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液压驱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7816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液压驱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液压驱动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通常是利用具有曲轴的发动机来驱动,这种发动机加上与之配套的离合器、变速箱、差速器、传动轴等装置,使汽车的结构非常复杂,从而导致车辆的整体重量、能耗、制造费用、运行费用等均处于较高水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车辆的动力系统传动效率高,能耗少,比现有的汽车更加节能环保的全液压驱动车。本实用新型的全液压驱动车,包括一个以上的左驱动轮、一个以上的右驱动轮和车架,每个所述左驱动轮和每个所述右驱动轮分别采用一个双向液压马达驱动,每个双向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上的C油口相连,每个双向液压马达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上的D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上的A进油口与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的出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上的B卸油口与回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与密闭式油箱的进油口相连,所述车架上设有内燃压缩机,内燃压缩机包括点火装置和内燃机缸体,内燃机缸体内的下部设有活塞复位室,内燃机缸体内的上部设有圆柱形的燃烧室,燃烧室内的底部设有活塞,活塞的底部与设置在活塞复位室内的复位弹簧的顶端相贴,复位弹簧的底端顶在活塞复位室内的底部,活塞的底端与冷机液压缸内的柱塞的顶端相配合,冷机液压缸的下部通过排液阀与所述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的进油口相连,冷机液压缸的下部通过进液阀和供油管路的出油口相连,供油管路的中部串联有可让液压油流向冷机液压缸的单向阀,供油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密闭式油箱的出油口相连,所述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的中部串联有可让液压油流向所述电磁换向阀的单向阀,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的中部设有蓄能器,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上位于设有蓄能器与所述电磁换向阀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脚踏式启闭截门,所述燃烧室的上部设有进气阀和排气阀,排气阀通过排气管与外接相连,所述进气阀通过管路与空气燃料混合器相连,空气燃料混合器通过燃油输送管与燃料箱相连,空气燃料混合器通过增压空气输送管与进气增压器相连,进气增压器通过空气进气道与外界相连,活塞(10)的底端与冷机液压缸(19)内的柱塞(24)的顶端相配
口 ο本实用新型的全液压驱动车,其中所述供油管路和所述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上分别串联有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全液压驱动车,其中所述排液阀和所述进液阀设置在所述冷机液压缸的下部,所述左驱动轮和所述右驱动轮的数量同为2个。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在使用时,燃料箱中的汽油、酒精或天然气可通过燃油输送管进入空气燃料混合器,在此与空气混合后进入燃烧室内,并在燃烧室内燃烧做功,推动燃烧室内的活塞向下运动,并同时向下推动冷机液压缸内的柱塞,冷机液压缸内的柱塞向下运动,将冷机液压缸内的液压油加压输送至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进入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一部分可被储存进蓄能器,另一部分则直接流向每个双向液压马达,利用双向液压马达驱动每个左驱动轮和每个右驱动轮,然后液压油再通过电磁换向阀、回油管路流回到密闭式油箱。当活塞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排气阀打开,活塞在复位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将燃烧室内的气体排出燃烧室,同时密闭式油箱内的液压油经由供油管路进入冷机液压缸内,而此阶段流向每个双向液压马达的高压动力液压油来自被储存进蓄能器中的液压油。因此,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的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车辆的动力系统传动效率高,能耗少,比现有的汽车更加环保的特点。总之,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具有以下几项突出的进步I、由于不需要曲轴、离合器、变速箱、差速器、传动轴等结构,故加工方便,车辆制造成本低; 2、液力马达即使在很高的转速下,对于车子产生的共振也影响较小;3、通过增加冷热机单元数量可以达到提高排量的目的,理论上没有上限;4、当蓄能器达到设计蓄能压力时,踏下油门的同时汽车即运动;0-100公里的起动时间极短;5、纯机械部件的减少,对于机油或润滑剂的需求减少,且液压油可循环使用,较为环保。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实用新型。

图I为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的原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的燃烧室部分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图2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的冷机液压缸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包括左驱动轮I、右驱动轮2和车架,每个左驱动轮I和每个右驱动轮2分别采用一个双向液压马达3驱动,每个双向液压马达3的进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4上的C油口相连,每个双向液压马达3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4上的D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4上的A进油口与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的出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4上的B卸油口与回油管路6的进油口相连,回油管路6的出油口与密闭式油箱7的进油口相连,车架上设有内燃压缩机,内燃压缩机包括点火装置和内燃机缸体8,内燃机缸体8内的下部设有活塞复位室,内燃机缸体8内的上部设有圆柱形的燃烧室9,燃烧室9内的底部设有活塞10,活塞10的底部与设置在活塞复位室内的复位弹簧11的顶端相贴,复位弹簧11的底端顶在活塞复位室内的底部,活塞的底端与冷机液压缸19内的柱塞24的顶端相配合,冷机液压缸19的下部通过排液阀25与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的进油口相连,冷机液压缸19的下部通过进液阀26和供油管路12的出油口相连,供油管路12的中部串联有可让液压油流向冷机液压缸19的单向阀,供油管路12的进油口与密闭式油箱7的出油口相连,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的中部串联有可让液压油流向电磁换向阀4的单向阀,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的中部设有蓄能器13,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上位于设有蓄能器13与电磁换向阀4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脚踏式启闭截门14,燃烧室9的上部设有进气阀22和排气阀23,排气阀23通过排气管18与外接相连,进气阀22通过管路与空气燃料混合器15相连,空气燃料混合器15通过燃油输送管与燃料箱20相连,空气燃料混合器15通过增压空气输送管21与进气增压器16相连,进气增压器16通过空气进气道17与外界相连。上述供油管路12和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上分别串联有过滤器。上述排液阀25和进液阀26设置在冷机液压缸19的下部,左驱动轮I和右驱动轮2的数量同为2个。本实用新型全液压驱动车在使用时,燃料箱20中的燃料(汽油、酒精或可燃气)通过燃料输送管进入空气燃料混合器15,在此与来自空气进气道17、进气增压器16的空气按最佳燃烧比例混合后,通过燃烧室9上部的进气阀22进入燃烧室9内,当进气阀22关闭,燃料在燃烧室9内燃烧做功,并推动燃烧室9内的活塞10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活塞10则会压缩复位弹簧11,并同时向下推动冷机液压缸19内的柱塞24的顶端,冷机液压缸19内的柱塞24向下运动,将冷机液压缸19内的液压油加压输送至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进入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 —部分可被储存进蓄能器13,另一部分则直接通过开启状态的脚踏式启闭截门14、电磁换向阀4流向每个双向液压马达3,利用双向液压马达3驱动每个左驱动轮I和每个右驱动轮2,然后液压油再通过电磁换向阀4、回油管路6流回到密闭式油箱7。当活塞10向下运动到最低位置,排气阀23打开,活塞10在复位弹簧11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将燃烧室9内的气体经由排气阀23、排气管18排出燃烧室9,同时密闭式油箱7内的液压油经由供油管路12被抽入或被推入冷机液压缸19内,而此阶段流向每个双向液压马达3的高压动力液压油可以是来自被储存进蓄能器13中的液压油。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全液压驱动车,包括一个以上的左驱动轮(I)、一个以上的右驱动轮(2)和车架,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左驱动轮(I)和每个所述右驱动轮(2)分别采用一个双向液压马达(3)驱动,每个双向液压马达(3)的进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4)上的C油口相连,每个双向液压马达(3)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4)上的D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⑷上的A进油口与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的出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⑷上的B卸油口与回油管路(6)的进油口相连,回油管路(6)的出油口与密闭式油箱(7)的进油口相连,所述车架上设有内燃压缩机,内燃压缩机包括点火装置和内燃机缸体(8),内燃机缸体(8)内的下部设有活塞复位室,内燃机缸体(8)内的上部设有圆柱形的燃烧室(9),燃烧室(9)内的底部设有活塞(10),活塞(10)的底部与设置在活塞复位室内的复位弹簧(11)的顶端相贴,复位弹簧(11)的底端顶在活塞复位室内的底部,活塞(10)的底端与冷机液压缸(19)内的柱塞(24)的顶端相配合,冷机液压缸(19)的下部通过排液阀(25)与所述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的进油口相连,冷机液压缸(19)的下部通过进液阀(26)和供油管路(12)的出油口相连,供油管路(12)的中部串联有可让液压油流向冷机液压缸(19)的单向阀,供油管路(12)的进油口与所述密闭式油箱(7)的出油口相连,所述高压液压油 输出管路(5)的中部串联有可让液压油流向所述电磁换向阀(4)的单向阀,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的中部设有蓄能器(13),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上位于设有蓄能器(13)与所述电磁换向阀(4)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脚踏式启闭截门(14),所述燃烧室(9)的上部设有进气阀(22)和排气阀(23),排气阀(23)通过排气管(18)与外接相连,所述进气阀(22)通过管路与空气燃料混合器(15)相连,空气燃料混合器(15)通过燃油输送管与燃料箱(20)相连,空气燃料混合器(15)通过增压空气输送管(21)与进气增压器(16)相连,进气增压器(16)通过空气进气道(17)与外界相连,活塞(10)的底端与冷机液压缸(19)内的柱塞(24)的顶端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全液压驱动车,其特征是所述供油管路(12)和所述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5)上分别串联有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液压驱动车,其特征是所述排液阀(25)和所述进液阀(26)设置在所述冷机液压缸(19)的下部,所述左驱动轮(I)和所述右驱动轮(2)的数量同为2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液压驱动车,包括左驱动轮、右驱动轮和车架,每个左驱动轮和每个右驱动轮分别采用一个双向液压马达驱动,每个双向液压马达的进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上的C油口相连,每个双向液压马达的出油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电磁换向阀上的D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上的A进油口与高压液压油输出管路的出油口相连,电磁换向阀上的B卸油口与回油管路的进油口相连,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与密闭式油箱的进油口相连,车架上设有内燃压缩机,内燃压缩机包括点火装置和内燃机缸体。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造价低,车辆的动力系统传动效率高,能耗少,比现有的汽车更加环保的全液压驱动车。
文档编号B60K17/10GK202764700SQ201220414339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熊秋池, 孟庆辉 申请人:熊秋池, 孟庆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