壳体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半轴管,半轴管的外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壳体,第二传动壳体内安装有传动立轴,传动立轴的一端和中央传动总成的输出轴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驱动桥的两端部为可带动拖拉机前轮转动的末端传动箱,末端传动箱的壳体铰接在第二传动壳体上,传动立轴的另一端也固定安装有齿轮并与末端传动箱的齿轮相啮合,末端传动箱的输出轴固定在末端传动箱的齿轮上;前桥壳体和半轴管的一体化结构,提高了前桥壳体和半轴管的刚性;拖拉机前部重量的传递路线为前桥壳→第二传动壳体→末端传动箱的壳体→末端传动箱的输出轴→前轮胎,传动立轴仅用于传递力矩,改善了该轴的受力条件,提高了可靠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央传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包括前桥壳体1,安装于前桥壳体1内的中央传动总成2,前桥壳体1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半轴管11,半轴管11的外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壳体3,第二传动壳体3内安装有传动立轴4,传动立轴4的一端和中央传动总成2的输出轴5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驱动桥的两端部为可带动拖拉机前轮转动的末端传动箱6,末端传动箱6的壳体61铰接在第二传动壳体3上,传动立轴4的另一端也固定安装有齿轮41并与末端传动箱6的齿轮62相啮合,末端传动箱6的输出轴63固定在末端传动箱6的齿轮62上。
所述的中央传动总成2包括主动锥齿轮21,与主动锥齿轮21啮合的被动锥齿轮22,由被动锥齿轮22驱动的差速器23,主动锥齿轮21的传动轴的轴套21a与被动锥齿轮22的撑架22a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主动锥齿轮21的传动轴的轴套21a与被动锥齿轮22的撑架22a的结合面设有调整主动锥齿轮21和被动锥齿轮22的纵向啮合间隙的第一调整垫24,所述的被动锥齿轮22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25、26安装在撑架22a上,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外端面安装有调整主动锥齿轮21和被动锥齿轮22的横向啮合间隙的第二调整垫27,另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外端面安装有调整螺母28。
所述的中央传动总成2通过被动锥齿轮的撑架22a整体安装在前桥壳体1内。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特点在于①前桥壳体1与半轴管11为整体式结构,减少了中间连接环节,使整体刚性大大加强;②如图2所示,中央传动主动锥齿轮21、被动锥齿轮22的调整借助于第一调整垫24、第二调整垫27、调整螺母28完成,整个中央传动总成可在前桥壳体1外进行装配,装配完成后整体装入前桥壳体1内。调整方便,易于检查及质量控制;③如图1所示,拖拉机前部重量的传递路线为前桥壳→第二传动壳体→末端传动箱的壳体→末端传动箱的输出轴→前轮胎,传动立轴仅用于传递力矩,改善了该轴的受力条件,提高了可靠性。
权利要求1.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其特征是它包括前桥壳体(1),安装于前桥壳体(1)内的中央传动总成(2),前桥壳体(1)的两侧向外延伸形成的半轴管(11),半轴管(11)的外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传动壳体(3),第二传动壳体(3)内安装有传动立轴(4),传动立轴(4)的一端和中央传动总成(2)的输出轴(5)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驱动桥的两端部为可带动拖拉机前轮转动的末端传动箱(6),末端传动箱(6)的壳体(61)铰接在第二传动壳体(3)上,传动立轴(4)的另一端也固定安装有齿轮(41)并与末端传动箱(6)的齿轮(62)相啮合,末端传动箱(6)的输出轴(63)固定在末端传动箱(6)的齿轮(62)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央传动总成(2)包括主动锥齿轮(21),与主动锥齿轮(21)啮合的被动锥齿轮(22),由被动锥齿轮(22)驱动的差速器(23),主动锥齿轮(21)的传动轴的轴套(21a)与被动锥齿轮(22)的撑架(22a)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主动锥齿轮(21)的传动轴的轴套(21a)与被动锥齿轮(22)的撑架(22a)的结合面设有调整主动锥齿轮(21)和被动锥齿轮(22)的纵向啮合间隙的第一调整垫(24),所述的被动锥齿轮(22)通过两个圆锥滚子轴承(25、26)安装在撑架(22a)上,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外端面安装有调整主动锥齿轮(21)和被动锥齿轮(22)的横向啮合间隙的第二调整垫(27),另一个圆锥滚子轴承外圈的外端面安装有调整螺母(28)。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其特征是所述的中央传动总成(2)通过被动锥齿轮的撑架(22a)整体安装在前桥壳体(1)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拖拉机用前驱动桥,它包括前桥壳体、中央传动总成、半轴管、第二传动壳体,第二传动壳体内安装有传动立轴,传动立轴的一端和中央传动总成的输出轴之间设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驱动桥的两端部为末端传动箱,末端传动箱的壳体铰接在第二传动壳体上,传动立轴的另一端也固定安装有齿轮并与末端传动箱的齿轮相啮合,末端传动箱的输出轴固定在末端传动箱的齿轮上;前桥壳体和半轴管的一体化结构,提高了前桥壳体和半轴管的刚性;拖拉机前部重量的传递路线为前桥壳→第二传动壳体→末端传动箱的壳体→末端传动箱的输出轴→前轮胎,传动立轴仅用于传递力矩,改善了该轴的受力条件,提高了可靠性。
文档编号B60K17/22GK2813350SQ20052008584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0日
发明者张博友, 李建启, 王志全, 黄成 , 罗延春, 亓文正, 黄晓艳 申请人:山东福田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