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39219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汽车座椅减震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大多数工程车辆及卡车由于需要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中运作,为减轻颠簸对驾驶员的影响,都配有座椅减震器。然而,虽然很多减震器采用弹簧,阻尼器,叉型臂结构使得减震效果平稳及相对柔和,但是对于拥有不同体重的驾驶者其减震性能差别较大,无法实现对于减震器的精确调节使之适应不同体重的驾驶者。为此中国专利公开号CN1215675公开了一种可以在保持落座姿势下容易进行体重调整操作的座椅悬置装置,该座椅悬置装置上端卡合在底架上的缓冲弹簧的下端,被卡合在支持在转动臂上的支持板上,转动臂与露出配设在座椅背的下部侧端上的操作把手的转动操作相连动,被可以转动地设置着,通过伴随该转动臂的转动的支持板的升降,而可以对缓冲弹簧的伸张量进行调整。但是该专利申请没有设置调节数值的显示装置,无法对于减震器的精确调节使之适应不同体重的驾驶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该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设置有调节数值的显示装置,对于减震器能够进行精确调节使之适应不同体重的驾驶者,使不同的驾驶者在乘坐时减震器能达到统一的平衡位置,从而实现不同驾驶者乘坐时,他们始终在统一高度位置上做往复震动。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包括—挂簧机构,该挂簧机构与所述减震器中的缓冲弹簧中的一端连接,用以调整所述缓冲弹簧的伸张量;一与所述挂簧机构驱动连接,通过所述挂簧机构调整所述缓冲弹簧的伸张量的轴形元件;设置在所述轴形元件一端且驱动所述轴形元件转动的手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部件包括一与所述轴形元件轴向连接的手轮轴;套在所述手轮轴上的齿轮架,在所述齿轮架的边缘设置有指针;轴设于所述齿轮架上的至少一行星齿轮;一套在所述手轮轴上的刻度盘,在所述刻度盘的前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并在刻度盘的后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外齿轮;所述齿轮架上的指针位于所述刻度线的上方;[0015]一键连接在所述手轮轴上且随所述手轮轴同步转动的透明罩壳,在所述透明罩壳与所述手轮轴键连接的轴套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一套在所述手轮轴上且与所述透明罩壳连接的手轮,所述齿轮架、行星齿轮、刻度盘位于所述透明罩与所述手轮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内齿轮只具有两个齿,两个齿成180°布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挂簧机构包括一个挂簧件、一对连杆、一个螺母安装座、螺母,其中所述螺母安装座上端的一侧通过销铰接在减震器的机架上,所述一对连杆的上端通过销铰接在所述螺母安装座的上端另一侧,一对连杆的下端通过销与所述挂簧件铰接,所述挂簧件与所述减震器中的缓冲弹簧中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螺母安装座的下部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螺母上设置有一轴线与所述螺母上的螺孔轴线相垂直的螺母轴,螺母轴搁置在所述腰形孔内;所述轴形元件为一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上的螺孔啮合。由于采用了如上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可以将挂簧机构看作是一种传动机构,用以连接丝杆和缓冲弹簧,实现将丝杆的定轴转动转化为缓冲弹簧的伸长。其次,手轮部件与丝杆连接,并且手轮部件集成了体重刻度盘,在转动手轮部件驱动丝杆的过程中,刻度盘上的刻度线根据丝杆转动的圈数进行相应变化。也就是说,缓冲弹簧的伸长量根据乘坐者体重的不同而变化,对于某一特定体重的乘坐者,使用者可转动手轮部件,直至刻度盘显示为乘坐者体重为止。在此过程中,手轮部件驱动丝杆通过挂簧机构调节缓冲弹簧的长度,使之达到某个长度对应于此特定体重。本实用新型的手轮部件内部通过齿轮连接将螺杆的转动转化为刻度盘的转动,精度相对较高。挂簧机构本质上是丝杆螺母传动机构,所以也具有很好的精度和稳定性。只要建立在严格的计算基础之上,刻度盘的刻度显示和弹簧的伸长量之间的对应可以做到相当的精度,从而最终实现刻度与体重的对应。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中挂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挂簧机构的立体部分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挂簧机构的立体全部爆炸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的立体部分爆炸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手轮部件的外形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手轮部件去掉手轮后的爆炸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手轮部件中刻度盘与齿轮架之间的装配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手轮部件中内齿轮、行星齿轮、 外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手轮部件爆炸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的工作原理示意图。[0032]图1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手轮部件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安装在减震器的机架100 内。其包括一个挂簧机构200,该挂簧机构200中的螺母安装座210通过销211铰接在减震器的机架100上,挂簧机构200中的挂簧件220的两端与减震器中的两个缓冲弹簧110、120 的上端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中,轴形元件为一丝杆310,丝杆310通过一连接管320与手轮部件400连接,转动手轮部件400,通过连接管320即可转动丝杆310,丝杆 310通过挂簧机构的螺母(图中未示出)驱动挂簧机构200动作,来改变缓冲弹簧110、120 的伸张量,使之适应不同体重的驾驶者。连接管320轴设在一与机架100连接的套管130 中。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减震器其余结构与现有技术完全相同,在此不在详细描述。参看图2至图5,图中所示的挂簧机构200包括一个挂簧件220、一对连杆230、 230A、一个螺母安装座210、螺母M0,螺母安装座210由螺母安装座片210B、210C构成,在螺母安装座片210B上端开设有两个孔211B、212B,在螺母安装座片210C上端开设有一孔 211C,销211穿过螺母安装座片210B上端的开设有孔211B和螺母安装座片210C上端的孔 211C而将螺母安装座210铰接在减震器的机架100上。一对连杆230、230A的上端通过穿过螺母安装座片210B上端的孔212B的销250 以及卡簧250A铰接在螺母安装座210的上端另一侧,一对连杆230、230A的下端通过销260 以及卡簧^OA与挂簧件220铰接;在螺母安装座片210B的下端和螺母安装座片210C的下端对应开设有腰形孔2i;3B、212C,螺母240上设置有一轴线与螺母240上的螺孔241轴线相垂直的螺母轴对2,螺母轴M2的两端分别搁置在腰形孔2i;3B、212C内。设置腰形孔 213B.212C的目的,主要在螺母安装座210绕销211摆动时,螺母240能始终与丝杆310顺畅啮合。丝杆310与螺母240上的螺孔241啮合,这样当丝杆310转动时,将带动螺母240 移动,而螺母MO的移动,将带动螺母安装座210绕销211摆动,螺母安装座210的摆动又通过连杆230、230A带动挂簧件220上下移动,来改变缓冲弹簧110、120的伸张量,使之适应不同体重的驾驶者。丝杆310的一端与连接管320的一端连接,连接管320的另一端安装有手轮部件400。转动手轮部件400即可通过连接管320带动丝杆310转动。参见图7至图11,手轮部件400包括手轮轴410、齿轮架420、一对行星齿轮430、 430A、刻度盘440、透明罩壳450、手轮460以及护盖470。手轮轴410与连接管320的另一端连接,齿轮架420和刻度盘440套在手轮轴410上,透明罩壳450与手轮轴410之间通过键411连接,手轮460与透明罩壳450螺纹连接,齿轮架420和刻度盘440位于透明罩壳 450和手轮460之间。透明罩壳450与手轮轴410键连接的轴套451穿过刻度盘440的中心孔,在轴套451上设置有内齿轮452,内齿轮452只具有两个齿,这样手轮轴410每转动一个半周,内齿轮452将驱动行星齿轮430、430A转动一个齿。刻度盘440由一个圆筒441 和一个锥筒442构成,在圆筒442的端部设置有外齿轮443,在锥筒442的锥面上设置有刻
5度线。一对行星齿轮430、430A对称轴设在齿轮架420的内面上,这一对行星齿轮430、430A 同时与内齿轮452和外齿轮443啮合。在齿轮架420的边缘设置有指针421,指针421位于刻度盘440的锥筒442锥面上方,在刻度盘440转动时,以指示刻度。转动手轮460时,透明罩壳450即可同步转动,而透明罩壳450转动时,一方面带动手轮轴410转动,另一方面通过内齿轮452带动一对行星齿轮430、430A转动,而转动的行星齿轮430、430A通过啮合带动外齿轮443转动,进而带动刻度盘440转动,以显示对应的乘坐者的体重。整个手轮部件400安装好以后,将护盖470盖在透明罩壳450的端面上,以遮盖手轮轴410。参见图12和图13,整个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的输入端为手轮部件400, 输出端为挂簧机构200的挂簧件220。手轮部件400通过连接管即可转动丝杆310,丝杆 310带动螺母240移动,进而带动螺母安装座210绕销211摆动,螺母安装座210的摆动又通过连杆230、230A带动挂簧件220上下移动,来改变缓冲弹簧110、120的伸张量,使之适应不同体重的驾驶者。结合参看图11,另一方面手轮部件400中的手轮带动透明罩壳450 转动,而透明罩壳450转动时,一方面带动手轮轴410转动,另一方面通过内齿轮452带动一对行星齿轮430、430A转动,而转动的行星齿轮430、430A通过啮合带动外齿轮443转动, 进而带动刻度盘440转动,以显示对应的乘坐者的体重。由于内齿轮452只具有两个齿,这样手轮轴410每转动一个半周,内齿轮452将驱动行星齿轮430、430A转动一个齿,同时行星齿轮430、430A和刻度盘440上的外齿轮443 啮合,驱动刻度盘440转动调节刻度读数。由此,刻度盘440的转动角度θ和丝杆310的转动角度β被联系在一起θ =7β/180。而丝杆310在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螺母240沿丝杆310轴向平动,同时又在螺母安装座210的螺母安装座片210B、210C上的腰形孔2i;3B、212C内做直线运动。如此的运动合成后重新分解可看作是螺母240在腰形孔2i;3B、212C内的直线运动和与螺母安装座210共同绕销211摆动的合成,因此最终实现了螺母安装座210的定轴摆动。由于一对连杆230、 230A与螺母安装座210之间用销250连结,加上缓冲弹簧110、120拉力的作用使得铰接点沿图中虚线圆周运动的同时连杆230、230A只发生平动,在纵向方向上的运动距离等同于缓冲弹簧110、120拉伸量L。由此,丝杆310的转动和缓冲弹簧110、120的拉伸被联系在了一起,即丝杆310的转动角度β与缓冲弹簧110、120拉伸量L之间的关系如下
n 12960LH =—
r \900-L2由此可以计算出刻度盘440的转动角度θ与缓冲弹簧110、120的拉伸量L存在的数学关系如下 并且弹簧拉伸量L和乘坐者体重G之间又有定量的数学表达L= (G_4)/6。由此, 最终可以获得刻度盘转动角度和体重的数学关系如下,并且由此关系来标注刻度。[0047]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包括一挂簧机构,该挂簧机构与所述减震器中的缓冲弹簧中的一端连接,用以调整所述缓冲弹簧的伸张量;一与所述挂簧机构驱动连接,通过所述挂簧机构调整所述缓冲弹簧的伸张量的轴形元件;设置在所述轴形元件一端且驱动所述轴形元件转动的手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轮部件包括一与所述轴形元件轴向连接的手轮轴;套在所述手轮轴上的齿轮架,在所述齿轮架的边缘设置有指针;轴设于所述齿轮架上的至少一行星齿轮;一套在所述手轮轴上的刻度盘,在所述刻度盘的前表面设置有刻度线并在刻度盘的后侧边缘设置有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的外齿轮;所述齿轮架上的指针位于所述刻度线的上方;一键连接在所述手轮轴上且随所述手轮轴同步转动的透明罩壳,在所述透明罩壳与所述手轮轴键连接的轴套上设置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所述行星齿轮啮合;一套在所述手轮轴上且与所述透明罩壳连接的手轮,所述齿轮架、行星齿轮、刻度盘位于所述透明罩与所述手轮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轮只具有两个齿,两个齿成180°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簧机构包括一个挂簧件、一对连杆、一个螺母安装座、螺母,其中所述螺母安装座上端的一侧通过销铰接在减震器的机架上,所述一对连杆的上端通过销铰接在所述螺母安装座的上端另一侧,一对连杆的下端通过销与所述挂簧件铰接,所述挂簧件与所述减震器中的缓冲弹簧中的一端连接;在所述螺母安装座的下部设置有腰形孔,所述螺母上设置有一轴线与所述螺母上的螺孔轴线相垂直的螺母轴,螺母轴搁置在所述腰形孔内;所述轴形元件为一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螺母上的螺孔啮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座椅减震器体重调节机构,包括一挂簧机构,该挂簧机构与减震器中的缓冲弹簧中的一端连接,用以调整所述缓冲弹簧的伸张量;一与挂簧机构驱动连接,通过挂簧机构调整缓冲弹簧的伸张量的轴形元件;设置在所述轴形元件一端且驱动所述轴形元件转动的手轮部件,其手轮部件中设置有刻度盘和指针。通过刻度盘的刻度显示和弹簧的伸长量之间的对应可以做到相当的精度,从而最终实现刻度与体重的对应。
文档编号B60N2/54GK202138253SQ20112027535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9日
发明者向志军, 吴爱国, 沈军, 陈洲杰 申请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