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驱动前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945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向驱动前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驱动前桥,尤其是与商用车IOT级偏置后桥相配形成双驱桥的驱前桥。
背景技术
目前的驱动前桥的承载能力小、通过性不好、安全可靠性低,在凸凹不平、冰雪潮湿及野地矿山地带行驶,易打滑。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能力强、通过性好的转向驱动前桥。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转向驱动前桥,由驱动桥壳、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内半轴、外半轴、球面十字轴式万向节、轮毂总成、制动器、横拉杆总成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桥壳采用整体式结构,驱动桥壳的截面为方形,采用厚度为12mm的钢板制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是145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的输入中心线相对于驱动桥壳的中轴线偏置了 125mm。有益效果桥壳钢板较通常情况下加厚,桥壳有效截面积增大,这种整体式冲焊结构,强度大,变形小,承载能力强,制造方便,成本低;该驱动前桥采用145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与IOT级偏置后桥匹配,形成IOT级双驱桥,特别适合在凸凹不平、冰雪潮湿的泥泞路面以及野地矿山地带行驶,具有更大的牵引力和驱动转矩,攀爬能力特别强,提高了整车对各种路面及地面的适应性、行驶安全及通过性。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偏置125mm,与发动机油底壳无干涉,传动轴易布置。

图1是转向驱动前桥的主视图。图2是转向驱动前桥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A-A剖面图(放大)。图4是转向驱动前桥与IOT级偏置后桥的连接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2、3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如下转向驱动前桥,由驱动桥壳1、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6、内半轴、外半轴、球面十字轴式万向节2、轮毂总成3、制动器4、横拉杆总成5组成;驱动桥壳采用整体式结构,驱动桥壳的截面为方形(如图3所示),采用厚度L为12mm的钢板制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是145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的输入中心线B相对于驱动桥壳的中轴线0偏置了 125mm。如图4所示,转向驱动前桥10与商用车IOT级偏置后桥12通过分动器11连接,
3相配形成双驱桥。
权利要求1.转向驱动前桥,由驱动桥壳、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内半轴、外半轴、球面十字轴式万向节、轮毂总成、制动器、横拉杆总成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桥壳采用整体式结构, 驱动桥壳的截面为方形,采用厚度为12mm的钢板制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是145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的输入中心线相对于驱动桥壳的中轴线偏置了 125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转向驱动前桥,由驱动桥壳、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内半轴、外半轴、球面十字轴式万向节,轮毂总成、制动器、横拉杆总成组成;驱动桥壳采用整体式结构,驱动桥壳的截面为方形,采用厚度为12mm的钢板制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是145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的输入中心线相对于驱动桥壳的中轴线偏置了125mm。该驱动前桥采用145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与10T级偏置后桥匹配,形成10T级双驱桥,特别适合在凸凹不平、冰雪潮湿的泥泞路面以及野地矿山地带行驶,提高了整车对各种路面及地面的适应性、行驶安全及通过性。减速器及差速器总成偏置125mm,与发动机油底壳无干涉,传动轴易布置。
文档编号B60B35/16GK201998747SQ20102061303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6日
发明者付斌, 徐能富, 涂年平, 王创团, 纪光社 申请人:十堰光社工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