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用驱动后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06039阅读:8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车用驱动后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轮,尤其是一种电动车用驱动后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作为便捷、环保的交通工具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它 都是采用在后轮的轮毂内安装线圈、在主轴外安装铁芯实现电能到动能的能 量转换,但目前电动车的驱动后轮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安装 维修麻烦、电能与动能之间能量转换效率低下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制造成本较低、安装维修便捷、电能与动能之间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的电动车 用驱动后轮。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电动车用驱动后轮,包括间隔设 置的端盖与刹毂,刹毂的外侧壁连接有刹车边盖,端盖与刹毂通过各自的中 心安装孔转动连接在电机轴上,端盖的中心安装孔内端部与电机轴之间设有 第一轴承,端盖的中心安装孔外端部与电机轴之间设有第一油封,刹毂的中 心安装孔内端部与电机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刹毂的中心安装孔外端部与电 机轴之间设有第二油封,电机轴的左右两端部通过螺母、垫片固定安装有防 转片,在端盖与刹毂顶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轮毂,轮毂的内壁圆周上固定设 有线圈,在电机轴上连接有支撑盘,在支撑盘的顶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与线 圈配合的铁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使得安装维修变得便捷,而且电 能与动能之间能量转换效率较高。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动车用驱动后轮主要由螺母1、垫片2、防转 片3、第一油封4、电机轴5、端盖6、铁芯7、刹毂8、刹车边盖9、第一轴 承10、轮毂11、第二轴承12、第二油封13、线圈14、与支撑盘15等组成。本实用新型包括间隔设置的端盖6与刹毂8,刹毂8的外侧壁连接有刹 车边盖9,端盖6与刹毂8通过各自的中心安装孔转动连接在电机轴5上, 端盖6的中心安装孔内端部与电机轴5之间设有第一轴承10,端盖6的中心 安装孔外端部与电机轴5之间设有第一油封4,刹毂8的中心安装孔内端部 与电机轴5之间设有第二轴承12,刹毂8的中心安装孔外端部与电机轴5之 间设有第二油封13,电机轴5的左右两端部通过螺母1、垫片2固定安装有 防转片3,在端盖6与刹毂8顶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轮毂11,轮毂11的内壁 圆周上固定设有线圈14,在电机轴5上连接有支撑盘15,在支撑盘15的顶 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与线圈14配合的铁芯7。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线圈14与铁芯7将电动车电池的电能转换成 动能,使设置在线圈14外部的轮毂11转动,电动车即可骑行。在骑行过程 需要刹车时,手握刹车把使得刹车片靠近并接触刹毂8外侧壁安装的刹车边 盖9,将电动车刹停。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车用驱动后轮,包括间隔设置的端盖(6)与刹毂(8),刹毂(8)的外侧壁连接有刹车边盖(9),端盖(6)与刹毂(8)通过各自的中心安装孔转动连接在电机轴(5)上,端盖(6)的中心安装孔内端部与电机轴(5)之间设有第一轴承(10),端盖(6)的中心安装孔外端部与电机轴(5)之间设有第一油封(4),刹毂(8)的中心安装孔内端部与电机轴(5)之间设有第二轴承(12),刹毂(8)的中心安装孔外端部与电机轴(5)之间设有第二油封(13),电机轴(5)的左右两端部通过螺母(7)、垫片(8)固定安装有防转片(3),在端盖(6)与刹毂(8)顶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轮毂(11),其特征是轮毂(11)的内壁圆周上固定设有线圈(14),在电机轴(5)上连接有支撑盘(15),在支撑盘(15)的顶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与线圈(14)配合的铁芯(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用驱动后轮,包括间隔设置的端盖与刹毂,刹毂的外侧壁连接有刹车边盖,端盖与刹毂通过各自的中心安装孔转动连接在电机轴上,端盖的中心安装孔内端部与电机轴之间设有第一轴承,端盖的中心安装孔外端部与电机轴之间设有第一油封,刹毂的中心安装孔内端部与电机轴之间设有第二轴承,刹毂的中心安装孔外端部与电机轴之间设有第二油封,电机轴的左右两端部通过螺母、垫片固定安装有防转片,在端盖与刹毂顶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轮毂,轮毂的内壁圆周上固定设有线圈,在电机轴上连接有支撑盘,在支撑盘的顶端圆周上固定连接有与线圈配合的铁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而且电能与动能之间能量转换效率较高。
文档编号B60K7/00GK201272234SQ20082003997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8日
发明者周春中, 赵光兵, 邱德华 申请人:无锡蓝豹车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