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护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83950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用护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护栏。
背景技术
在行驶过程中,一般客车随时会遇到交通障碍而进行减速或紧急制动,这种情况下,靠近乘客门的乘客就不可避免撞击护栏而产生伤害事故,以前的护栏大多乘客门处安装金属管扶手,这样在撞击时,由于有效防护的面积小,漏空太大,金属管又比较硬,没有起到防撞缓冲的作用。因此需要一种防撞缓冲能力较好的,能提高安全性的护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缓冲吸能设计,在抗弯、抗扭、抗拉强度及车体防撞吸能性上提高安全系数的护栏。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车用护栏,包括上下横杆、左右竖杆和底脚,上下横杆与左右竖杆为注塑整体组成护栏框架,底脚插入护栏框架下部端口处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左竖杆和下横杆上装有与底脚平行的一个弯曲扶手杆,护栏框架内设有大面积软质护板。为了增加护栏主体乘客区的安全性,护栏框架外层覆盖一层发泡层。所述发泡层厚度不小于20mm为了增加软件护板的安全性,里面有装饰面板和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厚度不小于20mm。为了让撞击时减少乘客伤害,护栏框架邵氏硬度不大于50度。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施以缓冲吸能设计,在抗弯、抗扭、抗书室拉强度及车体防撞吸能性上安全系数提高的护栏。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扶手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I为上横杆,2为下横杆,3为左竖杆,4为右竖杆,5为扶手杆,6为底脚,7为软质护板,8为护栏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0017]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车用护栏,包括上横杆1、下横杆2、左竖杆3、右竖杆4和底脚6,上横杆1、下横杆2与左竖杆3、右竖杆4为注塑整体组成护栏框架8,底脚6插入护栏框架8下部端口处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左竖杆3和下横杆2上装有与底脚6平行的一个弯曲扶手杆5,护栏框架8内设有大面积软质护板7。所述的护栏框架8外层覆盖一层发泡层。所述发泡层厚度为20mm。 所述软质护板7包括装饰面板和海绵层。所述海绵层厚度为20mm。所述的护栏框架8邵氏硬度为50度。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发泡层的厚度改为30mm,海绵层厚度改为30mm,护栏框架8的邵氏硬度为45度。该护栏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同时,在遇到意外情况的时候,又不至于太过坚硬,而对乘客造成损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车用护栏,包括上横杆(I)、下横杆(2)、左竖杆(3)、右竖杆(4)和底脚(6),上横杆(I)、下横杆(2 )、左竖杆(3 )和右竖杆(4 )为注塑整体组成护栏框架(8 ),底脚(6 )插入护栏框架(8)下部端口处固定,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在左竖杆(3)和下横杆(2)上装有与底脚(6)平行的一个弯曲扶手杆(5),护栏框架(8)内设有大面积软质护板(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框架(8)外层覆盖一层发泡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厚度为20mm-30mm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质护板(7)包括装饰面板和海绵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绵层厚度在20mm-30mm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护栏,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栏框架(8)邵氏硬度在45-50度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车用护栏,包括上下横杆、左右竖杆和底脚,上下横杆与左右竖杆为注塑整体组成护栏框架,底脚插入护栏框架下部端口处固定,其特征在于在左竖杆和下横杆上装有与底脚平行的一个弯曲扶手杆,护栏框架内设有大面积软质护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防撞缓冲、使用舒适、牢固耐用功能。
文档编号B60N3/00GK202966043SQ20122064102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李德云, 林峰 申请人:江苏先昌电能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