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1995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加强杆(Stiffener),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一种 构建成使得加强杆上部分(upper stiffener part)和加强杆下部分(lower stiffener part)彼此形成一体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从而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在上 部分和下部分吸收冲击。
背景技术
通常来说,后梁被接合到车辆的承载架(carrier)以安装保险杠,并且加强杆 (stiffener)被安装到承载架的下部构件从而防止行人膝盖以下的部分进入到车辆下面。如图4所示,后梁20设置在承载架10的中间部分上,从而使得保险杠被安装于后 梁20,并且后梁20被接合到承载架10的侧面板12。利用螺栓,该后梁20通过紧固后梁固 接部(back beam stays) 22而被接合到所述侧面板12,该后梁固接部22设置在后梁20的 相对侧端(opposite side ends)。此外,加强杆30接合到承载架10的下部构件15的方式设置在后梁20下面。该 加强杆30具有板状的外形。该加强杆30以其具有窄面积的部分被接合到承载架10的下 部构件15,并从承载架10向前突出,从而堵住承载架10的下部。然而,所述传统的加强杆具有以下问题,由于车辆碰撞产生的压力集中到行人膝 盖以下的部分,使得他或她的所受的伤害增加。公开于本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 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 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出现 碰撞的情况下吸收作用于行人的腿的上部和下部的冲击,从而当他或她与车辆发生碰撞 时,减少行人所受伤害的程度。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可以包括加强杆接合部分(coupling stiffener part);加强杆上部分,所述加强杆上部分从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端一体地 延伸,并以预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向前的方向;以及加强杆下部分,所述加强杆下部分从所 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下端一体地延伸,并以预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向前的方向;其中所述 加强杆接合部分被固定到保险杠后梁;并且其中,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所 述加强杆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绕着起支撑轴作用的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以跷跷板型的方式互补地动作以吸收冲击。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所述加强杆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可以为整体地形 成。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所述加强杆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的每一个可以由玻 璃毡增强热塑性塑料(glass mat reinforcedthermoplastics) (GMT)材料制成。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可以围绕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可以包括弯曲部分,所述弯曲部分沿着所述保险杠后梁的纵 向方向而向车辆向前的方向弯曲,以相对应于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的形状;其中,在所述 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中设置有安装凹部,其设置方式为向着车辆向前的 方向弯曲,在所述弯曲部分容纳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同时,安装支架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 均安置于所述安装凹部内。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后部可以设置有安装支架,并且所述安装支架可以通过固接构 件固接到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部和下部;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与加强杆上部分和加强 杆下部分一起形成片状截面;并且其中,在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中 设置有安装凹部,其设置方式为向着车辆向前的方向弯曲,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和下部的 每一个均安置于所述安装凹部内。从上面描述的内容显然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优点在于, 所述加强杆从保险杠后梁的上部和下部突出,从而使得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 下,所述加强杆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以跷跷板型的方式互补地移动以吸收冲击,从而减少行 人所受伤害的程度。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优点在于,从保险杠后梁的上部和下部 突出的所述加强杆具有一体的结构,从而使得制造成本和其重量降低,并且减少了所要装 配的部分的数量。因此,所述加强杆对于加工而言是有利的。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优点在于,所述加强杆是由玻璃毡增强 热塑性塑料(GMT)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片状截面,从而在碰撞测试中可以达到稳定的评 价分数,并且获得了满足有关适销性的规则的性能。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 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所具有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得以显现或得到阐 明。


图1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侧视剖视图。图2A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前面的立体图,其中 保险杠后梁被接合到所述加强杆。图2B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后面的立体图,其中 保险杠后梁被接合到所述加强杆。图3为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立体图。图4为显示了传统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的结构的示图。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的,其显示了说明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 形状,所述具体设计特征将部分地由特定的意向应用和使用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形中,附图标记在贯穿附图的多幅图形中表示本发明相同或等同的部 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 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 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 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 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进行详细说 明。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加强杆100被构建成使得加强 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彼此形成一体。因此,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 况下,加强杆10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以跷跷板型的方式互补地动作,从而当他或她与车辆 碰撞时减少行人所受的伤害。具体来说,加强杆100包括加强杆上部分110、加强杆下部分120以及加强杆接合 部分130,该加强杆上部分110安置在保险杠后梁200的上方,该加强杆下部分120安置在 保险杠后梁200的下方,而该加强杆接合部分130将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
接合成一体。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分别安置在保险杠后梁200的上方和下 方,其安置方式为突出于车辆的前方,并且互补地动作以吸收冲击。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 强杆下部分120通过加强杆接合部分130彼此接合成一体。加强杆接合部分130的作用是使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在竖直方 向上彼此接合。加强杆接合部分130、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可以通过一般 的注射成型工艺来制造,从而整体地成型为加强杆100。包括加强杆接合部分130的加强杆100通过多个安装支架210被固接到保险杠后 梁200。在此,每一个安装支架210通过焊接被固定在保险杠后梁200的预定位置。以这样 的方式被固定的安装支架210,通过诸如螺栓的紧固装置将加强杆100固接到保险杠后梁 200。特别地,为了有效地将加强杆100和保险杠后梁200相接合,可以在加强杆接合部 分130中沿竖直方向形成多个安装凹部132,从而使得安装支架210的上部和下部安置于相 应的安装凹部132内。安装支架210插入到安装凹部132,然后通过螺栓固接到安装凹部 132,从而防止安装支架210移动到车辆的侧面。进一步地,在加强杆接合部分130中可以形成弯曲部分131,从而使得保险杠后梁 200安置于弯曲部分131内。相应于保险杠后梁200的前面的形状,弯曲部分131在其侧 截面上弯曲呈水平方向的“U”型。从而,加强杆100通过弯曲部分131接合到保险杠后梁 200,这能够防止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也就是说,加强杆100通过弯曲部分131被接合到保险杠后梁200的前面。在每 一个安装支架210安置在保险杠后梁200的后面之后,安装支架210插入到加强杆100的 安装凹部132内。在这样的状态中,安装支架210通过螺栓被固接到安装凹部132。因此, 加强杆100稳固地与保险杠后梁200相接合。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被构建成使得加强 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彼此形成一体。因此,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 况下,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可以绕着起支撑轴作用的加强杆接合部分130 以跷跷板型的方式互补地动作,从而吸收冲击。举例而言,当行人的腿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加强杆下部分120碰撞时,加 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是彼此形成一体的,从而使得加强杆下部分120因为 由碰撞导致的冲击而被推到车辆的后面,而加强杆上部分110则突出到车辆的前面。因此, 加强杆100这样的动作允许加强杆10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互补地移动并吸收冲击,从而减 少在车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行人所受的伤害。在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加强杆接合部分130、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 部分120可以由玻璃毡增强热塑性塑料(GMT)的材料制成。安装支架210可以与加强杆上部分和加强杆下部分一起形成片状截面 (plate-shaped section)240o同时,安置在保险杠后梁200的上方的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安置在保险杠后梁200 下方的加强杆下部分120可以单独制造,并且之后在两者之间进行焊接以形成一个整体。因此,在本发明中,加强杆上部分110和加强杆下部分120彼此形成一体,从而使 得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下,加强杆100的上部分和下部分以跷跷板型的方式 互补地动作以吸收冲击。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外”、“前”和“后”被
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 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 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式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发 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 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不同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 价形式所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包括加强杆接合部分;加强杆上部分,所述加强杆上部分从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端一体地延伸,并以预 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向前的方向;以及加强杆下部分,所述加强杆下部分从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下端一体地延伸,并以预 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向前的方向;其中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被固定到保险杠后梁;并且其中,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所述加强杆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 绕着起支撑轴作用的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以跷跷板型的方式互补地动作以吸收冲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所述加强杆 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为整体地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所述加强杆 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的每一个都是由玻璃毡增强热塑性塑料GMT的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围绕所述保 险杠后梁的前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包括弯曲部 分,所述弯曲部分沿着所述保险杠后梁的纵向方向而向车辆的向前方向弯曲,以对应于所 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部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在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部和 下部的每一个中设置有安装凹部,其设置方式为向着车辆的向前方向弯曲,在所述弯曲部 分容纳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同时,安装支架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安置于所述安装凹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所述保险杠后梁的后部设置有安 装支架,并且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固接构件而固接到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部和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所述安装支架与加强杆上部分和 加强杆下部分一起形成片状截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其中,在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部和 下部的每一个中设置有安装凹部,其设置方式为向着车辆的向前方向弯曲,所述安装支架 的上部和下部的每一个安置于所述安装凹部内。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车辆的加强杆,可以包括加强杆接合部分;加强杆上部分,所述加强杆上部分从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上端一体地延伸,并以预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向前的方向;以及加强杆下部分,所述加强杆下部分从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的下端一体地延伸,并以预定的长度突出于车辆的向前方向;其中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被固定到保险杠后梁;并且其中,在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下,所述加强杆上部分和所述加强杆下部分绕着起支撑轴作用的所述加强杆接合部分以跷跷板型的方式互补地操作以吸收冲击。
文档编号B60R21/34GK102079286SQ20101055231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李正浩 申请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