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599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接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诸如车辆这样的交通工具中的接线的电接线盒,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电路彼此绝缘的改进机构。
背景技术
在一个现有电接线盒中,分离肋板配置在多个电路(容纳在所述电接线盒中)之间,以防止电路间发生短路(参看例如JP-A-2004-120907的公开内容)。
图9所示为另一种现有电接线盒,其中在所述电接线盒的外壳81上,整体模制形成有多个绝缘肋板83,当该外壳81与接线板82进行组合时,所述绝缘肋板83分别插入各自形成在接线板82的绝缘部分或绝缘区域84处的孔85中。
然而,接线板绝缘区域的位置(即布置)根据电路结构(即诸如导线、导电条等导体的安装模式)而有所不同。因此,由于所述整体模制有绝缘肋板的外壳不具有通用性,从而所述外壳只能用于具有特定电路结构的电接线盒中。也就是说,为了满足具有不同电路结构的多种接线板的需要,就必须准备多种具有不同绝缘肋板布置方式的外壳。因此,仅仅是为了满足绝缘肋板布置方式的变化,就必须准备一种外壳形成模具。这样,就会增加模具的生产成本,并增加外壳本身的成本。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提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接线盒,其能够通过使用具有通用性的单一类型的外壳而形成。
具有下述段(1)至(3)所述特点的本发明所述电接线盒已经实现了上述目的。
(1)一种电接线盒,包括用于将接线板容纳于其中的外壳;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绝缘肋板的第一接线板;以及在绝缘区域处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部的第二接线板;其中,所述第一接线板和所述第二接线板堆叠在一起,并且容纳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所述第一绝缘肋板凸出穿过所述第二接线板的所述孔部,以对所述第二接线板的电路进行绝缘。
(2)如上述段(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接线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肋板;以及所述第一接线板在绝缘区域处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部;以及所述第二绝缘肋板凸出穿过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所述孔部,以对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电路进行绝缘。
(3)如上述段(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肋板整体模制在第一接线板上,并且第二绝缘肋板整体模制在第二接线板上。
上述段(1)的所述发明针对接线板容纳在外壳中的电接线盒;并且所述电接线盒包括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其中所述第一接线板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第一绝缘肋板,第二接线板具有分别形成在使电路彼此绝缘的区域处的通孔部,并且所述第一绝缘肋板适于分别穿过所述孔部;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堆叠在一起,并且容纳于所述外壳中,并且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一绝缘肋板分别凸出穿过第二接线板的孔部,以使第二接线板的电路彼此绝缘。因此,在该电接线盒中,无需在外壳上形成任何绝缘肋板。因此,所述外壳具有通用性,并且对于具有不同电路结构的多种类型的接线板而言,也只需准备单一类型的外壳。并且此外,只需准备一种外壳形成模具,从而能够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而外壳本身的成本也能够得以降低。而且,也能够降低用于制造外壳形成模具的材料的成本,因此可以节约资源,这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在上述段(2)所述发明中,第二肋板形成在第二接线板上;并且在第一接线板上使电路彼此绝缘的区域处分别形成有通孔部,所述第二绝缘肋板适于分别穿过第一接线板的孔部;并且第二绝缘肋板分别凸出穿过第一接线板的孔部,以使第一接线板的电路彼此绝缘。在该电接线盒中,形成在第一接线板上的多个电路被形成在第二接线板上的绝缘肋板彼此绝缘,同时形成在第二接线板上的多个电路被形成在第一接线板上的绝缘肋板彼此绝缘。这种结构是理想的。
在上述段(3)所述发明中,第一绝缘肋板整体模制在第一接线板上,第二绝缘肋板整体模制在第二接线板上。在这种情况下,相比于第一绝缘肋板和第二绝缘肋板分别分离于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而形成、然后分别安装到第一和第二接线板上的情况而言,所述电接线盒能够更容易的进行组装。因此,这种结构是理想的。并且此外,能够降低每个第一和第二接线板的生产成本,因此这是理想的。顺便提及,在生产具有不同电路结构的多个接线板时,所述第一接线板处第一绝缘肋板和孔部的形成、以及第二接线板处第二绝缘肋板和孔部的形成几乎不会增加成本。
在本发明中,即使在使用具有不同导体安装模式的接线板时,也能够共同使用单一类型外壳(即具有预定形状的外壳),从而能够降低电接线盒的生产成本。
上述对本发明进行了简短说明。参看附图并阅读下述章节后,可以对本发明的细节有更为清楚的了解。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电接线盒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电接线盒在组装状态下的前视图;图3所示为沿图2中III-III线而形成的剖面图;图4所示为图3中K部的放大图;图5所示为显示第一接线板的反面的视图;图6所示为显示第二接线板的反面的视图;图7所示为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的垂直剖面图;图8所示为显示与第一接线板相组合的第二接线板的前表面的视图;图9所示为一种现有电接线盒的分解立体图;图10所示为现有电接线盒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看附图1至8,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电接线盒1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电接线盒10在组装状态下的前视图,图3所示为沿图2中III-III线而形成的剖面图,图4所示为图3中K部的放大图,图5所示为显示要与第二接线板50相组合的第一接线板40的反面的视图,图6所示为显示要与第一接线板40相组合的第二接线板50的反面的视图,图7所示为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正要组合在一起时的垂直剖面图,图8所示为显示与第一接线板40相组合的第二接线板50的前表面的视图。
如图1所示,电接线盒10包括第一外壳20,第二外壳30,第一接线板40以及第二接线板50。所述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组合在一起,并且容纳于第二外壳30内,第一外壳20安装在第二外壳30上,以对其进行覆盖。
所述第一外壳20包括由绝缘树脂模制而成的基体(即基壳),在该基体的顶面上形成有四个连接器安装部21,并且在所述基体的四个侧边处围绕有侧壁24。每个连接器安装部21具有多个端子插入孔25(参看图2)。所述第一外壳20的基体侧壁24上形成有接合接收部23,所述接合接收部23用于与第二外壳30的对应接合凸出物33接合,并且在所述侧壁24上还形成有邻接部22,所述邻接部22用于邻靠所述第二外壳30的对应邻接部32。
与所述第一外壳20相同,第二外壳30包括由绝缘树脂模制而成的基体(即基壳),并且如图1所示,在该第二外壳30的顶面上形成有四个连接器安装部31。在所述第二外壳30的基体侧壁上,形成有接合凸出物33(用于与第一外壳20的对应接合接收部23相接合)以及邻接部32(用于邻靠第一外壳20的对应邻接部22)。
所述第二接线板50包括由绝缘树脂制成的基体(即基板),并且所述基体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的板形形状。如图1,6和7所示,该基体具有穿过其中的孔部52,并且与第一接线板40的基体整体形成(更具体而言,模制而成)的绝缘肋板41(参看图7)分别插入这些孔部52中。在要与第一接线板40相结合的第二接线板50的基体反面上,形成有绝缘肋板51,其用于插入第一接线板40的对应孔部42中。所述绝缘肋板51与第二接线板50的基体整体形成(更具体而言,模制而成),从而形成第二接线板50的一部分。如图8所示,在第二接线板50的前表面(即面向第二外壳30的表面)上,形成有多行端子插入部54(每个都呈孔状),并且在这些端子插入部54内,安装有形成在压力接触端子70(参看图3和4)处的压力接触片71。所述孔部52布置在端子插入部54行间的所需部分处。如图1所示,在第二接线板50的基体侧壁处,形成有接合凸出物53,其用于与第一接线板40的对应接合接收部43相接合。
第一接线板40的结构类似于第二接线板50,并且该第一接线板40的基体(即基板)由绝缘树脂制成,并且形成为具有预定厚度的板形形状。如图5所示,第一接线板40具有孔部42,并且第二接线板50的绝缘肋板51插入所述孔部42中。在第一接线板40的反面处,形成有绝缘肋板41,其用于插入第二接线板50的孔部52中。如图1所示,在第一接线板40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多行端子插入部44。在第一接线板40的基体侧壁处,形成有接合接收部43,其用于与第二接线板50的对应接合凸出物53相接合。
如图4和图8所示,导线61和62(其安装在第二接线板50上)分别形成两个不同的电路,并且所述导线61和62的端部电连接至压力接触端子70。此时,执行操作,使压力接触端子70的V形压力接触片71夹住每根导线61,62,然后将压力接触片71挤压安装至所述端子插入部54中。从而,每个压力接触片71对导线61,62的表皮进行切割,从而电连接至导线61、62的导体。利用压力接触片71,将导线61、62的端部机械固定至所述端子插入部54。
对第一接线板40的所有被选端子插入部44(参看图4)和第二接线板50的所有被选端子插入部54执行类似的操作,并将电路导线分别固定至被选端子插入部44和54,同时将电路导线分别电连接至压力接触端子70。
接下来对该电接线盒的组装步骤进行说明。
首先,将电路导线安装在第一接线盒40的基体前表面上,然后将压力接触端子70的压力接触片71分别挤压安装到被选端子插入部44中,从而对电路导线61和62进行固定。对第二接线板50进行类似操作。
然后,将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组合在一起,并使其反面彼此相配。此时,如图4和图7所示,第一接线板40的绝缘肋板41分别穿过第二接线板50的孔部52,从而所述每个绝缘肋板41凸出布置在两根导线61和62之间,以使所述两个导线61和62如图4和图8所示彼此绝缘。
类似的,第二接线板50的绝缘肋板51分别凸出穿过第一接线板40的孔部42,从而每个绝缘肋板51使不同电路上的导线(安装在第一接线板40上)彼此绝缘。第一接线板40的接合接收部43分别与第二接线板50的接合凸出物53相接合,从而维持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的组合状态。
然后,将如此组合的第一和第二接线板40、50容纳在第二外壳30中,并使第二接线板50面向第二外壳30。此时,组合后的接线板40和50以这样的方式容纳在第二外壳40中,从而使固定至第二接线板50的压力接触端子70的远端部凸出穿过形成在第二外壳30的连接器安装部31中的对应端子插入孔35,如图4所示。
然后,将第一外壳20连接至第二外壳30,以对其进行闭合。此时,第一外壳20以这样一种方式连接至第二外壳30,从而使固定至第一接线板40的压力接触端子70的远端部凸出穿过形成在第一接线板40的连接器安装部21中的对应端子插入孔25。
然后,第一外壳20的邻接部22分别邻靠第二外壳30的邻接部32,并且第二外壳30的接合凸出物33分别与第一外壳20的接合接收部23相接合,从而维持第一和第二外壳20、30的连接状态。
这样,在电接线盒10中,使两个接线板40、50其中之一的绝缘肋板41、51凸出穿过两个接线板40、50中的另一个的孔部,并且每个凸出绝缘肋板使不同电路的导线(安装在两个接线板40、50中的另一个上)彼此绝缘。因此,能够确保防止电路间出现短路。
在该实施例中,尽管所述两个接线板40和50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绝缘肋板41、51,但绝缘肋板也可以形成在两个接线板其中之一上。例如,可以提供一种改进后的电接线盒,其包括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其中第一接线板40上形成有绝缘肋板41,第二接线板50具有分别形成在使电路彼此绝缘的区域处的通孔部52(用于分别使第一绝缘肋板41从中穿过),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堆叠在一起,并且容纳在外壳20和30中,第一接线板40的第一绝缘肋板41分别凸出穿过第二接线板50的孔部52,以使第二接线板50的电路彼此绝缘。还可以提供另一种改进的电接线盒,其中在第一接线板40上形成有穿过其中的通孔部42,而绝缘肋板51则形成在第二接线板50上。
在本实施例所述电接线盒10中,无需在两个外壳20和30上形成任何绝缘肋板。因此,外壳20和30具有通用性,从而对于具有不同电路结构的多种类型的接线板而言,只需准备单一类型的外壳(包括外壳20和30)。并且此外,仅需准备一种外壳形成模具,因此便能够降低模具的生产成本,外壳本身的成本也能得以降低。而且,还降低了用于制造外壳形成模具的材料成本,从而能够节省资源,这从生态学观点来看是理想的。
而且,在所述电接线盒10中,第一绝缘肋板41整体模制在第一接线板40上,第二绝缘肋板51整体模制在第二接线板50上。因此,相比于第一绝缘肋板41和第二绝缘肋板51分别与第一接线板40和第二接线板50分离形成、然后再分别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接线板40、50上的情况而言,能够更容易的对所述电接线盒进行组装。因此,这种结构是理想的。而且此外,能够降低每个第一和第二接线板的生产成本,因此这也是理想的。顺便提及,在生产具有不同电路结构的多个接线板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接线板40处形成第一绝缘肋板41和孔部42、以及在第二接线板50处形成第二绝缘肋板51和孔部52,都几乎不会使成本增加。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即使要生产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导体安装模式的接线板的电接线盒,也可以共同使用单一类型外壳(即具有预定形状的外壳),因此能够降低每个电接线盒的生产成本。从而,具有这些优点的本发明所述电接线盒能够广泛用于各种交通工具等中。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能够进行适当的修正、改进等。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组成元件的材料、形状、尺寸、数值、形式、数量、配置等都是随意的,并不受限,只要能够获得本发明即可。
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使用的是导线,但也可以用导电条代替导线。在使用这种导电条时,每根导电条通过挤压导电金属板而形成,并且每根制成的导电条具有与其整体形成的压力接触端子。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接线盒,包括用于将接线板容纳于其中的外壳;其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一绝缘肋板的第一接线板;以及在绝缘区域处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部的第二接线板;其中,所述第一接线板和所述第二接线板堆叠在一起,并且容纳在所述外壳中,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所述第一绝缘肋板凸出穿过所述第二接线板的所述孔部,以对所述第二接线板的电路进行绝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在所述第二接线板上形成有至少一个第二肋板;以及所述第一接线板在绝缘区域处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部;以及所述第二绝缘肋板凸出穿过所述第一接线板的所述孔部,以对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电路进行绝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接线盒,其中,所述第一绝缘肋板整体模制在所述第一接线板上,并且所述第二绝缘肋板整体模制在所述第二接线板上。
全文摘要
一种电接线盒,包括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所述第一接线板具有形成于其上的第一绝缘肋板,第二接线板具有分别形成在使电路彼此绝缘的区域处的通孔部(用于使第一绝缘肋板分别从中穿过)。所述第一接线板和第二接线板堆叠在一起,并且容纳在外壳中。所述第一接线板的第一绝缘肋板分别凸出穿过第二接线板的孔部,以使第二接线板的电路彼此绝缘。
文档编号B60R16/02GK1855654SQ20061007461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
发明者石黑雅章, 西原一江, 天野正贵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