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收起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2259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收起座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 车用收起座椅,特别是涉及具有可靠地进行收起/恢复操作的的误操 作防止机构的车用收起座椅。
背景技术
现在,公知的是可以将构成车用座椅的座椅衬垫的后端部向着前后方向可旋转地 支持在车体地板中的收纳凹部(收起凹部)的前侧,以使座椅靠背倒伏在座椅衬垫上的状 态使该车用座椅向后方旋转并收起在收纳凹部的车用收起座椅。例如,如特开2006-82698号公报所示,包括设置在收纳凹部前部左右两侧缘部的 旋转轴和设置在座椅衬垫后端部左右部位的托架,通过相对于各个旋转轴在前后方向将这 些托架可旋转地设置,可以向着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座椅衬垫的后端部并将座椅收起在 收纳凹部。在所述记载的技术中根据功能分为在收纳(收起)/恢复时对车用收起座椅进行 操作的倾斜机构(倾斜锁)和脚部卡止解除机构(撞针锁)的操作装置。作为倾斜机构和 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操作装置分别使用拉伸带子(带子)和杆。该操作装置在就座状态设 置在手够不到的座椅里面侧,防止孩子等的误操作。此外,在对车用收起座椅进行收纳/恢复时操作的两个操作装置中使用带子作为 倾斜机构的操作装置。带子构成为通过从座椅的里面向外延伸及拉伸可以解除倾斜机构的 卡止。专利文献1 特开2006-826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通过该带子进行倾斜机构的卡止解除操作,操作者通过从行李间侧向座椅的后方 侧拉伸带子来进行。通常,由于带子安装在如前所述的座椅的里面侧,不用担心误操作。但是,即使向座椅靠背的上方或下方拉伸,同样,由于是解除倾斜机构卡止的机 构,例如孩子等在向后就座的状态将手伸到座椅的里面进行带子操作的情况下,存在解除 倾斜机构卡止的担心。而且,即使是将分为倾斜卡止解除机构和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功能的操作装置统 一到一个操作装置的座椅,使用带子作为操作装置时,也具有与所述技术同样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鉴于所述问题点,提供具有可靠地进行收起/恢复操作的误操 作防止机构的车用收起座椅。此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是在进行收起/恢复操作以外的座椅设置时也提供具有 有效的误操作防止机构的车用收起座椅。所述课题根据权利要求1的车用收起座椅解决,其是在折叠车用收起座椅的操作 时使用带子的误操作防止机构,具有固定在所述车用收起座椅的带子的制动部件;在所述 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 面侧的任意一个方向立起的同时隔开形成的至少两个托架;具有在所述托架通过摇动轴可摇动地轴支的隔开形成的至少两个板体以及连结该板体并与所述带子可滑动接触的连结装置的摇动部件。所述托架具有相对于所述摇动部件的摇动方向的相 交方向的第一长孔,所述摇动部件的板体形成为相对于摇动方向的相交方向的第二长孔具 有通过所述带子和所述连结装置的滑动接触向着摇动部件的摇动方向相反侧的宽幅部,所 述带子的制动部件插通所述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这样,由于具有固定在带子的制动部件、具有与带子可滑动接触的连结装置的摇 动部件以及具有相对于摇动部件的摇动方向的相交方向的第一长孔的托架,摇动部件的板 体形成为相对于摇动方向相交的第二长孔具有向着与带子和连结装置的滑动接触的摇动 部件的摇动方向相反侧的宽幅部,带子的制动部件构成为插通所述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 在相对于座椅靠背向上方或下方拉伸带子的情况下,带子与连结装置滑动接触并且摇动部 件摇动,固定在带子的制动部件卡止在宽幅部,带子的动作被限制,所以在由于恶作剧等向 上方或下方等一些方向进行拉伸带子的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力不会传送到连接机构,可以 防止乘客未预料的座椅的动作,确保可靠的操作性。还有,该误操作防止机构动作的带子拉 伸方向由于是相对于座椅靠背的方向,所以即使是座椅为收起/恢复位置等的座椅设置的 状态,也可以同样动作,确保可靠的操作性。此外,如权利要求2,优选所述摇动部件的连结装置在形成有宽幅部的一侧与所述 带子可滑动接触地设置。这样,通过连结装置在形成有带子和宽幅部的一侧滑动接触,在相对于座椅靠背 向上方进行拉伸带子的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固定在带子的制动部件卡止并被限制在宽幅 部,所以带子的操作力不会传送到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未预料的座椅的动作,确保可靠 的操作性。此外,如权利要求3,优选所述摇动部件的连结装置在与形成有所述带子和宽幅部 的一侧的相反侧可滑动接触地设置。这样,通过连结装置在形成有带子和宽幅部的一侧的相反侧滑动接触,在带子被 向下方拉伸操作的情况下,由于固定在带子的制动部件被卡止在宽幅部,所以带子的操作 力不会传送到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未预料的座椅的动作,确保可靠的操作性。此外,如权利要求4,优选所述第二长孔包括向着摇动方向的两侧的宽幅部,所述 带子在连结所述摇动部件的所述左右板体的所述第一连结装置和所述第二连结装置之间 的任何一个可滑动接触地插通。这样,通过构成向着摇动方向两侧的宽幅部,即使带子被相对于座椅靠背向上方/ 下方任意方向拉伸的情况下,由于固定在带子的制动部件卡止在宽幅部,所以带子的操作 力不会传送到连接机构,可以防止乘客未预料的座椅的动作,确保可靠的操作性。进一步,如权利要求5,通过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方侧或下方侧拉伸所述带子,由 于所述连结装置或所述凸缘与所述带子可滑动接触,并向所述座椅靠背的里面方向或表面 方向摇动所述摇动部件,所以所述宽幅部卡止所述制动部件并限制所述带子的动作,可以 防止乘客未预料的座椅的动作,确保可靠的操作性。根据本发明具有误动作防止机构的车用收起座椅,通过使在车用座椅收起/恢复 时进行的带子的拉伸操作在一些方向不能操作的结构,可以在进行误操作的情况下防止座 椅进行乘客未预料的动作,确保可靠的操作性。
此外,即使在座椅设置时,由于在一些方向不能对带子进行拉伸操作,可以防止乘 客未预料的座椅的动作,确保可靠的操作性。


图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装备了车用收起座椅的车辆后部的侧面模式图。图2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的后方立体图。图4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框架的简要立体图。
图5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6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I-I剖面说明图。图7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侧脚部卡止部的简要说明图。图8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靠背倒伏时的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9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连接机构的II-II剖面说明图。图10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收起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图11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收起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恢复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图13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恢复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4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挡块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6是涉及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座椅挡块机构起作用的座椅设置的说明图。图17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8是涉及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挡块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9是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座椅后侧立体图。图20是涉及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座椅框架的简要立体图。符号说明S, S3 座椅F,F2座椅框架Sl右侧座椅S2左侧座椅4车体地板5收起凹部11座椅衬垫12座椅靠背13 头枕14前侧脚部20,60 带子20a带子出口部20b 出口框21座椅衬垫框架
21a靠背框架支持部22座椅靠背框架22a侧部框架22b中央框架23支柱支持部24前侧脚部框架25座椅支持部25a旋转轴25b旋转轴用托架27倾斜机构28靠背板28a引导孔部30,62连接机构31第一连接部件31a 第一轴部31b,52b 长孔32第二连接部件32b卡止凹部33第三连接部件33a 第二轴部34带子连结部件34a, 40c, 41c, 42c 卡止部35卡止突起40倾斜解除线40a倾斜解除线缆40b, 41b, 42b 端部部件41脚部解除线41a脚部解除线缆42取消线42a取消线缆43卡止爪43a卡止爪旋转轴44脚部撞针45施力弹簧48螺旋弹簧49卡止凸缘50,70挡块机构51挡块托架
51a 狭长切口
52托架部52a, 53a 轴孔53摇动部件53b 上板53c 板体54制动孔54a,54c 宽巾畐部54b,54d 上侧缘部55 下板56摇动轴56a 垫圈58制动部件58a 凸部61 杆61a杆机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还有,下面说明的部件、配置等并不 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毋庸置疑,可以根据本发明的精神进行各种改变。(第一实施例)图1至图16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装备了座椅的车辆后部的侧面模式 图,图2是座椅的前方立体图,图3是车用收起座椅的后方立体图,图4是座椅框架的简要 立体图,图5是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6是连接机构的I-I剖面说明图,图7是前侧脚 部卡止部的简要说明图,图8是座椅靠背倒伏时的连接机构的扩大说明图,图9是连接机构 的II-II剖面说明图,图10是座椅收起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图11是座椅收起操作 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2是表示座椅恢复操作时的操作顺序的说明图,图13是座 椅恢复操作时连接机构的动作说明图,图14是挡块机构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挡块机构的 动作说明图,图16挡块机构起作用的座椅设置的说明图。首先,根据图1至图4针对本实施例的座椅S,Sl的构成进行说明。装备了涉及本实施例座椅S的车辆包括前后串联的三列座椅,是第三列座椅可收 起的结构。本实施例的座椅S涉及第三列座椅。在座椅S的后方,在车体地板4设置作为 收起座椅S的收起装置的收起凹部5。还有,在车辆地板4的大致整个表面都敷设未图示的 地板地毯。图2概括性地表示涉及本实施例的座椅S。座椅S具有左右三个座位,由相对于车 辆的行进方向位于右侧的两人的右侧座椅Sl和一人的左侧座椅S2构成。还有,在下面的说明中表示方向的右/左侧的记载是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而言的。此外,由于右侧座椅Sl和左侧座椅S2的收纳机构、操作方法是彼此相同的,所以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以右侧座椅Sl作为座椅S —起说明。
座椅S由座椅衬垫11、座椅靠背12、头枕13,13和前侧脚部14构成。此外,如图3所示,从座椅靠背12的里侧,向相对于座椅S里面侧的外方延伸出作为用于进行座椅S的 收起/恢复操作的带子20。还有,在涉及本实施例的座椅S中,在收起/恢复时对车用收起座椅进行操作的倾 斜卡止解除机构和脚部卡止解除机构的操作装置统一为带子20 —个。带子20是在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时进行操作的操作装置,为了使乘客操作容 易,长约lm、弯曲自由的宽幅的带子相对于带子出口部20a向另一侧延伸。由于可以通过带 子20的拉伸动作可以进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所以相比于杆操作,可以降低操作载 重。还有,在不进行座椅S的收起/恢复的状态,带子20的一部分在座椅靠背里面被面状 钩扣挂着。在本实施例中,该操作装置的带子20作为带状构成。图4示出的座椅S的座椅框架F由构成座椅衬垫11的座椅衬垫框架21、构成座椅 靠背12的座椅靠背框架22以及前侧脚部框架24构成。此外,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上部 通过支柱支持部23设置未图示的头枕框架的支柱。前侧脚部框架24由未图示的覆盖部件覆盖并构成作为第二座椅支持装置的前侧 脚部14,如前所述支持座椅衬垫框架21的前侧并连结在车体地板4。前侧脚部框架24的 上部在前后方向可旋转地支持在座椅衬垫框架21的前侧,在前侧脚部框架24的下部的两 个位置设置在设于车体地板4侧的脚部撞针44可卡止脱落地连结的卡止爪43,43。还有,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构成为在左右两个位置设置卡止爪43,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左右任何 一方或者中央部设置一个位置的卡止爪43。座椅衬垫框架21由未图示的缓冲垫、表皮等覆盖并从下部支持乘客的座椅衬垫 11构成。座椅衬垫框架21由前侧脚部框架24将前侧支持在车体地板4。座椅衬垫框架21 的后端部侧通过旋转轴25a支持在固定于车体地板4侧的旋转轴用托架25b作为可在前后 方向旋转的第一座椅支持装置的座椅支持部25。在座椅支持部25安装有螺旋弹簧48,通 常在前方旋转方向对座椅衬垫11施力并缓和收起时的冲击。此外,在座椅衬垫框架21的后端部设置与座椅靠背框架22连结的靠背框架支持 部 21a,21a。座椅靠背框架22构成由未图示的缓冲垫等覆盖从后方支持乘客背部的座椅靠背 12,在本实施例中是大致矩形的框体。更详细地说,座椅靠背框架22由在左右方向隔开设 置的向上下方向延伸的两个侧部框架22a,22a和作为夹持该侧部框架22a,22a的大致矩形 的框体的中央框架22b构成。侧部框架22a,22a的下端部侧通过倾斜机构27连结靠背框架支持部21a,21a。作为框体的中央框架22b的内侧沿着支持乘客背部的面设置大致板状的靠背板 28和挡块托架51。在靠背板28上设置后述的连接机构30。此外,在挡块托架51设置后述 的挡块机构50。接下来,根据图5至图11对连接机构30的构成和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以及 连接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5至图9对连接机构30的构成进行说明。连接机构30连结在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时操作的带子20,并包括与带子20 的操作和座椅S的状态连动并适宜地解除倾斜机构27的旋转和前侧脚部14的车体地板4侧的卡止状态的功能,如前所述,形成在靠背板28上。连接机构30具有可旋转地轴支的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和第三连接 部件33的构成,在各个连接部件连结动力传送部件。构成为通过与动力传送部件间的状态 和连接部件间的动作分别连动动作。此外,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具有连结在倾斜机构27的倾斜解除线40、作为操作装置 的带子20、连结在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脚部解除线41、以及检测倾斜机构27的倒伏 状态的取消线42。第一连接部件31是大致倒三角形的左右方向扁平的部件,通过设置在两端部侧 的卡止部34a,40c的每一个作为动力传送部件的倾斜解除线40和带子连结部件34卡止带 子20,并通过设置在该卡止部34a,40c之间的第一轴部31a可旋转地轴支在靠背板28上。此外,在第一轴部31a和卡止部34a之间形成有圆弧状的长孔31b使得描绘出后 述的第二轴部33a的同心圆的一部分。下面针对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倾斜解除线40和带子20 的另一端部侧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卡止部40c的倾斜解除线40的另一端部 侧通过倾斜解除线缆40a引导,并与解除座椅靠背12旋转的卡止状态的倾斜机构27连结。倾斜机构27是倾斜解除线40通过连接机构30的动作在连接机构30侧被拉伸时 解除倾斜机构27的旋转卡止状态,并使座椅靠背12为可旋转状态的机构。通过带子连结 部件34连结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端部侧的带子20的另一端部侧相对于设置在座椅靠背 12里面的带子出口部20a向座椅靠背12的外侧延伸使得乘客可以容易地操作。与乘客对 带子20的操作连动可以向第一连接部件31进行动力(乘客的动作)传送。S卩,当操作带子20时,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而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第二连接部件32是大致矩形的部件,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安装有倾斜解除线40的端部侧通过第一轴部31a可以与第一连接部件31同轴旋 转地轴支,在另一端侧形成与后述的卡止突起35接触的卡止凹部32b。在第一轴部31a和 卡止凹部32b之间形成卡止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部41c。下面针对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脚部解除线41的另一端侧 进行说明。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部41c的脚部解除线41的另一端侧被脚部解除线 缆41a引导,并连结在作为脚部卡止装置的脚部卡止解除机构。脚部卡止解除机构形成在 前侧脚部框架24内,脚部解除线41当由于连接机构30的动作被向连接机构30侧拉伸时, 连结在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爪43以卡止爪旋转轴43a为中心旋转,解除与车体地板4侧 的脚部撞针44的卡止,座椅衬垫11成为在前后方向可旋转的状态。还有,脚部解除线41通过施力弹簧45、45,通常在卡止爪43侧被施力。第三连接部件33是大致矩形的部件,配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1和靠背板28之间并 通过以中央部为第二轴部33a在第一连接部件31侧可旋转地轴支。在该第三连接部件33的下端部侧通过卡止部42c卡止取消线42。在上端部侧形成圆筒状的卡止突起35,该卡止突起35通过插通形成在第一连接 部件31的圆弧状的长孔31b并与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凹部32b接触使得第二连接部件32与第一连接部件31 —起旋转地卡止。这里,卡止突起35形成为具有比长孔31b的宽度 小一些的外径,另一方面,由于长孔31b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描述第二轴部33a的同心圆的一 部分的圆弧状,构成为使得与第三连接部件33的旋转一起,卡止突起35沿着长孔31b移动。 下面针对作为动力传送部件卡止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进 行说明。如图8所示,卡止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部42c的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由 取消线缆42a引导,并与形成在侧部框架22a和靠背框架支持部21a的连结部分的倾斜机 构27的卡止凸缘49连结。该卡止凸缘49形成在倾斜机构27并与侧部框架22a —起旋转 地安装。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构成为在座椅靠背12倒伏的状态,该卡止凸缘49通过取 消线42拉伸形成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部42c,通过使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具有作为 检测装置的功能。即,倾斜装置具有倾斜机构27和检测装置。还有,在本实施例中,虽然卡止在取消线42的另一端部侧的卡止凸缘49形成在倾 斜机构27,但是只要在座椅靠背12相对于座椅衬垫11倒伏的状态对取消线42进行操作的 构成也可以是其他卡止部位。还有,也可以形成在与倾斜机构27隔开的部位,此种情况下, 倾斜装置是设置在与倾斜机构27和检测装置隔开的部位的构成。在该第三连接部件33不旋转的状态,通过卡止突起35第二连接部件32卡止在第 一连接部件31,随着第一连接部件31的旋转,可以旋转并拉伸脚部解除线41。当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时,固定在第三连接部件33的卡止突起35沿着长孔31b 移动。通过卡止突起35的移动,由于卡止凹部32b与卡止突起35不接触,所以解除第一连 接部件31和第二连接部件32的旋转的卡止。此时,通过带子20的操作,即使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第二连接部件32也是不旋 转的状态,卡止在第二连接部件32的脚部解除线41成为即使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也不拉 伸的状态。S卩,在座椅靠背12的倒伏状态,即使拉伸带子20,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的卡 止也不解除的构成。换句话说,通过使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可以成为第二连接部件32不 旋转的状态。还有,在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分别连结的卡止的解除机构侧(连接机 构30的另一端侧),设置施力弹簧45,通常情况下在保持卡止状态的方向对倾斜解除线40 和脚部解除线41施力。为此,在乘客不操作带子20的状态,在第一连接部件31和第二连接 部件32通过带子连结部件34通常在向下拉伸带子20的方向对连接机构30的旋转施力。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的带子连结部件34的卡止部34a在使 带子连结部件34可旋转并轴支在第一连接部件31上的同时,其另一端侧(里侧)插通到 形成于靠背板28的引导孔部28a。引导孔部28a为了形成描绘第一轴部31a的同心圆的一 部分的圆弧状,卡止部34a可以伴随着第一连接部件31的动作在引导孔部28a内移动。此 夕卜,通过调节引导孔部28a的长度可以设定第一连接部件31的旋转量的上下限。此外,作为分别引导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倾斜解除线缆40a和脚部 解除线缆41a的连接机构30侧的端部的端部部件40b,41b通过未图示的卡止部件固定在 靠背板28。
引导取消线42的取消线缆42a的连接机构30侧的端部部件42b通过未图示的卡 止部件固定在第一连接部件31。接下来,根据图10至图13针对涉及本实施例的座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和连接 机构30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0(a)至图10(f)针对座椅S的收起操作进行说明。图10 (a)是座椅S的设置状态。带子20从座椅靠背12的里面侧延伸。图10(b)是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的状态。当乘客向后方拉伸带子20时,解除 倾斜机构27的卡止。此时,安装有带子20的座椅靠背12通过安装在倾斜机构27的施力弹簧向前方施 力。当在抵抗施力方向拉伸带子20时,在比使座椅靠背12向后方倒伏的应力小的应力解 除用于构成为解除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的卡止爪43的卡止。图10(c)是解除了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的状态。即,解除前侧脚部14 的卡止爪43的卡止,从而座椅S可以向后方旋转。图10(d),图10(e)是促进座椅S的后方旋转的状态。特别是,通过拉伸带子20, 座椅S的重心超出旋转的中间点,此后,通过自重向后方旋转直至收起状态。此时,通过安 装在座椅支持部25的施力弹簧48(螺旋弹簧),座椅S的后方旋转速度被减速并缓和向收 起凹部5的收起导致的冲击。此外,前侧脚部14由于自重而被折叠。此时,座椅靠背12通 过安装在倾斜机构27的施力弹簧被折叠并倒伏到座椅衬垫11上。图10(f)表示座椅S的收起状态,确保收起凹部5的开口部与座椅衬垫11的里面 成为一体的平坦面的宽敞的行李空间。S卩,乘客仅通过向后方拉伸带子20的操作就可以收起设置状态的座椅S。还有,为了更可靠地保持收起状态,也可以在收起凹部5的车辆地板4的部分和座 椅S之间设置卡止机构。根据图11 (a),(b),(c)对所述座椅S收起操作时的连接机构的动作进行说明。图11(a)是座椅S的设置状态时(参照图10(a))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乘客 操作带子20之前的阶段。以该连接机构30的状态为原位置。图11(b)是连接机构27的卡止解除时(图10(b))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带子 20向后方拉伸一些的阶段。通过带子20的操作,第一连接部件31由于在带子20被拉伸 方向旋转,伴随着旋转,拉伸倾斜解除线40,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此时,由于座椅靠背 12是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的状态,取消线42没有被拉伸,第二连接部件32与第一连接 部件31 —起旋转,脚部解除线41也被拉伸。但是,连结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侧的卡 止爪43的卡止设定成该状态的拉伸量不被解除的值,维持脚部的卡止。图11 (c)是解除倾斜机构27和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的卡止时的连接机构30 的状态(图10(c),(d)),是进一步拉伸带子20的状态。通过相对于图11(b)的状态(图 10(b))更强烈地拉伸带子20,第一连接部件31大幅度旋转。第2连接部件32也与第1连 接部件31同时旋转,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被进一步拉伸。此时,解除脚部的卡 止。当座椅S被收起后,停止带子20的操作时,连接机构30通过安装在分别连结倾斜 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卡止的解除机构侧(连接机构30的另一端部侧)的施力弹簧45恢复到图11 (a)的状态。但是,由于座椅靠背12在相对于座椅衬垫11倒伏的状态(图 10(e), (f))被收起,拉伸取消线42,第三连接部件33仍然被保持在旋转的状态。接下来,根据图12(a)至图12(e)针对座椅S的恢复操作进行说明。图12(a)是座椅S被收起的状态,当座椅S从收起凹部5被拉出时,以旋转轴25 为中心向前方旋转。图12(b)表示的是座椅S的前方旋转时的状态,伴随着座椅S的前方旋转,前侧脚 部14通过该自重向座椅衬垫11的下方展开。图12 (c)表示将座椅S的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状态。 卡止爪43通过座椅S自重的按压,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脚部撞针44。此时,座椅靠背12 为向座椅衬垫11的倒伏状态。图12 (d)表示从座椅S的前侧脚部14的卡止爪43卡止在车体地板4侧的状态向 后方拉伸带子20的操作。此时,由于卡止爪43维持在卡止状态,可以仅使座椅靠背12相 对座椅衬垫11立起。图12(e)是使座椅S恢复操作结束的状态。即,乘客在使座椅靠背12倒伏的收起状态的座椅S向前方旋转后,仅通过向后方 拉伸带子20的操作可以使座椅S恢复。根据图13 (a),(b),(c)针对所述座椅S的恢复操作时的连接机构30的动作进行 说明。图13(a)是从座椅S的收起状态(图12(a))旋转座椅S并使卡止爪43卡止在车 体地板4侧的阶段(图12(c))的连接机构30的状态。是乘客操作带子20之前的阶段,即 由于在座椅靠背12倒伏状态被操作,拉伸取消线42,保持第三连接部件33旋转的状态。图13(b)是为了使座椅靠背12立起向后方将带子20拉伸一些的阶段(图12(d))。 通过带子20的操作第一连接部件31旋转并伴随着第1连接部件31的旋转拉伸倾斜解除 线40,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并可以使座椅靠背12向后方旋转。此时,由于与第三连接部 件33 —起移动卡止突起35,即使旋转第一连接部件31,第二连接部件32也是不卡止,不可 旋转的状态。此外,随着座椅靠背12的立起,第三连接部件33的旋转量减少,但是由于卡 止突起35超出与第二连接部件32接触的旋转范围旋转,所以第二连接部件32的卡止凹部 32b维持在没有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的状态。由此,保持连结前侧脚部14和车体地板4 侧的卡止爪43的卡止未解除的状态,仅通过拉伸带子20的操作就可以使座椅靠背12相对 于座椅衬垫11立起。图13(c)是结束座椅S恢复操作的状态(图12(e))。当停止向后方拉伸带子20 的操作时,第一连接部件31的位置由于来自倾斜解除线40和脚部解除线41的施力恢复到 原始位置。此时,座椅靠背12由于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第三连接部件33是没有被取 消线42拉伸的状态。为此,第三连接部件33即使通过微小的应力也可以旋转,第二连接部 件32再次恢复到原始位置,并卡止在第一连接部件31,连接机构30的各个连接部件恢复到 原来的位置的状态。接下来,根据图14和图16针对挡块机构50的构成和操作时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根据图14对挡块机构50的构成进行说明。挡块机构50是在由于误操作而操作带子20的情况下,阻止从带子20向连接机构30传送动力(乘客的操作力)的机构,如前所述,形成在挡块框架51上。挡块机构50构成为具有固定在中央框架22b的挡块框架51、在挡块框架51上立 起设置的大致矩形的一对托架部52,52,设置在一对托架部52,52之间的摇动部件53,将摇 动部件53可摇动地支持在框架52,52之间的摇动轴56以及固定在带子20的制动部件58。挡块框架51是在中央框架22b的上方的通过螺栓或铆钉等的固 定部件或通过焊 接固定的钢制或树脂制的部件,形成从座椅S的里侧向外方引导带子20的带子出口部20a。 在带子出口部20a的两侧位置相对于挡块框架51立起形成托架部52,52。在带子出口部 20a的下方侧,为了调节摇动部件53的摇动量(摇动角度),在与摇动部件53的板体53c, 53c接触的部分设置狭长切口 51a,51a。还有,为了防止带子20与带子出口部20a接触损伤,在带子出口部20a安装树脂 制的出口框20b (未图示)。此外,也可以是改变摇动部件53的形状而不形成狭长切口 51a, 51a的构成。托架部52,52,除了如前所述的立起形成在挡块框架51的树脂或钢制的部件并通 过焊接或螺栓等的固定部件安装以外,也可以弯曲挡块框架51的一部分形成或由树脂成 形一体形成。是设置在带子出口部20a的两侧的一对大致矩形的板状部件,在上部形成插 入摇动轴56的轴孔52a,52a的同时,在中央部,在上下方向形成作为纵长的第一长孔的长 孔 52b,52b。摇动部件53是主视剖面大致二字形的部件,由左右一对板体53c,53c以及作为由 上部连结该两个板体的连结部件的上板53b构成。板体53c,53c形成为比托架部52,52小 的尺寸,特别是,前后方向的宽度较小地形成。在各个板体53c,53c形成在上侧插入摇动轴 56的轴孔53a,并在中央部分形成在上下方向作为纵长的第二长孔的制动孔54。制动孔54成为在其下侧形成在前方扩张的大致矩形的宽幅部54a的大致L字状 的孔。制动部件58是固定在带子20的金属或树脂制的棱柱状或圆柱状的部件,相对于 带子20的宽度方向向着长度方向,通过粘结剂或螺栓 螺母等的固定部件插通主干部地固 定在带子20。此外,制动部件58的长度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带子20的宽度长,在带子20 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具有突出的凸部58a。在不操作带子20的状态,由于带子20通过连接机构30在下方施力,成为凸部58a 在制动孔54的下部侧接触,并且摇动部件53在下方被施力的状态。通过该摇动部件53的 施力防止非操作时的噪音或松动。下面,根据图15(a),(b),对挡块机构50的安装状态的各部分的关系和动作进行 说明。图15是图14的III-III剖面的动作说明图。首先,摇动部件53通过摇动轴56可摇动地轴支在托架部52,52。此时,长孔52b, 52b和制动孔54,54重叠地配置。凸部58a,58a分别插通制动孔54,54和长孔52b,52b地安装,通过伴随着乘客座 椅S的收起/恢复操作的带子20的动作,引导制动孔54,54和长孔52b,52b上下移动。安装在连接机构30 —侧的带子20与摇动轴56接触并弯曲,向带子出口部20a引 导。此时,由于带子20与上板53b的下侧(形成宽幅部54a的一侧)接触(滑动接触)或 留有窄的间隙的设置,所以与带子20的动作一致,摇动部件53摇动。
图15(a)表示带子20正常操作时的挡块机构50的状态。即,是相对于座椅靠背 12向后方侧拉伸带子20的情况。此种情况下,由于带子20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正后方笔 直地拉伸,所以上板53b保持在水平,摇动部件53是不摇动的状态(正常位置)。此时,由于制动部件58可以在长孔52b,52b和制动孔54,54内上 下移动,所以可以将来自带子20的动力传送到连接机构30侧。图15(b)表示带子20误操作时挡块机构50的状态。S卩,是在座椅S的里面侧外 侧延伸的带子20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上方拉伸的情况。此种情况下,带子20与带子出口部20a的上侧缘部接触,位于摇动轴56和带子出 口部20a之间的带子20成为向上方倾斜的配置。此外,与带子20滑动接触的上板53b的 内侧由于跟随带子20的倾斜,摇动部件53成为向后方摇动的状态(摇动位置)。伴随着该 摇动部件53的摇动,宽幅部54a,54a的上侧缘部54b,54b设置在向着制动部件58的凸部 58a,58a的上方行进方向。此时,托架部52,52由于固定在挡块框架51不移动,所以插通在长孔52b,52b的 凸部58a不能在前后方向(摇动方向)移动。为此,制动部件58的凸部58a,58a与上侧缘 部54b,54b接触并限制向上方的移动,成为不能将来自带子20的动力传送到连接机构30 侧的状态。由于误操作而摇动的摇动部件53通过拉伸动作停止,恢复到正常位置。但是,为 了更可靠地进行恢复动作或为了防止产生松动或噪音,也可以是设置在使摇动部件53向 正常位置侧施力的施力弹簧等施力装置的构成,此外,也可以为了调整摇动部件53的重心 位置,削减部件的一部分或安装锤子。在本实施例中,摇动部件53虽然构成为设置在托架部52,52之间,但是也可以将 托架52,52配置在摇动部件53的板体53c,53c之间。图16 (a)至图16 (c)表示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挡块机构50防止误操作的座椅设置。图16 (a)是对设置状态的座椅S向上方拉伸带子20的情况。此种情况下,挡块机 构50动作,不解除倾斜机构27和前侧脚部14的卡止。假设由于孩子等的恶作剧而误操作。在该状态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时,由于座椅靠背12可以向前或向后旋转,所以 对于带子20的操作者或其他乘客担心使座椅靠背12进行意想不到的动作。此外,在解除 与前侧脚部14的车体地板4侧的卡止的情况下,担心座椅S向后方旋转。这些都通过挡块 机构50的动作防止误动作。图16(b)是在座椅S作为打开长座椅使用状态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上方(相对 于车体方向的后方)拉伸带子20的情况。即使在该情况下,挡块机构50动作,倾斜机构27 的卡止不解除。所谓的打开长座椅就是向着开放的后部门侧设置的座椅,在本实施例中,除了保 持使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状态的座椅靠背12向后方旋转并与车体地板4 (收起凹部5的 缘部)接触的状态,通过以座椅靠背12作为座椅衬垫,以座椅衬垫11作为座椅靠背使用, 可以将座椅S向着后部门侧。在该状态,当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时,担心座椅S向着收起位置旋转。图16 (c)是从座椅S的收起状态相对于座椅靠背12向着上方进行拉伸带子20操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挡块机构50动作,不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在该状态下,即使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根据本实施例,在座椅S的情况下,也 没有特别的障碍。但是,对于设置了辅助从收起时进行恢复动作的机构的座椅具有由于乘 客座椅的动作是预料之外的动作的情况。例如,对于作为辅助机构设置向着相对座椅衬垫11使座椅靠背12立起的方向施 力的弹簧等的施力装置的座椅的情况下,当解除倾斜机构27的卡止时,由于通过施力装 置,座椅靠背12向着立起的方向旋转,座椅衬垫11从收起凹部5隆起。(第二实施例)图17和图18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挡块机构70的动作说明图。还有,在下面的各个实施例中,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配置等使用相同的符 号,并省略对其详细说明。图17中示出的挡块机构70在制动孔54的摇动方向的两侧形成宽幅部54a,54c, 在摇动部件53的上板53b的下侧设置作为凸缘的下板55。此外,在上板53b和下板55之 间与它们可滑动接触地留有适当的间隙并插通带子20设置。下板55不必一定是板状,也 可以是棒状。此外,也可以为无需连结左右板体53c,53c的凸缘状。当向上方拉伸带子20时,与第一实施例中示出的动作(参见图15)相同,制动部 件58向前方侧的宽幅部54a的上侧缘部54b卡止。另一方面,当向下方拉伸带子20时,摇 动部件53在与向上方拉伸的情况相反方向旋转,制动部件58成为向后方侧的宽幅部54c 的上侧缘部54d卡止的结构。通过这样构成,不仅在上方,即使在下方拉伸带子20的情况下,挡块机构70也可 以动作,从而防止向连接机构30传送动力。还有,对于本实施例,在座椅恢复操作时,在使倒伏在座椅衬垫11状态的座椅靠 背12相对于座椅衬垫11立起的操作(参考图12(d))时,担心挡块机构70动作。为此,通 过将形成有宽幅部54c,54c的长孔52b,52b向下方倾斜并作为宽幅形成,对于向带子20下 侧的拉伸操作,成为使挡块70的动作范围变小的结构。此外,如图18所示,对于使制动孔54的下侧扩张到摇动部件53的底部,并使制动 孔54向下侧开放的构成也可以得到与所述同样的效果。此种情况下,为了防止不操作带子 20时的噪音或松动,希望在设置用于将摇动部件53保持在特定位置的施力装置。在图18 示出的实施例中,构成为安装用于在轴部对摇动部件53向侧方施力并提高与托架部52的 摩擦力的垫圈56a。(第三实施例)图19和图20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19是座椅S3的后方立体图,图20是 座椅框架F2的简要立体图。还有,在下面的各个实施例中,与所述实施例相同的部件、配置等使用同样的符 号,并省略对其详细说明。图19中示出的座椅S3具有作为收起/恢复操作装置的带子60和杆61。图20是图19中示出的座椅S3的座椅框架F2。座椅框架F2包括连接机构62和 杆机构61a。座椅S3构成为当拉伸带子60时,通过连接机构62,倾斜机构27的卡止被解除,当操作杆61时,通过杆机构61a,脚部的卡止被解除。挡块机构50构成为与第一实施例相同,被设置在中央框架22b的上侧,当向上方 拉伸从座椅S3的里面外方延伸的带子60时,挡块机构50动作,动力不被传送到连接机构 62。根据以上说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座椅S3,可以得到与第一实施例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的误操作防止机构,可以在相对于座椅靠背在上方或下方拉伸座椅 收起/恢复操作时操作的带子时,不将操作力传送到连接机构。为此,可以防止由于孩子恶 作剧等的误操作导致座椅进行乘客不期望的动作。此外,即使在座椅设置时,同样的,也可 以防止由于误操作导致的座椅进行乘客不希望的动作。还有,由于通过使用根据本发明的误操作防止机构,提高座椅操作的可靠性,对于 现有的进行的误操作可以不需要通过引起注意的指南或标签的显示等的应对。还有,所述的各个构成在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所述的实施例中,虽然作为具体例子针对汽车分为左右两边的第三列的 座椅进行的说明,但是毋庸置疑,并不局限于此,对于一体形成的长座椅类型的座椅或副驾 驶位,或其他后部座椅也可以同样适用。
权利要求
一种车用收起座椅,其是在折叠车用收起座椅的操作时使用带子的误操作防止机构,具有固定在所述带子的制动部件;在所述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的表面和里面侧的任意一个方向立起的同时隔开形成的至少两个托架;具有在所述托架通过摇动轴可摇动地轴支的隔开形成的至少两个板体以及连结该板体并与所述带子可滑动接触的连结装置的摇动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相对于所述摇动部件的摇动方向的相交方向的第一长孔,所述摇动部件的板体形成为相对于摇动方向的相交方向的第二长孔具有通过所述带子和所述连结装置的滑动接触向着摇动部件的摇动方向相反侧的宽幅部,所述带子的制动部件包括插通所述第一长孔和第二长孔的误操作防止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摇动部件的连结装置包括 在形成有宽幅部的一侧与所述带子可滑动接触地设置的误操作防止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的板材之间形成有 凸缘,所述凸缘包括在与形成有宽幅部的一侧的相反侧与所述带子可滑动接触地设置的误 操作防止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孔包括向着摇动方 向的两侧的宽幅部,所述带子包括在与所述连结装置和所述凸缘之间的任何一个可滑动接 触地插通的误操作防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收起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向所述座椅靠背的上 方侧或下方侧拉伸所述带子,通过所述连结装置或所述凸缘与所述带子可滑动接触,并向 所述座椅靠背的里面方向或表面方向摇动所述摇动部件,所述宽幅部卡止所述制动部件并 限制所述带子的动作的误动作防止机构。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具有收起/恢复操作时的误操作防止机构的车用收起座椅。具有收起/恢复操作中使用带子(20)的操作装置的车用收起座椅S包括形成在座椅靠背框架(22)的托架(52,52),可摇动地轴支在所述托架(52,52)的摇动部件(53),以及固定在所述带子(20)的制动部件(58),所述托架(52,52)具有上下方向的长孔(52b,52b),所述摇动部件由在上下方向具有长制动孔(54,54)的左右板体(53c,53c)和连结该板体(53c,53c)的上板(53b)构成,所述上板(53b)在其下侧与所述带子(20)可滑动接触地设置,所述制动孔(54,54)具有向前侧的宽幅部(54a,54a),固定在所述带子(20)的制动部件(58)具有插通所述长孔(52b,52b)和制动孔(54,54)的误操作防止机构。
文档编号B60N2/30GK101821125SQ20088011097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0月9日
发明者佐山达雄 申请人:东京座椅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