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776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轮椅后轮用的轮胎为实心圆环体,其内环表面为平面状,其重量较大,运输成本高,从而造成生产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节省材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方便运输的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胎体为实心圆环体,对应胎体内环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按圆周方向呈错位式开有多个凹槽,每一侧面的两凹槽之间构成连接筋块,一侧面的连接筋块与另一侧面的凹槽相互紧靠,所述连接筋块与胎体边缘之间设有压紧承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槽呈圆弧形或三角形或梯形或方形任意一种。所述连接筋块呈阶梯状且与凹槽以圆弧过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木工立卧铣钻机,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在实心圆环体内环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按圆周方向呈错位式挖空有多个凹槽,节省材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减轻轮胎自身重量,方便储存和运输,而且两凹槽之间构成连接筋块,一侧面的连接筋与另一侧面的凹槽相互紧靠,有效保证轮胎支撑强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剖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胎体1为实心圆环体,对应胎体1内环101的左、右两侧面101-1、101-2分别按圆周方向呈错位式开有多个凹槽2,每一侧面101-1、101-2的两凹槽2之间构成连接筋块3,一侧面101-1的连接筋块3 与另一侧面101-2的凹槽2相互紧靠,所述连接筋块3与胎体1边缘102之间设有压紧承台4,压紧承台4与轮椅后轮轮毂边缘压紧相抵连接。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凹槽2呈圆弧形。
3[0015]所述连接筋块3呈阶梯状且与凹槽2以圆弧5过渡,阶梯状连接筋块3进一步减少材料的使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凹槽2除了设置成圆弧形外,还可以设置成三角形或梯形或方形任意一种, 有效提高产品灵活性。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已,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等同设计,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胎体(1)为实心圆环体,对应胎体(1)内环(101)的左、右两侧面(101-1、101-2)分别按圆周方向呈错位式开有多个凹槽(2),每一侧面(101-1、101-2)的两凹槽(2)之间构成连接筋块(3),一侧面(101-1)的连接筋块(3) 与另一侧面(101-2)的凹槽(2)相互紧靠,所述连接筋块(3)与胎体(1)边缘(102)之间设有压紧承台(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凹槽(2)呈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凹槽(2)呈三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凹槽(2)呈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凹槽(2)呈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其特征是,所述连接筋(3)呈阶梯状且与凹槽以圆弧(5)过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轮椅后轮轮胎,所述胎体为实心圆环体,对应胎体内环的左、右两侧面分别按圆周方向呈错位式开有多个凹槽,每一侧面的两凹槽之间构成连接筋块,一侧面的连接筋块与另一侧面的凹槽相互紧靠,所述连接筋块与胎体边缘之间设有压紧承台,其结构简单、合理,节省材料,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方便运输。
文档编号B60C7/00GK202147552SQ20112022035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7日
发明者杨荣耀 申请人:杨荣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