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7983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包的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的电池包体积还不能做得很小,作为动力源之一的电池包这 个庞大的动力构件,最适合放在电动车的底部,这样才能够给乘员以宽敞的 空间,真正满足人们的切实要求,但是当前电池技术水平虽有较大的突破, 但体积和能量密度还距离人们的要求相差甚远。布置在底部的电池包不能离
地面太高,否则影响乘员的舒适性,即违背人机工程的要求,不是头部空间 不足,就是腿部舒适性差。因此往往通过降低通过性(即降低电池包离地面 的高度)来满足人机工程的要求,这样一来就会给电池包带来安全隐患—— 易遭到地面狭小障碍物(如石块、局部突起物)的撞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电动车的电池包易遭到地面狭小障碍 物(如石块、局部突起物)的撞击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 从而使电动车的电池包免遭撞击,或将受到撞击的程度降到最低。
本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包括柔性体1和刚性层2,所述刚性 层2包覆在柔性体1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所述柔性体1是指采用质地柔韧、具有弹性的材料(如橡胶、塑料)制 成的防撞柱基体,所述刚性层2是指采用刚性较好、耐撞击的材料(如金属) 制成的保护层。
本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将弹性材料和刚性材料有机地结合,
能起到很好的减震吸能作用。该防撞柱安装在前后副车架上,距离电池包一 定的距离,其距地面的距离略小于电池包距地面的距离,因而可以在行驶过 程中预先扫除或部分破坏地面上的狭小障碍物(如石块、局部突起物),从 而使电动车的电池包免遭撞击,或将受到撞击的程度降到最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的整体立体图; 图2至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6和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的挤压感应装置的一部分 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包括柔性体1
和刚性层2,所述刚性层2包覆在柔性体1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所述柔性体l是指采用质地柔韧、具有弹性的材料(如橡胶、塑料)制
成的防撞柱基体,所述刚性层2是指采用刚性较好、耐撞击的材料(如金属)
制成的保护层。
本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将弹性材料和刚性材料有机地结合, 能起到很好的减震吸能作用。该防撞柱安装在前后副车架上,距离电池包一 定的距离,其距地面的距离略小于电池包距地面的距离,因而可以在行驶过 程中预先扫除或部分破坏地面上的狭小障碍物(如石块、局部突起物),从 而使电动车的电池包免遭撞击,或将受到撞击的程度降到最低。根据本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所述刚性层2可以包覆在柔性 体1的部分或全部外表面上。将刚性层2包覆在柔性体1的全部外表面上可 以提高防撞柱的硬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防撞性能。而防撞柱的有些部位(如 防撞柱的安装面、两端的端面和下文所述的长槽的内表面)很少受到障碍物 的撞击,因而也可以不包覆刚性层2,从而节省材料、降低成本。
根据本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柔性体l的形状可以选自横截 面为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的柱体中的一种,优选为横截面为矩形的长 方体。
所述防撞柱整体呈狭长的柱体,其尺寸可以根据电池包的大小等实际情 况而定,通常长度为l-1.5m,宽度为75-100mm,厚度为100-12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的安装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公 知的各种安装方式,如粘接、螺栓连接、螺钉连接等,优选情况下,如图3 和图4所示,所述防撞柱的一个表面开有长槽,长槽底部开有安装孔14,采 用螺钉将防撞柱固定地安装到车架上,这样的安装方式比较方便、稳固。该 安装孔14优选为沉头螺钉孔,从而使用沉头螺钉进行固定安装。可以根据 实际需要设置安装孔14的个数, 一般为2-10个。
优选情况下,如图3所示,所述防撞柱的一个表面开有长槽,所述长槽 的两侧顶部各有一个边楞11,所述两个边楞11的间距小于长槽底部12的宽 度。即长槽的形状里宽外窄,安装后为上宽下窄,从而在防撞柱与障碍物发 生碰撞时,随着刚性层2的变形,所述两个边楞11逐渐结合,增强了碰撞 吸能,提高了防撞效果。
优选情况下,所述防撞柱还包括挤压感应装置。所述挤压感应装置可以 与电动车的电子控制单元6连接。所述挤压感应装置感应防撞柱的变形程度,
并将信号发送给电动车的电子控制单元6,当所述挤压感应装置感应到的防 撞柱的变形程度达到或超过安全范围的上限时,电子控制单元6切断电动车
驱动电机的电源,同时驱使电磁阔移动,进而对车轮进行紧急制动,从而对 电动车电池包进行保护,使其免受障碍物的撞击,或将受撞击的程度降到最 低。
所述防撞柱的变形程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即 原体积-变形后的体积
变形程度=
xl00%
原体积
例如,防撞柱原来的体积为10000cm3,受到撞击变形后体积为9000cm3, 则变形程度为10%。
变形程度的安全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车型和通常所行驶的路况来进行 设定,由于电动车一般行驶在路况较好的城市道路上,因而所述安全范围的 上限一般设定为5%-20%。
所述挤压感应装置可以是任何能感应挤压程度的装置,所述挤压感应装 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长槽内。优选情况下,如图6至8所示,所述挤压 感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囊体3、管4和压力传感器5,所述囊体3通过管4 与压力传感器5相连接,其中所述囊体3位于所述长槽内,由所述边楞11 进行支撑。所述压力传感器5可以与电动车的电子控制单元6连接。所述管 4和压力传感器5可以固定在车架上。当防撞柱受到障碍物的撞击时,刚性 层2受挤压而变形,引起柔性体l中长槽内腔体变小,使得放置在长槽内的 囊体3也受挤压而变形,从而囊体3和与之连接的管4内的压力上升。所述 压力传感器5测量此压力,并将信号发送给电动车的电子控制单元6。根据 气体的状态方程, 一定温度下,气体的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因而可以理解的 是,可以通过测量囊体3和与之连接的管4内的压力变化来获知其体积变化, 进而判断所述防撞柱的变形程度。
优选情况下,所述长槽的底部12开有管孔13,所述管4穿过该管孔13 与压力传感器5相连接。
所述压力传感器5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通用的压力传感器或者还 具有放大线路的压力变送器,如CYB11系列通用型压力变送器。所述管4 与压力传感器5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各种连接方式,如可以采 用卡箍、快插接头等将管4的一端与压力传感器5的输入端进行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所述囊体3为至少一个, 一般为1-10个,最优为3个,且均匀布置在所述长槽中,即长槽的两端和 中间位置各一个,每个囊体3通过管4与压力传感器5相连接,如图6和图 7所示。当所述挤压感应装置包括多个囊体3时,每个囊体3分别通过管4 与一个压力传感器5相连接,每个压力传感器5测量对应的囊体3和与之连 接的管4内的压力,并将信号发送给电动车的电子控制单元6,所述电子控 制单元6根据所有囊体3和与之连接的管4内的压力变化的平均值来判断所 述防撞柱的变形程度。
更优选情况下,所述囊体3内装有液体。所述液体可以为任何液体,如 水。由于空气容易逸散,因而对囊体3与管4的密封性要求较高,将囊体3 内装上液体可以降低对囊体3与管4的密封性要求,从而方便加工。此时, 所述压力传感器测量管4内空气的压力,并将信号发送给电动车的电子控制 单元6。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优选情况下,如图4和5 所示,所述防撞柱的两侧开有至少一个通孔21。所述通孔21起导风作用, 便于电池包的通风散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通孔21的大小和个数, 只要满足防撞柱的强度要求和通风要求即可。 一般在防撞柱的两侧都开有 l-8个通孔21,每个通孔21的面积为10-40mm2。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该防撞柱包括柔性体(1)和刚性层(2),所述刚性层(2)包覆在柔性体(1)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 层(2)包覆在柔性体(1)全部外表面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 体(1)的形状选自横截面为多边形、半圆形、半椭圆形的柱体中的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 柱的一个表面开有长槽,所述长槽的两侧顶部各有一个边楞(11),所述两 个边楞(11)的间距小于长槽底部(12)的宽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 柱还包括挤压感应装置,所述挤压感应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长槽内。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 感应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囊体(3)、管(4)和压力传感器(5),所述囊体(3) 通过管(4)与压力传感器(5)相连接,所述囊体(3)位于所述长槽内, 由所述边楞(11)进行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槽的底部(12)开有管孔(13),所述管(4)穿过该管孔(13)与压力传感器 (5)相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囊体 (3)为3个,均匀布置在所述长槽中,每个囊体(3)通过管(4)与压力传感器(5)相连接。
9. 根据权利要求6或8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 囊体(3)内装有液体。
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 述防撞柱还包括挤压感应装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 撞柱的两侧开有至少一个通孔(21)。
专利摘要一种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其中,该防撞柱包括柔性体(1)和刚性层(2),所述刚性层(2)包覆在柔性体(1)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本新型提供的电动车电池包防撞柱将弹性材料和刚性材料有机地结合,能起到很好的减震吸能作用。该防撞柱安装在前后副车架上,距离电池包一定的距离,其距地面的距离略小于电池包距地面的距离,因而可以在行驶过程中预先扫除或部分破坏地面上的狭小障碍物(如石块、局部突起物),从而使电动车的电池包免遭撞击,或将受到撞击的程度降到最低。
文档编号B60K1/04GK201068090SQ20072015163
公开日2008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9日
发明者庆卫卫, 江长堆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