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194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储物箱(console box)。
背景技术
在储物箱中,有将配置在该箱主体上的盖体(箱盖(箱盖))作为扶手(arm rest) 来利用的倾向,近来,汽车座椅能够滑动,与此相伴,为了可靠地确保作为扶手来使用,提出 了能够在滑动方向进行位置调整的盖体。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这样的结构在储物 箱的箱主体上设置上壁体(前后支撑体12),并且,在该上壁体上,盖体以能够在前后方向 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该上壁体,而且,在该盖体内表面沿前后方向依次形成有定位凹部(卡 定凹部),另一方面,在上壁体上经弹簧部件设置有卡合片,该卡合片借助于弹簧部件的作 用力而压靠于盖体内表面。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卡合片进入定位凹部内,能够将盖体保持为相对于上壁体定 位了的状态,此外,若对盖体施加预定以上的滑动力(胜过对卡合片施力的弹簧部件的 力),则卡合片越过各定位凹部,从而能够使盖体相对于上壁体滑动。由此,不仅能够容易地 进行盖体的位置调整,而且当在盖体凸出的状态下对该盖体前部向后方作用了突发的较大 外力时(例如换档杆与盖体的干涉等),还能够使该盖体向后方退避(后退),从而泄掉该 外力。 专利文献1 :日本实公平6-7012号公报 但是,在这样的储物箱中,虽然能够确保滑动体的位置调整的容易性以及滑动体 的基于突发外力的退避运动,但是为了实现该位置调整和退避运动(特别是位置调整)的 顺畅动作,盖体的位置保持力设定得比较小,因此在上述方式以外存在这样的倾向尽管想 要保持滑动体的位置,但是只要作用超过该较小的位置保持力的外力,盖体很容易就会移 动(盖体的位置保持性的降低)。对此,考虑将盖体的位置保持力设定得比较大,但此时,用 于盖体的位置调整的操作性等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箱主体和以能够滑
动的方式配置于该箱主体上的盖体的储物箱中,同时确保盖体的位置调整的容易化、盖体
的基于突发的较大外力的退避运动、以及盖体在通常时的很高的位置保持力。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构成为以下结构在包括箱主体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
配置在该箱主体上的盖体的储物箱中,在上述箱主体具有构成上述箱主体上表面的上壁
部,在上述上壁部的上表面或上述盖体的下表面中的一个面形成有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
部,上述第二卡定部位于比上述第一卡定部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在上述上壁部的上表面或
上述盖体的下表面中的另一个面设置有卡合片,该卡合片以被施力状态从上述另一个面凸
出,并且该卡合片能够从上述另一个面凸出和退回,上述卡合片与用于使该卡合片退至上
述另一个面内的卡合片操作单元相联动,上述盖体设定成与上述卡合片卡定于上述第一卡定部时相比,在该卡合片卡定于上述第二卡定部时,上述盖体比上述上壁部更向前方凸 出,在上述一个面中,上述第二卡定部的存在区域设定成在经卡定于该第二卡定部的上述 卡合片而承受了预定以上的载荷时,该第二卡定部的存在区域发生变形,从而解除该第二 卡定部与该卡合片之间的卡定关系。 根据本发明,在卡合片卡定于第一或第二卡定部时,盖体分别在该各卡定状态下 被定位,只要不基于卡合片操作单元使卡合片退出从而解除与第一、第二卡定部这些各卡 定部的卡定关系,就能够保持上述各状态,从而盖体以很高的定位保持状态被保持。此外, 关于盖体的位置调整的容易性,当通过卡合片操作单元使卡合片退出(解除与第一或第二 卡定部的卡定关系)时,盖体能够相对于上壁部顺畅地滑动,并且能够移动至其它的第二 或第一卡定部并很容易在该处进行定位。另外,关于滑动体基于突发的较大外力的退避运 动,由于在一个面中,第二卡定部的存在区域设定成在经卡定于该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片而 承受了预定以上的载荷时,该第二卡定部的存在区域发生变形,从而解除该第二卡定部与 该卡合片之间的卡定关系,所以在盖体从上壁部凸出的状态下,能够在与盖体的位置调整 不同的独立的设定载荷下使盖体向后方可靠地进行退避运动。这样,能够同时确保盖体的 位置调整的容易性、盖体的基于突发的较大外力的退避运动、以及盖体在通常时的很高的 位置保持力。 在本发明中,如果箱主体形成为在上表面具有开口,上壁部构成为以能够转动的 方式支撑于箱主体,并且开闭该箱主体的开口,盖体以能够相对于上壁部滑动的方式保持 于该上壁部上,则不仅具有上述作用效果,还能够通过打开上壁部来穿过箱主体的上表面 开口相对于该箱主体内进行小物品等的取出和放入。 在本发明中,如果在一个面形成有悬臂片部,并且该悬臂片部的梢端侧朝向该一 个面的前部侧,在该悬臂片部的梢端部形成有第二卡定部,则能够使卡合片卡定于该悬臂 片部梢端部的第二卡定部,从而使盖体可靠地保持为比上壁部更向前方凸出的状态(位 置),另一方面,在悬臂片部经卡定于该第二卡定部的卡合片而承受了预定以上的载荷时, 该悬臂片部挠曲,卡合片与第二卡定部之间的卡合关系解除,从而能够相对于盖体的位置 调整另行使该盖体向后方退避。 在本发明中,如果悬臂片部通过在一个面形成切缝而形成,则无需特别准备新的 部件,能够以极为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盖体的基于突发外力的退避运动。 在本发明中,如果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形成于上壁部的上表面,卡合片设置 于盖体的下表面,卡合片操作单元设置于盖体的前部,则即使在盖体比上壁部更向前方凸 出了的状态下,卡合片操作单元也配置于最前部而不会被遮挡,从而能够使用于盖体的位 置调整的操作变容易。 而且,通过采用使卡合片从盖体下表面凸出的结构,能够有效地利用该卡合片本 身的自重(重力),从而减小用于对卡合片施力的弹簧部件的弹力。 在本发明中,如果通过在上壁部形成切缝来在该上壁部形成悬臂片部,并且该悬 臂片部的梢端侧朝向该上壁部的前部侧,第一卡定部作为第一卡定凹部而形成,并且第二 卡定部作为第二卡定凹部而形成于悬臂片部的梢端部,上壁部的上表面至少在悬臂片部以 及从该悬臂片部到第一卡定凹部为止的区间内形成为平坦面,则能够相对于突发的外力以 简单的结构来解除卡合片与第二卡定凹部内壁(后壁)之间的卡定关系,并使盖体向后方顺畅地进行退避运动。 在本发明中,如果在上壁部与盖体之间夹装有弹簧部件,弹簧部件设定成对盖体 向比上壁部的前部更靠前方的方向施力,则在使盖体向后方进行退避运动而泄掉了突发的 外力后,通过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能够再次使卡合片恢复至第二卡定凹部,从而使盖体回到 从上壁部凸出的状态。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储物箱中的盖体的滑动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储物箱中、盖体处于非凸出状态时的状态的放大
纵剖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储物箱中、盖体处于凸出状态时的状态的放大纵 剖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座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座体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基座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动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动主体的俯视图。 图9是说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合片的升降运动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卡合片与各定位凹部之间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1是说明位于悬臂片部(第二定位凹部)的卡合片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接续于图11的动作状态的状态的动作状态图。 图13是表示接续于图12的动作状态的状态的动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1 图3中,标号1是在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延伸的储物箱,储物 箱1包括箱主体2以及配置在箱主体2上的盖体(箱盖)3。 如图1 图3所示,上述箱主体2固定于汽车内的地板,该箱主体2配置在换档杆 4的后方侧。在该箱主体2内形成有收纳部5,于该收纳部5形成有朝外部上方开放的开口 6,穿过该开口 6能够相对于收纳部5内将小物品等取出和放入。 在该箱主体2的上部具有用于构成上壁部的基座体7。基座体7与上述收纳部5 的开口 6对应地形成为长条形的板体,在基座体7后部(图2和图3中的右侧)设置有支 撑部7a,在基座体7前部(图2和图3中的左侧)安装有操作杆9。支撑部7a以能够转动 的方式支撑于箱主体2的后部,基座体7通过其支撑部7a的转动,能够使收纳部5的开口 6开闭(立起和伏倒运动)。该情况下,在支撑部7a与箱主体2之间夹装有省略了图示的 弹簧,通过该弹簧,基座体7被向打开方向施力。操作杆9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基座体 7的前部下表面。操作杆9包括卡定爪部ll,其用于与形成于箱主体2的卡定孔10卡定; 以及杆部12,其用于由乘坐者进行开闭操作,在卡定爪部11与卡定孔10卡定时,基座体7 维持封闭了收纳部5的开口 6的状态,当使杆部12以向上侧抬起的方式转动、从而使卡定
5爪部11从箱主体2的卡定孔10退出时,基座体7借助于省略了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向 后方立起,从而收纳部5的开口 6被打开。 如图2、图3所示,该基座体7构成为具有内部空间的扁平结构,在其上表面部13, 如图2 图6所示,在其宽度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中央部,在从其前部到前后方向中 央部分附近之间确保有平坦面14。在该基座体7的平坦面14,作为第一卡定部(第一卡定 凹部)的第一定位凹部15和作为第二卡定部(第二卡定凹部)的第二定位凹部16以在前 后方向分离的状态形成。第一定位凹部15位于比第二定位凹部16更靠后方侧的位置,第 二定位凹部16位于比基座体7的前部稍微靠后方侧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该第一、 第二定位凹部15、 16内的底面上分别配置有海绵部件50。 此外,在基座体7的平坦面14,如图2 图6所示,在比其前部稍微靠后方侧形成 有悬臂片部51。该悬臂片部51通过在基座体7上形成在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切缝17、以 及将这一对切缝17的前端侧连接起来的切缝18而形成为俯视呈-字形,该悬臂片部51能 够以一对切缝17的后端侧为基准在基准体7的厚度方向挠曲。该悬臂片部51的梢端部 (前端部)的上表面形成为相对于比该梢端部上表面更靠后方侧的部分稍微向下方侧以阶 梯的形式凹陷,基于该悬臂片部51的梢端部形状,构成了上述第二定位凹部16。
另外,在基准体7设置有引导槽19,其配设于基准体7的两侧部,用于使盖体3滑 动;弹簧部件20,其与盖体3相联动,用于向前方对该盖体3施力;以及小齿轮21,其用于相 对于盖体3的滑动施加抵抗力。此外,在图4中,表示后述的卡合片29进入了作为定位凹 部之一的第一定位凹部15内的状态。 如图2、图3所示,上述盖体3被保持成能够相对于上述基座体7滑动。如图2、图 3、图7、图8所示,盖体3包括滑动主体22和覆盖体23,滑动主体22的上表面被覆盖体23 覆盖。滑动主体22与基座体7对应地形成为长条形的大致板体,在滑动主体22宽度方向 两侧分别设置有垂落壁部24。在该各垂落壁部24内表面分别设置有引导部25,该各引导 部25沿滑动主体22的延伸方向延伸。该滑动主体22以将基座体7包围在其内部的方式 配置在基座体7上,各垂落壁部24的各引导部2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基座体7的各引导 槽19配合。由此,滑动主体22被引导部25和引导槽19引导,从而能够相对于基座体7在 前后方向滑动。图7中的标号52是齿条,该齿条52与配置在基座体7上的上述小齿轮21 啮合。 在该滑动主体22,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形成有引导凹部26。该引导凹部 26通过使滑动主体22向下方侧鼓出而形成,该引导凹部26从滑动主体22的前端向后方延 伸直到到达滑动主体22的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为止。在该引导凹部26的底部的后端侧, 以在该底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长孔27(参照图9),并且以在前后方向跨越该长 孔27的方式设置有引导箱28,在该引导箱28内配设有卡合片29。如图9、图IO所示,卡 合片29包括卡合片主体部30 ;—对引导板部31,它们兼用作该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两侧 壁部,并且向上方凸出;弹簧安装销部33,其从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中央部与上述引导板部 31—样地向上方凸出,在该弹簧安装销部33的外周安装螺旋弹簧;以及一对升降用引导轴 部34,它们从卡合片主体部30的各引导板部31向侧方凸出。在引导箱28的下部具有开 口,该引导箱28内部经该下部开口而面向长孔27(引导箱28的下部开口也使用标号27)。 此外,引导箱28的两侧壁部28a位于长孔27的长度方向内侧。切口 35以在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分别形成于各侧壁部28a,该各切口 35的下端侧切口端朝向引导凹部26底部的长 孔27开口。由此,卡合片29从滑动主体22的下表面侧经长孔27收纳于引导箱28内,该 卡合片29的各升降用引导轴部34在通过了长孔27之后从引导箱28的切口 35向外侧凸 出。此外,在引导箱28的上壁部28b分别形成有贯通孔36、37,一对引导板部31和弹簧安 装销部33能够贯穿该贯通孔36、37,通过一对引导板部31和弹簧安装销部33贯穿各贯通 孔36、37并进行移位运动,卡合片29能够在上下方向进行移位运动,与此相伴,能够获得卡 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从引导凹部26底部下表面(滑动主体22下表面)向下方凸出的 状态以及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从该凸出状态退至引导箱28内的状态。
此外,在引导凹部26内,如图2、图3、图8、图9所示,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收纳有长 条形的移动体38。该移动体38在引导箱28与滑动主体22的前部之间连绵延伸,在该移动 体38后端部形成有升降机构39,在该移动体38前端部安装有作为卡定片操作单元的操作 按钮40。升降机构39具有一对脚部41,这一对脚部41夹着引导箱28的侧壁部28a并且 横穿上述长孔29,在各脚部41分别形成有引导面42。这两个引导面42以随着朝向移动体 38的前端部侧而升高的方式倾斜,这两个引导面42具有阻挡卡定片的一对升降用引导轴 部34、并且基于该倾斜的引导面42的前后运动使一对升降用引导轴部34进行升降运动的 功能。该情况下,弹簧安装销部33的螺旋弹簧32夹装在卡合片主体部30与引导箱28的 上壁部28b之间,通过该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卡合片29被朝将各升降用引导轴部34压靠向 各引导面42的方向施力。此外,在该移动体38,如图8所示,在延伸方向内侧,以在前后方 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宽度宽的切缝43,该宽度宽的切缝43与引导凹部26的底部相面对。 在该引导凹部26的底部,在切缝43内竖立设置有弹簧支座44和止挡件45,另一方面,在 移动体38中,在弹簧支座44和止挡件45之间设置有划分壁46。在该划分壁46,弹簧安装 销47朝向弹簧支座44凸出,并且螺旋弹簧48安装于该弹簧安装销47。通过该螺旋弹簧 48的作用力,移动体38被朝使其划分壁46与止挡件45抵接的方向施力。由此,当划分壁 46与止挡件45抵接时,移动体38位于最前方位置,此时,上述一对升降用弓I导轴部34所在 (抵接)的上述一对引导面42的高度处于最低状态,卡合片29的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 部处于从滑动主体22的下表面向下方凸出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按压了操作按钮40时,移 动体38向后方移动从而一对引导面42也后退,通过该各引导面42,升降用引导轴部34被 向上方抬起,与此相伴,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从上述凸出状态退出至引导箱28(引导 凹部26)内。 上述卡合片29配置成该卡合片29的与滑动主体22的滑动相伴随的移动区域与 上述第一定位凹部15和上述第二定位凹部16相面对。由此,在未对操作按钮40进行操作 的非操作时状态下,当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位于面向第一定位凹部15内的位置时,卡 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进入第一定位凹部15内,通过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与第一定 位凹部15的内壁(前后壁)之间的卡合关系,盖体3被保持在与基座体7大致整体重叠的 状态下(图2的状态)。另一方面,当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位于面向第二定位凹部16 内的位置时,如图IO所示,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进入第二定位凹部16内,通过卡合片 主体部30的下端部与第二定位凹部16的内壁(前后壁)之间的卡合关系,盖体3被保持 在从基座体7凸出的状态下(图3的状态)。 因此,在这样的储物箱1中,在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进入到第一定位凹部15
7内时,盖体3被定位在相对于基座体7大致整体重叠的状态下,在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 部凸出到第二定位凹部16内时,盖体3被定位在比基座体7向前方凸出的凸出状态下,只 要不通过按压操作按钮40来使卡合片29从各定位凹部15(16)内退出,就能够保持上述 各状态,从而盖体3以很高的定位保持状态被保持。与此相对,关于盖体3的位置调整,通 过按压操作按钮40,卡合片29从进入状态的定位凹部(第一定位凹部15或第二定位凹部 16)退出,如果在维持该状态的同时对盖体3施加滑动力,则盖体3相对于基座体7顺畅地 滑动。因此,能够使盖体3的卡合片29移动至其它的定位凹部(第二定位凹部16或第一 定位凹部15)并很容易在该处进行定位。 此外,当盖体3被定位保持在比基座体7更向前方凸出的凸出状态下时,在有突发 的较大外力(例如在对换档杆4进行操作时与抓握该换档杆4的手的干涉等)作用于盖体 3的前部时,如图10、图11所示,即使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进入了第二定位凹部16内, 此时的外力也经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作用于第二定位凹部后壁部16a,从而悬臂片部 51如图12所示地挠曲,通过该挠曲进一步加剧,卡合片主体部30的下端部与第二定位凹 部后壁16a之间的卡合关系如图13所示被解除。由此,盖体3后退从而能够泄掉此时的外 力。当然在该情况下,悬臂片部51的挠性适当设定成预期的强度。此后,当不再作用外力 时,滑动主体22基于弹簧部件20的恢复力而向前方滑动以返回凸出状态,从而卡合片主体 部30的下端部进入第二定位凹部16内。 此外,在图11 图13中,〇标记(标号53)表示悬臂片部51的挠曲支点(切缝 17的后端部)。 这样,在储物箱1中,能够同时满足盖体3的位置调整的容易性、盖体3的基于突
发的较大外力的退避运动、以及盖体3在通常时的很高的位置保持力。 虽然对以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包含如下所述的方式。
(1)使用合成树脂等适宜的材料来形成箱主体2、盖体3等。 (2)不在箱主体2的上表面形成开口 6,而是将上壁部一体地形成于箱主体2。 (3)将第一、第二定位凹部15、 16形成于滑动主体22,并且卡合片29设置于基座体7。 (4)第一、第二定位凹部15、 16分别设置有多个。 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定于明确记载了的内容,也暗含提供实质上优选或作为优点 表现出的内容。 另外,将在2007年7月3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7-198063号的说明 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全部内容引用于此,并采纳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内容。
权利要求
一种储物箱,其包括箱主体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配置在该箱主体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箱主体具有构成上述箱主体上表面的上壁部,在上述上壁部的上表面或上述盖体的下表面中的一个面形成有第一卡定部和第二卡定部,上述第二卡定部位于比上述第一卡定部更靠前方侧的位置,在上述上壁部的上表面或上述盖体的下表面中的另一个面设置有卡合片,该卡合片以被施力状态从上述另一个面凸出,并且该卡合片能够从上述另一个面凸出和退回,上述卡合片与用于使该卡合片退至上述另一个面内的卡合片操作单元相联动,上述盖体设定成与上述卡合片卡定于上述第一卡定部时相比,在该卡合片卡定于上述第二卡定部时,上述盖体比上述上壁部更向前方凸出,在上述一个面中,上述第二卡定部的存在区域设定成在经卡定于该第二卡定部的上述卡合片而承受了预定以上的载荷时,该第二卡定部的存在区域发生变形,从而解除该第二卡定部与该卡合片之间的卡定关系。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箱主体形成为在上表面具有开口 ,上述上壁部构成为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上述箱主体,并且开闭该箱主体的上述开□,上述盖体以能够相对于上述上壁部滑动的方式保持于该上壁部上。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个面形成有悬臂片部,并且该悬臂片部的梢端侧朝向该一个面的前部侧, 在上述悬臂片部的梢端部形成有上述第二卡定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悬臂片部通过在上述一个面形成切缝而形成。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卡定部和上述第二卡定部形成于上述上壁部的上表面, 上述卡合片设置于上述盖体的下表面, 上述卡合片操作单元设置于上述盖体的前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通过在上述上壁部形成切缝来在该上壁部形成悬臂片部,并且该悬臂片部的梢端侧朝 向该上壁部的前部侧,上述第一卡定部作为第一卡定凹部而形成,并且上述第二卡定部作为第二卡定凹部而 形成于上述悬臂片部的梢端部,上述上壁部的上表面至少在上述悬臂片部以及从该悬臂片部到上述第一卡定凹部为 止的区间内形成为平坦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箱,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壁部与上述盖体之间夹装有弹簧部件,上述弹簧部件设定成对上述盖体向比上述上壁部的前部更靠前方的方向施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储物箱。通过使基于操作按钮(40)的操作而动作的卡合片(29)相对于各定位凹部(15、16)凸出和退回,来确保盖体(3)的定位调整的容易化、以及盖体(3)在通常时的很高的位置保持力。关于突发的外力,通过切缝来在基座体(7)形成悬臂片部(51),并在该悬臂片部(51)的梢端部形成定位凹部(16),由此,在经卡合片(29)作用有预定以上的载荷时,该悬臂片部(51)挠曲,从而使卡合片(29)与定位凹部(16)之间的卡合关系解除。
文档编号B60R7/04GK101772439SQ20088010082
公开日2010年7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0日
发明者奥田知秀, 松井武夫, 津田明浩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大协西川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