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防抢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6688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出租车防抢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租车安全隔离装置。 背录技术现有的出租车安全隔离装置,多为栅栏式安全护栏;它由安装在驾驶员座位 后方的栅栏式后防护框架和安装在驾驶员右側的栅栏式側防护框架组成;这种安 全护栏可以防止歹徒用锤或棒击打驾驶员。但是有些歹徒利用出租车的座位为框 架式沙法结构的特点,在后座使用匕首直接从后面刺穿驾驶员座位的靠背,伤及 驾驶员的后背或腰部。另外,歹徒也可从护栏側面的间隔中插入匕首,伤及驾驶 员上半身或大腿部。所以说,这种护栏不能保护驾驶员的安全;而且在车内狭小 的空间中,这种护栏会造成驾驶员与乘客的隔阂感,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同时驾 驶员也有被困在囚笼中的感觉,影响开车时的心情。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在正常情况下该装置不间隔驾 驶员与乘客;在驾驶员发现有歹徒时,可控制该装载迅速将驾驶员座位隔离开并 可防止歹徒用匕首刺伤驾驶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具有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后方 的后防护框架和安装在驾驶员右側的侧防护框架;后防护框架呈矩形,对应驾驶 员座位靠背处设置固定护板;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的立柱相对地各设一条导槽, 这两条导槽中插置一块活动护板;后防护框架上设有一个紧急提升活动护板的提 升机构;侧防护框架呈开口向前的"凹"字形,后側的立柱为前侧开有通槽的直 管,该立柱中设一根转轴, 一块护帘从立柱的通槽引入并巻绕在该转轴上,且该 护帘的后端固定在该转轴上;该护帘的前端固定在一根立杆上;侧防护框架的上、 下横樑相对地各设一条导槽,该立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地插置于这两条导槽 中;侧防护框架上设有一个紧急拉出护帘的拉帘机构; 一个把柄分别连接提升机 构和拉帘机构。在紧急状态操纵把柄,该提升机构将活动护板推到后防护框架上 半部遮挡驾驶员头部,该拉帘机构将立杆拉到侧防护框架前半部,护帘遮挡驾驶 员的上半身和大腿部。
所述的提升机构包含弹簧、弹簧锁和拉绳;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各设一根 弹簧,这两根弹簧顶推该活动护板;后防护框架上至少设置一个弹簧锁,其锁舌 将该活动护板锁定在固定护板上边缘以下;拉绳连接在弹簧锁的锁栓与把柄之间。 提起把柄,拉绳拖动弹簧锁的锁栓,锁舌缩回,两根弹簧顶推活动护板向上遮挡 驾驶员头部。所述的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的立柱为开有导槽的直管,弹簧安装在直管中 的下部。弹黉隐藏在左、右两侧的立柱中,美观而且安全。所述的拉绳为套有软管的钢丝绳,该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弹簧锁的锁栓,另一 端连接把柄,该软管的一端固定在靠近弹簧锁的位置,另一端固定在靠近把柄的 位置。拉绳采用套有软管的钢丝绳,拉力大而且便于随车内的具体情况安排走线。所述的拉帘机构包含拉簧、弹黉锁和拉绳;侧防护框架的上、下横樑的前端 各固定一根拉簧,两拉簧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该立杆;侧防护框架上至少设置一 个弹簧锁,其锁舌将该立杆锁定在靠近立柱的通槽处;拉绳连接在弹簧锁的锁栓 与把柄之间。提起把柄,拉绳拖动弹黉锁的锁栓,锁舌縮回,两根拉簧向前拉动 立杆,使护帘遮挡驾驶员的上半身和大腿部。所述的侧防护框架的上、下横樑为开有导槽的直管,拉簧安装在该直管中的 前部。拉簧隐藏在上、下横樑中,美观而且安全。所述的拉绳为套有软管的钢丝绳,该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弹簧锁的锁栓,另一 端连接把柄,该软管的一端固定在靠近弹簧锁的位置,另一端固定在靠近把柄的 位置。拉绳采用套有软管的钢丝绳,拉力大而且便于随车内的具体情况安排走线。 采用套有软管的钢丝绳与弹簧锁和把柄配合, 一个把柄可同时控制多个弹簧锁, 另外此结构也便于扩充到用套有软管的钢丝绳拉动车门的锁紧机构,将歹徒锁在 车内。驾驶员逃生后更安全。在另一种结构中所述的提升机构包含至少一只气缸和一只髙压气瓶,高压 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该气缸的进气口,把柄连接高压气瓶的出气开关;该气缸的 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立柱的导槽一致且固定连接活动护板; 所述拉帘机构包含前述高压气瓶和至少一只气缸,前述髙压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 上述气缸的迸气口;上述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側防护框架上、下横樑的导槽 一致并固定连接护帘的立杆。用一只或两只提升;另外用一只或两只气缸的活塞 杆顶推护帘的立杆使之展开。高压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上述气缸的进气口,把柄 连接高压气瓶的出气开关。操纵把柄,高压气瓶放气,各气缸动作, 一部分气缸的活塞杆顶推活动护板使之提升;同时另一部分气缸的活塞杆顶推立杆使护帘展 开。在安全的情况下,打开泄放开关,排出高压气体,就可使活动护板降下来, 同时立杆退回,此时使转轴倒转将护帘巻回后立柱中。再更换一只新的高压气瓶 即可为下一次紧急处置做好准备。或者所述的提升机构包含车辆液压系统的高压管路、 一个出液控制阀、一 个泄荷阀及至少一只液压缸;把柄连接出液控制阀的控制部件,出液控制阀的进 液口连接通髙压管路,出液口连通泄荷阀的进液口和该液压缸的进液口;该液压 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立柱的导槽一致且固定连接活动 护板;所述拉帘机构包含前述高压管路、出液控制阀和泄荷阀以及另外至少一只 液压缸,上述液压缸的进液口连通前述液压缸的进液口,上述液压缸活塞杆的运 动方向与侧防护框架上、下横樑的导槽一致并固定连接护帘的立杆。液压缸的活 塞杆顶推活动护板使之提升;另外用一只或两只液压缸的活塞杆顶推护帘的立杆。 该高压管路联接上述液压缸的进液口,把柄连接高压管路的出液控制阀。操纵把 柄,髙压管路提供髙压液,各液压缸动作, 一部分液压缸的活塞杆顶推活动护板 使之提升;同时另一部分液压缸的活塞杆顶推立杆使护帘展开。在安全的情况下 操纵把柄,关闭出液控制阀后打开泄荷阀,泄放高压液体压力,就可使活动护板 降下来,同时立杆退回,此时使转轴倒转将护帘巻回后立柱中。再关闭泄荷阀即 可为下一次紧急处置做好准备。建议所述的护帘为厚实的编织物,其中夹有金属丝。完全可以防止匕首刺穿。本实用新型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后防护框架呈采用矩形且对应驾驶员座位靠 背处设置固定护板的后防护框架,和呈开口向前的"凹"字形侧防护框架;驾驶 员与乘客之间几乎不存在隔阂感,乘坐的舒适性好;同时驾驶员也有不再会有被 困在囚笼中的感觉,不影响开车时的心情。固定护板可防止歹徒用匕首刺伤驾驶 员的背部。在紧急状态驾驶员操纵把柄,该提升机构将活动护板推到后防护框架 上半部遮挡驾驶员头部,该拉帘机构将立杆拉到侧防护框架前半部,护帘遮挡驾 驶员的上半身和大腿部。既可以防止歹徒用锤或棒击打驾驶员,也可以防止歹徒 用匕首刺伤驾驶员的头部、側面的上半身和大腿部等要害部位;驾驶员可以及时 的打开车门逃生和报警。它采用弹簧和拉簧作为动力源,或者高压气瓶作为动力 源,或者车辆液压系统的高压管路作为动力源;反应快,活动护板和护帘的动作 迅速,驾驶员的安全性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出租车防抢劫装置一个实施例在紧急状态下的立体结构 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在正常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实施例安装在车内驾驶员座位上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实施例側防护框架部分在正常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实施例的把柄与把柄座及拉绳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出租车防抢劫装置一个实施例,如图l和图2所示。该出租车防 抢劫装置的后防护框架1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后方,側防护框架2安装在驾驶员座 位的右侧。两个连接件3分别在上、下两个部位将后防护框架1与侧防护框架2 联成一体。后防护框架1呈矩形,左、右两側的立柱11为相对地各开出一条导槽111 的金属直管,上、下两侧的横樑12也为金属直管分别焊接在左、右两立柱ll的 两端。后防护框架1的左、右两立柱11的这两条导槽111中插置一块金属活动护 板13。左、右两侧的立柱11和下側的横樑12对应驾驶员座位靠背处焊接一块金 属固定护板14和一块金属挡板15;固定护板14和一块挡板15之间有间隔且相 互平行,活动护板13可在它们的间隔中沿左、右两側的立柱11的导槽111升降。 请参看图2和图3;固定护板14在靠近下边缘的位置开有两个安装孔141,挡板 15上也开出对应的过孔;挡板15上端的中部焊接一块金属连接板151,连接板 151上设有两个插孔152,两个插孔152分别与驾驶员座位4的靠背42上端的两 个头枕插孔相对应。将头枕43的两个插脚穿过连接板151的两个插孔152插入到 驾驶员座位4的靠背42上端的两个头枕插孔中,再用两个蠊钉分别穿过固定护板 14的两个安装孔141和一块挡板15的两个过孔,就可将后防护框架1安装到驾 驶员座位4的底座41后部。后防护框架1上设有一个紧急提升活动护板的提升机构;该提升机构包含两 根弹簧16、两个弹簧锁17和两根套有软管的钢丝绳组成的拉绳41、 42。两根弹簧16分别安装在后防护框架1左、右两側立柱11直管中的下部。这两根弹簧16 分布从左、右两侧顶推活动护板13的下边缘。后防护框架1的挡板15上连接板 151的左、右两侧各固定安装一个弹簧锁17。每个弹簧锁17的锁舌伸出时可以将 活动护板13锁定在固定护板14上边缘以下;而两个弹簧锁17的镄舌收回后,活 动护板13在两个弹簧16的恢复力作用下沿左、右两侧的立柱11的导槽111上升, 最终顶住上侧的横樑12停下来;此时活动护板13的下边缘仍在固定护板14上边 缘之下。两根拉绳41、 42的钢丝绳411、 421的后端头各连接一个弹簧锁17的锁 栓,而钢丝绳411、 421的前端头连接在一个紧急状态起控制作用的把柄6上。两 根拉绳41、 42的软管后端分别固定在连接板151靠近对应弹簧锁17的位置,而 它们的前端固定在一个把柄座5上。请参看图4,侧防护框架2呈开口向前的"凹"字形,后侧的立柱21为前 侧开有通槽211且上、下两封闭的金属直管,该立柱21中设一根转轴22,转轴 22的上端伸出立柱21并固定安装了一个转盘23。側防护框架2的上、下两侧横 樑24为相对地各开出一条导槽241且前端封闭的金属直管, 一根立杆251的上、 下两端分别对应地插置于这两条导槽241中。 一块护帘25从立柱21的通槽211 引入并巻绕在其转轴22上,护帘25的后端固定在该转轴22上;护帘25的前端 固定在立杆251上。护帘25应选用厚实的编织物,其中夹有金属丝。金属丝可以 防止匕首刺穿护帘25。侧防护框架2上设有一个紧急拉出护帘的拉帘机构该拉帘机构包含两根拉 簧26、两个弹簧锁27和两根拉绳43、 44。侧防护框架2的上、下横樑24的直管 内的前端各固定一根拉簧26,两拉簧26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立杆251。侧防护框 架2的立柱21左侧上、下两部分靠近通槽211处各焊接一个"凹"字形的支架 28,每个支架28的右凸起部281上安装一个弹箫锁27。两个弹簧锁27的锁舌271 伸出时,会压住立杆251,将立杆251锁定在靠近立柱21的通槽211处;两个弹 簧锁27的锁舌271縮回后,立杆251受两根拉資26的拉力作用沿上、下两侧横 樑24的导槽241向前运动,同时拖动护帘25使转轴22转动,释放出护帘25。 两根拉绳43、 44的钢丝绳431、 441的后端头各穿过一个支架28左凸起部282 上的过孔283连接对应弹簧锁27的锁栓272,而钢丝绳431、 441的前端头连接 在把柄6上。两根拉绳43、 44的软管后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架28的左凸起部的 左侧面,而它们的前端固定在把柄座5上。另外还有两根拉绳45、 46,它们的钢丝绳451、 461的后端头分别连接车辆 右側前、后车门的门锁的锁紧机构,相应的软管后端分别固定在两个车门的门锁
的锁紧机构附近;钢丝绳451、 461的前端分别把柄6上,相应的软管前端分别固 定在把柄座5上。把柄6与把柄座5及各拉绳41、 42、 43、 44、 45、 46衔接部分 的立体结构,请参看图5。把柄座5的外形很像一个莲蓬,它的外周弧面上设有 三个带安装孔的凸耳51,小端头有一个大孔52,大端平面上均匀分布的打出6 个斜孔,各斜孔的底端汇集到大孔52的底端。把柄6呈蘑菇状。各拉绳41、 42、 43、 44、 45、 46的钢丝绳411、 421、 431、 441、 451、 461前端分别穿入一个斜 孔,在大孔52汇合并固定连接把柄6的柄部61末端;各拉绳41、 42、 43、 44、 45、 46的软管前端固定在把柄座5大端平面的相应位置。在车内适当选择安装把 柄座5的位置,用螺钉穿过其凸耳的安装孔,就可将其固定。本实施例在正常状态下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分别安装在后防护框架l 左、右两侧立柱11中的两根弹簧16被压縮到下部。两个弹簧锁17的锁舌伸出将 活动护板13锁定在固定护板14上边缘以下。側防护框架2的上、下横樑24内的 两根拉簧26被拉长,两个弹簧锁27的锁舌271伸出,压住立杆251,将立杆251 锁定在靠近立柱21的通槽211处。驾驶员座位靠背的上方及驾驶员座位的右侧基 本敞开。乘客可随时与驾驶员交流。一旦驾驶员发现车内异常,出现紧急状态驾驶员可提起把柄6,拉绳41、 42的钢丝绳411、 421拖动两个弹簧锁17的锁栓;两个弹簧锁17的锁舌收回, 活动护板13在两个弹簧16的恢复力作用下沿左、右两侧的立柱11的导槽111 上升,最终顶住上侧的横樑12停下来。活动护板13的下边缘仍在固定护板14 上边缘之下。活动护板13遮挡驾驶员头部。拉绳43、 44的钢丝绳431、 441拖动 两个弹簧锁27的锁栓272,两个弹簧锁27的锁舌271缩回,立杆251受两根拉 簧26的拉力作用沿上、下两侧横樑24的导槽241向前运动,同时拖动护帘25 使转轴22转动,释放出护帘25。最终立杆251被两根拉簧26的拉力拉到侧防护 框架2前半部,护帘25遮挡驾驶员的上半身和大腿部。请参看图1。同时拉绳45、 46的钢丝绳451、 461分别拖动车辆右侧前、后车门的门锁的锁紧机构,使这两 个车门锁死。歹徒不能用锤或棒击打到驾驶员,也不能用匕首刺到驾驶员的头部、 上半身和大腿部等要害部位;同时歹徒被锁在车内。驾驶员就可以及时的打开左 侧前车门,从容地逃生和报警。在一切恢复正常之后,驾驶员就可以进入车内,拉住把柄6的头部,向后按 压立杆251,使两根拉簧26拉长;同时转动立柱21上端的转盘23,使转轴22带动护帘25从立柱21的通槽211后退并重新巻绕在转轴22上;另外向下压 活动护板13的上边缘,使活动护板13顶压两根弹簧16令它们压縮;待活动护板 13的上边缘与固定护板14上边缘平齐,且立杆251贴近立柱21的通槽211时, 放开把柄6,两个弹簧锁27的锁舌271伸出,压住立杆251,将立杆251锁定在 靠近立柱21的通槽211处;同时两个弹簧锁17的锁舌伸出将活动护板13锁定在 固定护板14上边缘以下;恢复到图2所示的状态,就可以继续营运了。本实用新型出租车防抢劫装置中紧急提升活动护板的提升机构和紧急拉出 护帘的拉帘机构,也可以使用小的高压气瓶为动力源,该提升机构包含至少一只 气缸和一只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该气缸的进气口,把柄连接高压 气瓶的出气开关;该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立柱的导 槽一致且固定连接活动护板;该拉帘机构包含前述高压气瓶和至少一只气缸,前述高压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上述气缸的进气口 ;上述气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侧 防护框架上、下横樑的导槽一致并固定连接护帘的立杆。用一只或两只气缸的活塞杆顶推活动护板使之提升;另外用一只或两只气缸的活塞杆顶推护帘的立杆使之展开。高压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上述气缸的进气口,把柄连接高压气瓶的出气开关。操纵把柄,髙压气瓶放气,各气缸动作,使活动护板提升;同时使护帘展开。在安全的情况下,打开泄放开关,排出高压气体,就可使活动护板降下来, 同时立杆退回,此时使转轴倒转将护帘巻回后立柱中。再更换一只新的高压气瓶 即可为下一次紧急处置做好准备。同理,也可采用液压的方式,使用车辆的液压系统的高压管路为动力源,提 升机构包含车辆液压系统的高压管路、 一个出液控制阀、 一个泄荷阀及至少一只液压缸;把柄连接出液控制阀的控制部件,出液控制阀的进液口连接通高压管路, 出液口连通泄荷阀的进液口和该液压缸的进液口;该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 与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立柱的导槽一致且固定连接活动护板;拉帘机构包含前 述高压管路、出液控制阀和泄荷阀以及另外至少一只液压缸,上述液压缸的进液 口连通前述液压缸的进液口,上述液压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侧防护框架上、下 横樑的导槽一致并固定连接护帘的立杆。用一只或两只液压缸的活塞杆顶推活动 护板使之提升;另外用一只或两只液压缸的活塞杆顶推护帘的立杆。该高压管路 联接上述液压缸的进液口,把柄连接高压管路的出液控制阀。操纵把柄,高压管 路提供高压液,上述液压缸动作,使活动护板提升;同时使护帘展开。在安全的 情况下操纵把柄,关闭出液控制阀后打开泄荷阀,泄放高压液体压力,就可使活
动护板降下来,同时立杆退回,此时使转轴倒转将护帘巻回后立柱中。再关闭泄 荷阀即可为下一次紧急处置做好准备。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然而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 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 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具有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后方的后防护框架和安装在驾驶员右侧的侧防护框架;其特征在于后防护框架呈矩形,对应驾驶员座位靠背处设置固定护板;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的立柱相对地各设一条导槽,这两条导槽中插置一块活动护板;后防护框架上设有一个紧急提升活动护板的提升机构;侧防护框架呈开口向前的“凹”字形,后侧的立柱为前侧开有通槽的直管,该立柱中设一根转轴,一块护帘从立柱的通槽引入并卷绕在该转轴上,且该护帘的后端固定在该转轴上;该护帘的前端固定在一根立杆上;侧防护框架的上、下横樑相对地各设一条导槽,该立杆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地插置于这两条导槽中;侧防护框架上设有一个紧急拉出护帘的拉帘机构;一个把柄分别连接提升机构和拉帘机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机 构包含弹簧、弹簧锁和拉绳;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各设一根弹箫,这两根弹簧 顶推该活动护板后防护框架上至少设置一个弹簧锁,其锁舌将该活动护板锁定 在固定护板上边缘以下;拉绳连接在弹簧锁的锁栓与把柄之间。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防护 框架左、右两侧的立柱为开有导槽的直管,弹簧安装在直管中的下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为 套有软管的钢丝绳,该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弹簧锁的锁栓,另一端连接把柄,该软 管的一端固定在靠近弹簧锁的位置,另一端固定在靠近把柄的位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拉帘机构包含拉簧、弹簧锁和拉绳;侧防护框架的上、下横樑的前端各固 定一根拉簧,两拉簧的后端分别固定连接该立杆;侧防护框架上至少设置一个弹 簧锁,其锁舌将该立杆锁定在靠近立柱的通槽处拉绳连接在弹簧锁的锁栓与把 柄之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防护 框架的上、下横樑为开有导槽的直管,拉黉安装在该直管中的前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为 套有软管的钢丝绳,该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弹簧锁的锁栓,另一端连接把柄,该软 管的一端固定在靠近弹簧锁的位置,另一端固定在靠近把柄的位置。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机 构包含至少一只气缸和一只高压气瓶,高压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该气缸的进气口,把柄连接高压气瓶的出气开关;该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后防护框架左、右 两侧立柱的导槽一致且固定连接活动护板;所述拉帘机构包含前述高压气瓶和至 少一只气缸,前述高压气瓶的输出管路联接上述气缸的进气口;上述气缸活塞杆 的运动方向与侧防护框架上、下横樑的导槽一致并固定连接护帘的立杆。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机 构包含车辆液压系统的高压管路、 一个出液控制阀、 一个泄荷阀及至少一只液压 缸;把柄连接出液控制阀的控制部件,出液控制阀的进液口连接通高压管路,出 液口连通泄荷阀的进液口和该液压缸的进液口;该液压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 后防护框架左、右两侧立柱的导槽一致且固定连接活动护板;所述拉帘机构包含 前述高压管路、出液控制阀和泄荷阀以及另外至少一只液压缸,上述液压缸的进 液口连通前述液压缸的进液口,上述液压缸活塞杆的运动方向与侧防护框架上、 下横樑的导槽一致并固定连接护帘的立杆。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出租车防抢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帘为 厚实的编织物,其中夹有金属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出租车防抢劫装置,涉及一种安全隔离装置。解决栅栏式安全护栏不能保护驾驶员且会造成隔阂的问题。该装置安装在驾座后方的后防护框架呈矩形,对应驾座靠背设固定护板;左、右立柱设导槽插置活动护板;并设紧急提升活动护板的提升机构。安装在驾座右侧的侧防护框架呈开口向前的“凹”字形;后侧立柱为前侧开有通槽的直管,其中设转轴卷绕从通槽引入的护帘并固定护帘后端;上、下横樑设导槽插置立杆,护帘的前端固定在立杆上;并设紧急拉出护帘的拉帘机构;把柄分别连接提升机构和拉帘机构。操纵把柄,活动护板向上遮挡驾驶员头部;立杆向前,护帘遮挡驾驶员的上半身和大腿部。可防止歹徒用锤或棒击打或用匕首刺伤驾驶员。
文档编号B60R21/12GK201015983SQ20072000638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2月13日
发明者许法典 申请人:许法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