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54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遮阳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汽车遮阳帘。
背景技术
高温天气停车时,由于车内空调停运车窗封闭,车内温度会在阳光照射下大幅上升,甚至可以超过车外温度,给司乘人员造成很多不便。为避免这种因阳光照射而导致车厢内温度过高,人们提出了多种用于遮挡阳光的产品。各种产品的基础是有遮阳功能的布帘,该布帘至少由外层的铝膜反光层和外层之内的泡沫隔热层构成。这些遮阳产品中,最简单的如一块遮阳帘,需要时挂在车窗内,较复杂的有在窗侧安装机关使遮阳帘可以收放。但它们都是窗内使用的,不仅未能隔绝对来自车顶方向的热量而且对阳光的反射和遮挡是在阳 光进入车窗后发挥作用的,因此效果较低。实验证明,使用上两种遮阳帘后30分钟时车内温度上升8 10°C,60分钟时车内温度上升12 16°C。此外,也有一种从车外将整个车身罩在其内的遮阳产品,但为便于使用通常其隔热层较薄,隔热效果不佳,而且遮挡了车身全部,因不便车辆管理而不适合在公共场所使用。其他,包括前述第二种的一些需要不少附属机构甚至电动、液压等驱动件的遮阳产品,以结构上过于复杂,造价和维护费用也较高。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就是要提供一种在车外使用、结构简单、费用低廉的汽车遮阳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遮阳帘,有以外层铝膜反射层和之内的泡沫隔热层构成的遮阳帘布,由车顶片及车左右片、车前后片组成,其中车左右片和车前后片各以顶边分别与车顶片四周连接,车左右片和车前后片的高度为从车顶到车窗下边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遮阳帘,平铺后为十字形状,不使用时可方便地折叠收藏,使用时将车的前后左右车窗及车顶部分遮盖,通过反射和阻隔将光和热阻挡在车外,经实际测量,在室外温度在32°C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后30分钟时车内温度上升2^3°C,60分钟时车内温度上升3 4°C,隔热效果明显提高。所说车顶片按车顶边长中与短边平行的分割线分割为两块以上并连接,同时所述分割线两端延伸将车左右片或车前后片也进行分割。所说车左右片、车前后片下部安装有相邻片、块之间的连接结构或与车体的连接结构,所说连接结构是带、环、扣、钩结构,以保证对车辆进行有效覆盖和防止在有风天气被吹乱。所说连接采用塑胶薄片粘连连接或在粘连后缝制连接,即所说车顶片和车左右片、车前后片的连接采用塑胶薄片粘连或在粘连后缝制的方式;所说车顶片分割为两块以上后用塑胶薄片粘连或在粘连后缝制;车左右片或车前后片分割后可以用塑胶薄片粘连或在粘连后缝制,也可以不作连接。使所采用的隔热层较厚时有良好的折叠性能,其中塑胶片连接部分是在两片接缝处整条的或是小条间隔的。
图I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展开图,图中1_前后片,2-顶片,3-左右片,4-塑胶条,5-弹力带,6-塑料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一轿车用汽车遮阳帘,由车顶片及与车顶片2、车左右片3、车前后片I组成,且车顶片及左右片各分割为前后两块。遮阳帘的材料是由外层的PVC复铝膜制成的反射层和内层的厚度为3 4_的EVA泡沫隔热层复合而成的遮阳帘布。前后片的左右边和下边按轿车前后窗形状裁剪成斜边和圆弧边,左右片中前后块的前后边按顶片盖在弧形车顶后裁剪成曲线边和斜边,使他们在盖在车上后各块边之间可平服连接。车顶片前后块之间、车前后片顶边和车顶片前后边之间、车左右片顶边与车顶片左右边之间每块各用两条塑胶条4两端粘连后缝制连接。车左右片前后角和车前后片左右角之间安装弹力带5和扣作连接结构,车左右片各块下边中间安装弹力带和塑料钩6,用作与车体之间的连接结构。·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遮阳帘,有以外层铝膜反射层和之内的泡沫隔热层构成的遮阳帘布,其特征是由车顶片及车左右片、车前后片组成,其中车左右片和车前后片各以顶边分别与车顶片四周连接,车左右片和车前后片的高度为从车顶到车窗下边以下。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遮阳帘,其特征是所说车顶片按车顶边长中与短边平行的分割线分割为两块以上并连接,同时所述分割线两端延伸将车左右片或车前后片也进行分割。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遮阳帘,其特征是所说车左右片、车前后片下部安装有相邻片之间的连接结构或与车体的连接结构,所说连接结构是带、环、扣、钩结构。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遮阳帘,其特征是所说连接采用塑胶薄片粘连连接或在粘连后缝制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遮阳帘,有以外层铝膜反射层和之内的泡沫隔热层构成的遮阳帘布,由车顶片及与车顶片[2]、车左右片[3]、车前后片[1]组成,其中车左右片和车前后片各以顶边分别与车顶片四周连接,车左右片和车前后片的高度为从车顶到车窗下边以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遮阳帘,平铺后为十字形状,不使用时可方便地折叠收藏,使用时将车的前后左右车窗及车顶部分遮盖,通过反射和阻隔将光和热阻挡在车外,经实际测量,在室外温度在32℃时使用本实用新型后30分钟时车内温度上升2~3℃,60分钟时车内温度上升3~4℃,隔热效果明显提高。
文档编号B60J3/00GK202727930SQ20122017763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
发明者王国兴 申请人:王国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