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展开车顶行李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29555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展开车顶行李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车辆,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位于车顶的外表面上的行李架系统的车辆。
背景技术
许多车辆包括行李架系统,其被布置在车顶的外表面上。行李架系统可被用于将物品(例如行李箱、自行车、划艇等)固定至车顶。车顶行李架系统通常包括一对纵向延伸杆,其固定地附连至车顶,以及一对横向杆,其附连至纵向杆且在其之间延伸。行李架系统的纵向杆和横向杆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以提供空间用于将物品系至所述纵向杆和横向杆。但是,由于纵向杆和横向杆从车顶间隔开,纵向杆和横向杆干涉且扰动车顶上的气流,由此增加作用于车辆的阻力且降低车辆的燃油效率。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沿纵向轴线延伸的车身。该车身限定车顶,该车顶具有外表面。行李架系统被布置在车顶的外表面上。行李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纵向杆,该纵向杆沿车身的纵向轴线延伸且与其平行,以及至少一个横向杆,该横向杆横向于车身的纵向轴线延伸。纵向杆和横向杆二者都可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移动。当处于展开位置中时,纵向杆和横向杆二者都垂直地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当处于收纳位置中时,纵向杆和横向杆都基本上与车顶的外表面齐平。还提供一种用于车顶的外表面的行李架系统。该行李架系统包括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该第二纵向杆从第一纵向杆间隔开且与其平行。行李架系统还包括第一横向杆和第二横向杆。该第二横向杆从第一横向杆间隔开且与其平行。第一横向杆和第二横向杆被附连至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且在其之间延伸。多个提升组件被构造用于枢转地将车顶与第一纵向杆和第二纵向杆的每个互连,以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升高和降低第一纵向杆、第二纵向杆、第一横向杆和第二横向杆。当处于展开位置中时,第一纵向杆、第二纵向杆、第一横向杆和第二横向杆被垂直地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当处于收纳位置中时,第一纵向杆、第二纵向杆、第一横向杆和第二横向杆都基本上与车顶的外表面齐平。因此,行李架系统在不使用时可被定位在收纳位置中。当处于收纳位置时,行李架系统被布置为与车顶的外表面齐平,且由此不干涉或扰动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由此改善车辆的燃油效率。当需要固定物品至车顶时,行李架系统可被移动至展开位置中,由此允许物品被束缚至该行李架系统。当结合附图时,从下文中对于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容易地明白。


图1是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处于展开位置中的行李架系统;
图2是车辆的示意性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收纳位置中的行李架系统;图3是车辆的示意性截面视图,示出了行李架系统的侧视图;图4是车辆的放大示意性侧视图,示出了行李架系统的提升组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考附图,其中在多个视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同的零件,车辆总体地以20示出。参考图1至3,车辆20可包括任意类型和/或尺寸的车辆20,其包括但不限于客车、运动型多用途车或厢式货车。车辆20包括车身22。车身22沿纵向轴线24延伸,且包括沿纵向轴线24位于车辆20的相对端处的第一端26和第二端28。如图所示,第一端26是车辆20的前端,第二端 28是车辆20的后端。但是,应认识到,第一端26和第二端28的相对位置可被颠倒。车身22限定出车顶30。车顶30可包括车身22的最上部分。但是,车顶30应被解释为包括车辆20的任何大致水平部分。车顶30包括外表面32,且限定出纵向通道34、 36。纵向通道34、36沿车身22的纵向轴线24延伸且与其平行。如图所示,纵向通道34、36 包括布置在车顶30的一个纵向侧上的第一纵向通道34和布置在车顶30的相对纵向侧上的第二纵向通道36。但是,应认识到,车辆20可限定任意数目的纵向通道34、36。车顶30 还限定出横向通道38、40。横向通道38、40相对于车身22的纵向轴线24横向地跨车顶30 延伸。如所示,横向通道38、40在第一纵向通道34和第二纵向通道36之间延伸,且包括第一横向通道38和第二横向通道40,该第二横向通道与第一横向通道38间隔开且与其平行。 第一横向通道38布置为比第二横向通道40更接近车辆20的第一端26。但是,应认识到, 车辆20可限定任意数目的横向通道38、40。行李架系统42被布置在车顶30的外表面32上。行李架系统42包括至少一个纵向杆44、46和至少一个横向杆48、50。纵向杆44、46沿车身22的纵向轴线24延伸且与其平行。如图所示,纵向杆44、46包括布置在车顶30的相对纵向侧上的第一纵向杆44和第二纵向杆46。第一纵向杆44被布置在第一纵向通道34中,第二纵向杆46被布置在第二纵向通道36中。横向杆48、50横向于车身22的纵向轴线24且跨车顶30延伸。横向杆48、 50被附连至纵向杆44、46。更具体地,横向杆48、50被附连至第一纵向杆44和第二纵向杆 46 二者。如图所示,横向杆48、50包括第一横向杆48和与第一横向杆48间隔开的第二横向杆50。第一横向杆48被布置在第一横向通道38中,第二横向杆50被布置在第二横向通道40中。在详细描述中,对于纵向杆44、46的引用包括第一纵向杆44和第二纵向杆46 二者,除非特别指定。类似的,对于横向杆48、50的引用包括第一横向杆48和第二横向杆50 二者,除非特别指定。但是,权利要求不应被解释为要求纵向杆必须包括第一纵向杆44和第二纵向杆46 二者,权利要求也不应被解释为要求横向杆必须包括第一横向杆48和第二横向杆50 二者。纵向杆44、46和横向杆48、50 二者都可在展开位置(如图1所示)和收纳位置 (如图2所示)之间运动。纵向杆44、46和横向杆48、50被联接在一起且彼此同时地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运动。当处于展开位置中时,纵向杆44、46和横向杆48、50 二者垂直地与车顶30的外表面32间隔开。当处于收纳位置中时,纵向杆44、46和横向杆48、50二者基本上与车顶30的外表面32齐平。因此,当处于收纳位置中时,纵向杆44、46被布置在纵向通道34、36中且凹入其中,横向杆48、50被布置在横向通道38、40中且凹入其中。纵向杆44、 46和横向杆48、50每个都包括厚度52。纵向通道34、36和横向通道 38,40每个都在车顶30的外表面32之下延伸垂直深度54。纵向杆44、46和横向杆48、50 的厚度52基本上等于纵向通道34、36和横向通道38、40的垂直深度54,从而当处于收纳位置中时,纵向杆44、46和横向杆48、50可被定位为与车顶30的外表面32基本上齐平,从而纵向杆44、46和横向杆48、50不可察觉地向上延伸超过车顶30的外表面32。还参考图4,行李架系统42包括至少一个提升组件56。如图所示,行李架系统42 包括多个提升组件56。每个提升组件56可枢转地将车顶30和纵向杆44、46互连。提升组件56相对于车顶30和纵向杆44、46枢转,以在收纳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上升和下降纵向杆44、46和纵向杆48、50。如图4最佳所示,提升组件56包括支柱58、第一枢转连接件 60和第二枢转连接件62。第一枢转连接件60将车顶30和支柱58互连。第二枢转连接件 62将支柱58和纵向杆44、16互连。当定位于展开位置中时,纵向杆44、46朝向车辆20的第一端26的运动导致支柱58朝向车辆20的第一端26枢转且平放在车顶30上,位于纵向通道34、36中。当定位在收纳位置中时,纵向杆44、46朝向车辆20的第二端28的运动导致支柱58朝向车辆20的第二端28枢转且上升直至相对于车顶30基本上直立,由此将纵向杆44、46相对于车顶30垂直地升高。由于横向杆48、50被附连至纵向杆44、46,横向杆 48,50随纵向杆44、46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如图所示,当从收纳位置运动至展开位置中时,提升组件56的每个都沿朝向车辆 20的第二端28的方向枢转,即朝向车辆20的后部。行李架系统42还可包括档止件64。档止件64被构造为防止至少一个提升组件56沿朝向车辆20的第二端28的方向(即沿向后的方向)做超过展开位置的枢转运动。当如此配置时,固定至行李架系统42的物品上的风阻通常把行李架系统42推入展开位置中,从而行李架系统42在使用时不会被意外推入收纳位置中。行李架系统42还可包括引导构件66。引导构件66包括第一端68和第二端70。 引导构件66的第一端68可相对于车顶30滑动,且被布置在纵向通道34、36中。轨道72 被附连至车顶30,且被布置在纵向通道34、36中。引导构件66的第一端68可滑动地联接至轨道72。引导构件66的第一端68沿轨道72纵向地滑动。引导构件66的第二端70可枢转地联接至纵向杆44、46的第一端74。车辆20和/或行李架系统42可包括促动器76。促动器76可被联接至行李架系统42且被构造为将行李架系统42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例如,促动器76可包括但不限于电马达和将电马达连接至行李架系统所必须的传动和链接件。可替换地,应认识到,行李架系统42可不包括促动器76,且可被手动地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虽然已经详细描述了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本发明相关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替换设计和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包括车身,沿纵向轴线延伸且限定出具有外表面的车顶;和行李架系统,布置在该车顶的该外表面上,且包括沿该车身的该纵向轴线延伸且与其平行的至少一个纵向杆,以及横向于该车身的该纵向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横向杆;其中,该纵向杆和横向杆二者都能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运动,该纵向杆和横向杆二者在处于展开位置中时垂直地与该车顶的该外表面间隔开且在处于收纳位置中时基本上与该车顶的该外表面齐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限定出沿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轴线延伸且与其平行的纵向通道,所述纵向杆在处于所述收纳位置中时被布置在该纵向通道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纵向杆包括厚度且所述纵向通道在所述车顶的所述外表面之下延伸一垂直深度,其中,该纵向杆的该厚度基本上等于该纵向通道的该垂直深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车顶限定出相对于所述车身的所述纵向轴线跨所述车顶横向地延伸的横向通道,所述横向杆在处于所述收纳位置中时被布置在该横向通道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横向杆包括厚度且所述横向通道在所述车顶的所述外表面之下延伸一垂直深度,该横向杆的该厚度基本上等于该横向通道的该垂直深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纵向杆和所述横向杆被联接在一起,且彼此同时地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运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行李架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提升组件,该提升组件可枢转地互连所述车顶和所述纵向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提升组件相对于所述车顶和所述纵向杆枢转,以在所述收纳位置和所述展开位置之间上升和下降所述纵向杆和横向杆。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提升组件包括支柱、互连所述车顶和所述支柱的第一枢转连接件、以及互连所述支柱和所述纵向杆的第二枢转连接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中,当从所述收纳位置运动至所述展开位置中时,所述至少一个提升组件沿朝向所述车辆的后部的方向枢转。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车顶的行李架系统,包括沿车辆的纵向轴线延伸的一对纵向杆、和附连至所述纵向杆且跨车辆延伸的一对横向杆。多个提升组件可枢转地将纵向杆互连至车顶,以在展开位置和收纳位置之间上升和下降纵向杆和横向杆。当处于收纳位置中时,纵向杆和横向杆与车顶的外表面齐平。当处于展开位置中时,纵向杆和横向杆从车顶的外表面间隔开。
文档编号B60R9/045GK102416909SQ20111029575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7日
发明者J.G.戈巴特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