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设备以及具有该车载设备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268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设备以及具有该车载设备的机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电子设备与车体装配结构的改进以及具有该车载设备的机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机动车上的车载电子设备,如GPS导航仪、汽车音响、影音设备等,多为与车体的固定结构,当司机需将手机或其他便携式移动终端固定于中控台上时,往往没有合适的放置空间。且现有技术中的车载电子设备,其功能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在应用等多方面的需要,具有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以及具有该车载设备的机动车,其车载设备功能丰富,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车载设备不同的需求,便于消费者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载设备,包括可装载于车体内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且使其嵌设于车体内部的壳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壳体之间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一可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支承平台。进一步地,所述支承平台上设置有可与便携式移动终端连接的连接接口。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凹穴。具体地,所述壳体包括一面壳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的内壳,所述面壳具有一向内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后端设有一可与内壳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承平台由该凹腔底部构成;所述电子设备滑动设置于所述凹腔内,其显示屏置于所述面壳的开口处;于所述内壳的容置腔内,设置有可使所述电子设备于凹腔内向前推出或收回的第一驱动组件。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的第一曲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触碰开关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本实用新型于所述支承平台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还设有一可使所述电子设备做推出或收回滑动的直线滑轨。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结构中,所述壳体之面壳和内壳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壳体由面壳和内壳配合构成,所述支承平台为所述面壳上之凹腔底部沿开口处向所述内壳容置腔内延伸形成。其中,由面壳和内壳配合构成壳体中,所述面壳铰接于所述内壳或车体上,所述内壳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面壳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具体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的第二曲柄、 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触碰开关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面壳。
3[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具有上述车载设备的机动车,如汽车、火车等。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其设置有可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支承平台,以便于将便携式移动终端放置于支承平台,而且电子设备活动连接于壳体,通过使电子设备相对壳体前后滑动,让出用于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如iPhone手机等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空间,以便于司机及时察看到iPhone手机上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需要使用电子设备如收音机时,将iPhone手机移开后,收音机可向前滑动,并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对齐,从而使收音机的显示面板与车载设备的面板融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司乘人员察看收音机的显示面板上的信息,另一方面使车载设备美观大方,产品外观一致性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设备,可将iPhone手机的功能完整地转接到车载设备上,同时又保留了车载设备原有的功能,从而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用时互不干扰,增强了车载设备的功能,产品使用方便,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动车,其通过在车体内安装上述的车载设备,可在不改变现有车载设备在其车体内表面安装尺寸的前提下,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车载设备不同的需求,便于消费者的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放置有便携式移动终端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中的面壳旋转一定角度时的俯视平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拆除电子设备后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拆除内壳后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拆除内壳、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如图1 图3以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包括可装载于车体内的电子设备200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200且使其嵌设于车体内部的壳体 100,所述电子设备2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0上,还设有一可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300的支承平台101。电子设备200可以是GPS导航仪、汽车音响、影音设备等;影音设备可以是收音机显示屏、CD/DVD播放器等,本实施例中,以收音机显示屏为例。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300可以是手机或导航仪等。手机可以是iPhone手机(iWione 手机是结合照相手机、个人数码助理、媒体播放器以及无线通信设备的掌上设备,由苹果公司推出。)等品牌的手机。本实施例中,以iPhone手机和收音机为例,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收音机(电子设备200)滑动设置于支承平台101上,通过使收音机向后滑动,以让出用于放置便携式移动终端300 (如iPhone手机等)的空间,便携式移动终端300可以放置于车载设备上,便于司机及时察看到iPhone手机上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需要使用收音机时,将iPhone手机移开后,收音机可向前滑动,并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对齐。从而使收音机的显示面板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在外观上融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司乘人员察看收音机的显示面板上的信息,另一方面使车载设备美观大方,产品外观一致性佳。通过这样的设计,可将iPhone手机的功能完整地转接到车载设备上,同时又保留了车载设备原有的收音机功能,从而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用时互不干扰,增强了车载设备的功能,产品使用方便,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具体地,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所述支承平台101上设置有可与便携式移动终端300连接的连接接口 110。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口 110可与iPhone手机底部的接口匹配,通过连接接口 110,车载设备可以实现对iPhone手机进行供电及与iPhone手机进行数据传输等功能。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蓝牙耳机120的凹穴, 蓝牙耳机120可用于与iPhone手机连接。具体地,如图1 图5所示,所述壳体100包括配合设置的一面壳130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内壳140,所述面壳130具有一向内的凹腔131。所述凹腔131的后端设有一可与内壳140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承平台101由该凹腔131的底部构成,电子设备200滑动设于凹腔131内,可沿支承平台101前后移动,连接接口 110设置于支承平台101的前端并且位于电子设备200的滑动区间处。于所述内壳 140的容置腔内,设置有可使所述电子设备200于凹腔131内向前推出或收回的第一驱动组件。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可设置于支承平台101上。具体应用中,当需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300时,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使电子设备200缩入凹腔131中,从而让出用于放置便携式移动终端300 (如iPhone等手机或导航设备等)的空间,消费者可将iPhone手机插至连接接口 110上,以便于司机及时察看到便携式移动终端300上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需要使用电子设备200显示屏时,将便携式移动终端300移开后,可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电子设备200显示屏从凹腔131中推出至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对齐,从而使电子设备200显示屏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在外观上融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司乘人员察看电子设备 200显示屏上的信息,另一方面使车载设备美观大方,产品外观一致性佳,而且功能丰富,使用方便,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车载设备在娱乐和应用等多方面的需要。具体地,如图1 图7所示,于所述支承平台101与所述电子设备200之间,设有一可使所述电子设备200做推出或收回滑动的直线滑轨410。电子设备200滑动设置于直线滑轨410上。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电子设备200可以可靠地沿直线滑轨410前后滑动。具体地,如图1 图7所示,所述壳体100由面壳130和内壳140配合构成,所述支承平台101为所述面壳130上之凹腔131底部沿开口处向所述内壳140容置腔内延伸形成。内壳140的前端设置有开口,面壳130设置于内壳140前端的开口处。更具体地,如图1 图7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510、由所述第一电机510驱动转动的第一曲柄52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510的第一触碰开关540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520连接的第一连杆530,所述第一连杆5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 200。第一电机510通过第一减速齿轮组带动第一曲柄520转动,第一曲柄520将带动第一连杆530使电子设备200滑动。当电子设备200滑动至设定的位置后,在第一触碰开关MO 的作用下,第一电机510将自动停止。另外地,也可以通过皮带、链条、齿轮齿条等合适结构驱动电子设备200,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二如图1 图3以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包括可装载于车体内的电子设备200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200且使其嵌设于车体内部的壳体 100,所述电子设备200与所述壳体100之间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100上,还设有一可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300的支承平台101。电子设备200可以是GPS导航仪、汽车音响、影音设备等;影音设备可以是收音机显示屏、CD/DVD播放器等,本实施例中,以收音机显示屏为例。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300可以是手机或导航仪等。手机可以是iPhone手机(iWione 手机是结合照相手机、个人数码助理、媒体播放器以及无线通信设备的掌上设备,由苹果公司推出。)等品牌的手机。本实施例中,以iPhone手机和收音机为例,阐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收音机(电子设备200)滑动设置于支承平台101上,通过使收音机向后滑动,以让出用于放置便携式移动终端300(如iPhone手机等)的空间,便携式移动终端300可以放置于车载设备上,便于司机及时察看到iPhone手机上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需要使用收音机时,将iPhone手机移开后,收音机可向前滑动,并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对齐。从而使收音机的显示面板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在外观上融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司乘人员察看收音机的显示面板上的信息,另一方面使车载设备美观大方,产品外观一致性佳。通过这样的设计,可将iPhone手机的功能完整地转接到车载设备上,同时又保留了车载设备原有的收音机功能,从而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使用时互不干扰,增强了车载设备的功能,产品使用方便,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具体地,如图1、图2以及图5所示,所述支承平台101上设置有可与便携式移动终端300连接的连接接口 110。本实施例中,连接接口 110可与iPhone手机底部的接口匹配,通过连接接口 110,车载设备可以实现对iPhone手机进行供电及与iPhone手机进行数据传输等功能。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用于放置蓝牙耳机120的凹穴, 蓝牙耳机120可用于与iPhone手机连接。具体地,如图1 图5所示,所述壳体100包括一面壳130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200的内壳140,所述面壳130具有一向内的凹腔131。 所述凹腔131的后端设有一可与内壳140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承平台101由该凹腔131的底部构成。所述电子设备200滑动设置于所述凹腔131内,其显示屏置于所述面壳130的开口处;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支承平台101上。连接接口 110设置于支承平台101的前端并且位于电子设备200的滑动区间处。于所述内壳140的容置腔内,设置有可使所述电子设备200于凹腔131内向前推出或收回的第一驱动组件。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可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支承平台101上。具体应用中,当需使用便携式移动终端300时,可控制第一驱动组件使电子设备200缩入凹腔131 中,从而让出用于放置便携式移动终端300 (如iPhone等手机或导航设备等)的空间,消费者可将iPhone手机插至连接接口 110上,以便于司机及时察看到便携式移动终端300上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需要使用电子设备200显示屏时,将便携式移动终端 300移开后,可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将电子设备200显示屏从凹腔131中推出至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对齐,从而使电子设备200显示屏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在外观上融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司乘人员察看电子设备200显示屏上的信息,另一方面使车载设备美观大方,产品外观一致性佳,而且功能丰富,使用方便,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车载设备在娱乐和应用等多方面的需要。具体地,如图1 图7所示,于所述支承平台101与所述电子设备200之间,设有一可使所述电子设备200做推出或收回滑动的直线滑轨410。电子设备200滑动设置于直线滑轨410上。在第一驱动组件的驱动下,电子设备200可以可靠地沿直线滑轨410前后滑动。具体地,如图1 图7所示,所述壳体100由面壳130和内壳140配合构成,所述支承平台101为所述面壳130上之凹腔131底部沿开口处向所述内壳140容置腔内延伸形成。内壳140的前端设置有开口,面壳130设置于内壳140前端的开口处。更具体地,如图1 图7所示,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510、由所述第一电机510驱动转动的第一曲柄520、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510的第一触碰开关540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520连接的第一连杆530,所述第一连杆5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 200。第一电机510通过第一减速齿轮组带动第一曲柄520转动,第一曲柄520将带动第一连杆530使电子设备200滑动。当电子设备200滑动至设定的位置后,在第一触碰开关MO 的作用下,第一电机510将自动停止。另外地,也可以通过皮带、链条、齿轮齿条等合适结构驱动电子设备200,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 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所述面壳130的一侧或其中心可铰接于所述内壳140或车体上,所述内壳140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面壳130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本实施例附图所示为面壳130的一侧通过转轴150铰接于内壳140上,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第二驱动组件的作用下,面壳130可以向司机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而电子设备200设置于支承平台101上,故电子设备200或支承平台101上的iPhone手机可以同步地转动至合适的角度,操控者(司机)可以清楚地看到电子设备200或iPhone手机的屏幕,电子设备200或iPhone手机的屏幕朝向与操控者(司机)的视线平行,从而达到完美的操控和视觉效果。本实施例中,面壳130可顺时针旋转的角度约为12°,以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载设备应用于左舵车上。可以理解地,也可以将面壳130设计为逆时针转动一定角度,以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载设备应用于右舵车上。或者,在面壳130中心设置一转轴,铰接于所述内壳140或车体上,面壳130及电子设备200可通过驱动组件使之绕其转轴任意转动,实现面壳130和电子设备200的两面旋转(未图示)。具体应用中,面壳130的旋转角度和方向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具体地,如图1 图7所示,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610、由所述第二电机 610驱动转动的第二曲柄62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610的第二触碰开关640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620连接的第二连杆630,所述第二连杆630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面壳130的另一侧。第二电机610通过第二减速齿轮组带动第二曲柄620转动,第二曲柄620将带动第二连杆630使面壳130绕转轴150转动。当面壳130转动至设定的角度后,第二曲柄620 上的第二触碰开关640将使第二电机610停止转动。当然,也可以通过皮带、链条、齿轮齿条等合适结构驱动面壳130,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可以是汽车等。所述机动车上设置有上述所述的车载设备,上述的车载设备可以安装于汽车的中控台处。实施例三参考图1、图2和图5所示,所述壳体100之面壳130和内壳140也可以一体成型, 以减少装配步骤。此实施例中,面壳130和内壳140之间不能转动。所述面壳130具有一向内的凹腔131。电子设备200滑动设置于凹腔131处。面壳130上设置有可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300的支承平台101,所述支承平台101由该凹腔131的底部构成。支承平台101 上设置有连接接口 110,连接接口 110可以与iPhone手机底部的接口匹配,支承平台101上设置有直线滑轨410,电子设备200可以滑动设置于直线滑轨410上。壳体100内设置有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电子设备200沿直线滑轨410前后滑动,以让出用于放置便携式移动终端300 (如iPhone手机等)的空间,以便于司机及时察看到iPhone手机上的内容,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需要使用电子设备200时,将iPhone手机移开后,电子设备200可向前滑动,并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对齐。从而使电子设备200的显示面板与车载设备的面板在外观上融为一体,一方面便于司乘人员察看收音机的显示面板上的信息,另一方面使车载设备美观大方,产品外观一致性佳。通过这样的设计,可将iPhone的功能完整地转接到车载设备上,同时又保留了车载设备原有的电子设备200功能,从而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使用时互不干扰,增强了车载设备的功能,产品使用方便,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00可以单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制造而成,即可构建单独的壳体100与电子设备200装配,再与设于车体中控台上的壳体或其他构件装配,这样加工和装配均十分方便。也可以在车体中控台面板的壳体部分预设上合适的安装位置和结构,再将电子设备200及相关部件安装于中控台预留的安装位置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动车,所述机动车可以是汽车等。所述机动车上设置有上述所述的车载设备,上述的车载设备可以安装于汽车的中控台处。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装载于车体内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且使其嵌设于车体内部的壳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壳体之间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一可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支承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平台上设置有可与所述便携式移动终端连接的连接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凹穴。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面壳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的内壳,所述面壳具有一向内的凹腔,所述凹腔的后端设有一可与内壳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承平台由该凹腔底部构成;所述电子设备滑动设置于所述凹腔内,其显示屏置于所述面壳的开口处;于所述内壳的容置腔内,设置有可使所述电子设备于凹腔内向前推出或收回的第一驱动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由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的第一曲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的第一触碰开关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一曲柄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子设备。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支承平台与所述电子设备之间, 还设有一可使所述电子设备做推出或收回滑动的直线滑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之面壳和内壳一体成型;或者,所述壳体由面壳和内壳配合构成,所述支承平台为所述面壳上之凹腔底部沿开口处向所述内壳容置腔内延伸形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由面壳和内壳配合构成壳体中,所述面壳铰接于所述内壳或车体上,所述内壳内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面壳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由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转动的第二曲柄、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的第二触碰开关以及一端与所述第二曲柄连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面壳。
10.一种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设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载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车载设备以及具有该车载设备的机动车。上述车载设备,包括可装载于车体内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容置所述电子设备且使其嵌设于车体内部的壳体,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壳体之间活动连接;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一可置放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支承平台。上述的机动车安装有上述的车载设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以及具有该车载设备的机动车,其车载设备功能丰富,可以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车载设备不同的需求,便于消费者的使用。
文档编号B60R11/02GK202294565SQ20112042092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陈国雄 申请人:江门市欣蒙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