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收起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25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收起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收起座椅,特别是涉及改善了操作性的车用收起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公知的是可以将构成车用座椅的座椅衬垫的后端部向着前后方向可旋转地 支持于车体地板中的收纳凹部(收起凹部)的前侧,以在使座椅靠背倒伏在座椅衬垫上的 状态下使该车用收起座椅向后方旋转并收起在收纳凹部的车用收起座椅。例如,如特开2006-82698号公报所示,包括设置于收纳凹部前部的左右两侧缘部 的旋转轴和设置于座椅衬垫后端部左右部位的托架,通过相对于各个旋转轴在前后方向将 这些各个托架可旋转地配置,可以向着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座椅衬垫的后端部,从而使 得座椅可以收起于收纳凹部。专利文献1 特开2006-82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对于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根据功能分为在收起/恢复时对车用收 起座椅进行操作的倾斜锁和撞针锁的操作装置,此外,由于使用杆作为撞针锁的操作装置, 所以具有操作载重高,不容易操作的不适宜。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所述问题提出的,提供改善了收起/恢复时的操作性的车用 收起座椅。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实现成本和重量降低,且实现操作载重降低的车 用收起座椅。如果根据权利要求1所涉及的一种车用收起座椅可以解决所述课题,该车用收起 座椅具有可旋转地支持座椅衬垫一端部侧的第一座椅支持装置;通过倾斜装置可倒伏在 所述座椅衬垫的座椅靠背;设置于车体地板侧的收起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衬垫另一端部 侧的第二座椅支持装置;可使所述第二座椅支持装置和所述车体地板侧卡止脱落的卡止脱 落装置;连结于所述倾斜装置和所述卡止脱落装置的连接机构;可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对 所述倾斜装置和所述卡止脱落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这样,由于构成为借助于连接机构通过操作装置可操作地连结可旋转地支持且 可以向收起装置收起的座椅的可倒伏在座椅衬垫的倾斜装置、与座椅衬垫的下部和车体地 板侧可卡止脱落的卡止脱落装置,可以通过操作装置的操作的一次操作进行倾斜装置和脚 部卡止脱落装置的卡止状态的解除操作,可以在座椅的收起操作时确保良好的操作性。此外,如权利要求2,优选所述倾斜装置包括所述座椅靠背可倒伏在所述座椅衬垫 的倾斜机构;检测所述座椅靠背的倒伏状态的检测装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轴支 并连结于所述操作装置和所述倾斜机构并通过所述操作装置的拉伸旋转的第一连接部件; 可旋转地轴支并连结于所述卡止脱落装置的第二连接部件;可旋转地轴支并连结于所述检 测装置的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具有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可卡止脱落地卡止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的卡止部,同时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为座椅靠背倒伏状态时,旋转并可以解除与所述卡止部的卡止。这样,倾斜装置通过包括座椅靠背可倒伏的倾斜机构和检测座椅靠背的倒伏状态 的检测装置,连接机构包括连结于操作装置和倾斜机构并通过操作装置的拉伸旋转的第一 连接部件;可旋转地连结于卡止脱落装置的第二连接部件;可旋转地连结于检测装置的第 三连接部件,第三连接部件具有使第二连接部件可卡止脱落地卡止于第一连接部件的卡止 部,同时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为座椅靠背倒伏状态时,旋转并可以解除与卡止部的卡止,可以 在座椅收起操作时通过一次操作进行倾斜装置和脚部卡止脱落装置的卡止状态的解除操 作,此外,在座椅恢复操作时,可以仅通过一次操作不从座椅衬垫倒伏状态解除脚部卡止脱 落装置的卡止,而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衬垫立起,可以确保座椅收起/恢复座椅时的良 好的操作性。更具体地,如权利要求3,优选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部件同轴地轴支,同时,第 三连接部件轴支于第一连接部件。这样,通过第二连接部件可旋转地轴支于第一连接部件,同时,通过第三连接部件 可旋转地轴支于第一连接部件,可以削减配件数量,可以实现成本和重量的降低。更具体地,如权利要求4,优选所述座椅衬垫向着前后方向可旋转地轴支。更具体地,如权利要求5,优选操作装置是单一装置,同时,所述单一装置使用带子 构成。这样,通过在向着前后方向可旋转的进行座椅的收起/恢复操作时,使用带子作 为单独的操作装置,可以在座椅收起操作时,向着座椅的旋转方向进行带子的拉伸操作,可 以收起座椅,此外,在座椅的恢复操作时,通过向着座椅靠背的旋转方向,进行带子的拉伸 操作,可以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衬垫立起,所以可以使带子的操作方向和座椅的旋转方 向一致,所以可以在实现操作载重降低的同时,实现座椅操作性的提高。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车用收起座椅,由于将原来的分开为多个的操作装置的统一 到一个操作装置,所以由于可以使座椅的收起/恢复时操作的操作装置为一个,提高操作 性的同时,由于可以削减配件数量,所以可以实现成本和重量的降低。即,可以仅通过对单 一操作装置的操作就可以从座椅的设置状态变为收起状态,进一步,即使在座椅恢复操作 时,仅通过对单一操作装置的操作,就可以使座椅靠背相对于座椅衬垫立起,所以可以确保 良好的操作性。此外,由于将操作装置统一为一个,所以可以削减配件数量,实现成本和重 量的减轻。进一步,通过以借助于连接机构的带子的拉伸操作作为用于现有的操作装置的 杆,可以将通过手指动作操作的杆操作变为使用手腕的带子的拉伸动作,所以可以延长操 作距离,实现操作载重的降低。


图1是涉及本发明实施例的装备了车用收起座椅的车辆后部的侧面模式图。图2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的后方立体图。图4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框架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6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I-I剖面说明图。图7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侧脚部卡止部的简要说明图。图8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倒伏时的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9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II-II剖面说明图。图10是说明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的收起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 说明图。图1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收起操作时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车用收起座椅恢复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 明图。图13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恢复操作时的动作说明图。符号说明S 座椅F座椅框架Sl右侧座椅S2左侧座椅4车体地板5收起凹部11座椅衬垫12座椅靠背13 头枕14前侧脚部20 带子20a带子出口部21座椅衬垫框架21a靠背框架支持部22座椅靠背框架22a侧部框架22b中央框架23支柱支持部24前侧脚部框架25座椅支持部25a旋转轴25b旋转轴用托架27倾斜机构28靠背板28a引导孔部30连接机构
31第一连接部件
31a第一轴部
31b长孔
32第二连接部件
32b卡止凹部
33第三连接部件
33a第二轴部
34带子连结部件
34a, 40c, 41c, 42c 卡止部
35卡止突起
40倾斜解除线
40a倾斜解除线缆
40b,41b,42b端部部件
41脚部解除线
41a脚部解除线缆
42取消线
42a取消线缆
43卡止爪
43a卡止爪旋转轴
44脚部撞针
45施力弹簧
48螺旋弹簧
49卡止凸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下面说明的部件、配置等并不 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毫无疑问,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进行各种改变。图1至图11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装备了车用收起座椅的车辆后部 的侧面模式图,图2是车用收起座椅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车用收起座椅的后方立体图,图 4是座椅框架的简要立体图,图5是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6是连接机构的I-I剖面说 明图,图7是前侧脚部卡止部的简要说明图,图8是座椅靠背倒伏时的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 图,图9是连接机构的II-II剖面说明图,图10是说明车用收起座椅收起操作时的操作顺 序的说明图,图11是连接机构的收起操作时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表示车用收起座椅恢复 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图13是连接机构的恢复操作时的动作说明图。首先,根据图1至图4针对本实施例的座椅S,S1的构成进行说明。装备了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座椅S的车辆是包括前后串联的三列座椅,第三列座椅 为可收起的结构。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座椅S与第三列座椅有关。在座椅S的后方,在车体 地板4设置有作为收起座椅S的收起装置的收起凹部5。还有,在该车辆中,在车辆地板4 的大致整个表面都敷设有未图示的地板地毯。座椅S具有左右三个座位,由相对于车辆的行进方向位于右侧的双人座的右侧座
6椅S1和单人座的左侧座椅S2构成。还有,在下面的说明中表示方向的右/左侧的记载是 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而言的。此外,由于右侧座椅S1和左侧座椅S2的收起机构、操作方法是彼此相同的,所以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以右侧座椅S1作为座椅S —起说明。座椅S由座椅衬垫11、座椅靠背12、头枕13,13和前侧脚部14构成。此外,如图3 所示,从座椅靠背12的里侧,向相对于座椅S里面侧的外方延伸出作为用于进行座椅S的 收起/恢复操作的单一操作装置的带子20。带子20是在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时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为了使乘客操作容 易,长约lm、弯曲自由的宽幅的带子相对于带子出口部20a向另一侧延伸。由于可以通过 带子20的拉伸动作进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相比于通过杆的操作,可以降低操作载 重。在不进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的状态,带子20的一部分在座椅靠背里面挂着面状 钩扣。还有,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作为该操作装置的带子20构成为皮带状,但是也可以形成 为纽状或拉伸的杆状。图4示出的座椅S的座椅框架F由构成座椅衬垫11的座椅衬垫框架21、构成座椅 靠背12的座椅靠背框架22以及前侧脚部框架24构成。此外,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 通过支柱支持部23设置未图示的头枕框架的支柱。座椅衬垫框架21由未图示的缓冲垫、表皮等覆盖从下部支持乘客的座椅衬垫11 构成。座椅衬垫框架21由前侧脚部框架24将前侧支持于车体地板4侧。座椅衬垫框架21 的后端部侧通过旋转轴25a支持于作为可在固定在车体地板4侧的旋转轴用托架25b的前 后方向旋转的左右一对的第一座椅支持装置的座椅支持部25。还有,在座椅支持部25安装 有螺旋弹簧48,通常在前方旋转方向对座椅衬垫11施力并缓和收起时的冲击。此外,在座椅衬垫框架21的后端部设置有靠背框架支持部21a,21a。座椅靠背框架22构成为由未图示的缓冲垫等覆盖从后方支持乘客背部的座椅靠 背12,在本实施例中是大致矩形的框架。更详细地说,座椅靠背框架22由在左右方向隔开 设置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部框架22a,22a和作为夹持该侧部框架22a,22a的大致矩形 的框体的中央框架22b构成。侧部框架22a,22a的下端部侧通过作为倾斜装置的倾斜机构27连结靠背框架支 持部 21a,21a。作为框体的中央框架22b的内侧沿着支持乘客背部的面设置有大致板状的靠背 板28,在靠背板28上设置有后述的连接机构30。此外,带子出口部20a设置于中央框架 22b的上方。前侧脚部框架24由未图示的覆盖材料覆盖并构成作为第二座椅支持装置的前侧 脚部14,支持座椅衬垫框架21的前侧并连结于车体地板4侧。前侧脚部框架24的上部在 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于座椅衬垫框架21的前侧,在前侧脚部框架24的下部的两个位置 设置有设于车体地板4侧的脚部撞针44可卡止脱落地连结的卡止爪43,43。还有,在本实 施例中,虽然构成为在左右两个位置设置卡止爪43,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左右任何一方或 者中央部设置一个位置的卡止爪43。接下来,根据图5至图9对连接机构30的构成进行说明。连接机构30连结于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时操作的带子20,并包括与带子20的操作和座椅S的状态连动并适宜地解除倾斜机构27的旋转和前侧脚部14的车体地板4 的卡止状态的功能,如前所述,形成于靠背板28上。连接机构30具有可旋转地轴支的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和第三连接 部件33的构成,在各个连接部件连结动力传送部件。构成为通过与动力传送部件间的状态 和连接部件间的动作分别连动动作。此外,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具有连结于倾斜机构27的倾斜解除线40、作为操作装置 的带子20、连结于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脚部解除线41、以及检测座椅靠背12的倒伏 状态(折叠状态)的取消线42。第一连接部件31是大致倒三角形的左右方向的扁平部件,通过作为设置于两端 部侧的卡止部34a,40c的每一个作为动力传送部件的倾斜解除线40和带子连结部件34卡 止带子20,并通过设置于该卡止部40c,34a之间的第一轴部31a可旋转地轴支在靠背板28 上。此外,在第一轴部31a和卡止部34a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31b使得描绘出后 述的第二轴部33a的同心圆的一部分。下面针对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倾斜解除线40和带子20 的另一端侧部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卡止部40c的倾斜解除线40的另一端部 侧通过倾斜解除线缆40a引导,并连结于作为解除座椅靠背12旋转的卡止状态的倾斜装置 的倾斜机构27。倾斜机构27是倾斜解除线40通过连接机构30的动作在连接机构30侧被拉伸时 解除倾斜机构27的旋转卡止状态,并使座椅靠背12为可旋转状态的机构。通过带子连结 部件34连结于第一连接部件31的带子20的另一端部侧相对于设置于座椅靠背12里面的 带子出口部20a向座椅靠背12的外侧延伸使得乘客可以容易地操作。与乘客对带子20的 操作连动可以向第一连接部件31进行动力(乘客的操作力)传送。即,当操作带子20时,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第二连接部件32是大致矩形的部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件31上。安装有倾斜解除线40的端部侧通过第一轴部31a可以与第一连接部件31同轴旋 转地轴支,在另一端侧形成与后述的卡止突起35接触的卡止凹部32b。在第一轴部31a和 卡止凹部32b之间形成有卡止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部41c。下面针对作为动力传送部件的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脚部解除线41的另一端 侧进行说明。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部41c的脚部解除线41的另一端侧被脚部解除线 缆41a引导,并连结于作为卡止脱落装置的脚部卡止解除机构。脚部卡止解除机构形成在 前侧脚部14内,当脚部解除线41由于连接机构30的动作被向连接机构30侧拉伸时,连结 于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爪43以卡止爪旋转轴43a为中心旋转,解除与车体地板4侧的脚 部撞针44的卡止。当脚部卡止解除机构被解除时,座椅衬垫11成为在前后方向可旋转地 状态。还有,卡止爪43通过施力弹簧45通常在维持与脚部撞针44卡止状态的方向对旋 转施力。
第三连接部件33是大致矩形的部件,配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1和靠背板28之间并通过以中央部为第二轴部33a在第一连接部件31侧可旋转地轴支。在该第三连接部件33的下端部侧通过卡止部42c卡止取消线42。在上端部侧形成作为圆筒状卡止部的卡止突起35,该卡止突起35通过贯通形成 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圆弧状的长孔31b并与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凹部32b接触卡止使 得第二连接部件32与第一连接部件31 —起旋转。这里,卡止突起35形成为具有比长孔 31b的宽度小一些的外径,另一方面,由于长孔31b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描述第二轴部33a的 同心圆的一部的圆弧状,构成为使得与第三连接部件33的旋转一起,卡止突起35沿着长孔 31b移动。下面针对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卡止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进 行说明。如图8所示,卡止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部42c的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由 取消线缆42a引导,并与形成在侧部框架22a和靠背框架支持部21a的连结部分的卡止凸 缘49连结。卡止凸缘49是设置于倾斜机构27的部件,与侧部框架22a —起旋转地安装。S卩,在本实施例的卡止凸缘49卡止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 侧构成为在座椅靠背12倒伏的状态,该卡止凸缘49通过取消线42拉伸形成在第三连接部 件33的卡止部42c,通过使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具有作为检测装置的功能。即,倾斜装置 具有倾斜机构27和检测装置。还有,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卡止在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的卡止凸缘49形成于倾 斜机构27,但是只要在座椅靠背12相对于座椅衬垫11为倒伏的状态对取消线42进行操作 的构成也可以是其他卡止部位。还有,也可以形成于与倾斜机构27隔开的部位,此种情况 下,倾斜装置是设置于与倾斜机构27和检测装置隔开的部位的构成。在该第三连接部件33不旋转的状态,通过卡止突起35第二连接部件32卡止在第 一连接部件31,随着第一连接部件31的旋转,可以旋转并拉伸脚部解除线41。当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时,固定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突起35沿着长孔31b 移动。通过卡止突起35的移动,由于卡止凹部32b与卡止突起35不接触,所以解除第一连 接部件31和第二连接部件32的旋转的卡止。此时,通过带子20的操作,即使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第二连接部件32也是不旋 转的状态,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脚部解除线41成为即使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也不拉 伸的状态。S卩,在座椅靠背12的倒伏状态,即使拉伸带子20,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的卡 止也不解除的构成。换句话说,通过使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可以成为第二连接部件32不 旋转的状态。还有,在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分别连结的卡止的解除机构侧(连接机 构3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施力弹簧45,通常情况下在保持卡止状态的方向对倾斜解除线 40和脚部解除线41施力。为此,在乘客不操作带子20的状态,在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二 连接部件32通过带子连结部件34通常在向下拉伸带子20的方向对连接机构30的旋转施 力。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件31上的带子连结部件34的卡止部34a在使带子连结部件34可旋转并轴支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的同时,其另一端侧贯通到形成于靠 背板28的引导孔部28a。引导孔部28a为了形成描绘第一轴部31a的同心圆的一部分的圆 弧状,卡止部34a可以伴随着第一连接部件31的旋转在引导孔部28a内移动。此外,通过 调节引导孔部28a的长度可以设定第一连接部件31的旋转量的上下限。此外,作为分别引导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倾斜解除线缆40a和脚部 解除线缆41a的连接机构30侧的端部的端部部件40b,41b通过未图示的卡止部件固定于 靠背板28。引导取消线42的取消线缆42a的连接机构30侧的端部部件42b通过未图示的卡 止部件固定于第一连接部件31。这里,根据图10至图13针对涉及本实施例的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和连接机 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0(a)至图10(f)针对座椅S的收起操作进行说明。图10 (a)是座椅S的设置状态。带子20从座椅靠背12的里面侧延伸。图10(b)是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的状态。当乘客向后方拉伸带子20时,解除 倾斜机构27的卡止。此时,安装有带子20的座椅靠背12通过安装在倾斜机构27的施力弹簧(螺旋弹 簧48)向前方施力。当在抵抗施力方向拉伸带子20时,以比使座椅靠背12向后方倒伏的 应力小的应力解除用于构成为解除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的卡止爪43的卡止。图10(c)是解除了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的状态。即,解除前侧脚部14 的卡止爪43的卡止,从而座椅S可以向后方旋转。图10(d),图10(e)是促进座椅S的后方旋转的状态。特别是,通过拉伸带子20, 座椅S的重心超出旋转的中间点,此后,通过自重向后方旋转直至收起状态。此时,通过安 装在座椅支持部25的施力弹簧(螺旋弹簧48),座椅S的后方旋转速度被减速并缓和向收 起凹部5的收起导致的冲击。此外,前侧脚部14由于自重向座椅衬垫11侧折叠。座椅靠 背12通过安装在倾斜机构27的施力弹簧45被折叠并倒伏到座椅衬垫11上。图10(f)表示座椅S的收起状态,确保收起凹部5的开口部与座椅衬垫11的里面 为一体的呈平坦面的较宽的行李空间。即,乘客仅通过向后方拉伸带子20的操作就可以收起设置状态的座椅S。还有,为了更可靠地保持收起状态,也可以设置固定收起凹部5的车辆地板4和收 起状态的座椅S的的卡止机构。根据图11 (a),(b),(C)对所述座椅S收起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a)是座椅S的设置状态时(参照图10(a))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乘客 操作带子20之前的阶段。以该连接机构30的状态为原位置。图11(b)是连接机构27的卡止解除时(图10(b))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带子 20向后方拉伸一些的阶段。通过带子20的操作,由于第一连接部件31在通过带子20被拉 伸方向旋转,使得其伴随着旋转拉伸倾斜解除线40,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此时,由于 座椅靠背12是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的状态,解除线42没有被拉伸,第二连接部件32与 第一连接部件31 —起旋转,脚部解除线41也被拉伸。但是,连结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 4侧的卡止爪43的卡止设定成该状态的拉伸量不被解除的值,维持脚部的卡止。
图11 (c)是解除倾斜机构27和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时的连接机构30 的状态(图10(c),(d)),是进一步拉伸带子20的状态。通过相对于图11(b)的状态(图 10(b))更强烈地拉伸带子20,第一连接部件31大幅度旋转。伴随着该旋转,倾斜解除线40 和脚部解除线41被进一步拉伸。此时,解除脚部的卡止。 此外,当座椅S被收起后,停止带子20的拉伸时,连接机构30通过安装在分别连 结了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的解除机构侧(连接机构30的另一端部侧)的 施力弹簧45恢复到图11 (a)的状态。但是,由于座椅靠背12在相对于座椅衬垫11倒伏的 状态(图10(e),(f))被收起,拉伸取消线42,第三连接部件33仍然被保持在旋转的状态。接下来,根据图12(a)至图12(e)针对座椅S的收起操作进行说明。图12 (a)是收起座椅S的状态,当座椅S从收起凹部5被拉出时,以旋转轴25a为 中心向前方旋转。图12(b)表示的是座椅S的前方旋转时的状态,伴随着座椅S的前方旋转,前侧脚 部14通过该自重向前方展开。图12 (c)表示将座椅S的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状态。 卡止爪43通过座椅S自重的按压,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脚部撞针44。此时,座椅靠背12 为倒伏状态。图12 (d)表示从座椅S的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状态向 后方拉伸带子20的操作。此时,由于卡止爪43维持在卡止状态,可以仅使座椅靠背12相 对座椅衬垫11立起。图12(e)是使座椅S恢复操作结束的状态。S卩,乘客在使座椅靠背12倒伏的收起状态的座椅S向前方旋转后,仅通过向后方 拉伸带子20的操作可以使座椅S恢复。根据图13(a),(b),(c)针对所述座椅S的恢复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3(a)是从座椅S的收起状态(图12(a))旋转座椅S并使卡止爪43卡止在车 体地板4侧的阶段(图12(c))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乘客操作带子20之前的阶段,即 在座椅靠背12倒伏状态被操作,拉伸取消线42,保持在旋转第三连接部件33的状态。图13(b)是为了使座椅靠背12立起向后方拉伸一些带子20的阶段(图12(d))。 通过带子20的操作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并伴随着旋转拉伸倾斜解除线40,解除倾斜机构 27的卡止并可以使座椅靠背12向后方旋转。此时,由于卡止突起35与第三连接部件33 — 起移动,即使旋转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也是不卡止,不可旋转的状态。此外,随着座椅靠背12的立起,虽然第三连接部件33的旋转量减少,但是由于卡 止突起35超出与第二连接部件32接触旋转范围旋转,所以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凹部 32b维持在没有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状态。由此,保持连结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 侧的卡止爪43的卡止未解除的状态,仅通过拉伸带子20的操作就可以使座椅靠背12相对 于座椅衬垫11立起。图13(c)是结束座椅S恢复操作的状态(图12(e))。当停止向后方拉伸带子20 的操作时,第一连接部件31的位置由于来自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施力恢复到 原始位置。此时,座椅靠背12由于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第三连接部件33是没有被取消线42拉伸的状态。为此,即使通过微小的应力也可以旋转,第二连接部件32再次恢复到 原始位置,并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连接机构30的各个连接部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的状 态。根据本发明的车用收起座椅,由于将原来的两个分开的操作装置的功能统一到带子20,所以在提高座椅收起/恢复时的操作性的同时,实现成本和重量的降低。S卩,可以 仅通过带子20的拉伸操作从座椅的设置状态变为收起状态,进一步,即使在座椅恢复操作 时,通过拉伸带子20,由于也可以使座椅靠背12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所以可以确保良 好的操作性。此外,由于将操作装置统一为带子20,所以可以削减配件数量,实现成本和重 量的减轻。进一步,通过以借助于连接机构30的带子20的拉伸操作作为用于现有的操作装 置使用的杆,可以将通过手指动作操作的杆操作变为使用手腕的带子20的拉伸动作,所以 可以延长操作距离,实现操作载重的降低。还有,在本发明中,虽然作为具体例子针对汽车被分为左右的第三列的座椅进行 的说明,但是毋庸置疑,并不局限于此,对于一体形成的长座椅类型的座椅或副驾驶位,或 其他后部座椅也可以适用同样的构成。
权利要求
一种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具有可旋转地支持座椅衬垫一端部侧的第一座椅支持装置;通过倾斜装置可倒伏在所述座椅衬垫的座椅靠背;设置于车体地板侧的收起装置;设置于所述座椅衬垫另一端部侧的第二座椅支持装置;可使所述第二座椅支持装置和所述车体地板侧卡止脱落的卡止脱落装置;连结于所述倾斜装置和所述卡止脱落装置的连接机构;可以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对所述倾斜装置和所述卡止脱落装置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装置包括所述座椅靠背可倒伏在所述座椅衬垫的倾斜机构;检测所述座椅 靠背的倒伏状态的检测装置;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可旋转地轴支并连结于所述操作装置和所述倾斜机构并通过所述 操作装置的拉伸而旋转的第一连接部件;可旋转地轴支并连结于所述卡止脱落装置的第二 连接部件;可旋转地轴支并连结于所述检测装置的第三连接部件;所述第三连接部件具有使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可卡止脱落地卡止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 的卡止部,同时通过所述检测装置检测为座椅靠背倒伏状态时旋转并可以解除与所述卡止 部的卡止。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与第一连接 部件同轴地轴支,同时所述第三连接部件轴支于第一连接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衬垫向着前后方向可 旋转地轴支。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装置是单一装置,同时 所述单一装置使用带子构成。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改善了收起/恢复操作的车用收起座椅。车用收起座椅具有在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座椅衬垫(11)的座椅支持部(25),包括可倒伏在座椅衬垫(11)的倾斜机构(27)的座椅靠背(12),设置于车体地板(4)侧的收起凹部(5),设置于座椅衬垫(11)的前侧的前侧脚部(14),可与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侧卡止脱落的脚部卡止装置,连结于倾斜机构(27)和脚部卡止装置的连接机构(30),通过连接机构可以对所述倾斜装置(27)和脚部卡止脱落装置进行操作的带子(20)。
文档编号B60N2/30GK101821124SQ200880110970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9日
发明者佐山达雄 申请人: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