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车用脚支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3743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乘车用脚支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乘车用脚支撑,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且高度可调节的乘车用脚支撑。
背景技术
旅游作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观赏周围景物,享受美景带来喜悦的同时,也重视希望身心得到尽可能的休息。乘车作为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有时可能会在车上经过漫长的旅途。乘车时,由于空间十分狭小,坐久了会有一种身心疲倦的感觉,使旅行人员得不到休息。
经过了旅途上的奔波,人们总希望能在旅行车上进行充分的休息。然而在乘车时,由于人体始终要保持坐姿,人体中的血液会大量流入下肢,长时间不能回归心脏,增加人体的疲劳感觉,会使原本疲惫不堪的人体更加难以承受。有的旅游车的座位上设置有脚蹬,以缓解人们在乘车过程中的疲劳,但这种车上自带的脚蹬不能根据人体的身高来自动调节高度,且其高度一般较低,不能使人体下肢尽可能的靠近人体心脏,加速血液归心,提高血液循环,缓解人体疲劳。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 一种可折叠且高度可调节的乘车用脚支撑。
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底座以及用于对人体足弓部位进行支撑的弧形板;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对支撑杆,每对支撑杆由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组成,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通过支撑座转动地固定于底座上;弧形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前横梁和后横梁,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均开设有两对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外固定腔和内固定腔,内固定腔位于外固定腔之间。
弧形板与乘客的足弓部位相配合,以缓解采用脚尖和脚后跟着地所带来的疲劳;底座通过支撑杆实现对弧形板的支撑作用。左、右支撑杆转动地设置于底座上,不仅可使脚支撑形成不同的高度,而且还可另弧形板与底座相贴合,形成尺寸较小的体积,以便于随身携带。
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所述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通过连接轴转动固定于支撑座上,支撑座与底座相固定。
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所述弧形板的长度为20 30cm。采用20 30cm的弧形板,即可实现地人体双脚的支撑作用。
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所述弧形板由软质塑料构成。采用软质塑料,有利于增加双脚放置在弧形板上的舒适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通过设置于人体足弓部位相配合的弧形板,有效地实现了对乘客脚心部位的支撑,缓解了乘客脚尖和脚后跟的疲劳,使得的人体下肢最大限度地靠近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使得乘客在旅途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休息。通过在底座上转动设置两对支撑杆,并在弧形板的前、后横梁上开设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外固定腔和内固定腔,使得整个脚支撑可形成高、低两种姿态,方便了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图1为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处于低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处于高姿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乘客使用本发明的脚支撑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I底座,2弧形板,3后横梁,4前横梁,5左支撑杆,6右支撑杆,7支撑座,8连接轴,9外固定腔,10内固定腔,11脚支撑,12脚部,13座椅,14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底座1、弧形板2、后横梁3、前横梁4、左支撑杆5和右支撑杆6 ;所示的底座为平板形状,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弧形板2呈上凸的弧形状,用于与人体的足弓部位相配合,实现对人体足弓部位的支撑,以缓解脚尖和脚后跟的疲劳;弧形板2的前后两边缘固定有前横梁4和后横梁3。底座I上设置有两对用于对弧形板2支撑的支撑杆,每对支撑杆有左支撑杆5和右支撑杆6组成。
如图3所示,给出了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处于低姿态的结构示意图,所示的左支撑杆5和右支撑杆6通过连接轴8转动地与支撑座7相固定,支撑座7固定于底座I的上表面,这样整个脚支撑就可有打开状态转变为如图2所示的合拢状态。将支撑杆的顶端从前横梁4和后横梁3上去下,转动支撑杆,令弧形板2靠近底座I,即可形成如图2所示的乘车用脚支撑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旅行携带十分方便。
如图4所示的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处于高姿态的结构示意图,前横梁4和后横梁3上均设置有与左支撑杆5和右支撑杆6相配合的外固定腔9和内固定腔10。两内固定腔10位于两外固定腔9之间。当左支撑杆5和右支撑杆6与两外固定腔9相配合时,即可形成如图3所示的低姿态;当左支撑杆5和右支撑杆6与两内固定腔10相配合时,即可形成如图4所示的高姿态,以便不同身高的人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如图5所示,给出了乘客使用本发明的脚支撑时的状态示意图,乘客坐在座椅13上,背部靠在靠背14上,双脚脚部12的足弓位置踩踏在脚支撑11的弧形板上,这样就使乘客的脚尖和脚后跟部位得以放松和休息,有效缓解了人们在旅行过程中的疲劳。而且通过脚支撑11对脚部12的支撑,使得人体下肢抬起,最大限度地靠近了人体的心脏位置,使得下肢血液回流加速,有效地缓解了人们在旅途过程中的疲劳。
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通过设置于人体足弓部位相配合的弧形板,有效地实现了对乘客脚心部位的支撑,使得乘客在旅途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休息。通过在底座上转动设置两对支撑杆,并在前、后横梁上开设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外固定腔和内固定腔,使得整个脚支撑可形成高、低两种姿态,方便了不同身高的人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乘车用脚支撑,包括起固定和支撑作用的底座(I)以及用于对人体足弓部位进行支撑的弧形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对支撑杆,每对支撑杆由左支撑杆(5 )和右支撑杆(6 )组成,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通过支撑座(7 )转动地固定于底座上;弧形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前横梁(4)和后横梁(3),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均开设有两对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外固定腔(9)和内固定腔(10),内固定腔位于外固定腔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车用脚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杆(5)和右支撑杆(6)通过连接轴(8)转动固定于支撑座(7)上,支撑座与底座(I)相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车用脚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的长度为20 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乘车用脚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由软质塑料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包括底座和用于对人体足弓部位进行支撑的弧形板;特征在于底座上设置有两对支撑杆,每对支撑杆由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组成,左支撑杆和右支撑杆通过支撑座转动地固定于底座上;弧形板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前横梁和后横梁,前横梁和后横梁上均开设有两对与支撑杆相配合的外固定腔和内固定腔,内固定腔位于外固定腔之间。本发明的乘车用脚支撑,通过弧形板实现了对乘客脚心部位的支撑,缓解了乘客脚尖和脚后跟的疲劳,使得的人体下肢最大限度地靠近心脏,有利于血液回流,使得乘客在旅途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休息。
文档编号B60N3/06GK103192752SQ20131012681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
发明者岐周 申请人:岐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