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630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生产技术领域中,实车碰撞是检验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但实车碰撞的试验费用较高,因此需对其进行仿真测试,但由于需要真实的碰撞过程方能检验车辆的设计和质量,因此仿真测试过程中必须能够模拟汽车碰撞中的吸能过程,才可保证车辆上所测定的减速度波形和实车相应的加速度相吻合,模拟仿真试验才算成功。汽车中重要的内饰件,比如仪表板本体,手套箱,门板等,其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被动保护乘客的需要,一般需要做碰撞试验,测试其设计的内饰件能否达到相应的碰撞法规的要求,在碰撞区域设置吸能器或设计相应的吸能结构是测试碰撞效果的有效方法。现·有的碰撞试验吸能器结构复杂,调试难度大,精度不易控制,且设备成本高,因此发明一种新型的汽车碰撞测试吸能器对提高碰撞安全性非常有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它包括多个固定设置在汽车内饰件后表面上的吸能器本体,所述吸能器本体相互固定连接,吸能器本体由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组成,硬胶结构设有中空部位,软胶结构固定套设在硬胶结构的中空部位内。所述的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均为六边形蜂窝状排列。本实用新型中,硬胶结构的生产只需制造出几套尺寸不一的模具即可,相应的把生产硬胶部分的模具当做嵌件,即可相应的生产出不同尺寸的软胶结构,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小。本实用新型中,根据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区域表面的曲率特点,其背部可放置空间大小,以及汽车内饰件的吸能要求,调节好吸能器本体中的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的比例关系,并把各个吸能器本体组装成整体后,固定设置在需进行碰撞性能测试的汽车内饰件的后表面上。当汽车内饰件发生碰撞时,由于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采用软硬结合,使其既有一定的刚度,防止碰撞区域快速溃缩变形,又通过软胶结构有效吸收和缓冲撞击产生的能量,从而到达获得一个合理吸能过程的目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效减少碰撞区域塑料飞削的产生。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且生产成本较低,安装方便,并可以根据碰撞测试区域的安全性要求,仅通过简单调节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的比例,制造出不同吸能特点的吸能器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软胶部分可承受相当大的弹性变形,故此吸能器可随内饰产品表面曲率一起变形,适用区域广。
图I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硬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软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如图I所示,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它包括多个固定设置在汽车内饰·件2后表面上的吸能器本体1,吸能器本体I相互固定连接,吸能器本体I由硬胶结构al和软胶结构a2组成,硬胶结构al设有中空部位,软胶结构a2固定套设在硬胶结构al的中空部位内。本实例中的硬胶结构al和软胶结构a2均为六边形蜂窝状排列。本实施例结构简单,硬胶结构al和软胶结构a2可由同一套模具加工成型,且安装方便,并可以根据碰撞测试区域的安全性要求,仅通过简单调节硬胶结构al和软胶结构a2的比例,制造出不同吸能特点的吸能器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软胶部分a2可承受相当大的弹性变形,故此吸能器可随内饰产品表面曲率一起变形,适用区域广。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它包括多个固定设置在汽车内饰件后表面上的吸能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本体相互固定连接,吸能器本体由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组成,硬胶结构设有中空部位,软胶结构固定套设在硬胶结构的中空部位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均为六边形蜂窝状排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碰撞测试吸能器,它包括多个固定设置在汽车内饰件后表面上的吸能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器本体相互固定连接,吸能器本体由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组成,硬胶结构设有中空部位,软胶结构固定套设在硬胶结构的中空部位内。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且生产成本较低,安装方便,并可以根据碰撞测试区域的安全性要求,仅通过简单调节硬胶结构和软胶结构的比例,制造出不同吸能特点的吸能器结构。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软胶部分可承受相当大的弹性变形,故此吸能器可随内饰产品表面曲率一起变形,适用区域广。
文档编号B60R13/00GK202782976SQ2012203450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7日
发明者孙涛, 陶钧, 彭文涛, 王建国 申请人:东风伟世通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