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壁式轮框减重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578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壁式轮框减重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壁式轮框结构。

背景技术
以一般轮框2,请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是在其内环缘上直接冲设以复数个辐丝接孔21,令复数个辐丝接头3自轮框2的外环缘朝内部而穿经所述的辐丝接孔21,进而提供所述的辐丝接头3底端与辐丝31套置结合,然,上述的轮框2,因其整体结构乃单纯呈一圆形的框体,而并没有任何补强结构设计下,使得其在制作完成后,整体轮框结构易发生偏扭变形现象,进而影响其后续欲进一步提供辐丝接头3穿经其上的辐丝接孔21,并令所有辐丝接头3与所有辐丝31作套置结合后的整体结构强度,甚至是最后其整个轮框2外环缘再与轮胎4作嵌套扣合成一体、并实际使用时的结构安全性,而待改进。
进而,请配合图2、图3、图4所示,坊间为了改善上述轮框的结构缺失,在不须改变任何整个轮框2所原在其内环缘所环设的辐丝接孔21位置与数目下,乃进一步在轮框2内设一结构架22的双壁式轮框,令整个轮框2因而可不再发生偏扭变形而提升结构强度且更为稳固的效果,进而在结构架22与环设在轮框2内环缘上的辐丝接孔21相对位置处,乃对应环设有供辐丝接头3穿经的穿孔221,而令复数个辐丝接头3自轮框2的外环缘朝内部穿经结构架22上所对应设置的穿孔221,再穿至所述的设在轮框2内环缘所对应的辐丝接孔21,最后令所述的辐丝接头3底端同样与辐丝31作套置结合成一体。
而上述的双壁式轮框2,其虽可凭借在轮框2内增设一结构架22,而令整个轮框2不再发生偏扭变形而提升结构强度且更为稳固的效果,然,其整个轮框2将因增设一结构架22下,导致整体轮框2的重量因而增加、其材料成本相对增加,而就时下轮框2讲求结构强度要佳,而重量要轻的结构设计诉求下,所述的结构设计乃仍有再改善的空间,而尚待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壁式轮框减重改良结构,令轮框在内环缘所设的辐丝接孔位置与数目并不须作任何改变、且维持其结构强度下,达到整体重量可较轻并节省成本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壁式轮框减重改良结构,其是在轮框内设有一结构架,在结构架与环设在轮框内环缘上的辐丝接孔相对位置处,是对应环设有供辐丝接头穿经的穿孔,其特征在于在结构架上所环设供辐丝接头穿经的穿孔间,在每一相邻穿孔间,还冲制有一到数个穿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在维持其结构强度的条件下,达到整体重量可较轻并节省成本的效果。

图1是现有轮框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2是现有双壁式轮框的结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是现有双壁式轮框的结构局部外观示意图(上视方向); 图4是现有双壁式轮框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剖面外观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外观示意图(上视方向)。
附图标记说明2-轮框21-辐丝接孔;22-结构架221-穿孔222-穿孔;3-辐丝接头31-辐丝;4-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5、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壁式轮框,乃是针对不须改变任何整个轮框2所原在其内环缘所环设的辐丝接孔21位置与数目下,而在轮框2内设一结构架22的双壁式轮框,进而也不须改变原设在结构架22与环设在轮框2内环缘上的辐丝接孔21相对位置处、其所对应环设供辐丝接头3穿经的穿孔221的数目与位置,而本案的最主要特征乃在在结构架22 上所环设的数个穿孔221间,乃在所述的穿孔221最初冲制过程中,在不影响整个双壁式轮框结构强度下,在每一相邻穿孔221间,乃再冲制一到数个穿孔222,而令所制成的双壁式轮框,其轮框2在内环缘所设的辐丝接孔21位置与数目在并不须作任何改变、且维持其结构强度下,提供一整体重量可较轻与节省成本的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双壁式轮框减重改良结构,其是在轮框内设有一结构架,在结构架与环设在轮框内环缘上的辐丝接孔相对位置处,是对应环设有供辐丝接头穿经的穿孔,其特征在于在结构架上所环设供辐丝接头穿经的穿孔间,在每一相邻穿孔间,还冲制有一到数个穿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壁式轮框减重改良结构,是针对一般在轮框内设有一结构架,俾令整个轮框结构强度较佳且更为稳固的双壁式轮框所作的结构实用新型,而在结构架与环设在轮框内环缘上的辐丝接孔相对位置处,是对应环设有供辐丝接头穿经的穿孔,进而特别在结构架上所原环设的所述的穿孔间,乃在所述的穿孔最初冲制过程中,位每一相邻穿孔间,同时再冲制一到数个穿孔,而令轮框在内环缘所设的辐丝接孔位置与数目并不须作任何改变、且维持其结构强度下,提供一整体重量可较轻并节省成本的效果。
文档编号B60B1/04GK201030762SQ20072000030
公开日2008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8日
发明者陈雪珍 申请人:参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