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部托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92734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底部托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在车辆用座椅的座垫下方的底部托盘。本申请基于2008年9月2日在日本国提出的特愿2008-2M779号申请主张优先 权,并在此援引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上述底部托盘构造中有一种这样的结构将底部托盘以能够前后滑动的 方式支承在设于座垫的下表面的左右一对导轨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105609号公报但是,在与上述现有技术有关的文献中,没有公开在座垫的下方中的用于将该座 垫支承在车身的底板上的支承腿和底部托盘之间的相对关系。但是,由于支承腿及底部 托盘都配置在座椅下方的空间中,所以希望得到一种这些底部托盘及支承腿的有效率的布局。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将底部托盘设于座垫下方的构造中实现底部托盘及 支承腿的有效率的布局。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采用以下的手段。即,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底部托盘 是设在车辆用座椅的座垫下方的底部托盘,具有与将所述座垫支承在车身的底板上的支承 腿嵌合的嵌合部。上述方式的底部托盘可以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和从该底壁的后部向上 方立设的后壁,在所述后壁上设有所述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另外,上述方式的底部托盘可以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和从该底壁的前部 向上方立设的前壁。而且,上述方式的底部托盘可以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从该底壁的后 部向上方立设的后壁;从所述底壁的前部向上方立设的前壁,所述后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所 述前壁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相对。发明的效果根据上述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将底部托盘容易地相对于支承座垫的支承腿进 行定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座垫下方的底部托盘及支承腿的有效率的布局。另外,上述底部托盘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和从该底壁的后部向上方立 设的后壁,在所述后壁上设有所述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这样的底部托盘,能够将底部 托盘的后壁嵌合在支承腿上,所以,能够在该后壁的前方确保物品收纳空间。另外,通过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和从该底壁的前部向上方立设的前壁的 所述底部托盘,能够防止底部托盘中收纳的物品向底部托盘前方的脚下空间飞出。即,能够 将物品稳定地收纳在底部托盘中。
而且,上述底部托盘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从该底壁的后部向上方立 设的后壁;从所述底壁的前部向上方立设的前壁,所述后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前壁的至 少一部分彼此相对,通过这样的底部托盘,能够防止底部托盘中收纳的物品进入到底部托 盘后方的车身内部,或向底部托盘前方的脚下空间飞出。而且,在前后壁间的空间中能够横 置地收纳伞等细长的物品。


图1是从左前方且上方观察到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车辆的后座椅的右 侧周边的立体图。图2是从左前方且上方观察到的上述后座椅的下方的底部托盘及支承框架的立 体图。图3是从左前方且上方观察到的上述底部托盘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3的A-A线的剖视图。图5是从左前方且上方观察到的上述支承框架的立体图。图6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上述底部托盘及支承框架的左右中央部的俯视图。图7是从后方观察到的上述底部托盘及支承框架的左侧部的立体图。图8是从上方观察到的上述底部托盘及支承框架的左半部分的立体图。图9是从下方观察到的上述底部托盘及支承框架的左半部分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中的前后左 右等的朝向,如无特别记载与车辆的前后左右等一致。图1是表示在具有通过焊接等将板零件和骨架零件一体地接合而成的单体构造 的车身1的乘用车中,从车内侧(车室R内侧)观察到的后座椅10的右侧的立体图。车身1的底板部2具有形成后座椅10的脚下空间的大致水平的低位底板加;在 后座椅10的下方从低位底板加的后缘部大致垂直地立起的立壁部2b ;从该立壁部2b的 上缘部大致水平地向后方延伸的高位底板2c。低位底板加从后座椅10的座垫11的大致水平的下表面向下方离开,并在前后方 向上以从座垫11的前方位置进入到座垫11的下方的方式延伸设置。在低位底板加的左 右中央,截面为梯形的底板通道部2d在前后延伸设置。在低位底板加上,在座垫11的前 部的下方设有本发明的底部托盘30。高位底板2c与座垫11的下表面位于大致同一高度,在前后方向上从座垫11的后 部的下方位置向座垫11的后方延伸设置。高位底板2c的后部形成后座椅10后方的后备 箱T的底面,在后备箱T的大致中央形成有备用轮胎等收纳用的凹部2e。此外,图中附图标记4表示位于后座椅10的车外侧的后车门,附图标记5表示通 过后车门4而能够开闭的后车门开口,附图标记6表示对形成后车门开口 5前缘部的中柱 的车内侧进行覆盖的中柱内衬,附图标记7表示对形成后车门开口 5下缘部的下纵梁的车 内侧进行覆盖的下纵梁内衬,附图标记8表示从车内侧对形成后车门开口 5后缘部下侧的 车身侧部进行覆盖的侧部内衬。各内衬6 8分别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形成。
后座椅10是左右两座的座椅,具有支承乘员臀部的座垫11和支承乘员背部的座 椅靠背12。在座椅靠背12的上端部,支承乘员头部的头枕13与座椅靠背12 —体地设置。 座垫11稍向前上方倾斜地设置,另一方面,座椅靠背12以其上部成为后侧的方式倾斜(后 倾)地设置。座垫11相对于底板部2被固定地支承。而座椅靠背12的下端部经由未图示的铰 链机构连接在底板部2上,并相对于底板部2能够倾动地支承在。后座椅10的后部(座垫11的后部)直接支承在高位底板2c的前部上,而后座椅 10的前部(座垫11的前部)经由支承框架20 (参照图2、幻被支承在低位底板加的后部上。参照图2、5,支承框架20是将以实施了弯曲加工等的圆钢管为主的多个钢构件通 过焊接等一体地接合而成的。支承框架20具有沿所述座垫11的下表面一体地安装的座 椅框架21 ;从该座椅框架21的前部向下方延伸的左右一对支承腿22。座椅框架21具有以沿着座垫11的前缘及左右侧缘的方式形成的外框架23 ;架 设在该外框架23的左右侧边部23a之间的横框架M ;架设在外框架23的前边部2 和横 框架M之间的钢板制的多个(三个)支承板25 ;从外框架23的前边部23b的左右向上方 立设的一对座椅止挡部26。外框架23俯视为U字状。另外,各座椅止挡部沈从前面观察 呈门形形状。左右支承腿22具有分别沿低位底板加的上表面向左右延伸的下边部22a ;从该 下边部22a的内外侧端部(左右侧端部)向上方弯曲地延伸的内外侧边部22b、22c。左右 支承腿22的各内侧边部22b为避开低位底板加的底板通道部2d而相互向左右分离。斜边部23c从外框架23的前边部2 的两侧向斜外侧且向后方延伸,左右支承腿 22的各外侧边部22c的上端部从斜边部23c的中间部的下方顶在该斜边部23c的中间部 上,并一体地接合在外框架23上。另一方面,左右支承腿22的各内侧边部22b的上端部向 前方弯曲,其前端从后方顶在外框架23的前边部23b的左右方向上的中间部,并一体地接 合在外框架23上。由此,左右支承腿22设置在与座椅框架21的前端部(外框架23的前边部23b) 相比的后方。在左右支承腿22的各下边部2 的左右方向的中间部,设有变形成为大致水平的 平板状且形成有螺栓插孔的底板紧固部27。该底板紧固部27通过螺栓紧固被固定在车身1 的低位底板加上。此外,在外框架23的左右的各后端部也设有同样的底板紧固部观。该 底板紧固部观通过螺栓紧固被固定在高位底板2c上。在座垫11的下表面结合有各支承 板25,而且,座垫11经由支承框架20被支承固定在车身1的底板部2上。参照图2、3,底部托盘30由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在左右两座的座垫11的下方, 以横跨该座垫11的左右整个宽度的方式横长地设置。底部托盘30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为 避开所述底板通道部2d而形成为从前面观察呈梯形地向上方突出。底部托盘30是由如下部件一体形成的沿低位底板加且与其接近地配置的底壁 31 ;和从该底壁31的前后左右的缘部分别向上方立设的前壁32、后壁33及左右侧壁34。底壁31具有配置在其左右的大致水平的左右平坦部31a ;在左右方向的中央部 为避开所述底板通道部2d而形成为从前面观察呈梯形地向上方突出的中央突出部31b。中央突出部31b的大致水平的上表面,与左右平坦部31a的上表面相比更接近座垫11的下表 面,但从该下表面向下方分离,所以,在中央突出部31b上方确保了物品收纳空间。中央突 出部31b的后部以形成向后方开口的俯视呈U字状的缘部的方式被切口。前壁32从底壁31的前缘部以在其左右的范围内成为大致均等的高度的方式向上 方立设。前壁32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与底壁31的中央突出部31b同样地,具有从前面 观察呈梯形地向上方突出的前壁中央突出部32a。前壁中央突出部3 的上缘部,与前壁32 的左右两侧的上缘部(左右平坦部31a前方的上缘部)相比更接近座垫11的下表面,但从 该下表面向下方分离,所以,能够将来自前方的物品收纳在底壁31的中央突出部3Ib上方。同时参照图4,前壁32以其上部成为前侧的方式相对于垂直方向稍倾斜(前倾)。 在前壁32的前方,设有从其上缘部以在其左右范围内成为大致均等的长度的方式向下方 延伸的大致垂直的外壁35。通过该外壁35和前壁32形成倒V字状的截面形状。外壁35 从前面观察与前壁32大致重合。外壁35在其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具有与前壁中央突出部 32a同样地从前面观察呈梯形地向上方突出的外壁中央突出部35a。左右侧壁34在从底壁31的左右侧缘到座垫11的下表面附近的范围内向上方立 设。在左右侧壁34的车外侧,分别设有从该左右侧壁34的前缘部向车外侧且后方弯曲并 延伸的左右弯曲壁36。左右弯曲壁36在外壁35的左右侧端部以与其齐平地连续的方式设 置。此外,前壁32的左右侧端部顶在左右侧壁34上而成为终端。左右弯曲壁36的外侧缘 部平滑地与所述下纵梁内衬7的车内侧突出部相连(参照图2)。后壁33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底壁31的中央突出部31b的后部,前部后壁33a及左 右侧部后壁3 从形成在该后部上的切口部的前缘部及左右侧缘部分别向上方立设到座 垫11的下表面附近,后壁33仅由该前部后壁33a及左右侧部后壁3 构成。与设在所述 后部的切口部的缘部同样,后壁33呈俯视连续的U字状。S卩,在底壁31的左右平坦部31a 的后方(左右侧部后壁33b的后缘部和左右侧壁34的后缘部之间),在底部托盘30单体 中,其物品收纳空间向后方开放。但是,若将底部托盘30安装在车身1上,则其后表面与车 身1的底板部2的立壁部2b抵接,从而该开放部分被封闭。即,底板部2的立壁部2b成为 底部托盘30的后壁33的一部分。此外,还可以构成为底部托盘30自身具有封闭所述开放 部分的壁部。参照图3、5、6,在设于支承框架20的左右支承腿22的各下边部2 上的底板紧固 部27的例如左侧,以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固定底部托盘30的底壁31的下固定托 架^a。在左右支承腿22的各内侧边部22b的上端部,分别以向车外侧伸出的方式设置有 用于固定各底部托盘30的侧部后壁3 的内固定托架^b。另外,在左右支承腿22的各外 侧边部22c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别以向车外侧且前方斜着伸出的方式设置有用于固定 各底部托盘30的弯曲壁36的外固定托架^c。在这样的支承框架20上安装底部托盘30的步骤如下。首先,使底部托盘30从前 方接近支承框架20,将左右支承腿22的各内侧边部22b分别嵌入左右侧部后壁3 的车内 侧。然后,将左右支承腿22的各外侧边部22c分别嵌入左右侧壁34的车外侧且左右弯曲 壁36的车内侧(侧壁34及弯曲壁36之间)。这里,在从左右侧部后壁3 的前缘上端部到前部后壁33a的范围内,设有角部被 切缺的左右切口部37 (嵌合部)。在该左右切口部37上分别嵌合左右支承腿22的各内侧边部22b上端的弯曲部分。在左右侧部后壁33b中的切口部37的后方部位分别设有与所 述内固定托架^b的固定面相对的固定座面37a。通过将树脂卡钉等插入到形成在该固定 座面37a上的卡钉孔37b中并使其卡合在内固定托架29b上,左右侧部后壁33b (后壁33) 和左右支承腿22相互被结合。同时参照图7,在左右侧壁34的上缘部及左右弯曲壁36的上缘部,分别形成有向 它们夹着的空间内沿大致水平延伸设置的俯视为V字状的左右短凸缘38 (嵌合部)。在这 些左右短凸缘38的前端部内侧分别嵌合有左右支承腿22的各外侧边部22c。在该状态下, 将树脂卡钉等插入到形成在左右弯曲壁36的与所述外固定托架^c的固定面相对的部位 上的卡钉孔38b中并使其卡合在外固定托架29c上,由此,左右弯曲壁36和左右支承腿22 被相互结合。同时参照图8,在底壁31的左右平坦部31a的前侧的、与所述下固定托架^a的固 定面相对的部位上形成有卡钉孔39b。通过将树脂卡钉插入到该卡钉孔39b中并使其卡合 在下固定托架29a上,左右平坦部31a(底壁31)和左右支承腿22被相互结合。这样,将底部托盘30的后壁33、左右弯曲壁36及底壁31与左右支承腿22的内外 侧边部22b、22c及下边部2 相互结合,由此,底部托盘30及支承框架20相互被组装为一 体。参照图8、9,在底壁31的左右平坦部31a的、与左右支承腿22的各底板紧固部27 相对的部位上,分别设有俯视为方形的左右作业孔39。即使在将底部托盘30组装在支承 框架20上的状态下,也能够通过左右作业孔39进行各底板紧固部27中的螺栓的装拆。因 此,即使在将底部托盘30组装在支承框架20上的状态下,也能够将这些部件相对于车身1 进行装拆。其结果为,能够提高车辆组装时的底部托盘30的组装工序的设定自由度,并且, 能够提高完成车辆中的维护性。此外,在左右作业孔39中安装有与左右平坦部31a齐平的 盖部ο参照图2,底部托盘30的主要的物品收纳空间为底壁31的左右平坦部31a的上方 的长方体状的空间K1。在空间Kl中,能够确保较大的进深以及高度。在该空间Kl中分别 能够收纳乘员的鞋等具有高度的物品。另一方面,即使在底壁31的中央突出部31b的上方 的进深及高度较小的空间K2中,由于该部位被前壁中央突出部3 及前部后壁33a夹持, 所以能够收纳小物品。而且,由于该空间K2和所述左右的空间Kl连通,所以,能够收纳底 部托盘30的左右宽度范围内的伞等细长物品。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底部托盘是设在后座椅10的座垫11下方的底 部托盘30,其避开将所述座垫11支承在车身1的底板部2上的支承腿22且具有嵌合在该 支承腿22上的左右切口部37及左右短凸缘38。通过该结构,能够避开支承座垫11的支承腿22,且能够相对于该支承腿22容易地 对底部托盘30进行定位。其结果为,能够实现座垫11下方的底部托盘30及支承腿22的 有效率的布局。另外,上述底部托盘具有沿所述底板部2配置的底壁31、和从该底壁31的后部向 上方立设的后壁33,在所述后壁33上设有所述左右切口部37。因此,底部托盘30的后壁 33避开支承腿22且嵌合在其上。其结果为,在上述底部托盘中,能够在该后壁33的前方确 保物品收纳空间。
而且,上述底部托盘具有沿所述底板部2配置的底壁31、和从该底壁31的前部向 上方立设的前壁32。因此,能够防止收纳在底部托盘30中的物品向底部托盘30前方的脚 下空间飞出。其结果为,上述底部托盘能够稳定地收纳物品。上述底部托盘具有沿所述底板部2配置的底壁31 ;从该底壁31的后部向上方立 设的后壁33 ;从所述底壁31的前部向上方立设的前壁32,所述后壁33的前部后壁33a和 前壁32的前壁中央突出部32a以彼此相对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防止底部托盘30中收纳 的物品进入到底部托盘30后方的车身内部或向底部托盘30前方的脚下空间飞出。而且, 能够利用前后壁32、33间的空间K2横向地收纳伞等细长的物品。此外,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为本发明的一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 够进行各种变更。工业实用性根据本发明,能够在将底部托盘设置在座垫的下方的构造中实现底部托盘及支承 腿的有效率的布局。附图标记的说明
1车身
2底板部(底板)
10后座椅(车辆用座椅)
11座垫
22支承腿
30底部托盘
31底壁
32前壁
32a前壁中央突出部
33后壁
33a前部后壁
37左右切口部
38左右短凸缘
权利要求
1.一种底部托盘,设在车辆用座椅的座垫的下方,其特征在于具有嵌合部,所述嵌合 部与将所述座垫支承在车身的底板上的支承腿嵌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托盘,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 从该底壁的后部向上方立设的后壁, 在所述后壁上设有所述嵌合部的至少一部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托盘,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 从该底壁的前部向上方立设的前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部托盘,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沿所述底板配置的底壁;从该底壁的后部向上方立设的后壁;从所述底壁的前部向上方立设的前壁,所述后壁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前壁的至少一部分彼此相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底部托盘,其设在车辆用座椅的座垫的下方,具有与将所述座垫支承在车身的底板上的支承腿嵌合的嵌合部。
文档编号B60R7/04GK102105329SQ20098012951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日
发明者小村辉基, 谷俊彦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