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吸能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38818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缓冲吸能气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汽车儿童安全座是一种系于汽车座位上,供小童乘坐,有束缚设备,并能在发生车祸时,束缚着小童以保障小童安全的座椅。当汽车发生碰撞时,座椅内的儿童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可能对儿童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缓冲吸能气囊。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缓冲吸能气囊,它包括缓冲气囊和若干连接在缓冲气囊底部的吸能气囊,缓冲气囊上设置有若干与吸能气囊相连通的第一换气孔,缓冲气囊上设置有第一气阀,第一气阀的阀体可移动地插在第一换气孔中,第一气阀的上端位于吸能气囊内下端位于缓冲气囊内,并可相对第一换气孔移动,第一气阀的下端具有第一下承压面,第一气阀的上端具有第一上承压面,第一下承压面在第一换气孔的下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换气孔的下端面,第一气阀的阀体的下部与第一换气孔的孔壁贴紧配合,第一气阀的阀体的上部与第一换气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空隙。所述的上和下的方向是根据本缓冲吸能气囊习惯上正常安装使用时的状态来定义的。进一步地,第一气阀具有封闭位置和换气位置,当第一气阀位于封闭位置时,第一换气孔的下部封闭,当第一气阀位于换气位置时,第一气阀的阀体的上部移动到第一换气孔的下部,缓冲气囊和吸能气囊之间相连通。更进一步地,第一上承压面在第一换气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换气孔的上端面部分重叠。优选地,缓冲气囊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换气孔,缓冲气囊上设置有第二气阀,第二气阀的阀体可移动地插在第二换气孔中,第二气阀的下端位于吸能气囊内上端位于缓冲气囊内,并可相对第二换气孔移动,第二气阀的上端具有第二上承压面,第二气阀的下端具有第二下承压面,第二上承压面在第二换气孔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换气孔的上端面,第二气阀的阀体的上部与第二换气孔的孔壁贴紧配合,第二气阀的阀体的下部与第二换气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空隙。进一步地,第二气阀具有封闭位置和换气位置,当第二气阀位于封闭位置时,第二换气孔的上部封闭,当第二气阀位于换气位置时,第二气阀的阀体的下部移动到第二换气孔的上部,缓冲气囊与外界相连通。更进一步地,第二下承压面在第二换气孔的下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换气孔的下端面部分重叠。优选地,缓冲气囊包括位于底部具有固定体以及四周与固定体的四周相密封连接的本体,吸能气囊密封连接在固定体的下方,第一换气孔和第二换气孔开设在固定体上。[0011]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应用于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上,正常使用时该气囊起到缓冲作用,当汽车碰撞时此装置能够瞬时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避免对儿童及成员造成伤害,此装置也可以用于其它需要缓冲、吸能的产品。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的主视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的A-A截面剖视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的B-B截面剖视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的局部视图C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的局部视图D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的立体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在碰撞吸能后的状态图。图中标号为10、缓冲气囊;11、第一换气孔;12、第二换气孔;13、固定体;14、本体;20、吸能气囊;30、第一气阀;301、第一下承压面;302、第一上承压面;31、第一封板;32、第一连杆;33、第一^H牛;40、第二气阀;401、第二下承压面;402、第二上承压面;41、第二封板;42、第二连杆;43、第二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从附图I至附图7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缓冲吸能气囊,它包括缓冲气囊10和若干连接在缓冲气囊10底部的吸能气囊20,缓冲气囊10上设置有若干与吸能气囊20相连通的第一换气孔11。缓冲气囊10包括位于底部具有固定体13以及四周与固定体13的四周相密封连接的本体14,吸能气囊20密封连接在固定体13的下方,第一换气孔11开设在固定体13上。缓冲气囊10上设置有第一气阀30,第一气阀30的阀体可移动地插在第一换气孔11中,第一气阀30的下端位于吸能气囊20内上端位于缓冲气囊10内,并可相对第一气阀30移动,第一气阀30的下端具有第一下承压面301,第一气阀30的上端具有第一上承压面302,第一下承压面301在第一换气孔11的下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换气孔11的下端面,第一上承压面302在第一换气孔11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换气孔11的上端面部分重叠,第一气阀30的阀体的下部与第一换气孔11的孔壁贴紧配合,第一气阀30的阀体的上部与第一换气孔11的孔壁之间具有空隙。第一气阀30具有封闭位置和换气位置,当第一气阀30位于封闭位置时,第一换气孔11的下部封闭,当第一气阀30位于换气位置时,第一气阀30的阀体的上部移动到第一换气孔11的下部,缓冲气囊10和吸能之间20相连通。[0028]如附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阀30包括位于吸能气囊20内的第一封板31、一端与第一封板31相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换气孔11的第一连杆32、位于缓冲气囊10内并与第一连杆32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一卡件33,第一封板31具有上述的第一下承压面301,第一卡件33具有上述的第一上承压面302,第一连杆32成锥形,该锥形较粗的一端与第一封板3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32即为第一气阀30的阀体。固定体13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换气孔12,本实施例中设有两个。缓冲气囊10上设置有第二气阀40,第二气阀40的阀体可移动地插在第二换气孔12中,第二气阀40的下端位于吸能气囊20内上端位于缓冲气囊10内,并可相对第二换气孔12移动,第二气阀40的上端具有第二上承压面402,第二气阀40的下端具有第二下承压面401,第二上承压面402在第二换气孔1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换气孔12的上端面,第二下承压面401在第二换气孔12的下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换气孔12的下端面部分重叠,第二气阀40的阀体的上部与第二换气孔12的孔壁贴紧配合,第二气阀40的阀体的下部与第二换气孔12的孔壁之间具有空隙。 第二气阀40具有封闭位置和换气位置,当第二气阀40位于封闭位置时,第二换气孔12的上部封闭,当第二气阀40位于换气位置时,第二气阀40的阀体的下部移动到第二换气孔12的上部,缓冲气囊10与外界相连通。如附图5所示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气阀40包括位于缓冲气囊10内的第二封板41、一端与第二封板41相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二换气孔12的第二连杆42、与第二连杆42的另一端相连接的第二卡件43,第二封板41具有上述的第二上承压面402,第二卡件43具有上述的下承压面401,第二连杆42成锥形,该锥形较粗的一端与第二封板4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杆42即为第二气阀40的阀体。当发生碰撞,缓冲气囊10受力时,第一气阀11的第一上承压面302受压,第一气阀30位于换气位置,第二气阀12的上承压面402受压,第二气阀40位于封闭位置,缓冲气囊10受压变形,其内的气体通过第一换气孔11进入吸能气囊20内,吸能气囊20膨胀;当施加在缓冲气囊10上的力消失,吸能气囊20内的气压大于缓冲气囊10内的气压,第一气阀11的第一下承压面301受压,第一气阀11向上移动至封闭位置,缓冲气囊10与吸能气囊20之间不连通,能量被锁定不能释放,此时第二气阀12的下承压面401受压,第二气阀40向上移动至换气位置,缓冲气囊10与外界相连通,外界气体通过第二换气孔12进入缓冲气囊10内,缓冲气囊10缓慢恢复原状,不会对座位内儿童造成冲击。缓冲气囊10和吸能气囊20采用记忆性材料,碰撞变形后可自主恢复形状,本缓冲吸能气囊可用于儿童座椅的头部、侧面、后背等部位,在发生碰撞时起到吸能保护的作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缓冲吸能气囊,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缓冲气囊(10)和若干连接在所述缓冲气囊(10)底部的吸能气囊(20),所述的缓冲气囊(10)上设置有若干与吸能气囊(20)相连通的第一换气孔(11),所述的缓冲气囊(10)上设置有第一气阀(30),第一气阀(30)的阀体可移动地插在第一换气孔(11)中,第一气阀的上端位于吸能气囊(20)内下端位于缓冲气囊(10)内,并可相对第一换气孔(11)移动,所述的第一气阀(30)的下端具有第一下承压面(301),第一气阀(30)的上端具有第一上承压面(302),所述的第一下承压面(301)在第一换气孔(11)的下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换气孔(11)的下端面,所述第一气阀(30)的阀体的下部与第一换气孔(11)的孔壁贴紧配合,第一气阀(30)的阀体的上部与第一换气孔(11)的孔壁之间具有空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缓冲吸能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气阀(30)具有封闭位置和换气位置,当第一气阀(30)位于封闭位置时,所述的第一换气孔(11)的下部封闭, 当第一气阀(30)位于换气位置时,所述的第一气阀(30)的阀体的上部移动到第一换气孔(11)的下部,所述的缓冲气囊(10)和吸能气囊(20)之间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缓冲吸能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上承压面(302)在第一换气孔(11)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一换气孔(11)的上端面部分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缓冲吸能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气囊(10)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换气孔(12),所述的缓冲气囊(10)上设置有第二气阀(40),所述第二气阀(40)的阀体可移动地插在第二换气孔(12)中,第二气阀(40)的下端位于吸能气囊(20)内上端位于缓冲气囊(10)内,并可相对第二换气孔(12)移动,所述的第二气阀(40)的上端具有第二上承压面(402),第二气阀(40)的下端具有第二下承压面(401),所述的第二上承压面(402)在第二换气孔(12)的上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二换气孔(12)的上端面,所述第二气阀(40)的阀体的上部与第二换气孔(12)的孔壁贴紧配合,第二气阀(40)的阀体的下部与第二换气孔(12)的孔壁之间具有空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吸能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气阀(40)具有封闭位置和换气位置,当第二气阀(40)位于封闭位置时,所述的第二换气孔(12)的上部封闭,当第二气阀(40)位于换气位置时,所述的第二气阀(40)的阀体的下部移动到第二换气孔(12)的上部,所述的缓冲气囊(10)与外界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吸能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承压面(401)在第二换气孔(12)的下端面所在平面上的投影与第二换气孔(12)的下端面部分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缓冲吸能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气囊(10)包括位于底部具有固定体(13)以及四周与所述固定体(13)的四周相密封连接的本体(14),所述的吸能气囊(20)密封连接在固定体(13)的下方,所述的第一换气孔(11)和第二换气孔(12)开设在所述固定体(13)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缓冲吸能气囊,它包括缓冲气囊和若干连接在缓冲气囊底部的吸能气囊,缓冲气囊上设置有若干与吸能气囊相连通的第一换气孔,缓冲气囊上设置有第一气阀,第一气阀的阀体可移动地插在第一换气孔中,第一气阀的上端位于吸能气囊内下端位于缓冲气囊内,第一气阀的阀体的下部与第一换气孔的孔壁贴紧配合,第一气阀的阀体的上部与第一换气孔的孔壁之间具有空隙。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气囊应用于汽车儿童安全座椅上,正常使用时该气囊起到缓冲作用,当汽车碰撞时此装置能够瞬时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避免对儿童及成员造成伤害,此装置也可以用于其它需要缓冲、吸能的产品。
文档编号B60R21/207GK202557476SQ20122018858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8日
发明者邬纯雷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