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5385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霜板,尤其涉及一种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
背景技术
现代轿车的仪表板总成一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指方向盘前的仪表板和仪表罩及平台,另一部分是指司机旁通道上的副仪表板。其中仪表板是安装指示器的主体,集中了全车的监察仪表,通过它们揭示出发动机的转速、油压、水温和燃油的储量,灯光和发电机的工作状态,车辆的现时速度和里程积累。有些仪表还设有变速档位指示,计时钟,环境温度表,路面倾斜表和地面高度表等。按照现时流行的款式,现代轿车多数将空调,音响等设备的控制部件安装在副仪表板上,以方便驾驶者的操作,同时也显得整车布局紧凑合理。同时,考虑到车内的除雾除霜需要,往往会安装有除霜板。但是,现有的除霜板出风覆盖面不全,容易出现吹不到的死角。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包括有板材本体,其中所述的板材本体上分布有出风栅格,所述的板材本体两侧设置有辅助出风组件,所述板材本体的外围分布有辅助接插件。进一步地,上述的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其中所述的辅助出风组件为导风管,所述的导风管出风口处设置有风向引导片。更进一步地,上述的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其中所述的辅助接插件包括有衔接条,所述的衔接条上设置有定位扣。再进一步地,上述的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其中所述板材本体的背面分布有加强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依托于导风管与风向引导片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引导出风,满足前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的除霜除雾需要。由此,避免了视觉死角的出现,提升了行车安全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仅是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典型范例,凡采取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这些附图当中,图I是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如图I所示的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包括有板材本体1,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板材本体I上分布有出风栅格2。具体来说,考虑到对车前挡风玻璃的出风死角处,以及两侧玻璃的出风死角处,能够进行有效的吹风除霜,采用的板材本体I两侧设置有辅助出风组件。再者,考虑到装配个人的组装便利,板材本体I的外围分布有辅助接插件。就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为了更好的分配风的走向,将风顺利引导到需要的死角地方,对前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实现较为完善的除霜除雾,提高驾驶的安全性,采用的辅助出风组件为 导风管3。具体来说,该导风管3出风口处设置有风向引导片4。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采用的辅助接插件包括有衔接条5,所述的衔接条5上设置有定位扣6。组装的时候,只要满足定位扣6嵌入车内的框架衔接组件即可。当然,从整体的牢固程度考虑,本实用新型在板材本体I的背面分布有加强筋。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依托于导风管与风向引导片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引导出风,满足前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的除霜除雾需要。由此,避免了视觉死角的出现,提升了行车安全程度。
权利要求1.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包括有板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材本体上分布有出风栅格,所述的板材本体两侧设置有辅助出风组件,所述板材本体的外围分布有辅助接插件。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出风组件为导风管,所述的导风管出风口处设置有风向引导片。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接插件包括有衔接条,所述的衔接条上设置有定位扣。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本体的背面分布有加强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出风式车内除霜板,包括有板材本体,其特点是板材本体上分布有出风栅格,板材本体两侧设置有辅助出风组件,板材本体的外围分布有辅助接插件。这样,依托于导风管与风向引导片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引导出风,满足前挡风玻璃和侧窗玻璃的除霜除雾需要。由此,避免了视觉死角的出现,提升了行车安全程度。
文档编号B60H1/24GK202429023SQ20112052183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冯兵, 张晓华, 舒志华 申请人:苏州万隆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