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底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501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座椅底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底座,特别是一种放置在汽车座椅下面的底座。
背景技术
我国已成为汽车大国,现有国内的汽车,其座椅与汽车底盘之间一般都是采用刚性固定,当汽车产生碰撞时,无法延缓对驾乘人员的冲力,造成人员伤害甚至人身事故的发生。虽然现在汽车上设置有安全带以及安全气囊等,用于保护驾乘人员,但从国际上对汽车碰撞时对人员造成的损害程度的统计来看,汽车碰撞,对驾乘人员的损害程度依旧相当高,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汽车座椅与底盘的刚性固定,无缓冲作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减震能力强的汽车座椅底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座椅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由两组对称设置的剪切臂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架上平行固连有固定板,两剪切臂之间固连有与固定板平行设置的托板且所述的托板与固定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托板与固定板之间固连有气囊。该底座安装在汽车座椅下方,其中下框架与汽车底板固连,上框架与汽车座椅固连,当对气囊充气时,由于下框架是固定不动的,因此气囊对固定板(即对上框架)产生向上的顶力,从而使得汽车座椅向上抬升,同理,当气囊放气时,上框架在汽车座椅的重力作用下下降,从而使得汽车座椅下降,同时用于固定气囊的固定板跟托板与上下框架均保证平行使得气囊在充满气的情况下上框架的上升高度比气囊固定在倾斜设置的固定板和托板之间时所上升的高度要低,从而能保证一些高个子的驾驶员也能舒适的使用本汽车座椅底座。在上述的汽车座椅底座中,所述的固定板上具有加强筋。通过该加强筋可以增强固定板的机械强度。在上述的汽车座椅底座中,所述的两剪切臂的端部均通过连接臂固连在一起。这样能保证两剪切臂在升降时的同步性及稳定性。在上述的汽车座椅底座中,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滑轮槽,所述的处于同一侧的位于最上端的一个连接臂和位于最下端的一个连接臂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上框架及下框架的滑轮槽内,位于最上端的另一个连接臂和位于最下端的另一个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对应的上框架及下框架的滑轮槽内且该两个连接臂均可在各自的滑轮槽内移动。这样可以保证升降臂在升降过程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稳定性好。在上述的汽车座椅底座中,所述的固定板与位于最下方的可移动的连接臂之间设置有阻尼器,所述的阻尼器一端铰接在固定板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连接臂上。通过阻尼器可以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颠簸时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在上述的汽车座椅底座中,所述的下框架上垂直向上安装有垫座。当气囊放气使上框架下降时,上框架碰到垫座时就无法再继续下降,从而使得上框架在下降过程中不会与下框架完全碰撞在一起。在上述的汽车座椅底座中,所述的垫座采用橡塑材料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座椅底座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剪叉式剪切臂固定两个框架,使得在重量降低的同时,让其稳定性不降低。2、采用气囊和阻尼器双向减震,使得减震效果大大提高。3、用于固定气囊的固定板跟托板与上下框架均保证平行使得气囊在充满气的情况下上框架的上升高度比气囊固定在倾斜设置的固定板和托板之间时所上升的高度要低, 从而能保证一些高个子的驾驶员也能舒适的使用本汽车座椅底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框架;2、下框架;3、固定板;31、加强筋;4、托板;5、气囊;6、剪切臂;7、
连接臂;8、阻尼器;9、垫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汽车座椅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下框架2和上框架1,其中下框架2与汽车底板固连,上框架1与汽车座椅固连。在上框架1和下框架2之间由两组对称设置的剪切臂6相连,两剪切臂6的端部均通过连接臂7固连在一起,这样能保证两剪切臂6在升降时的同步性及稳定性。在上框架1和下框架2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滑轮槽,处于同一侧的位于最上端的一个连接臂 7和位于最下端的一个连接臂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上框架1及下框架2的滑轮槽内,位于最上端的另一个连接臂7和位于最下端的另一个连接臂7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对应的上框架1及下框架2的滑轮槽内且该两个连接臂7均可在各自的滑轮槽内移动,这样可以保证升降臂在升降过程不会出现晃动的情况,稳定性好。在上框架1上平行固连有固定板3且在固定板3上具有加强筋31,其中固定板3 与上框架1是连为一体的,通过该加强筋31可以增强固定板3的机械强度。两剪切臂6之间固连有与固定板3平行设置的托板4且托板4与固定板3处于同一平面上,并在托板4 与固定板3之间固连有气囊5。在固定板3与位于最下方可移动的连接臂7之间设置有阻尼器8,阻尼器8 一端铰接在固定板3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连接臂7上,通过阻尼器8可以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颠簸时能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在下框架2上垂直向上安装有采用橡塑材料制成的垫座9,当气囊5放气使上框架1下降时,上框架1碰到垫座9时就无法再继续下降,从而使得上框架1在下降过程中不会与下框架2完全碰撞在一起。[0024]本底座安装在汽车座椅下方,当对气囊5充气时,由于下框架2是固定不动的,因此气囊5对固定板3 (即对上框架1)产生向上的顶力,从而使得汽车座椅向上抬升,同理, 当气囊5放气时,上框架1在汽车座椅的重力作用下下降,从而使得汽车座椅下降,同时用于固定气囊5的固定板3跟托板4与上下框架2均保证平行使得气囊5在充满气的情况下上框架1的上升高度比气囊5固定在倾斜设置的固定板3和托板4之间时所上升的高度要低,从而能保证一些高个子的驾驶员也能舒适的使用本汽车座椅底座。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下框架( 和上框架(1),所述的上框架(1)和下框架⑵之间由两组对称设置的剪切臂(6)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架⑴上平行固连有固定板(3),两剪切臂(6)之间固连有与固定板C3)平行设置的托板(4)且所述的托板(4)与固定板(3)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托板(4)与固定板(3)之间固连有气囊(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C3)上具有加强筋 (31)。通过该加强筋(31)可以增强固定板(3)的机械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剪切臂(6)的端部均通过连接臂(7)固连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框架(1)和下框架(2) 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条形滑轮槽,所述的处于同一侧的位于最上端的一个连接臂(7)和位于最下端的一个连接臂(7)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相对应的上框架(1)及下框架( 的滑轮槽内,位于最上端的另一个连接臂(7)和位于最下端的另一个连接臂(7)的两端分别位于相对应的上框架(1)及下框架( 的滑轮槽内且该两个连接臂(7)均可在各自的滑轮槽内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C3)与位于最下方的可移动的连接臂(7)之间设置有阻尼器(8),所述的阻尼器(8) —端铰接在固定板 (3)上,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的连接臂(7)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框架(2)上垂直向上安装有垫座(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座(9)采用橡塑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底座,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汽车座椅底座因为汽车座椅与底盘的刚性固定,而无缓冲作用的问题。本汽车座椅底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下框架和上框架,所述的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由两组对称设置的剪切臂相连,所述的上框架上平行固连有固定板,两剪切臂之间固连有与固定板平行设置的托板且所述的托板与固定板处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的托板与固定板之间固连有气囊。本实用新型采用气囊和阻尼器双向减震,使得减震效果大大提高。
文档编号B60N2/52GK201989660SQ20112011545
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9日
发明者张正生, 洪伟中 申请人:张正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