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车辆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11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载车辆轮胎的制作方法
重栽车辆轮胎
技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栽车辆轮胎。
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载车辆轮胎,伏i4^l^级单个宽基(super
single wide base)重栽车辆轮胎,包括2tii的带结构。
更^i^,所述重载车辆轮胎可用于卡车,齡或公共汽车。
;0^斤周知,轮胎通常包括大体为环形形状的胎体结构,所ii^体结构具有
与各右侧和左侧胎圏相连的相对横向*带结构,其^^在相对于所iil台
体结构的径向夕卜部位置;胎面带,其径向叠置在所述的带结构上; 一对侧壁,
,向施加在所i^沐结构的相对;两侧。
背景技术
;C^斤周知,带结构可以对轮胎性能(例如,树转向和方向稳定的〗链响 应方面)及其^f^J寿命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胎面带的磨损iiJL和均 匀度的影响。例如,胎面带的不均匀磨损会对轮胎的驾驶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导致车辆的震动和持与^^持续的偏离。
具有低扁平率的超级单个t^重载车辆轮胎通常在特定的轮轴上^(W" 安装的轮胎,这已经在拖车上使用了长达数年。这种轮胎通常尺寸是 385/65R22.5或385/55R22.5并且具有的最大载重量大约为4500公斤。
近年来,这些超级单个tt重载车辆轮胎已经有利地使用在卡车的转向位 置,因为其4有较高的行车里程。
最近,为了进一步减轻车辆重量并且增加可用的栽货体积,在驱动位置中 同样^^l超级单个tt重载车辆轮胎变得引人注意。驱动位置的轮胎必须承受 部份4^的负载而且必须具有增加的负载能力。轮胎标准限定大约5800公斤的 负载能力以及大约U0km/h的最;^复。这些轮胎有非常低的扁平比而且逸常 尺寸是495/45R22.5。驱动轮胎必须经受苛刻的运行^f牛,而且传统的带结构可 以51起轮胎性肯^服RP艮方面的问题。
例如,美国专利US5, 772, 810涉;^一种^^胎,该轮胎包4封iC^形加强层
覆盖的径向胎体加强件,该冠形加强层沿从内到外的径向方向由非^^金属线 或电缆的至少一个三角叠层和两个工作叠层形成,所述至少一个三角叠层与周
向方向形成60度到90度_之间的角度,所述两个工作层由^^一个叠层交叉到下 一个叠层的非^_金属线或电缆形成,并且与周向方向形成10度与45度之间 的角度,所述第一工作叠层径向田比连于径向最外侧的三角网层的夕卜侧,其宽度 小于上述三角叠层的H径向地位于第一工作叠层^Ji的第二工作叠层具有 的轴向宽度大于三角叠层的H并JL/斤述第二工作叠层的ii^t盖了所i^ 角叠层的*,以使两个叠层各自的电线或电缆之间的在所iii4^的高M的 径向距离最多等于1.5毫米,覆盖的轴向距离至少等于三角叠层轴向f^的2 % 。 所述轮胎的一个变#^皮公开为进一步包括一^有沿差本上周向定向的金属元件 的附加叠层,所述附加叠层具有小于第一工作叠层H的轴向宽度并且径向定 位于两个工作叠层之间。上述轮胎特别地^皮用于重载车辆并且具有改进的胎冠 加强层,因此,提高了i^U寿命。
美国专利US6, 659, 147涉及一种具有径向胎体加强层的轮胎,其胎# 强层至少包括两个工作胎^和轴向上连续的附加层,该两个工作胎冠层由非 ^^金属线加强层制成,该两个工作胎^通过与周向方向形礼A 10度到60 度范围内的相反^目等的角而从一个层到下一个层交叉,该轴向上连续的附加 层4皮iU在所^J^少两个工作层之间并在径向与^^链,并且由金属加强元件 构成,该金属加强元件的直径大于径向fl链的两个工作层的金属^强元件的 直径,具有的轴向^t^少等于胎体加强层最大轴向t变的50。/。,其中附加层 的加强元件是钢而且在层平面中成波状,形成的波to匕平行,用同步的方式定 向在与圆周方向平行的方向中,所以波^iL件的波幅与波长的比从所述附加层 的中心到ii^在轴向上减小,在所述的i4^ii到最小值。上述^^月封皮特别地用 于重载车辆,皿高了胎^>强层^^胎体加强层和胎^>强层之间的分离的 承受力,提高了工作胎M^之间的分离阻力以及附加层周向定向线索的疲劳强 度。
美国专利6, 619, 357涉及一种充气超级单径向卡车轮胎,包括至少一 对平行环形胎圏;至少一个皿在所述胎圏周围的胎体帘布层; 一胎M^口强层 结构,其包^wfc连的以钢索加强的叠接带层和至少一个以直的高伸长钢索加强 的螺j走状g的带层,该螺旋状,的带层iU在所述轮胎胎冠区域中的至少 一个所^台体帘布层^Lji; 一胎面,其i^在所iiJ台^口强层结构上;以及设 置在所i2M台面和所i^台圏之间的侧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螺旋状缠绕的带层被 设置于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和径向最内侧叠接带层之间。上述轮胎具有
- ^tii的胎冠区域耐久性;
-^^的印痕形#印#力分配; -优良的高i4A特'l"沐組的磨损特性;
- 在可控'#耐久性之间最^/f匕的平衡。

发明内容
申请人已经注意到,有时在轮胎的^^J期间,特别是在带结构的夕卜部* 的相应之处,可能出现一些过早产生的和危险的带结构层^Utb之间的分离以及 带结构与胎体的分离,其结果是使轮胎无法使用。而且,申请人已经注意到, 特别是在轮胎的胎肩区域,也即通常必须经受柏油路面上连续的微小滑动的区 域,可^^A过早的磨损,其结果是ii^J台面带的不均匀磨损。jH^卜,申请人 已经注意到,特别是在轮月封iUD于驱动位置的情况下,不规则的磨损也可以在 每个区域中发生,特别是在胎面带的^表面上形成的区域的中心和i^之间。
申请人面对的问 _提^-种轮胎,^i^为超级单个宽基的重栽车辆轮 胎,其具有^的带结构的结构,l"^胎面带l^的磨损均匀性。
申请AH已发现可以获得一种轮胎,该轮胎通过如下的方式具有&逸的带 结构的结构M性和改进的胎面带磨损的均匀性,即,通it^MJ相对于轮胎赤 道面J4Ui^称地i5^并且设置在轮胎带结构的轴向夕h^相应^l:的至少一对 侧向加强层,所述侧向加强层S&设有沿^i^^上周向方向定位的加强元件,所述 侧向加强层定4i^至少两个交叉的带层之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迭,这样获得 的轮胎g示出了^ii的印痕形状和印to力分布。而且,所述轮胎还具有良 好的高速性能。jtb^卜,所述轮月^£*^在可控'14^耐久性之间良好平衡。而且, 所述轮胎可以被翻新一次以上,这可以减少卡车车队的维护费用。jH^卜,由于 所述侧向加强层的位置,轮胎带层组件的过早磨损净Ait免。事实上,当配设有 沿周向方向定位的加强元件的加强层被iU在轮胎胎冠区域的胎体帘布层上方 时,所述加强层必须经受压力。众所周知,所述加强元件通常是单股金属丝绞 合在-"^形成的钢索。如果经受压力,所^口强元件的单股金属丝,会有相互 甜的倾向从而引起包括在所^口强层中的举性材料的扯裂。这种撕裂,由于
带层組件经受的连续的压力,传播而引起在不同带层之间的分离,其结果是, 带层组件以及轮胎本身产生过早的损坏。
^ 、第一个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包括
- 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其具有1^^上环形形状,具有 与各右侧和左侧胎圏结构相关联的相对^,
- 轮胎带结构,^口拟目对于所^台体结构的径向夕hW置;
- 胎面带,径向重叠在所述带结构上;
- 两^H!'J壁,每棉'J壁横向^口拟目对于所i^台体结构的相对侧上; 所述带结构包拾
- 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l^Ji^称地设置,并 JL^口在所述轮胎带结构的轴向夕Np部射目应^t,所述侧向加强层配设有沿 ^^上周向方向定向的加强元件;
- 第一带层,径向重叠在所述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上,设有相互平行并
Jbfr目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倾^H殳置的加强元件;
- 第二带层,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一带层上,设有相互平行并JbN对于所
述轮胎赤道面倾^H殳置的加强元件,其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层的加强元件的
倾斜方向相反;
- 外部带层,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带层的径向外部位置,所述 夕Mp带层设有相互平行的加强元件。
^i^,所述轮胎^i级单个tt重栽车辆轮胎。
对于当前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以下的术语"超级单个tt重载车辆轮胎" 是指代^^4特定轮轴上的 "安^^胎的轮胎,其截面£^1*前^]" 安装的轮胎其中之一的截面H但是小于^t安^^胎组件的截面H所 述"超级单个宽基重载车辆轮胎"通常的截面H (W)大于或等于350毫米, M为380毫; M,J 500毫米,并且其扁平比[(H/W) xlOO,定义为i^胎截面 高度(H)与轮胎截面狄(W)之间的比錄以100,低于或等于柳,她 为30到70。对于当前的说明书和权矛J^"求,以下的术语"截面高度"是指从额定 的轮辋直径到轮胎的外^^其赤道面上的径向距离。
对于当前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以下的术语"截面宽度"是指平行于轮胎轴 线并且位于其侧壁的夕1^J'司的最大的线'I^巨离,
所述"截面高度"和所述"截面宽度"可以4^ 、 ETRTO标准确定。
^ 、一个 实施例,每一个所述的侧向加强层的轴向HJ、于或等于带 结构的轴向£>变的40%,舰为5%到30%,更微为从10%到25%,所述的 轴向宽度等于较宽带层的轴向H
依照一个更他逸的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被设置成与所述的 胎体结构直鹏触。
依照一个更M的实施例,至少一个带庙^^被iU在所述带结构和所i^台 体结构之间。
依照一个更他逸的实施例,所述的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的轴向夕卜部ii^M目
对于所述的第一带层的相应轴向夕h^ii^轴向向内地交错。
^^E—^H^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带层的轴向外部ii^目对于所迷的第二
带层的相应轴向夕Mpii^向向内地交错。
依照一^H^的实施例,所必卜部带层的轴向夕卜部ii^目对于所述的第二 带层的相应轴向夕h^ii^向向内地交错'
依照一个更to的实施例,所述所述外部带层的轴向外部ii^相对于所述 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的轴向内部边缘位于一轴向向外的位置。
^f^f、一个更M的实施例,所i^卜部带层的轴向夕卜部ii^处于与所^少
一对侧向加强层的轴向夕Npii^f圣向相对应的位置。
依照一个更M的实施例,所i^卜部带层的加强元件相对于所述的轮胎赤
道面倾^HU。
依照一个更M的实施例,所ii^。强元件倾斜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层中的 加强元件的倾斜方向相同。
依照一个更M的实施例,所述加强元件倾斜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带层中的 加强元件的倾斜方向相同。
>{^^一个更优逸的实施例,所必卜部带层的加强元件^x向在^^上周向
的方向。
所^卜部带层可以^,J保护层的作用,以防止石头或碎石可能捕获到胎面
凹槽内而对带结构甚Jj^胎体结构ilA的伤害。
依照一个M的实施例,所述的带结构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对附加的侧向加 强层,该侧向加强层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二带层上,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基
本J^)"称地iti, ^口在所述轮胎带结构的轴向夕卜部相应^t,所述侧向加强 层配i殳有沿差4Ul周向方向定向的加强元件。
依照一个更优逸的实施例,#"~个所述的侧向加强层相对于所必卜部带层 并排地M。
依照一个更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对附加的侧向加强层的轴向夕卜部边
斜目对于所述的第 第二带层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应轴向夕卜部ii^向向内地 交错。
依照一个更优逸的实施例,所述至少一对附加的侧向加强层的轴向夕卜部边 缘与至少一个所述的第-"^第二带层中的至少一个的轴向夕l^i^目应。
依照一个M的实施例,所述带结构进一步包括一个附加带层(以下简称 "第三带层,,),其径向地重叠在所述第二带层上,所迷第三带层具有相互平行并
ibf目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倾^H殳置的加强元件。M地,所述加强元件相对于 所述的轮胎赤道面倾^H臾置,其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二带层的加强元件的倾斜方 向相反。
依照一个更M的实施例,所述第三带层的轴向夕h^ii^目对于所述的第
二带层的相应轴向夕Nl5i^A向向内地交错。
当前的说明书和随后的权利要求中,除了操怍实施例,或以,的方式指 出,所有表示数量,质量,百分比,等的数字可以理解为在所有的实施例中能
够被术语"大约,,修正。jHi^卜,所有的范围包4封皮^Hf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r 组合,并且包:^f^可中间范围,在此可以或不必明确地列出。


本发明附加的特^优点^iiit^H^ 、本发明的轮胎的一些怖&实施例的 下列描述而更加清楚,在jtb^出的描述以非限定的例子的方i^过参考附图1-3 絲行,其中
图1是^ 、本发明的2^胎的部分截面图2和图3是^ 、本发明的轮胎的进一步的实施例的部分截面的放大图。 具沐实施方式
为了简单姚,图l只示出了轮胎的"-^分,剩余的相同的部分没有示出, 其相对于轮胎赤道面(x - x)对称她设置。轮胎(100)包括至少一层胎体帘布 层(101 ),该胎体帘布层的相对的躺緣与包括至少一个胎圏芯(108)以及
至少一个胎圏填充物(107)的各胎圏结构相关联。在此,胎体帘布层(101) 和胎圏芯(108)之间的结M过将胎体帘布层(101)的相对横向*围^台 圏芯(108)向后折叠而形成所谓的月^4;ti^部(112)来实现,如图1所示。
可逸地,传统的胎圏芯(108)可以由iU在同心线圏内的由涂覆,的金 属线形成的至少一个环形插入件来代替(图1中未示出)(参见,例如,欧洲专 利申请EP928, 680或EP928, 702,都是以本申请人的名义申请)。在这种情 况下,胎体帘布层(101)没有绕所述的环形插入件折回,连接通iiit^施加在 第一胎体帘布层上的第二胎体帘布层提供(图1中未示出)。
胎体帘布层(101)通常由多个船k^目互平行的并且至少部分^"覆有交联 捧lt^料层的加强元件组成。这些加强元件通常由狞在^的钢线制成,所述 的钢线涂覆金^金(例如铜/锌合金,锌/锰合lr,锌/钼/钴^r以及类似物),
或由纺织纤维制成,例如,Aii丝,;^^^i"苯二曱酸乙二醇酯。
胎体帘布层(ioi)通常是径向型,也即其配设有加强元件,该加强元^n殳
置在与圆周方向基4^垂直的方向上。胎圏芯(108) Jf皮封闭在胎圏(111)中, 该胎圏沿轮胎(100)的内周向边^f皮P艮定,由》b^胎结合在形成车轮的一部分 的轮團(图1中未示出)上。每个胎^^1部(112)限定的空间包4錄常由交 旨fi^料制成的胎圏填充物(107),在其中嵌i^台圏芯(108)。
^J"条(109)通常净皮"&i^目对于月^a/fil部(112)的轴向夕I^M立置。
加强层(IIO),公知为"鳍肢状",通常^^胎圏芯(108)和胎圏填充物 (107)周围以至少部*包围它们。
带结构(105)沿着月沐帘布层(101)的圆周使用。在图1的特定实施例 中,带结构(105)包括三层带层(105a), (105b)和(10Sd),其径向重叠并 且结合了多个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典型地为金属制的绳索,所^口强元件在 每个层中to匕平行并且与ff比连的层交叉,^te地以对称的方i^目对于轮胎赤道 面(x - x)倾斜10度到40度角,^i^k^ 12度到30度,并且由交联的浙生 材料涂覆并:^^在"^' ^i^的,所胁强元件的密^ 30 ^/dm到80股 /dm, ^AhkA 40股/dm到65船dm,在所述的三层带层(105a ), (105b)和 (105d)上测量,沿圆周方向,接近于轮胎(100)的赤道面(x-x)。
jH^卜,带结构(105)包括一个横向加强层(105e ),通常即是"零角^口强 层",径向地重叠在胎体帘布层(101)上。所述横向加强层(105e)通常包括
多个加强元件,该加强元件典型地为金属线,^ 皮坏vf申长值为3%到10%,优 ^4^3.5%到7%,所#强层实质上#议向在圆周方向,因jtbf目对于轮胎赤 道面(x-x)形成驢的角(也#议0度),并Ji^由交联的弹^^料涂覆并且 ;lf^在^^。 Mfe,所i^强元件的密度从30m/dm到80船dm, >f^k>^ 40船dm到60船dm,在所述的侧向加强层(105e)上测量,沿圆周方向,接 近于轮胎(100)的赤道面(x-x)。
在图1的特别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加强层(105e)被设置为与所i^台体帘 布层(101)直鹧触。
在图1的特别实施例中,所述橫向加强层(105e)的轴向夕H^i^M目对于 所述第一带层(105a)的相应轴向外部ii^向内轴向交错。可i4^,所述横向 加强层(105e)可以具有其轴向夕MPi4^:
-相对于所述第一带层(105a )(图1中未示出)的相应轴向外部边^4由 向向外交错;或
-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带层(105a)(图1中未示出)的轴向夕卜部ii^;或 -对应于较宽带层(图1中未示出)的轴向夕MP錄。 所述横向加强层(105e)可通过将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加强绳索的连 续的细长元件螺^^绕在所述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上来获得。
jH^卜,带结构(105)包括径向重叠在第三带层(105d )上的具有加强元件
的夕I^P带层(105c),加强元件典型地为金属绳索,所ii^强元件船匕平^m殳置,
相对于轮胎赤道面(x - x)的倾角为10度到70度,te^kA 12度到40度, 经由交联的萍性材料涂覆并)kf^在"^。艇地,所^口强元件的密度为从30 M/dm到75 M/dm,^i^40 M/dm到70 M/dm,沿圆周方向接近于轮胎(100) 的赤道面(x-x)在所述第三带层(105c)之上测量。to地,所述加强元件 包括至少一,先形成的金属线。(例如,参见以申请A^义的欧洲专利EP1, 141, 477)。所必卜部带层(105c)作为保护层防"头或碎石可能捕获在胎面 凹槽(106b)中而可育^tA对带层(105a ), ( 105b)和(105d )甚狄胎体(101) 的伤害。
可逸也,如上所公开,所必卜部带层(105c)具有被定向为差4^上沿圆周 方向的加强元件,因而相对于轮胎赤道面(x-x)(图1中未示出)形成几度的 角(即O度)。^i4^,所^口强元件的密度从30M/dm到80船dm的,优选
从40股/dm到60^/dm,沿着圆周方向接近于轮胎100的赤道面(x-x)在所 述的第四带层(105c)上测量(图1中未示出)。
在图1的特别实施例中,带结构(105)的轴向宽;l等于第二带层(105b) 的轴向UL (L3 ),在平4亍于l^胎(100)旋转轴线的其ii^之间测量。 &, 带结构(105)的最大^1等于胎面带(106)轴向£>复的90%。
在图1的特别实施例中,第一带层(105a)和第三带层(105d)的轴向宽 度(L2)比第二带层(105b)的轴向tt (L3)小,所以它们的轴向夕h^姊 相对于所述第二带层(105b)相应的轴向夕卜部ii^向向内地交^"""^^JE巨离。 通常,所述预W巨离为2毫术刹80毫米,优选5毫术j'j60毫米。
如上面已经捲良的,侧向加强层(105e)的轴向外部i4^目对于所述的第 一带层(105a)的轴向外部ii^向向内地交4^H^^jE巨离。通常,所述预定 足巨离为2毫iM)J 30毫米,^i^ 5毫^M)J 15毫米。
夕卜部带层(105c)的轴向t^ (L,)比所述第三带层(105d)的轴向 _ (L2)小,所以其轴向外部i^N目对于所i^三带层(105d)的轴向夕Npi^N由 向向内地交^"^&巨离。^it^,所必卜部带层(105c) M所述的侧向加 强层(105e)部分的至少3 % , >^人10 %到95 % 。
可it^,所ii^一带层(105a)的轴向夕|^#:
-相对于所述第二带层(105b)(图1中未示出)相应的夕卜部轴向ii^ 向向外地交叉;或
- 对应于所述的第二带层(105b)(图1中未示出)的轴向外部*;或
- 对应于较宽带层(图1中未示出)的轴向夕h^ii^。 可逸也,所述第三带层(105d)的轴向夕Npii^:
- 相对于所述第二带层(105b)(图1中未示出)相应的夕卜部轴向ii^ 向向外地交叉;或
-对应于所述的第二带层(105b)(图1中未示出)的轴向夕卜部*;或 -对应于较宽带层(图1中未示出)的轴向夕h^ii^。 在图1的特别实施例中,包括交联的举^N"料的插入件(104)定位于扶壁 区,也#>^台面带(106)的侧面边j彖与側壁(103)连接的区域。通常,插入 件(104)被插AJ'J胎体帘布层(101 ),带结构(105)和侧壁(103 )之间。 由交联的弹'^^#料制成的附加插入件(104a)位于侧向加强层(105e)的
侧面内缘并且插A^月沐帘布层(101)和第一带层(105a)之间。
可选地,至少两个插入件包括交联的举性材料,每个插入件^4U^目对于 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对称设置,所述的至少两个插入件^^加在所述的第一带层 (105a)和所述第二带层(105b)之间,每个插入件4^fc^口在所述的第一和第二 带层的轴向夕Mpi^ (图1中未示出)的相应^1:。
可逸地,至少两个插/v件包括交联的举^^料,每个插入件^^^H目对于 所述轮胎赤道面对称设置,所述两个插入件 口在所述第二带层(105b)和 所述的第三带层(105d)之间,每个插入件^^加在所迷的第二和第四带层的 轴向外部i4^ (图1中未示出)的相应^t。
侧壁(103 )被施加在胎体帘布层(101)的外侧,所述侧壁在轴向外部位 置中,^台圏(111)延伸到带结构(105)的端部。
其侧部i^i^接到侧壁(103 )的胎面带106被周向ilfe^在位于带结构105 径向夕h^的位JJi。在夕NP,胎面(106)具有被设计用于接触地面的滚动表面 (106a )。周向的沟槽106b由横向的凹槽(图1中未示出)连接,以限定包括多 个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块的胎面花紋,该胎面花紋分布在滚动表面(106a)上, 所述周向沟槽通常制作在该表面(106a)上。
在无内胎轮胎的情况下,#^层(102 )通常公知为衬垫,为轮胎的膨胀气 ^1供必需的防渗透性能,该^^可以被iMW目对于臉沐帘布层(101) 内侧的位置。
在图1中,表示了截面高度(H)和截面狄(W),截面高度(H)是指 从额定的樹罔直径到轮胎(100)的外径在其赤道面(x-x)处的径向距离,同 样截面狄(W)是指平行于轮胎轴线并且位于其侧壁(103 )夕NP之间的最大 线寸&巨离。
图2是具有图1中描述的结构的轮胎(100)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其中的带 结构(105)具有两个带层(105a)和(105b)以W卜部带层(105c),避免使 用了带层(105d)。
图3是具有图1中描述的结构的轮胎(100)的部分截面放大图,其中的带 底层(104b )被ili:在所述的带结构(105)和所述的至少一层月沐帘布层(101) 之间。
所述带底层(104b)可以包括交联阵^#料,该交联萍I"生材料可选择地包 括加强绳索,该加强绳索通常由纺织纤维制成,例如,Ait丝,尼M^j"苯 二曱酸乙二醇酯。
在图3的特别实施例中,所述的带M( 104b )在14Ui与所述带结构(105) ^Jl的表面相应的表面上方延伸。
可逸地,所述带底层(104b)只沿着所述带结构(105) ^Jl的至少一部分 延伸,例如在所述带结构(105)的相对,'鄉,^4位于所述侧向加强层(105e) (图3中未示出)之下的相对侧部^4伸。
带底层(104b) ^向上可以有可变厚度其夕1^*附近的厚度大于其 中央区域处的厚度,或者可i^屯,所述的带底层(104b)可以具有均一的厚度。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包括-胎体结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基本上环形形状的胎体帘布层,该胎体帘布层具有与各右侧和左侧胎圈结构相关联的相对的横向边缘;-带结构,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的径向外部位置;-胎面带,其径向重叠在所述带结构上;-两个侧壁,每个侧壁横向施加在相对于所述胎体结构的相对两侧;所述带结构包括-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该侧向加强层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基本上对称地设置,并且施加在与所述轮胎带结构的轴向外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侧向加强层配设有沿基本上周向方向定向的加强元件;-第一带层,其径向重叠在所述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上,设有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倾斜的加强元件;-第二带层,其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一带层上,设有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倾斜的加强元件,其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层的加强元件的倾斜方向相反;-外部带层,其施加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带层的径向外部位置,所述外部带层设有相互平行的加强元件。
2、 仿應^5U,J^求1的轮胎,其中^-"个所述的侧向加强层的轴向t^l小于 或等于带结构的轴向H的40 % ,所述的轴向tt等于较宽带层的轴向充变。
3、 依應权利要求2的轮胎,其中每一个所述的侧向加强层的轴向tt为带 结构轴向£>变的5 %到30 % ,所述的轴向宽度等于较宽带层的轴向H
4、 依照权利要求3的轮胎,其中每一个所述的侧向加强层的的轴向M^ 带结构轴向£>1的10 %到25 %,所述的轴向宽度等于较宽带层的轴向H
5、 ^ 、前述^^r一项;K^要求的轮胎,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被iM成与所述的胎体结构直^^触。
6、 ^f^^5U'J要求1到4中任一项的轮胎,其中至少一个带底^&被iU在所 述带结构和所i^台体结构之间。
7、 依應前述^f可一项权利要求的轮胎,其中所述的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的 200580052385.5权利要求书第2/3页轴向夕Npi^目对于所述的第一带层的相应轴向夕卜部ii^向向内地交错。
8、 ^M前述^^一项^'澳求的轮胎,其中所^一带层的轴向夕h^ii^ 相对于所述的第二带层的相应轴向夕h^ii^向向内交错。
9、 ^f、前述^H—项^u'J要求的轮胎,其中所必h^带层的轴向夕Mpi^ 相对于所述的第二带层的相应轴向夕h^ii^向向内交错。
10、 ^^ 、权利要求i到8中^f可一项的轮胎,其中所必h^带层的轴向外部ii^相对于所ii^少一对侧向加强层的轴向内部边缘位于轴向外侧的位置。
11 要求i到8中任何一项的轮胎,其中所必卜部带层的轴向外 部ii^位于与所^E少一对侧向加强层的轴向夕NPii^4圣向相对应的位置。
12、 依照前述#^一项权利要求的轮胎,其中所必卜部带层的加强元件相对于所述的轮胎赤道面倾^K殳置。
13、 ^^i5U,]要求12的轮胎,其中所必卜部带层的加强元W^斜的方向与所述第 一带层中的加强元件的倾斜方向相同。
14、 ^ 45U'要求12的轮胎,其中所i^卜部带层的加强元W^斜的方向与 所述第二带层中的加强元件的倾斜方向相同。
15、 ^f^ 4X^要求1到11任何一项的轮胎,其中所必卜部带层的加强元件沿基J^上周向的方向定向。
16、 依照前述^^一项权利要求的轮胎,其中所述的带结构进一步包括至 少一对附加的侧向加强层,该对附加的侧向加强层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二带层上, 相对于所述轮胎的赤道面J^U^t称地设置,并iUUp在与所述轮胎带结构的 轴向夕h^相对于的位置,所述侧向加强层配i殳有沿^Sj^上周向方向定位的加强元件。
17、 ^^M'J^求16的轮胎,其中^-个所述的侧向加强层相对于所^卜 部带层并排地iM。
18、 ^M权利要求16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对附加的侧向加强层的轴向 夕卜部i^M目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带层中的至少一个的相应轴向夕卜部^^向向 内地交错。
19、 仿應W,J要求16的轮胎,其中所述至少一对附加的侧向加强层的轴向 夕h^i^t应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带层中至少一个的轴向夕卜部ii^。
20、 依照前述^f可一项权利要求的轮胎,其中所述带结构进一步包括附加 带层,该附加带层径向地重叠在所述第二带层上,所述的附加带层具有相互平行并且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倾^K殳置的加强元件。
21、 依應^'j要求20的轮胎,其中所述附加带层的加强元件相对于所述的 轮胎赤道面倾#^ ,其倾斜方向与所i^二带层的加强元件的倾斜方向相i
22、 依應^^j要求20或21的轮胎,其中附加带层的轴向夕h^i^目对于所述的第二带层的轴向夕h^ii^向向内地交错。
23、 传應前述^^r一项权利要求的轮胎,所述轮胎为超级单个tt重载车 辆轮胎。
24、 ^f^^权利要求23的轮胎,其截面f^l(W)大于或等于350毫米。
25、 ^^^拟'J要求24的轮胎,其截面狄(W)从380毫^M'J 500毫米。
26、 ^MX^要求23到25中任何一项的轮胎,其扁平比[(H/W) xl00
小于或等于80。
27、 依照 l5^'J要求26的轮胎,其扁平比[(H/W) xl00为从30到7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其包括胎体结构,该胎体结构包括至少一个胎体帘布层(101);带结构(105);胎面带,其径向重叠在所述带结构之上;两个侧壁;所述带结构包括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105e),所述侧向加强层配设有沿基本上周向方向定向的加强元件;第一带层(105a),径向重叠在所述至少一对侧向加强层之上,具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倾斜设置的加强元件;第二带层(105b),径向重叠在所述第一带层之上,设有相对于所述轮胎赤道面倾斜设置的加强元件,其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带层加强元件的倾斜方向相反;外部带层(105d),设置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带层的径向外侧位置。优选地,所述轮胎是超级单个宽基重载车辆轮胎。所述轮胎特别地用于重载车辆,例如,卡车,拖车或公共汽车。
文档编号B60C9/20GK101351345SQ200580052385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C·米诺利, F·蒙塔纳罗, T·皮佐尔诺 申请人:倍耐力轮胎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