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9955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更详细地说,涉及能够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停车中的车辆的方向盘上的支架。
背景技术
近来,市场上广泛出售具有大型液晶显示器和能够阅读电子书籍的应用软件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在这种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中,液晶显示器兼用作多指触摸屏 (multi-touch touch panel),因而能够操作触摸屏下载电子书籍,在液晶显示器上显示书籍的内容,或通过触摸操作对书籍翻页来进行阅读。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9-211706号公报。但是,在休息时等驾驶员停车而坐在驾驶席上,在此情况下打算利用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阅读电子书籍时,如果能够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则易于进行触摸操作,因而能够舒适地读书。但是,现在没有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的装置。因此,在驾驶员打算坐在驾驶席上阅读电子书籍时,只有用一只手拿着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靠在方向盘上, 用另一只手操作触摸屏。但是,在该方法中,驾驶员在读书时需要一直用手保持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因而在驾驶席上读书很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体积小而适于一直存放在车内的结构简单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从而即使不用手保持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也能够立靠在停止车辆的方向盘上。本发明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其特征在于,主体是平板形状,在该主体上形成有开口,能够向其中插入停车中的车辆的方向盘的轮缘的下部圆弧部分;挂接凸片, 其突出地设置在开口内,卡在开口中所插入的所述圆弧部分的内周部上,由此能够将所述主体挂接在所述圆弧部分上;卡止部,其在所述主体挂接在所述圆弧部分上时位于与挂接凸片相比靠近驾驶员的一侧,能够与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侧边缘卡止;通过将所述主体挂接在所述圆弧部分上,并且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侧边缘卡止在卡止部中,从而能够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并且,优选在主体形成有槽作为所述卡止部。进一步优选所述槽形成有多个并且相互平行。如果使用本申请的发明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则通过将主体挂接在停止车辆的方向盘的下部圆弧部分上,并且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侧边缘卡止在卡止部中, 能够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因而,在坐在驾驶席上读书时,能够避免持续用一只手保持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麻烦。另外,因为本申请的发明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是平板形状,所以体积小,能够仅利用一点空间一直存放在车内,可以随时使用。而且,因为是仅在平板上形成开口、向开口内突出的凸片和卡止部的简单结构,所以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并且,通过形成多个槽作为卡止部,在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时, 能够选择卡止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侧边缘的槽。由此,能够以便于读书的角度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从而能够舒适地读书。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的沿2-2线剖切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挂接在方向盘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下侧边缘部卡止在方向盘上所挂接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上并且该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挂接在其他方向盘上的状态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本发明,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该支架10的主体11由木制平板材料形成,呈大致长方形的平面形状,四角12 15进行了倒角。主体11的前侧边缘部16缓缓地向前方弯曲。在主体11的前半侧部分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伸展的横向长的开口 17。另外,形成有半圆形的挂接凸片19,该挂接凸片19从开口 17的后侧边缘部18的中央部向开口 17内突出。而且,在主体11的后半侧部分等间隔地形成有3个横槽20、21、22。各横槽20、21、 22相互平行地在主体11的左右方向上延伸。本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为上述结构,下面,基于图3 图5说明其使用方法。驾驶员在停车时坐在驾驶席上使用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阅读电子书籍,此时,将停车中的车辆的方向盘30的轮缘31的下部圆弧部分31a插入支架主体11的开口 17 中,将挂接凸片19卡在圆弧部分31a上。因为开口 17和挂接凸片19具有需要的形状、尺寸,所以通过将挂接凸片19卡在圆弧部分31a上,支架主体11能够如图3所示那样与车辆的底面大致平行地挂接在方向盘30的轮缘31的下部圆弧部分31a上。然后,如图4所示,将书尺寸为M2. 8mm(H) X 189. 7mm(W) X 13. 4mmO))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的下侧边缘部,卡止在与方向盘30的轮缘31的下部圆弧部分31a挂接的支架主体11的3个横槽20、21、22中的一个横槽20中。此外,各横槽20、21、22形成为需要的长度、宽度和深度,使得不仅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下侧边缘部能够卡止在各横槽20、21、22中,在使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朝向横向时左右的侧边缘部也能够卡止在各横槽20、21、22中。
如图4所示,通过使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卡止在与方向盘的下部圆弧部分挂接的支架的横槽下侧边缘部,能够使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的盘毂上。但是,图3和图4所示的方向盘30具有4个辐条32 35。该形式的方向盘30形成有在方向盘30处于车辆直行的中立操作位置时能够将挂接凸片19插入盘毂36和轮缘 31之间的空间30a。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具有3个辐条51、52、53的形式的方向盘中, 未形成有方向盘处于中立操作位置时能够将挂接凸片19插入盘毂M和轮缘55之间的空间。因此,如图5所示,使方向盘50向左右任一方向旋转,偏离中立操作位置。这样,由于能够形成将挂接凸片19插入盘毂M和轮缘55之间的空间50a,所以能够将支架主体11挂接在轮缘55的下部圆弧部分5 上。如以上说明那样,如果使用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则将主体11挂接在停车中的车辆的方向盘30、50的轮缘31、55的下部圆弧部分31a、5fe上,通过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的侧边缘卡止在横槽20、21、22中,能够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 40立靠在方向盘30、50的盘毂3654上。因而,在坐在驾驶席上读书时,能够避免持续用手保持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的麻烦,从而易于读书。因为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是平板形状,所以体积小,能够仅利用一点空间一直存放在车内,可以随时使用。因为是仅在平板主体11上形成开口 17、挂接凸片19和横槽20、21、22的简单结构,所以能够低成本地制造。因为形成有多个槽20、21、22,所以在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立靠在方向盘30 上时,能够选择对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的侧边缘进行卡止的横槽20、21、22。由此,能够以便于读书的角度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立靠在方向盘30、50上。[第二实施例]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在主体11上形成有横槽20、21、22, 以便卡止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的侧边缘部,但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IOA设置3个凸条23、24、25作为对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的侧边缘部进行卡止的装置,来代替横槽20、21、22。此外,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相同,对同一结构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说明。[第三实施例]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在主体11上形成有横向长的封闭的开口 17,第三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IOB在开口 17的中央部形成有切口部17a,而改变开口 17的形状。这样,通过改变开口 17的形状,或改变挂接凸片19 的形状,能够改变支架IOB的设计。此外,第三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IOB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相同,对同一结构构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其特征在于,主体是平板形状,在该主体上形成有开口,能够向其中插入停车中的车辆的方向盘的轮缘的下部圆弧部分;挂接凸片,其突出地设置在开口内,卡在开口中所插入的所述圆弧部分的内周部上,由此能够将所述主体挂接在所述圆弧部分上;卡止部,其在所述主体挂接在所述圆弧部分上时位于与挂接凸片相比靠近驾驶员的一侧,能够与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侧边缘卡止;通过将所述主体挂接在所述圆弧部分上,并且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的侧边缘卡止在卡止部中,从而能够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立靠在方向盘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其特征在于,在主体上形成有槽作为所述卡止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成有多个并且相互平行。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体积小而适于一直存放在车内的结构简单的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用支架(10),从而即使不用手保持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也能够使其立靠在停车中的车辆的方向盘(30)上。通过将平板状的主体(11)挂接在停止车辆的方向盘(30、50)的轮缘(31、55)的下部圆弧部分(31a、55a)上,并且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的侧边缘卡止在横槽(20、21、22)上,将平板式便携信息终端(40)立靠在方向盘(30、50)的盘毂(36、54)上。
文档编号B60R11/02GK102343872SQ20101055243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2日
发明者户谷勉 申请人:比特硕尼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