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4936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遮阳帘挂钩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
背景技术
遮阳帘是指用来有效遮挡汽车的前挡玻璃、侧后挡玻璃前的阳光。遮阳帘可以根据不同车型前挡玻璃、侧后挡玻璃弧度尺寸来设计,并且可以带有自动匀速机构的高档遮阳帘。遮阳帘的结构包括卷轴、定位杆、两个固定座、复位弹簧、两个端塞等。现有车型上手动后风窗遮阳帘上设有后风窗遮阳帘挂钩,通过后风窗遮阳帘挂钩挂接在顶盖内饰板上,不利于遮阳帘的使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 201824845U,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5月11日,公开了一种汽车遮阳帘挂钩,包括本体,本体上具有用于与汽车连接的安装部和挂钩部,安装部上设有安装孔且所述安装部的下侧向外弯折形成弯折部,挂钩部设置于弯折部上,在安装部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弯折部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加强筋。该实用新型的不足之处在于,该挂钩直接通过安装孔使用螺钉固定在汽车车体连接,不利于遮阳帘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遮阳帘挂钩安装拆卸不便,不利于遮阳帘使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遮阳帘挂钩安装拆卸、利于遮阳帘使用、能够多次安装拆卸使用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包括挂钩座本体和挂钩座转芯,所述的挂钩座本体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的挂钩座本体底面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与空腔结构连通,所述的挂钩座转芯通过开口安装在挂钩座本体内部的空腔结构中,所述的挂钩座本体上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结构,所述的凸出结构是在空腔结构内,所述的凸出结构两侧开有缝隙,所述的挂钩座转芯上设有与凸出结构相对应的卡槽。所述的挂钩座本体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的挂钩座本体底面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与空腔结构连通,所述的挂钩座转芯通过开口安装在挂钩座本体内部的空腔结构中,所述的挂钩座本体上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结构,所述的凸出结构是在空腔结构内,所述的凸出结构两侧开有缝隙,所述的挂钩座转芯上设有与凸出结构相对应的卡槽,挂钩座本体利用自身带有的凸出结构通过挂钩座转芯固定在车身顶盖上,当遮阳帘挂钩座未固定到车身顶盖上时,挂钩座本体上的凸出结构置于挂钩座本体的空腔内,与挂钩座转芯的卡槽相配合,当挂钩座转芯旋转后,挂钩座本体空腔内上的凸处结构被挂钩座转芯挤压,使其凸出结构的外侧面顶出,从而将挂钩座本体固定在车身顶盖上,遮阳帘只要挂在开口上就可以固定了。这样设计达到了便于遮阳帘挂钩安装拆卸、利于遮阳帘使用、能够多次安装拆卸使用的目的。[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挂钩座转芯包括挂钩座转芯本体、圆台和挡板,所述的挡板置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下端,所述的圆台置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上端,所述的卡槽位于圆台与挂钩座转芯本体之间,通过挡板和圆台使得挂钩座转芯限位在挂钩座本体内部。作为优选,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下端的直径比挂钩座转芯本体上端的直径大,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直径从中间向上端逐渐减小,通过突出结构与卡槽的结合,可以防止挂钩座转芯掉出挂钩座本体。作为优选,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上端直径比圆台的下底面直径小,这样形成了与突出结构相对应的卡槽,用于限位挂钩座转芯。作为优选,所述挡板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下端直径比挡板的直径小,在压入挂钩座转芯时,用于限位挂钩座转芯,防止用力过大而导致挂钩座转芯脱离挂钩座本体。作为优选,所述的挡板上设有安装槽,通过安装槽便于挂钩座转芯的旋转操作。作为优选,所述开口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开口的边长比挡板的直径大,方便对挂钩座转芯进行旋转操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遮阳帘挂钩安装拆卸、利于遮阳帘使用、能够多次安装拆卸使用,遮阳帘挂钩座在安装拆卸后不易于失效,防止遮阳帘挂钩座在拆装后脱落,操作方便,安装牢固,结构简单。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挂钩座转芯未压入的剖面图;图3是挂钩座转芯压入后的剖面图。图中1.挂钩座本体,2.挂钩座转芯,3.凸出结构,4.圆台,5.安装槽,6.开口,
7.挡板,8.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I、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包括挂钩座本体I和挂钩座转芯2,挂钩座本体I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挂钩座本体I底面上设有开口 6,开口 6与空腔结构连通,挂钩座转芯2通过开口 6安装在挂钩座本体I内部的空腔结构中,挂钩座本体I上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结构3,凸出结构3是在空腔结构内,凸出结构3两侧开有缝隙,挂钩座转芯2上设有与凸出结构3相对应的卡槽8。挂钩座转芯2包括挂钩座转芯本体、圆台4和挡板7,挡板7置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下端,圆台4置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上端,卡槽8位于圆台4与挂钩座转芯本体之间。挂钩座转芯本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挂钩座转芯本体下端的直径比挂钩座转芯本体上端的直径大,挂钩座转芯本体从下端到中间的形状呈圆柱状,挂钩座转芯本体的直径从中间向上端逐渐减小。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上端直径比圆台4的下底面直径小。挡板7的横截面为圆形,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下端直径比挡板7的直径小。挡板7上设有安装槽5。所述开口 6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开口 6的边长比挡板7的直径大。两个凸出结构3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上端直径,且小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下端直径,如图3所示。手动后风窗遮阳帘通过后风窗遮阳帘挂钩挂接在遮阳帘挂钩座上,而挂钩座本体I通过其自身带有的凸出结构3固定在车身顶盖上,当遮阳帘挂钩座未固定到车身顶盖上时,挂钩座本体I上的凸出结构3为被挤压,置于挂钩座转芯2的卡槽8内,当挂钩座转芯2旋转后,挂钩座转芯2在挂钩座本体I的圆柱孔中向上运动,遮阳帘挂钩座通过其自身凸出结构与车身顶盖固定,由于挂钩座转芯本体下端的直径比挂钩座本体I上两个凸出结构3之间的最小距离大,将挂钩座本体I上的凸出结构3挤开,凸出结构3产生形变,从而使其固定在车身顶盖钣金上,当挂钩座转芯2通过挤开的凸出结构3与挂钩座本体I过盈配合后,挂钩座转芯2停止行进,与挂钩座本体I固定,使其凸出结构3处于张开状态,从而跟车身顶盖钣金固定。在拆卸时,只需要旋转挂钩座转芯2,凸出结构3随着挂钩座转芯2的移动慢慢滑入到卡槽8中,凸出结构3产生形变,凸出结构3的外侧面随着凸出结构3进入到卡槽8中而恢复到未被顶出时的状态,从而跟车身顶盖钣金脱离。这样设计避免若挂钩座转芯上带凸出结构在与挂钩座本体装配时需考虑两者之间的旋转,增加挂钩座本体上的凸出结构与车身钣金卡接的长度,使两者搭接更加牢靠,并且在多次安装拆卸后避免失效,能 进行多次使用,减少失效。
权利要求1.一种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其特征是,包括挂钩座本体(I)和挂钩座转芯(2),所述的挂钩座本体(I)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的挂钩座本体(I)底面上设有开口(6),所述的开口( 6 )与空腔结构连通,所述的挂钩座转芯(2 )通过开口( 6 )安装在挂钩座本体(I)内部的空腔结构中,所述的挂钩座本体(I)上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结构(3 ),所述的凸出结构(3 )是在空腔结构内,所述的凸出结构(3 )两侧开有缝隙,所述的挂钩座转芯(2 )上设有与凸出结构(3)相对应的卡槽(8)。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其特征是,所述的挂钩座转芯(2)包括挂钩座转芯本体、圆台(4)和挡板(7),所述的挡板(7)置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下端,所述的圆台(4)置于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上端,所述的卡槽(8)位于圆台(4)与挂钩座转芯本体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其特征是,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横截面均为圆形,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下端的直径比挂钩座转芯本体上端的直径大,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直径从中间向上端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其特征是,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上端直径比圆台(4)的下底面直径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其特征是,所述挡板(7)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挂钩座转芯本体的下端直径比挡板(7)的直径小。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其特征是,所述的挡板(7)上设有安装槽(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其特征是,所述开口(6)的形状为正方形,所述开口(6)的边长比挡板(7)的直径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旨在提供一种便于遮阳帘挂钩安装拆卸、利于遮阳帘使用、能够多次安装拆卸使用的后风窗遮阳帘挂钩座。它包括挂钩座本体和挂钩座转芯,所述的挂钩座本体内部设有空腔结构,所述的挂钩座本体底面上设有开口,所述的开口与空腔结构连通,所述的挂钩座转芯通过开口安装在挂钩座本体内部的空腔结构中,所述的挂钩座本体上左右两侧设有凸出结构,所述的凸出结构是在空腔结构内,所述的凸出结构两侧开有缝隙,所述的挂钩座转芯上设有与凸出结构相对应的卡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便于遮阳帘挂钩安装拆卸、利于遮阳帘使用、能够多次安装拆卸使用,防止遮阳帘挂钩座在拆装后脱落,安装牢固。
文档编号B60J1/20GK202685852SQ20122029245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赵智慧, 王国良, 戴开红, 李国林, 李宏华, 李功赋, 吴成明,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