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829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箱,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止机动车的燃油被盗的防盗箱。
背景技术
目前的机动车,其油箱上一般无防盗装置,或只是在油箱口设一普通的锁,其防盗 效果较差。因此,盗油者可以在撬锁之后通过油管将油箱内的燃油吸出,从而导致燃油失窃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盗箱,以解决现有的油箱中的油容易被盗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箱由抗击打的金属材料制成并能固定在油
箱之上,所述防盗箱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所述出油口的位置与所述油箱的进油口的位置
相对齐;所述防盗箱的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设有横向放置的隔板,其中至少一块隔板
的一部分与所述内壁形成固定连接,另一部分能在外部吸管的压力作用下,滑移以启动一
预先设置的报警开关,当外部压力解除时,所述隔板滑移的部分恢复到原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箱,当外部的吸管侵入时,会对隔板的可滑移区域产生一
个压力,在该压力的作用下,该隔板的可滑移部分产生滑移,并启动在该滑移区域设置的报
警开关,从而产生报警。而且该报警通常是在盗油者的油管进入油箱的进油口之前提前产
生的报警,从而使得车主可以在燃油被盗之前即将盗油者抓获。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箱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块隔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块隔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三块隔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由抗击打的金属材料制成并能固定在油箱之上的防盗箱。该 防盗箱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 ,该出油口的位置与该油箱的进油口的位置相对齐;该防盗箱 的进油口与该出油口之间设有横向放置的隔板,其中至少一块隔板的一部分与该内壁形成 固定连接,另一部分能在外部吸管的压力作用下,滑移以启动一预先设置的报警开关,当外 部压力解除时,所述隔板滑移的部分恢复到原位。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滑移包括向下滑 移、和/或向左滑移、和/或向右滑移;例如,可以将报警开关设置在能部分滑移的隔板的背 面(其中,与盗油吸管相接触的面为正面),此种设置下,该隔板向下、向左或向右滑移自身 即可能启动报警开关,或者是该隔板在滑移过程中与其他隔板或防盗箱的内壁相接触后启动该报警开关。本实施例中,隔板滑移的方向跟外部盗油吸管的作用力和着力点相关,报警
开关的位置设定则根能部分滑移的隔板可能的滑移方向相关;通常,在向下滑移的过程中
也伴有向左或向右滑移,报警开关的具体设置及能部分滑移的隔板的滑移方向的限定为本
领域技术人员的基本常识,在此不再赘述,后续主要以向下滑移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箱,当外部的吸管侵入时,会对隔板的可滑移区域产生一
个向下的压力,在该压力的作用下,该隔板的可滑移部分产生滑移,并启动在该滑移区域设
置的报警开关,从而产生报警。而且该报警通常是在盗油者的油管进入油箱的进油口之前
提前产生的报警,从而使得车主可以在燃油被盗之前即将盗油者抓获。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 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所获取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该防盗箱1可以固定在油箱之上,包括进油口2、出油口 (图中未示 出)、隔板(包括第一块隔板3、第二块隔板4及第三块隔板5,其俯视图分别如后续图2、 图3及图4所示)和报警开关(图中未示出)。该出油口的位置与下部油箱的进油口 (图 中未示出)的位置相对齐。其中,横向放置的隔板通常是横向水平放置的,在满足盗油吸管 不能轻易进入下部油箱的基础上,该隔板也可以与水平面倾斜一小角度放置。本实施例中, 该隔板的数量可以是一块,也可以是多块,但其中至少有一块隔板是一部分与内壁固定、另 一部分可以向下滑移的隔板;且在盗油吸管的压力作用下,该隔板能向下滑移,而该报警开 关则设置在该隔板的可滑移部分的滑移范围内,而当外部压力解除(例如,盗油吸管撤出 防盗箱)时,该隔板向下滑移的部分恢复到原位。在实际应用中,该报警开关的设置与隔板 可滑移部分的材质有关,可以根据实验统计数据进行科学设置。进一步的,为使用方便,可 以选择合适的材质以使得该隔板的可滑移部分的承载力满足在正常的输油状态下,不发 生滑移或滑移的范围小于启动该报警开关所需的滑移范围。 本实施例中,报警开关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报警器尽力通讯连接,该报警 器可以放置在防盗箱的隐蔽位置,也可以与防盗箱分开存放,以便于车主的监控及携带。通 常,车主可以在加油的过程,关闭报警器;此时,即使能部分滑移的该隔板的可滑移部分能 向下滑移启动该报警开关,该报警器也不会产生告警。加油完毕后,车主可以重启该报警 器,尤其是当车主暂时离开时,可以随身携带该报警器, 一旦该报警器产生告警,则可立即 返回将盗油者抓获。 优选的,本实施例的防盗箱设有多块隔板,隔板与内壁形成"弓"型的输油通道 (如图1中的穿越进油口的箭头所示),增强了外部吸管进入下部油箱的难度,从而也就提 高了该防盗箱的防盗性能。将隔板由上而下进行升位排序,本实施例将第一块隔板(如图 2所示)设为一部分6固定、另一部分7可向下滑移的隔板,且该隔板固定的一部分靠近该 防盗箱的进油口放置。第一块隔板设有四个向外的突起8,该四个突起与该防盗箱的内壁9 连接以固定且仅固定该隔板靠近防盗箱进油口的一部分,而该隔板中间部分的两个突起之 间的连线则形成了固定部分与可向下滑移部分之间的分界线(如图2中的虚线所示)。至 于其余的隔板,在满足其整体能与内壁建立固定连接的前提下,可以灵活设置相关突起的 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二块隔板的设置如图3所示,第三块隔板的设置如图4所示;当该保险 箱不再设置其余的一部分固定、一部分可滑移的隔板时,后续成偶数的隔板的设置与第二块隔板类似,成奇数的隔板的设置与第三块隔板类似,如此,隔板与保险箱的内壁形成"弓" 型的输油通道,在此不再赘述。其中,上述隔板相邻两突起之间的凹槽io形成输油槽,该输 油槽可以有效提高输油时可容纳的流量(为达此目的,还可以在各个横向放置的隔板上开 设孔径小于盗油吸管的输油辅助孔,其中,加油时,大部分的油则是通过"弓"型的输油通道 流入油箱)。 本实施例中,报警开关可以预先设置第二块隔板上,或设置在第一块隔板与第二 块隔板之间的内壁或输油通道上。而将第一块隔板设置为一部分固定、另一部分可向下滑 移的隔板,便于在盗油者盗得油之前提前产生告警。可选的,也可以将第二块隔板或第三块 隔板设置为一部分固定、另一部分可向下滑移的隔板,并相应调整报警开关的位置,在此不 再赘述。进一步的,还可以在该防盗箱的出油口之上设置一过滤板(图中未示出),以避免 输油时发生堵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箱,当外部的吸管侵入时,会对隔板的可滑移区 域产生一个压力,在该压力的作用下,该隔板的可滑移部分产生滑移,并启动在该滑移区域 设置的报警开关,从而产生报警。而且该报警通常是在盗油者的油管进入油箱的进油口之 前提前产生的报警,从而使得车主可以在燃油被盗之前即将盗油者抓获。可以广泛应用于 机动车的防盗油系统中。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 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 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 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防盗箱,所述防盗箱由抗击打的金属材料制成并能固定在油箱之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箱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的位置与所述油箱的进油口的位置相对齐;所述防盗箱的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设有横向放置的隔板,其中至少一块隔板的一部分与所述内壁形成固定连接,另一部分能在外部吸管的压力作用下,滑移以启动一预先设置的报警开关;当外部压力解除时,所述隔板滑移的部分恢复到原位。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部分滑移的隔板设有四个向外 的突起,所述四个突起与所述防盗箱的内壁连接以固定且仅固定所述隔板的一部分,相邻 两突起之间的凹槽形成输油槽。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另一部分的承载力满足 在正常的输油状态下,不发生滑移或滑移的范围小于启动所述报警开关所需的滑移范围。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开关预先设置在所述能部分 滑移的隔板下部的相邻隔板上,或设置在所述相邻两隔板之间的内壁或输油通道上,或设 置在所述能部分滑移的隔板的背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箱的内壁与至少两块隔板形 成"弓"型的输油通道。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上开设有输油辅助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盗箱的出油口之上设置 有过滤板。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开关建立有与报警器 之间的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报警器在输油状态下关闭。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防盗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包括向下滑移、和/ 或向左滑移、和/或向右滑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防盗箱。所述防盗箱由抗击打的金属材料制成并能固定在油箱之上,所述防盗箱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出油口的位置与所述油箱的进油口的位置相对齐;所述防盗箱的进油口与所述出油口之间设有横向放置的隔板,其中至少一块隔板的一部分与所述内壁形成固定连接,另一部分能在外部吸管的压力作用下,滑移以启动一预先设置的报警开关,当外部压力解除时,所述隔板滑移的部分恢复到原位。
文档编号B60R25/00GK201472307SQ20092017534
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6日
发明者余明仕 申请人:余明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