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格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58716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格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格栅,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汽车前部的汽车格栅。
背景技术
汽车格栅通常安装在汽车前部以利于发动机舱进气以及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当然,汽车格栅在另一方面还有装饰汽车,以提高整车视觉效果美观度及辨识度的作用。现有市场上的汽车格栅构造基本相同,一般包括保险杠以及位于保险杠上下的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该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分别设置有若干供进气和汽车发动机散热的栅格孔。但是,现有市场上的所述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均是相互独立存在,并且两者的造型也是相互独立设置,安装有该种汽车格栅的整车辨识度较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汽车格栅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辨识度较高以易于识别的汽车格栅。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格栅,包括上格栅体、下格栅体及连接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的架体。所述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分别设有栅格。所述下格栅体包括靠近上格栅体的第一部分及与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与上格栅体相匹配,并且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的栅格式样与上格栅体的栅格式样一致以将上格栅体与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构成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的栅格式样与第二部分的栅格式样不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格栅体设有位于两侧的第一侧边,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设有沿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应的第二侧边、及连接第二侧边的第三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格栅体的第一侧边的正投影和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二侧边的正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沿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排列方向呈倒梯形设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二部分呈U型状,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与下格栅体的第二部分的U型状内壁相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设有用以分别收容上格栅体及下格栅体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下腔体的宽度大于上腔体的宽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设有位于架体的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延伸至上格栅体与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之间、并与上格栅体及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共同构成所述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架体还设有与架体的横梁相连接以支撑上格栅体的第一臂部,以及与架体的横梁相连接以支撑下格栅体的第二臂部。[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型。作为本实用新型的 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格栅体中部设有用以设置标记的牌板,所述架体为汽车保险杠。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格栅通过将上格栅体及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设置形成汽车前部的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该整体造型可为具有固定的规则形状的图形,从而将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系起来,提高安装有该种汽车格栅的汽车的辨识度,以易于人们的识别,同时汽车格栅整体构造简单且整洁。

图I是本实用新型汽车格栅的立体图;图2是图I中汽车格栅的前视图;图3是图I中汽车格栅的架体的立体图;图4是图I中汽车格栅的上格栅体的立体图;图5是图I中汽车格栅的下格栅体的立体图;图6是图5中下格栅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请参照图I至图5所示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汽车格栅100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汽车格栅100主要安装于汽车(未图示)前部。所述汽车格栅100包括上格栅体I、下格栅体2及连接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的架体3。所述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分别设有栅格4。请结合图I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架体3为汽车保险杠。当然,也可为设置于汽车前部的其他架体结构。该架体3设有用以分别收容上格栅体I及下格栅体2的上腔体31和下腔体32、沿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排列方向位于上腔体31与下腔体32之间的横梁33、与横梁33相连接以支撑上格栅体I的第一臂部34以及与横梁33相连接以支撑下格栅体2的第二臂部35。所述上腔体31和下腔体32分别位于横梁33的上下方。所述架体3的第一臂部34与横梁33环绕于上腔体31四周。所述架体3的第二臂部35与横梁33环绕于下腔体32四周。在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排列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所述下腔体32的宽度大于上腔体31的宽度。在沿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的排列方向上,所述架体3的第一臂部34设有与所述架体3的横梁33相对的顶臂341及连接顶臂341两侧与横梁33的支撑臂342。所述支撑臂342前侧表面相较顶壁341前侧表面向后凹陷,从而在第一臂部34上形成位于支撑臂342前侧的第一凹陷343。所述第一凹陷343与所述架体3的上腔体31相连通,并用以定位上格栅体I两侧。所述顶壁341相对横梁33的下端及横梁33相对顶壁341的上端分别与上格栅体I的上下端形状相对应设置,以将上格栅体I稳固地夹持固定于架体3的顶臂341与横梁33之间。所述架体3的横梁33设有沿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排列方向朝架体3的下腔体32方向突伸的突起331,从而使得下腔体32呈U型状。所述突起331的外轮廓与架体3的第一臂部34的外轮廓匹配设置。所述突起33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向后凹陷以定位下格栅体2的第二凹陷3311。所述第二凹陷3311与架体3的下腔体32相连通。在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的排列方向上,所述架体3的第二臂部35设有与横梁33相对的底臂351及连接底臂351两侧与横梁33的侧臂352。所述下格栅体2夹持固定于架体3的横梁33、侧壁352及底臂351之间。请参照图2至图4所示,所述上格栅体I大致呈扁平状的倒梯形设计,并且安装在所述架体3的上腔体31中。在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排列方向的垂直方向上,所述上格栅体I设有位于两侧的第一侧边11及连接第一侧边11两端的顶边12和底边13。所述上格栅体I的上侧中部设有用以设置汽车标记的牌板14。所述顶边12在牌板14的顶部向上突起。所述底边13呈弧形线条设置。所述顶边12及底边13分别抵紧所述架体3的顶壁341和横梁33内侧。所述上格栅体I邻近第一侧边11的部分分别定位在所述架体3的第一臂部34的第一凹陷343中,并被所述架体3的第一臂部34的支撑臂342所支撑。请参照图2至图5所示,所述下格栅体2包括靠近上格栅体I的第一部分21及与第一部分21相连接的第二部分2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 —体成型,以利于安装。诚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也可分开成型、并且相互固持连接在一起。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3的横梁33延伸至上格栅体I与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之间,并且在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的排列方向上,所述上格栅体I、位于上格栅体I与第一部分21之间的横梁33及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相匹配设置,并共同构成汽车前部的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该整体造型可为具有固定的规则形状的几何图形或其他造型,从而将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系起来,提高安装有该种汽车格栅100的汽车的辨识度,以易于人们(未图示)的识别,同时汽车格栅100整体构造简单且整洁。诚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架体3的上腔体31和下腔体32也可在上格栅体I与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之间相互连通,以使得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直接匹配形成位于汽车前部的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同样也可提高安装有该种汽车格栅的汽车(未图示)的辨识度,易于人们(未图示)识别,进一步地,汽车格栅100整体构造简单且整洁。另外,所述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的栅格4式样与上格栅体I的栅格4式样一致,所述一致是指完全相同、相近似或者风格接近。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的栅格4式样与上格栅体I的栅格4式样相同,而提高汽车前部的辨识度。所述第一部分21的栅格4式样与第二部分22的栅格4式样不同,以进一步提高汽车的辨识度。并且所述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与上格栅体I构成的几何构型、上格栅体I的栅格4和下格栅体2的栅格4与架体3的横梁33也可组成形成识别汽车的整体造型。其中,在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的排列方向上,所述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设有与所述上格栅体I的第一侧边11相对应的第二侧边211以及连接第二侧边211下端的第三边212。所述上格栅体I的第一侧边11的正投影和第二侧边211的正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在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排列方向上,所述上格栅体I、位于上格栅体I与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之间的横梁33及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整体呈倒梯形设计,即上述整体造型为倒梯形。所述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顶部两侧设有向上及向后延伸的定位块213。所述定位块213与架体3的横梁33的第二凹陷3311相卡持以将下格栅体2定位于架体3的下腔体32中。所述下格栅体2的第二部分22呈U型状。所述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与下格栅体2的第二部分22的U型状内壁相连接。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格栅100通过将上格栅体I、横梁33及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或者上格栅体I与下格栅体2的第一部分21设置形成汽车前部的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该整体造型可为具有固定的规则形状的图形,从而将上格栅体I和下格栅体2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系起来,提高安装有该种汽车格栅100的汽车的辨识度,以易于人们识别,同时汽车格栅100整体构造简单且整洁。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格栅,包括上格栅体、下格栅体及连接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的架体,所述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分别设有栅格,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格栅体包括靠近上格栅体的第一部分及与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与上格栅体相匹配,并且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的栅格式样与上格栅体的栅格式样一致以将上格栅体与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构成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的栅格式样与第二部分的栅格式样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体设有位于两侧的第一侧边,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设有沿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排列方向与所述第一侧边相对应的第二侧边、及连接第二侧边的第三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体的第一侧边的正投影和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二侧边的正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所述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沿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排列方向呈倒梯形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二部分呈U型状,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与下格栅体的第二部分的U型状内壁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设有用以分别收容上格栅体及下格栅体的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下腔体的宽度大于上腔体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设有位于架体的上腔体与下腔体之间的横梁,所述横梁延伸至上格栅体与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之间、并与上格栅体及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共同构成所述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设有与架体的横梁相连接以支撑上格栅体的第一臂部,以及与架体的横梁相连接以支撑下格栅体的第二臂部。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I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格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格栅体中部设有用以设置标记的牌板,所述架体为汽车保险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格栅,包括上格栅体、下格栅体及连接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的架体。所述上格栅体和下格栅体分别设有栅格。所述下格栅体包括靠近上格栅体的第一部分及与第一部分相连接的第二部分。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与上格栅体相匹配,并且所述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的栅格式样与上格栅体的栅格式样一致以使上格栅体与下格栅体的第一部分形成易于识别的整体造型。
文档编号B60R19/52GK202541468SQ2012200995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6日
发明者何歌特, 菲力·艾伯尔 申请人:观致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