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制冷剂防泄漏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03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制冷剂防泄漏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阀,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制冷剂防泄漏阀。
背景技术
当前环境变暖引起的气候变化,臭氧层空洞等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而目前制冷空调行业中使用的制冷剂多为CFC (氯氟烃的统称)和HCFC (含 氢氯氟烃)。这些物质对臭氧层具有破坏作用并产生温室效应,将严重影响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峻的挑战。
因此,目前人们十分注重制冷剂替代品的研究,但却忽略了制冷剂的泄漏 问题,尤其是汽车制冷设备的制冷剂阀的泄漏问题。由于汽车上制冷剂阀的构 造存在缺陷, 一般都有泄漏问题。这不仅造成制冷剂的极大浪费,如是含佛的 制冷剂,其不断逸出还会增加温室效应,影响生态环境,从而影响可持续的发 展,应对这一问题给予必要地关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用、几乎不泄漏的一种汽车制冷 剂防泄漏阀,它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包括阀体、导流体、陶芯、压簧和密封圈,其中还包括一阀盖,所述阀盖 端面、导流体和阀芯下部都设有密封圈,阀盖由螺纹旋接在阀体的上端,使阀 盖上密封圈紧压在阀体的上端面上,导流体由螺纹旋接在阀体的内侧,并通过 下部圆周外侧上的密封圈与阀体密封连接,阀芯插接在导流体中心的通孔中,
该通孔下端为一锥孔,压簧支撑在导流体上端面,并抵触在阀芯上端的台阶面 上,使阀芯上的锥面与导流体上的锥孔贴合,该锥面上的密封圈紧压在锥孔面 上,使阀芯与导流体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现有制冷剂阀的通用结构并加上阀盖,使 结构简单通用,即使制冷剂阀由于密封不致密引起泄漏,也不会向空气中逸出, 从而保证汽车制冷设备中的制冷剂使用安全,不会对生态环境形成影响,有利 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图l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盖,2密封圈,3压簧,4阀芯,5阀体,6导流体,7、 8密封圈, 9通孔,IO台阶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优点做进一步说明。 对照图l,本实用新型的阀主要由阀体5、导流体6、阀芯4、压簧3、密封 圈2、 7、 8和阀盖1组成。阀盖1的一端面上设有密封圈2,阔盖1由螺纹旋接 在阀体5的上端,使阀盖1上密封圈2紧压在阀体5的上端面上。阀体1的内 侧设有内螺纹,用于旋接导流体6。为了防止阀体l的内侧面与导流体6的外侧 面有气体泄漏,在导流体6的下部设置了密封圈7。导流体中心设有通孔9,该 通孔9的下端为一锥孔。
阀芯4插接在导流体6中心的通孔9中,阀芯4的的上端有一台阶面10, 其下端设置有与通孔9下端锥孔相对应的锥面,该锥面上设有密封圈8。压簧3 的下端支撑在导流体6的上端面上,其上端抵触在阀芯上端的台阶面10上,使 阀芯上的锥面与导流体上的锥孔贴合,该锥面上的密封圈8紧压锥孔面上,使
阀芯与导流体密封连接。在要向制冷设备注入制冷剂时,将阀盖1旋开,将制冷剂罐的嘴插入阀体5中,并向下顶阀芯4,压簧3被压縮,阀芯4向下移动,阀芯4下端的锥面及密 封圈8脱开导流体上的锥孔面,使阀芯4与导流体6之间产生间隙,制冷剂从 该间隙中流入到制冷设备。 一旦制冷剂罐的嘴不再顶着阀芯4,则在压簧3的作 用下阀芯4向上移动,阀芯上的锥面与导流体上的锥孔面再次贴合,制冷剂不 能泄出。如果,压簧3设置不够好,会弹力不够,使密封圈3对锥面的压紧不 够致密,造成制冷剂的泄漏,由于有阀盖1的密封作用,制冷剂不可能不断泄 出,造成对环境的影响。
权利要求1. 一种汽车制冷剂防泄漏阀,包括阀体、导流体、阀芯、压簧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阀盖,所述阀盖端面、导流体和阀芯下部都设有密封圈,阀盖由螺纹旋接在阀体的上端,使阀盖上密封圈紧压在阀体的上端面上,导流体由螺纹旋接在阀体的内侧,并通过下部圆周外侧上的密封圈与阀体密封连接,阀芯插接在导流体中心的通孔中,该通孔下端为一锥孔,压簧支撑在导流体上端面,并抵触在阀芯上端的台阶面上,使阀芯上的锥面与导流体上的锥孔贴合,该锥面上的密封圈紧压在锥孔面上,使阀芯与导流体密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制冷剂防泄漏阀。包括阀体、导流体、阀芯、压簧和密封圈,其中还包括一阀盖,所述阀盖端面、导流体和阀芯下部都设有密封圈,阀盖由螺纹旋接在阀体的上端,使阀盖上密封圈紧压在阀体的上端面上,导流体由螺纹旋接在阀体的内侧,并通过下部圆周外侧上的密封圈与阀体密封连接,阀芯插接在导流体中心的通孔中,该通孔下端为一锥孔,压簧支撑在导流体上端面,并抵触在阀芯上端的台阶面上,使阀芯上的锥面与导流体上的锥孔贴合,该锥面上的密封圈紧压锥孔面上,使阀芯与导流体密封连接。其优点是结构简单通用,即使由于密封不致密引起的泄漏,也不会向空气中逸出,从而保证汽车制冷设备中的制冷剂使用安全,不致影响生态环境。
文档编号B60H1/00GK201212561SQ20082003983
公开日2009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日
发明者周应斌 申请人:周应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