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前部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349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前部车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与车体连接的铲腿板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左右弯曲变形部的下部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特开2001-88634号公报公开了以下技术在汽车前保险杠的背面大致全长范围内设置突出部件(铲腿板),在前保险杠与行人碰撞时,铲行人膝盖以下的部分将行人掀到发动机罩上且不会使前保险杠发生屈曲,以此减轻碰撞时的冲击。
但是,由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前保险杠不具备能可靠地使突出部件(铲腿板)屈服变形的结构,所以在与其它汽车等轻微碰撞的情况下,存在着支承突出部件(铲腿板)的车体发生变形而导致受损加重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突出部件(铲腿板)配置在前保险杠的大致全长范围内,所以还存在着重量、成本增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实现铲腿板的小型化轻质化,并且,在确保其铲腿功能的同时尽量减轻与其它汽车碰撞时的车体损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所述发明是一种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在前保险杠的左右弯曲变形部的下部设有与车体连接的铲腿板,其中,上述铲腿板具有能量吸收部,该能量吸收部在轻微碰撞中碰撞能量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产生变形,从而防止车体变形。
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中,上述铲腿板的能量吸收部形成为在车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褶裥状。
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技术方案3所述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中,上述铲腿板具有多根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上述能量吸收部的前方,并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
(发明的效果)通过采用技术方案1的结构,由于设置在前保险杠的左右弯曲变形部下部的铲腿板具有能量吸收部,在轻微碰撞中,当作用于前保险杠的碰撞能量超过预定值时,该能量吸收部会发生变形从而防止车体变形,所以,当前保险杠与行人碰撞时,碰撞能量在预定值以下因而铲腿板不会变形,会铲到行人膝盖以下的部分并将行人掀到发动机罩上,能够减少碰撞时的冲击。另外,当汽车与其它汽车等碰撞,且碰撞能量超过预定值时,铲腿板在其能量吸收部发生变形,因而可吸收碰撞能量从而避免车体损伤。而且,由于仅在前保险杠的左右弯曲变形部设置铲腿板,所以,与在整个前保险杠上设置铲腿板的情况相比,重量轻而且造价低。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2的结构,由于当车体前后方向的强压缩载荷作用于铲腿板时,在车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褶裥状能量吸收部能够切实地变形,所以可避免车体损伤。
通过采用技术方案3的结构,由于挡车体前后方向的强压缩载荷作用于铲腿板时,铲腿板的前部的刚性因加强筋而得到提高,所以可使位于加强筋后方的能量吸收部更加切实地变形。


图1是汽车的车体前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2方向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3的放大图。
图4是沿图3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铲腿板的立体图。
图6是轻微冲击时的作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依据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6表示的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汽车的车体前部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2方向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3的放大图,图4是沿图3的4-4线剖切的剖视图,图5是铲腿板的立体图,图6是轻微冲击时的作用示意图。
如图1~图4所示,散热器12支承在配置于汽车车体前部的隔壁11的中央,前保险杠13配置在隔壁11前表面,外部空气从形成于前保险杠13正面的未图示的开口部取入,并被引导至散热器12。隔壁11是由隔壁上框14、隔壁下框15以及左、右隔壁侧框16、16构成的框状结构,通过使支承销18、18嵌合于隔壁下框15的2个橡胶套筒17、17,散热器12的下部两端得到支承,散热器12的上部两端则通过未图示的托架被固定于隔壁上框14。
前保险杠13的沿车体左右方向延伸的部分可向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部分发生弯曲变形,其弯曲变形部13a、13a通过一对托架21、21被支承在左、右隔壁侧框16、16上。另外,将左、右一对铲腿板26、26设置在隔壁下框15的左、右两端部,即与前保险杠13的左、右弯曲变形部13a、13a的下部相对应的位置上。
如图5所表明的那样,铲腿板26是由金属板冲压成型得到的,其与前保险杠19的背面接触的前缘部26a被折成J字形,在其前缘部26a的后方形成有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的多根加强筋26b…,此外,在加强筋26b…的后方,形成有沿车体左右方向延伸的褶裥状的能量吸收部26c。在能量吸收部26c的车宽方向内端形成有螺栓孔26d,贯穿该螺栓孔26d的螺栓27在贯穿隔壁下框15的前缘后,与螺母28结合固定。另外,在铲腿板26后缘的靠近车宽方向外端的位置上形成有卡夹孔26e,贯穿该卡夹孔26e的卡夹29固定在隔壁下框15的前缘上。
因此,当汽车的前保险杠13与行人碰撞时,前保险杠13铲到行人的膝盖以下的部分,并将行人掀到发动机罩上,这样可减轻碰撞的冲击。此时,若前保险杠13简单地发生屈服变形便无法顺利地将行人掀到发动机罩上,但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前保险杠13的下部与隔壁11之间设有左、右一对铲腿板26、26,所以,能适度地提高前保险杠13的下部的刚性,从而能有效地铲到行人膝盖以下的部分。特别是加强筋26b…可提高铲腿板26的前后方向的刚性。
另外,在汽车与其它汽车或固定物轻微碰撞的情况下,虽然存在着若铲腿板26、26的刚性过大,会损伤安装有该铲腿板26、26的隔壁11、或与该隔壁11连接的前侧架,因而导致损失扩大的问题,但通过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当作用于前保险杠13的轻微碰撞导致压缩载荷沿车体前后方向作用在各铲腿板26上时,由于铲腿板26的前部由于加强筋26b…提高了刚性,所以,其后方的能量吸收部26c能够容易地变形,会如图6所示那样弯曲变形,从而可防止碰撞时的冲击所造成隔壁11或前侧架的损伤。
另外,即使前保险杠13与行人发生强烈碰撞,也由于铲腿板26、26在其能量吸收部26c、26c处弯曲变形而能够减弱对行人腿部的冲击。
如上所述,由于将能量吸收部26c、26c设置在将前保险杠13的背面支承在隔壁11上的左、右一对铲腿板26、26上,该能量吸收部26c可由于车体前后方向的载荷容易地弯曲变形,所以,在与行人碰撞时,可抑制前保险杠13的屈服变形,由铲腿板26、26可靠地将行人掀到发动机罩上,另外,在与汽车等轻微碰撞时,能使铲腿板26、26在其能量吸收部26c、26c处变形从而避免损伤隔壁11。而且,由于仅在前保险杠13的左、右弯曲变形部13a、13a上设置铲腿板26、26,所以,与在整个前保险杠13上设置铲腿板的情况相比,重量轻且造价低。
另外,在用高架输送机来输送未安装前保险杠13的车体的情况下,虽然铲腿板26的高度与操作人员的脸部高度相当,但由于将其前缘部26a折成J字形,所以,不必担心划伤操作人员的脸。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超出权利要求书所述的本发明,可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如果将铲腿板26固定于隔壁下框15的卡夹29的强度被设定为在轻微碰撞时会断裂,那么在轻微碰撞时,卡夹29断裂,铲腿板26绕螺栓27转动,这样,碰撞时的冲击更难传递至隔壁11。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在前保险杠(13)的左右弯曲变形部(13a)的下部设有与车体连接的铲腿板(26),其特征在于,上述铲腿板(26)具有能量吸收部(26c),该能量吸收部(26c)在轻微碰撞时的碰撞能量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产生变形,从而防止车体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其中,上述铲腿板(26)的能量吸收部(26c)形成为在车体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褶裥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前部车体结构,其中,上述铲腿板(26)具有多根加强筋(26b),所述加强筋(26b)位于上述能量吸收部(26c)的前方,并沿车体前后方向延伸。
全文摘要
实现铲腿板的小型化轻质化,并且,在确保其铲腿功能的同时尽量减轻与其它汽车碰撞时的车体损伤。由于设置在被托架(21)支承于隔壁(11)的前保险杠(13)的弯曲变形部(13a)下部的铲腿板(26)具有可在冲击载荷超过预定值的情况下变形的能量吸收部(26c),所以,当前保险杠与行人碰撞时,碰撞能量在预定值以下因而铲腿板不会变形,会铲到行人膝盖以下的部分并将行人掀到发动机罩上。另外,当汽车与其它汽车等轻微碰撞,碰撞能量超过预定值时,铲腿板在其能量吸收部处发生变形,因而可避免车体损伤。而且,由于仅在前保险杠的左、右弯曲变形部设置铲腿板,所以,与在整个前保险杠上设置铲腿板的情况相比,重量轻且造价低。
文档编号B60R19/24GK1868786SQ20061008466
公开日2006年1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6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7日
发明者石园学, 森野哲也, 冈部宏二郎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