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690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它用于从汽车车身一侧向滑动门内的设备连续地进行供电。
背景技术
在厢式汽车或客货两用车等使用的滑动门内,安装有电动窗驱动马达、开关、扬声器等电气安装部件。为了从车身一侧向这些电气安装部
件供电,需要从车身一侧向滑动门一侧布置配线线束(wire harness),并且该配线线束要能够追随滑动门的打开或关闭。配线线束过去一直使用具有高弯曲性能的圆线。
以往这种滑动门用的供电装置公知的方式是在车身一侧设置电线巻绕部,通过将电线巻绕来吸收所述电线伴随滑动门打开或关闭而产生的多余长度(参照专利文献1)。
作为其他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公知的是在车身一侧的规定位置与滑动门之间,布置容纳配线线束的波纹管,并使波纹管具有弯曲的余地,把该波纹管的一端固定在滑动门上,并用安装在车身上的配件支撑另一端部附近,使其在横向上可自由变向(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还有如图11所示的其他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它使用连接多个链接件902形成的电缆导套901,把配线线束从车身主体903 —侧布置到滑动门904 —侧(参照专利文献3)。电缆导套901在产生松弛的状态下,弯曲成S形。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一93514号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2 — 79892号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 — 34759号

发明内容
可是现有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开关滑动门过程中配线线束与车身或滑动门接触而发出噪声,或因情况不同损伤配线线束。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中,由于是电线外露地直接从电线巻绕部抽出的结构,所以电线与其他部件(滑动导轨等)相互摩擦,容易受到损伤。此外由于电线巻绕部必须抽出或巻绕与滑动门的开关行程大体相同长度的电线,所以还存在使装置大型化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中,由于线束装在波纹管中,所以不太可能会受到损伤,但是装入线束的波纹管必须具有足够吸收滑动门的开关行程的长度。特别是由于线束使用圆线,所以不能使波纹管弯小弯,导致波纹管与车身或滑动门接触发出噪声,或者还有可能受到损伤。即使是把配线线束装在电缆导套中的专利文献3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也存在电缆导套与车身或滑动门接触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滑动门用供电装置,该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将向滑动门供电的配线线束布置为与车身或滑动门不接触。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第一种方式的特征在于,其包括车身一侧固定部,固定在车身上;门一侧固定部,固定在滑动门上;以及带状电缆,保持在所述车身一侧固定部和所述门一侧固定部上,从车身一侧向滑动门一侧供电;其中,至少从所述车身一侧固定部或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布置所述带状电缆的方向,与开关所述滑动门时所述带状电缆形成的大体凸形的弯曲部的突出方向一致。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二种方式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门的开关过程中产生的所述带状电缆的富余长度部分,向所述大体凸形的弯曲部的突出方向弯曲。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三种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沿与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大体平行的方向突出。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四种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突出一侧为所述车身的后方。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五种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的突出一侧为所述车身的前方。
5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六种方式的特征在于,包在所述带状电缆内的导体是扁平导体。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七种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带状电缆至少在所述车身一侧固定部和所述门一侧固定部之间包在保护构件内。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八种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包括电缆引出口、电缆支承部和电缆折返部,所述电缆支承部的带状电缆引出方向一侧的部分为与车身前后方向平行的扁平形状。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九种方式的特征在于,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包括电缆引出口、电缆支承部和电缆折返部,所述电缆支承部的带状电缆引出方向一侧的部分为带有倾斜的形状,以使带状电缆靠近车身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十种方式的特征在于,当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向车身前方一侧移动时,所述弯曲部保持向前移动,并向所述门一侧固定部靠近,当所述门一侧固定部移动到最前方一侧时,所述弯曲部移动到电缆折返部,带状电缆巻在电缆折返部上。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第十一种方式的特征在于,当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向车身后方一侧移动并移动到最后方时,带状电缆在所述车身固定部和门一侧固定部之间大体为直线状态,带状电缆与电缆支承部接触,随着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向车身前方一侧移动,逐渐形成所述弯曲部。
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特征还在于,所述电缆折返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带状电缆能弯曲的曲率半径。
按照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一种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使用带状电缆作为用于向滑动门供电的配线线束,至少从车身一侧固定部或门一侧固定部引出带状电缆的方向为车身的前方或后方,并向与此相同的方向形成带状电缆的弯曲部,所以在开关滑动门过程中,可以防止带状电缆与车身或滑动门接触。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详细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身一侧固定部、门一侧固定部和带状电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带状电缆随开关滑动门产生的轨迹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7是详细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车身一侧固定部、门一侧固定部和带状电缆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滑动门周围车辆结构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带状电缆随开关滑动门产生的轨迹的俯视图。
图IO是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图11是现有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30车身31导轨32台阶33导轨收纳部20、 40滑动门41托架
100、 200、 300、 400、 500110、 210、 310、 410、 510111电缆引出口112电缆支承部113、 423 R部
120、 220、 320、 420、 520
121、 411电缆引出口
122、 412电缆支承部
123、 413电缆折返部
滑动门用供电装置车身一侧固定部
门一侧固定部130、 230、 330、 430、 530带状电缆
131、 231、 331、 431弯曲部 224富余长度收纳部
232、 233连接件 340波纹管 421第一R部 422第二R部 901电缆导套 902链接件 903车身 904滑动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进行详细说 明。此外,为了简化图示和说明,对于具有相同功能的各组成部分采用 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图1是表示本 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的 滑动门用供电装置100包括车身一侧固定部110,固定在车身IO的规 定位置;以及门一侧固定部120,固定在滑动门20的规定位置,在车身 一侧固定部IIO和门一侧固定部120之间布置有带状电缆130。
本发明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使在开关滑动门过程中产生的带状电缆 的富余长度部分,向预先设定的规定的方向弯曲。为了朝向预先设定的 方向形成该弯曲部,至少在固定有带状电缆的车身一侧固定部或门一侧 固定部上,沿与所述弯曲部的朝向相同的朝向把带状电缆引出(即表示 布置方向)并固定。
在图1中,车身IO的前后方向为图中的左右方向。其中,将图中的 左方作为车身10的前方,通过使滑动门20向车身10的前方移动来进行 关闭。在该图中表示了两种不同形状的门一侧固定部120的带状电缆引 出部分。在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中,带状电缆130的弯曲部131向车身10 的前方(用空心箭头表示)突出,带状电缆130从门一侧固定部120向 前(用带斜线的箭头表示)引出。这样,通过使从门一侧固定部120引 出带状电缆130的方向(即布置方向)与想使带状电缆130弯曲的方向 一致,可以使弯曲部131朝向规定方向形成。由此,例如弯曲部131向 车身IO的横向弯曲,可以防止与车身10或滑动门20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从门一侧固定部120引出带状电缆130的方向 与弯曲部131的朝向一致,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从车身一侧固定 部110引出的方向与弯曲部131的朝向一致。或可以使从车身一侧固定 部110和门一侧固定部120引出带状电缆130的方向都与弯曲部131的 朝向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车身10—侧向滑动门20—侧供电用的配线线 束使用带状电缆130。更优选的是在该带状电缆130内包有扁平导体。扁 平导体对于平面拉伸力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包有扁平导体的带状电缆130 在断面的长轴方向难以弯曲。
因此当以包有扁平导体的带状电缆130的断面的长轴方向为垂直方 向时,可以抵抗因自重形成的拉伸力,防止带状电缆130下垂,在开关 滑动门20时,可以使带状电缆130在大体水平的方向上移动。
而在带状电缆130的断面的短轴方向上可以容易地弯曲,特别是具 有能够以大曲率(小的曲率半径)弯曲的特征。因此在如上述那样布置 成带状电缆130的断面的长轴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情况下,可以把在开关 滑动门20过程中产生的带状电缆130的富余长度部分,以小的曲率半径 向水平方向弯曲。
此外,通过向与车身10的前后方向大体平行的方向形成带状电缆 130的弯曲部131,可以防止弯曲部131在滑动门20的开关过程中与车 身10或滑动门20接触。此外带状电缆130的自重被均等地分配在弯曲 部131左右两侧,其结果,可以稳定地保持弯曲部131的形状。
为了向与车身10的前后方向大体平行的方向形成弯曲部131,至少 可以使从车身一侧固定部110或门一侧固定部120引出带状电缆130的
9方向与弯曲部131的朝向一致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从门一侧固定
部120引出带状电缆130的方向与弯曲部131的朝向一致,向前引出。
下面利用图2对从车身一侧固定部110和门一侧固定部120引出带 状电缆130的引出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从图1所示的简要结构 图中抽出车身一侧固定部110、门一侧固定部120和带状电缆130简化表 示的图。与门一侧固定部120的形状不同的图1 (a)和图1 (b)对应, 表示为图2 (a)和图2 (b)。
图1 (a)和图2 (a)所示的门一侧固定部120a形成平板形,电缆 支承部122a与车身10的前后方向平行。而图1 (b)和图2 (b)所示的 门一侧固定部120b为电缆支承部122b带有斜坡,使带状电缆130靠近 车身IO—侧。通过在电缆支承部122b上设置这样的斜坡,弯曲部131 伴随滑动门20的开关沿电缆支承部122b的斜坡向前方移动,并且容易 保持在车身IO和滑动门20之间。
首先,从门一侧固定部120引出带状电缆130的引出部分具有电缆 引出口121、电缆支承部122和电缆折返部123。电缆引出口121把带状 电缆130向车身IO的前方引出(用带斜线的箭头表示引出方向),从电 缆引出口 121向前方引出的带状电缆130向前方形成弯曲部131(用空心 箭头表示弯曲方向),并连接在车身一侧固定部IIO上。
如图1中的虚线所示,在门一侧固定部120从图2所示的位置向车 身IO的前方(图中的左侧)移动了的情况下,弯曲部131直接向前逐渐 接近门一侧固定部120,当门一侧固定部120移动到最前方时,弯曲部 131移动到电缆折返部123的位置,带状电缆130处于巻在电缆折返部 123的外周上的状态。电缆折返部123的曲率半径被设定成大于或等于可 以把带状电缆130弯曲的曲率半径。
另一方面,在门一侧固定部120移动到最后方(右侧)时,带状电 缆130在车身一侧固定部110和门一侧固定部120之间处于大体直线状 态。此时,带状电缆130处于与电缆支承部122接触的状态,不形成弯 曲部131。如果门一侧固定部120从该状态向前移动,则逐渐形成弯曲部 131,此时为了不使弯曲部131向滑动门20—侧(图中的下侧)移动,利用电缆支承部122支承带状电缆130。
车身一侧固定部110在引出带状电缆130的引出部分具有电缆引出 口 111、电缆支承部112和R部113。本实施方式的电缆引出口 lll把带 状电缆130向车身IO的横向(图中的下方)引出。为了在比电缆引出口 111的位置靠前方(图中的左侧)容易形成弯曲部131,通过电缆支承部 112和R部113使带状电缆130容易向前方弯曲。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把带状电缆130从门一侧固定部 120向前方(图1、 2的带斜线的箭头的方向)引出,可以向前方(图1、 2的空心箭头的方向)形成弯曲部131。图3表示本实施方式中使滑动门 20从全闭移动到全开时,带状电缆130的移动状态。
在图3中表示门一侧固定部120分别为图1 (b)、图2 (b)中表示 的形状(120b)的例子。在该图中,当滑动门20全闭时,带状电缆130 没有富余的长度,不形成弯曲部131。带状电缆130在全闭时最接近车身 10和滑动门20,但由于带状电缆130没有富余长度,所以不存在带状电 缆130与车身IO和滑动门20接触的问题。
随着打开滑动门20,带状电缆130产生富余长度,但由于带状电缆 130是从门一侧固定部120b向前引出,所以,以电缆折返部123为起点, 向前形成弯曲部131。由于通过门一侧固定部120b将带状电缆130保持 为向前,所以使弯曲部131的朝向总是保持为向前的方向。
随着滑动门20接近全开,带状电缆130的富余长度不断变短,弯曲 部131也接近直线状态。并且当滑动门20全开时,重新变成带状电缆130 没有富余长度,处于直线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确保弯曲部131 与车身io和滑动门20的间隔,不存在带状电缆130与车身IO或滑动门 20接触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从门一侧固定部120b向前引出带 状电缆130,总是向前形成弯曲部131,因而弯曲部131不会偏向车身10 一侧或滑动门20—侧,从而可以防止弯曲部131与车身10或滑动门20接触。
图4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200的立体图。在滑动门用供电装置200中, 使用将多根电缆扎在一起的带状电缆230,把多根电缆一并与用于和车身 10—侧规定的连接件连接的连接件232以及用于和滑动门20—侧规定的 连接件连接的连接件233连接。
在把多根电缆扎在一起的带状电缆230中,为了不使电缆之间存在 张力差,使各电缆具有不同的富余长度,并收纳在富余长度收纳部224 中。这样即使是把多根电缆扎在一起的带状电缆230也与第一实施方式 相同,可以向从门一侧固定部220引出带状电缆230的方向形成弯曲部 231,可以使带状电缆230不接触车身10或滑动门20。
图5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图5是该实施 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300的立体图。第三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 装置300用作为保护构件的波纹管340覆盖布置在车身一侧固定部310 和门一侧固定部320之间的带状电缆330。
波纹管340与带状电缆相同,在断面的短轴方向具有高的弯曲性能, 所以可以与包在内部的带状电缆330 —起以小的曲率半径进行弯曲,形 成弯曲部33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使用波纹管340作为保护构件,但 不限于此,只要同样在断面的短轴方向具有高的弯曲性能,其他保护构 件也可以。
即使在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把带状电缆330包在作为保护构件的波纹 管340内的情况下,通过把带状电缆330和波纹管340 —体地从门一侧 固定部320向与车身IO大体平行的前方或后方引出,可以向与其相同的 方向形成弯曲部331。伴随滑动门20的开关,带状电缆330和波纹管340 一体地如图3那样移动,所以可以防止波纹管340与车身IO或滑动门20 接触。
图6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俯视图。图7 表示把带状电缆430从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和门一侧固定部420引出的 引出部分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400适用于滑动门40 通过托架41连接在车身30上的车辆。图8表示滑动门40周围的车辆结 构的一个例子。在作为本实施方式对象的车辆中,用设置在滑动门40前方下部的托架41、设置在前方上部的图中没有表示的另外的托架以及设
置在滑动门40后方的另外的托架支撑滑动门40。
在车身30 —侧的滑动门入口部设置有台阶32,在它的下面设置有 导轨31。设置导轨31的导轨收纳部33 (图8中用斜线表示)为用于使 托架41通过并且使带状电缆430移动的空间。通过使安装在托架41的 车身一侧前端的图中没有表示的辊在导轨31上移动,打开或关闭滑动门 40。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400中,作为从车身30—侧向滑 动门40 —侧供电的配线线束的带状电缆430,经过托架41连接在滑动门 40上。
导轨31与车身大体平行设置,当滑动门40如图8所示从全开状态 到半闭的程度时,使滑动门40与车身30大体平行地移动。当滑动门40 进一步移动到全闭时,由于必须使滑动门40向车身30—侧靠拢,所以 导轨31从中央部位附近向前弯向车身30的内侧。
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400包括车身一侧固定部410, 设置在导轨收纳部33上;门一侧固定部420,设置在托架41上;以及带 状电缆430,由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和门一侧固定部420保持。车身一侧 固定部410设置在比设置导轨31的位置更靠近车身30的内侧。这是因 为要避免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干扰在导轨31上移动的托架41,并且使带 状电缆430比设置导轨31的位置尽可能靠内侧移动。
此外,使滑动门40开关方向上的车身一侧固定部410的设置位置为 导轨31的大体中央位置。通过这样做,在使滑动门40全闭时和全开时, 可以使从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到门一侧固定部420的距离大体相等。其 结果,可以使从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到门一侧固定部420的带状电缆430 的长度,当滑动门40全闭或全开时不产生松弛。在这样确定带状电缆430 长度的情况下,当滑动门40处于介于全闭和全开之间的中间状态时,带 状电缆430形成弯曲部431。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说明的那样,在开关滑动门40的过程中可 以防止带状电缆430从导轨收纳部33伸出,并且可以防止带状电缆430 接触导轨收纳部33的壁面或滑动门40。
13如图6和图7所示,采用把带状电缆430从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向 车辆后方一侧(带斜线箭头的方向)引出的结构,由此向车后的方向(空 心箭头的方向)形成弯曲部431。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门一侧固定部120 相同,把带状电缆430从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引出的引出部分包括电缆 引出口411、电缆支承部412和电缆折返部413。电缆引出口411把带状 电缆430向车辆后方一侧(带斜线箭头的方向)引出,从电缆引出口 411 向车辆后方一侧引出的带状电缆430,向车后的方向(空心箭头的方向) 形成弯曲部431后,连接在门一侧固定部420上。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设置在托架41上的门一侧固定部420具有 第一 R部421和第二 R部422,带状电缆430布置在第一 R部421和第 二R部42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400中,带状电缆 430在滑动门40全开时巻在第一 R部421上,在全闭时巻在第二 R部 422上。
在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400中,在带状电缆430松弛时 也可像上述那样形成弯曲部431,所以能防止带状电缆430从导轨收纳部 33伸出,或与导轨收纳部33的壁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滑动门40从全闭向全开移动时带状电缆430 的轨迹如图9所示。带状电缆430从电缆引出口 411向车辆的后方引出, 在滑动门40全闭时,巻在电缆折返部413上,并向车辆的前方延伸。由 于带状电缆430在这种状态下不松弛,所以不形成弯曲部431。
随着向全开方向打开滑动门40,由带状电缆430的富余长度形成弯 曲部431。该弯曲部431以电缆折返部413为起点朝向车辆后方形成,逐 渐向后移动。在滑动门40开到大致一半,门一侧固定部420和车身一侧 固定部最接近时,带状电缆430的富余长度部分最长,以后再次变短。 其间,弯曲部431逐渐向后移动,并且总是朝向车辆后方形成。
在滑动门40全开时,带状电缆430的富余长度部分重新消失,弯曲 部431与第一R部421接触。如上所述,在滑动门用供电装置400中, 在滑动门40从全闭向全开移动期间,带状电缆430以电缆折返部413为 起点形成弯曲部431,弯曲部431的突出方向总是保持在向车辆后方的状态,直到移动到第一 R部421。这样可以防止带状电缆430从导轨收纳 部33向外部伸出或与导轨收纳部33的壁面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的是把带状电缆430从车身一侧固定部 410向车身30的后方引出,但也可以采用从门一侧固定部420向后引出。 或可以从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和门一侧固定部420都向后引出。
此外,虽然采用的是在车身一侧固定部410和门一侧固定部420之 间布置带状电缆430,但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利用例如波纹管那样 的保护构件来覆盖带状电缆430。该保护构件与第三实施方式相同,使用 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高弯曲性能的构件即可。
图IO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图IO是本实 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500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的滑动门用供电 装置500在车身一侧固定部510和门一侧固定部520之间布置带状电缆 530。在该图中左侧是关闭滑动门的方向,右侧是打开滑动门的方向。
在图10中表示门一侧固定部520在滑动门全闭时的状态(用520-1 表示)、全开时的状态(用520-3表示)和打开到中途时的状态(用520-2 表示)。此外,虚线520a表示门一侧固定部520的轨迹。在本实施方式 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500中,如果使滑动门全闭,则带状电缆530处于 伸成直线的状态(门一侧固定部520-1的状态)。如果从这种状态打开 滑动门,则门一侧固定部520沿用虚线520a表示的轨迹移动,带状电缆 530向用空心箭头表示的方向形成弯曲部531。
带状电缆530从上述处于直线的状态逐渐形成弯曲部531,是依靠 从门一侧固定部520引出带状电缆530的方向。目卩,在本实施方式中, 把带状电缆530从门一侧固定部520向带斜线的箭头方向引出。因此, 如果通过打开滑动门使门一侧固定部520移动,带状电缆530产生富余 长度,则向与从门一侧固定部520引出带状电缆530的方向(带斜线箭 头的方向)相同的方向(用空心箭头表示),形成弯曲部531。
如上所述,即使在滑动门全闭时带状电缆530为直线的本实施方式 中,也可以向与引出带状电缆530的方向(带斜线箭头的方向)相同的 方向(用空心箭头表示)形成弯曲部531。此外,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中的内容都只是表示本发明的滑动门用 供电装置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关于本发明各种实施方式中的 滑动门用供电装置的细节结构和详细动作,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 内可以进行适当改变。
权利要求
1. 一种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一侧固定部,固定在车身上;门一侧固定部,固定在滑动门上;以及带状电缆,保持在所述车身一侧固定部和所述门一侧固定部上,从车身一侧向滑动门一侧供电;其中,至少从所述车身一侧固定部或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布置所述带状电缆的方向,与开关所述滑动门时所述带状电缆形成的大体凸形的弯曲部的突出方向一致。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滑动门的开关过程中产生的所述带状电缆的富余长度部分,向所述大体 凸形的弯曲部的突出方向弯曲。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弯曲部向与所述车身的前后方向大体平行的方向突出。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 曲部的突出一侧为所述车身的后方。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 曲部的突出一侧为所述车身的前方。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 征在于,包在所述带状电缆内的导体是扁平导体。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带状电缆至少在所述车身一侧固定部和所述门一侧固定部 之间包在保护构件内。
8.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包括电缆引出口、电缆支承部和电缆折返部,所述电缆支承部的带状电缆引出方向一侧的部分为与车身前后方向平行的 扁平形状。
9. 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包括电缆引出口、电缆支承部和电缆折返部,所述电缆支承部的带状电缆引出方向一侧的部分为带有倾斜的形状,以使 带状电缆靠近车身一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向车身前方一侧移动时,所述弯曲部保持向前移动,并向所述门一侧固定部靠近,当所述门一侧固定部移动到最前方 一侧时,所述弯曲部移动到电缆折返部,带状电缆巻在电缆折返部上。
11. 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向车身后方一侧移动并移动到最后方时,带状电缆在所述车身固定部和门一侧固定部之间大体呈直线状态,带状电缆 与电缆支承部接触,随着所述门一侧固定部向车身前方一侧移动,逐渐 形成所述弯曲部。
12. 根据权利要求1O所述的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电缆折返部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带状电缆能弯曲的曲率半径。
全文摘要
一种滑动门用供电装置,带状电缆(130)的弯曲部(131)向车身(10)的前方(摘要附图中的左侧)突出,带状电缆(130)从门一侧固定部(120)向前引出。通过从门一侧固定部(120)引出带状电缆(130)的方向与想使带状电缆(130)弯曲的方向一致,可以向规定的方向形成弯曲部(131)。
文档编号B60R16/02GK101522472SQ200780029980
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8日
发明者向井康彦, 榎本宪嗣, 牛山政利 申请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