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雏车的供暖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运雏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0590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雏车的供暖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运雏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给运雏车的车厢供暖的方法和采用了这种车厢供暖方法的运雏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运雏车通常使用棉帘及保温板维持车厢内温度。当外界温度(TC时,车厢内温度可达到10°c -16°C,满载与发鸡完毕时温差在15°C左右。但在北方冬季很低的外界环境温度下,车厢内温度仍然较低,容易导致雏鸡扎堆聚拢、感冒着凉、拉稀下痢,影响雏鸡质量。当车厢内温度过低时,为保证温度,通常把排风量设置得较小,为了避免雏鸡缺氧,常常限制一次运输的雏鸡的数量,因此导致运载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给运雏车车厢供暖的方法和采用这种方法的运雏车,可以使车厢内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保证较好的雏鸡质量,还可相应加大排风量,增加雏鸡的运载量。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运雏车的供暖方法,通过在运雏车上设置暖风系统向车厢内送暖风,使热空气均匀地分布在车厢内,所述暖风系统包括带有水泵的循环水管路、风机、风道和热燃机,通过所述热燃机加热循环水管路中的循环水使其成为循环热水,用循环热水加热空气,再利用风机把热空气吹入风道,由所述风道将热空气均匀送至车厢内的各个角落。进一步地,在所述风道的壁上优选设置若干个出风口,在所述风道内设置一根根相互独立的导流管,用于引导热空气由风机的出风口通向部分或全部的所述风道的出风□。作为优选方案,可以在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设置一个匀压区,在所述风道内设置导流管,将各个导流管的进风口接在所述匀压区上,从源头上控制热空气的均衡分配,保证均匀加热效果。将所述导流管的出风口设置在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处,只要保证导流管可以将热空气送至出风口,导流管的出风口与风道的出风口可以连接也可以不连接。不连接的结构更为简单。所述风道的横截面优选为矩形,可将所述风机置于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将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左、右侧壁和后端的壁上,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沿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流管与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一一对应。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在其分布方向上可以为等间隔分布,也可以为不等间隔分布,所述不等间隔分布方式为在靠近风机一端的出风口间隔大,在远离风机一端的出风口间隔小。
所述风机和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一对应,当为多个时,所述风机并排设置在所述车厢的里端,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外端,所述风道铺设在所述车厢内的底面上,并由车厢里端向外端延伸。部分所述循环水管路位于所述热燃机的加热腔室内,还有部分所述循环水管路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位于所述热燃机 的加热腔室内的所述循环水管路的管为金属管,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所述循环水管路的管优选为铜质管,所述循环水管路的其他部分管优选为橡胶管。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所述循环水管路优选为多根并联设置的铜管管组,且每根铜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橡胶管的管径。所述铜管管组可设有散热片。一种运雏车,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给车厢供暖,优选在驾驶室内设有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热燃机、水泵和风机启动的点火开关、水泵循环开关和风机开关,所述热燃机设置于所述车厢底部的前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由于设置了暖风系统,可使车厢内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当外界温度为0°c时,车厢内温度可达20°c以上,还可将车厢内部前后温差缩小到4°C左右,使车厢内温度分布更为均匀,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较好的雏鸡质量,还可相应加大排风量,增加雏鸡运载量,冬季雏鸡运载量可达23000只,相比原有的运雏车,每车可多运雏鸡1000只,运载率可提高
4.55%左右。所述暖风系统结构简单、布置灵活,效率高,操作简便,加热和保温效果好。


图I是本发明的运雏车的一个实施例的车厢部分主视图2是本发明的运雏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厢部分主视图3是本发明的运雏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厢部分左视图4是本发明的运雏车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车厢部分俯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4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雏车的供暖方法,是通过在运雏车上设置暖风系统向车厢I内送暖风,使热空气均匀地分布在车厢内,所述暖风系统包括带有水泵的循环水管路10、风机3、风道6和热燃机11,通过所述热燃机加热循环水管路中的循环水使其成为循环热水,用循环热水加热空气,再利用风机把热空气吹入风道,由所述风道将热空气均匀送至车厢内的各个角落。利用风道的导流作用,相比仅依靠风机的动力,更容易将热空气均匀地吹入车厢内,使热量容易抵达车厢的后部(指靠近车厢门的外端部分),使车厢内部前后温差由15°C缩小小4°C左右。所述风道的壁上优选设有若干个出风口 7,所述出风口 7的孔径优选为2-4cm。所述风机的出风口9与所述风道的部分或全部出风口之间通过一根根相互独立的导流管8连接,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风道内,用于平衡近处远处的送风量,缩小车厢前后部的温差。所述风道的横截面优选为矩形,其外形可以是中空的长方体状。可将所述风机置于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将风道的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左、右侧壁和后端的壁上,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沿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每侧优选为8-10个。所述导流管与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一一对应。导流管由风机的出风口通向风道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将热空气均匀地送入车厢内。而风道后端的壁上的出风口可将风道中的其他热空气排出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在其分布方向上可以为等间隔分布,也可以为不等间隔分布。由于热空气更集中于风机的出风口处,因此优选采用不等间隔分布,所述不等间隔分布方式为在靠近风机一端的出风口间隔大,在远离风机一端的出风口间隔小,间隔由大到小可以为逐渐过渡,优选为根据不设导流管时车厢内由里到外的温度梯度的经验值设置上述间隔,可获得最好的均匀温度效果。针对于长630cm、宽56cm、高5cm的所述风道,经过申请人的实践发现,当左右两侧中每一侧设置10个出风口,相邻出风口间的间距数值设成等差数列,远离风机的3-4个出风口的间距设置在35-45cm范围内时,车厢内部前后的温差最小,可达到2°C,冬季雏鸡运载量可达23000只,相比原有的运雏车,每车可多运雏鸡1000只,运载率可提高4. 55%左右,显著降低运送成本。所述风机和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一对应,当为多个时,所述风机并排设置在所述车厢的里端,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车厢的外端,即风机把热空气从车厢的一端吹向所述车厢的内部,位于各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所述循环水管路之间优选为串联关系。采用这种布置方式的循环水管路结构比较简单,且风机的布置位置比较灵活,因此容易将车厢内温度维持在一个均匀且较高的水平上。所述风道铺设在所述车厢内的底面上,并由车厢里端向外端延伸。每台所述风机的外侧还可以设有风机罩2,起保护及导流作用。所述风机罩上的敞口(即出风口)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一侧,可将热风送入风道内。部分所述循环水管路位于所述热燃机的加热腔室内,还有部分所述循环水管路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位于所述热燃机的加热腔室内的所述循环水管路的管通常是一段或若干段独立的为金属管,热燃机上固定有管接头,用以连接所述金属管和进出热燃机的管,使二者相连通。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所述循环水管路的管优选为铜质管,以利于管路内部的循环水的热量向外散发。所述循环水管路的其他部分管优选为橡胶管,既节省成本,又便于走管。每台所述风机对应的部分循环水管路优选为多根并联设置的铜管管组,且每根铜管4的直径小于所述橡胶管的管径。这种设计的有效散热面积更大,因而可提高对空气的加热效率。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可设有散热片5,所述散热片和铜管均位于相应风机罩内。所述散热片优选为一组致密的铝片(如图2中标记5指示的多条竖线),贯穿于相应风机所对应的所述铜管之间。一种运雏车,采用上述任意一种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给车厢供暖,优选在驾驶室内设有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热燃机、水泵和风机启动的点火开关、水泵循环开关和风机开关,利用所述点火开关,可以控制热燃机点火,负责给循环水加热;利用所述水泵循环开关,可以启动循环水,将循环热水的热量传递给空气;利用所述风机开关可以启动风机,将热空气吹入车厢内。所述热燃机设置于所述车厢底部的前端,优选放在车厢底部的左前端。本发明还公开了采用上述方法的运雏车,作为具体实施例,相关结构采用如下配置或参数
车厢I的大小可因车辆型号不同而异,本实施例中车厢的长、宽、高分别为6. 4m,2. 2m和2.0m。所述风道与车厢内部空间等长或比该空间的长度略小,优选尺寸为长630cm,宽56cm,高 5cm。风机的数量为3台,每台风机的参数为电压24V,功率60W,风量1800m3/h。 散热片长30cm,宽 6. 5cm。每台风机对应的所述铜管的数量优选为15根,管长30cm,管径Icm左右。所述热燃机为柴油式热燃机,功率可达170w。热燃机的使用条件是外界温度10°C以下,车厢内部温度18°C以下。采用本发明的运雏车,当外界温度为0°C时,车厢内温度可达20°C以上。满载与发鸡完毕时温差可控制在4°C内。冬季雏鸡运载量可达23000只,相比原有的运雏车,每车可多运雏鸡1000只,运载率可提高4. 55%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运雏车上设置暖风系统向车厢内送暖风,使热空气均匀地分布在车厢内,所述暖风系统包括带有水泵的循环水管路、风机、风道和热燃机,通过所述热燃机加热循环水管路中的循环水使其成为循环热水,用循环热水加热空气,再利用风机把热空气吹入风道,由所述风道将热空气均匀送至车厢内的各个角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风道的壁上设有若干个出风口,在所述风道内设置一根根相互独立的导流管,用于引导热空气由风机的出风口通向部分或全部的所述风道的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横截面为矩形,将所述风机置于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上的前端,将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风道的左、右侧壁和后端的壁上,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沿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所述导流管与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对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左、右侧壁上的出风口在其分布方向上为等间隔分布或不等间隔分布,所述不等间隔分布方式为在靠近风机一端的出风口间隔大,在远离风机一端的出风口间隔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和风道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且一一对应,当为多个时,所述风机并排设置在所述车厢的里端,所述风机的出风口朝向外端,所述风道铺设在所述车厢内的底面上,并由车厢里端向外端延伸。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循环水管路位于所述热燃机的加热腔室内,还有部分所述循环水管路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热燃机的加热腔室内的所述循环水管路的管为金属管,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所述循环水管路的管为铜质管,所述循环水管路的其他部分管为橡胶管。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处的所述循环水管路为多根并联设置的铜管管组,且每根铜管的直径小于所述橡胶管的管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管管组设有散热片。
10.一种运雏车,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中任一种所述的运雏车的供暖方法给车厢供暖,驾驶室内设有分别用于控制所述热燃机、水泵和风机启动的点火开关、水泵循环开关和风机开关,所述热燃机设置于所述车厢底部的前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雏车的供暖方法以及采用该方法的运雏车,通过在运雏车上设置暖风系统向车厢内送暖风,使热空气均匀地分布在车厢内,所述暖风系统包括带有水泵的循环水管路、风机、风道和热燃机,通过热燃机加热循环水管路中的循环水使其成为循环热水,用循环热水加热空气,再利用风机把热空气吹入风道,由风道将热空气均匀送至车厢内的各个角落,风道的壁上设有若干个出风口,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风道的部分或全部出风口之间通过一根根相互独立的导流管连接,所述导流管位于所述风道内。本发明可使车厢内的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可将车厢内部前后温差缩小到4℃左右,可以保证较好的雏鸡质量,还可相应加大排风量,增加雏鸡运载量。
文档编号B60P3/04GK102616110SQ20121010646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刘维岩, 周航天, 闫明 申请人: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