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952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阀单元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阀单元,充分地确保轮胎内腔内的气密性,并且使轮胎内腔内与外部电导通。在阀螺母与轮辋之间以及阀杆的凸缘部与轮辋之间分别配置有由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构成的电极对。在各电极对中,第一电极板通过与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第二电极板通过与凸缘部或阀螺母接触而与阀杆导通。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借助夹装在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的垫圈的躯体部而成为不导通。第一电极板与杆主体借助垫圈的第一突出部分而成为不导通。轮辋与阀杆借助垫圈的第二突出部分而成为不导通并且被密封。
【专利说明】阀单元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充分地确保轮胎内腔内的气密性,并且能够将轮胎内腔内与外部电导通的阀单元。
【背景技术】
[0002]近年,为了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而进行轮胎空气压监视系统(以下,简称为TPMS)的开发,即:测量轮胎的空气压力、温度,并将该信息向车身侧发送来通知驾驶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这样的TPMS需要轮胎的空气压传感器、发送机等电气装置使用的电。
[0003]因此以往,通过对轮辋设置贯通孔并使电线穿过该贯通孔,由此从设置于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源向轮胎内腔内的电气装置供给电。另外在布线后,通过用密封材料堵塞上述贯通孔,由此将轮胎内腔保持为气密。
[0004]然而电线是将多条单丝捆束后用合成树脂制的绝缘层覆盖而得到的。因此即使将绝缘层与贯通孔之间用密封材料堵塞,也由于在绝缘层内单丝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因此通过该间隙产生空气泄漏等而无法确保充分的气密性。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54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6]因此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阀单元,充分地确保轮胎内腔内的气密性,并且能够将轮胎内腔内与外部电导通。
[0007]本发明中技术方案I所述的发明是一种阀单元,
[0008]至少包括:
[0009]阀杆,该阀杆具有穿过轮辋的阀孔而向轮胎内腔内外延伸的筒状的杆主体、和设置在该杆主体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内端的凸缘部;
[0010]阀螺母,该阀螺母在比上述轮辋靠轮胎内腔外侧的位置螺旋紧固于上述杆主体,并在该阀螺母与上述凸缘部之间夹持轮辋进行固定;以及
[0011]垫圈,该垫圈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将该杆主体与轮辋之间密封,
[0012]该阀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0013]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凸缘部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和通过与上述凸缘部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以及
[0014]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阀螺母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通过直接或经由垫片与上述阀螺母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并且
[0015]上述垫圈包括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和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并且
[0016]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具有:[0017]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
[0018]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0019]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并且
[0020]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具有:
[0021 ] 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
[0022]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该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0023]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
[0024]另外技术方案7所述的阀单元,
[0025]至少包括:
[0026]阀杆,该阀杆具有:穿过轮辋的阀孔而向轮胎内腔内外延伸的筒状的杆主体、和设置在该杆主体的中间位置且在轮胎内腔外侧的凸缘部;
[0027]阀螺母,该阀螺母在比上述轮辋靠轮胎内腔内侧的位置螺旋紧固于上述杆主体,并在该阀螺母与上述凸缘部之间夹持轮辋进行固定;以及
[0028]垫圈,该垫圈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将该杆主体与轮辋之间密封,
[0029]该阀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0030]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阀螺母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和通过直接或经由垫片与上述阀螺母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以及
[0031]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凸缘部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和通过与上述凸缘部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并且
[0032]上述垫圈包括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和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并且
[0033]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具有:
[0034]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
[0035]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0036]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并且
[0037]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具有:
[0038]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
[0039]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该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0040]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
[0041]另外在技术方案2、8中,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具有第三突出部分,该第三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并且夹装在上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并且
[0042]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具有第三突出部分,该第三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配置在上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
[0043]另外在技术方案3、9中,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使用相同形状的电极板,并且
[0044]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以及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使用相同形状的垫圈。
[0045]另外在技术方案4、10中,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分从躯体部突出的高度Hb为上述第一电极板的厚度T的0.8?1.0倍。
[0046]另外在技术方案5、11中,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分的外周面相对于与上述躯体部的端面垂直的法线的角度Θ为O?45°的范围,并且第一突出部分的1/2高度位置处的直径Db与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的内径Dt相等。
[0047]另外在技术方案6、12中,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二突出部分从第一突出部分突出的高度Hh为轮辋的厚度Tr的0.5倍以下。
[0048]本发明的阀单元,将轮胎的阀杆与轮辋作为导线使用,由此能够将轮胎内腔内与外部电导通。
[0049]具体而言,在阀螺母与轮辋之间以及阀杆的凸缘部与轮辋之间,分别安装有由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构成的电极对。在各电极对中,第一电极板通过与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另外通过将垫圈的第一突出部分夹装在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由此第一电极板与阀杆成为不导通。另外上述第二电极板通过与凸缘部或阀螺母接触,由此与阀杆导通,通过与轮辋分离而保持为不导通。
[0050]因此配置于轮胎内腔内外的第一电极板彼此能够经由轮辋而相互导通,另外配置于轮胎内腔内外的第二电极板彼此能够经由阀杆而相互导通。
[0051]另一方面,在轮辋与阀杆之间,
[0052](a)通过阀螺母的螺旋紧固,而使阀螺母、第二电极板、垫圈的躯体部、第一电极板、轮辋、第一电极板、垫圈的躯体部、第二电极板以及凸缘部之间分别压接,以及
[0053](b)通过在阀孔与杆躯体部之间夹装垫圈的第二突出部分等来进行密封,从而确保轮胎内腔内的气密性。另外通过上述(b)而使轮辋与阀杆之间成为不导通。【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4]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阀单元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充气轮胎与轮辋的组装体的剖视图。
[0055]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剖视图。
[0056]图3是其分解立体图。
[0057]图4是表示组装前的状态的垫圈的侧视图。
[0058]图5 (A)、(B)是表示组装前的状态的电极板的俯视图以及剖视图。
[0059]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阀单元的剖视图。
[0060]图7是表示表1的导电性的测试方法的概念图。
[0061] 附图标记说明:1…阀单兀;3…轮辋;5…阀孔;6、7…电极对;6A、7A…第一电极板;6B、7B…第二电极板;10…阀杆;10A…杆主体;10B...凸缘部;11...阀螺母;12、12A、12B…垫圈;13…垫片;15...躯体部;16…第一突出部分;17…第二突出部分;18…第三突出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006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阀单元I的使用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充气轮胎2与轮辋3的组装体的剖视图。在本例中,在充气轮胎2与轮辋3所包围的轮胎内腔2H的内部,配置包括用于测量轮胎的空气压力、温度的传感器、发送机在内的公知的电气装置4。在本例中表示上述电气装置4固定于轮辋3的凹部3A的情况。
[0064]另外在设置于上述轮辋3的阀孔5中安装阀单元I。阀单元I包括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6和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7。并且在形成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6的第一、第二电极板6A、6B上分别连接从上述电气装置4延伸的正极(十)侧、负极(一)侧的电线8。另外在形成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7的第一、第二电极板7A、7B上分别连接例如从安装于车轮部3B等的电源(未图示)延伸的正极(+)侧、负极(一)侧的电线9。
[0065]图2、3表示阀单元I的第一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单元I是所谓的外紧固型夹紧阀,构成为至少包括:阀杆10、阀螺母11、垫圈(grommet) 12以及上述电极对6、7。
[0066]上述阀杆10具有:穿过上述阀孔5而向轮胎内腔内外延伸的筒状的杆主体10A、和设置在该杆主体IOA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内端的凸缘部10B。例如适合采用以JATMA等规格所规定的现有的阀杆作为该阀杆10。另外作为上述规格还能够列举出TRA、ETRTO等。
[0067]上述阀螺母11在比上述轮辋3靠轮胎内腔外侧的位置螺旋紧固于上述杆主体10A,在上述凸缘部IOB与阀螺母11之间夹持上述轮辋3进行固定。例如适合采用以JATMA等规格所规定的现有的阀螺母作为该阀螺母U。另外与以往相同,也可以在上述阀螺母11的内侧配置例如以JATMA等规格所规定的垫片13。
[0068]另外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6在上述凸缘部IOB与轮辋3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10A。该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6由第一电极板6A和第二电极板6B形成,其中第一电极板6A通过与上述轮辋3接触而与该轮辋3导通,第二电极板6B通过与上述凸缘部IOB接触而与上述阀杆10导通。[0069]另外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7在上述阀螺母11与轮辋3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10A。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7由第一电极板7A和第二电极板7B形成,其中第一电极板7A通过与上述轮辋3接触而与该轮辋3导通;第二电极板7B通过直接或经由垫片13而与上述阀螺母11接触(在本例中是经由垫片13接触),由此与上述阀杆10导通。
[0070]在本例中,从削减部件数的观点出发,上述第一、第二电极板6A、6B以及第一、第二电极板7A、7B使用彼此相同形状的电极板14。如图5所示,该电极板14具有:圆板状的基体14A,其具有供上述阀杆10插入的中心孔14A1 ;电线连接部14B,其从上述基体14A的外周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本例的电线连接部14B,在其前端部设置有铆接部分14B1,该铆接部分14B1截面形成为字状,用于铆接上述电线8 (或9)来进行压接,钎焊等。
[0071]另外上述垫圈12由非导电性橡胶构成,特别适合采用体积电阻率为1.0Χ1010Ω.αιι以上的材料。该垫圈12构成为包括: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12Α和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12Β。
[0072]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12Α具有: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6Α与第二电极板6Β之间的躯体部15、和从该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16、和从该第一突出部分16同心地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17。
[0073]上述躯体部15通过夹装在第一电极板6Α与第二电极板6Β之间,由此使上述第一电极板6Α与第二电极板6Β之间成为不导通。另外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通过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6Α (电极板14)的中心孔14Α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内,由此使上述第一电极板6Α与杆主体IOA之间成为不导通。另外上述第二突出部分17通过夹装在上述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内,由此将上述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密封并且成为不导通。
[0074]本例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12Α还具备从上述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的第三突出部分18。该第三突出部分18通过夹装在上述第二电极板6Β(电极板14)的中心孔14Α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内,由此将中心孔14Α1与杆主体IOA之间密封。另外第二、第三突出部分17、18有助于抑制第一、第二电极板6Α、6Β的晃动,从而确保气密性。
[0075]其中,如图4所示,在组装前的状态的垫圈12Α中,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从躯体部15突出的高度Hb优选处于上述第一电极板6Α (电极板14)的厚度T的0.8?1.0倍的范围。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的外周面相对于与上述躯体部15的端面垂直的法线η的角度Θ优选处于O?45°的范围,并且第一突出部分16的1/2高度位置处的直径Db优选为与上述第一电极板6Α (电极板14)的中心孔14Α1的内径Dt相等。另外上述第二突出部分17从第一突出部分16突出的高度Hh优选为轮辋3的厚度Tr (图2所示)的0.5倍以下。
[0076]在本例中,由于使用共通的电极板14作为第一、第二电极板6Α、6Β,因此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与第三突出部分18形成为截面相同形状。
[0077]另外在上述垫圈12Α中,上述第二突出部分17的直径Dc实质上与上述阀孔5的直径D5—致。另外垫圈12Α的中心孔的内径Dd实质上与上述杆主体IOA的直径DlO —致。另外第一、第三突出部分16、18的端面之间的厚度TH以JATMA等规格为基准,优选处于2.5?3.5mm的范围。
[0078]另外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12B与上述垫圈12A同样,具有:躯体部15、第一突出部分16以及第二突出部分17,在本例中还具有第三突出部分18。
[0079]上述躯体部15夹装在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7A与第二电极板7B之间。由此上述第一电极板7A与第二电极板7B之间成为不导通。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从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且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7A的中心孔14A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由此上述第一电极板7A与杆主体IOA之间成为不导通。上述第二突出部分
17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同心地突出,并且夹装在上述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由此将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密封并且成为不导通。上述第三突出部分18从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且夹装在上述第二电极板7B的中心孔14A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由此中心孔14A1与杆主体IOA之间被密封并且成为不导通。
[0080]在本例中,由于使用共通的电极板14作为上述第一、第二电极板6A、6B,因此上述垫圈12A、12B也使用共通的垫圈。
[0081]另外在上述垫圈12A、12B中,若上述第一、第三突出部分16、18的端面之间的厚度TH过小,则存在固定阀单元I时垫圈的压缩变形量减小从而气密性减小的倾向。相反若厚度TH过大,则由于阀单元I向轮胎内腔内侧突出的高度增高,因此轮辋组装性降低,从而拆下轮辋时导致使阀损伤的危险性。根据这样的观点,上述厚度TH优选处于2.5?3.5mm的范围。
[0082]另外上述第二突出部分17从第一突出部分16突出的高度Hh若超过轮辋的厚度Tr的0.5倍,则减弱第一电极板6A、7A向轮辋3的压接力,存在导电性降低的倾向。另外虽然只要突出高度Hh大于Omm就能发挥密封效果,但优选为0.2mm以上,更优选为0.5mm以上,最优选为1.0mm以上。
[0083]另外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从躯体部15突出的高度Hb若小于上述第一电极板6A、7A的厚度T的0.8倍,则导致气密性的降低的倾向。相反若超过1.0倍,则第一电极板6A、7A向轮辋3的压接力减弱,从而存在导电性降低的倾向。
[0084]若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的外周面的角度Θ超过45°,则上述第一电极板6A、7A的定中心的精度降低,产生第一电极板6A、7A的安装不量从而存在导致气密性降低的倾向。
[0085]另外对于第三突出部分18也同样,第三突出部分18从躯体部15突出的高度Hb优选为上述第二电极板6B、7B的厚度T的0.8?1.0倍,另外第三突出部分18的外周面的角度Θ优选处于O?45°的范围。
[0086]另外在阀杆10的中心孔内安装有与以往同样的阀芯20,并且阀盖40螺旋紧固于阀杆10的外端部。
[0087]接下来,图6表示阀单元I的第二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阀单元I是内紧固型夹紧阀,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区别点在于,改变了阀杆10的凸缘部IOB的形成位置、以及阀螺母11的安装位置。
[0088]具体而言,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阀杆10在杆主体IOA的中间位置并且在轮胎内腔外侧具有凸缘部10B。另外阀螺母11在比轮辋3靠轮胎内腔内侧的位置(在本例中为内端部的位置)螺旋紧固于杆主体10A。
[0089]因此,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6配置在阀螺母11与轮辋3之间,并且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7配置在凸缘部IOB与轮辋3之间。另外形成上述电极对6的第一电极板6A,通过与轮辋3接触而与该轮辋3导通,另外第二电极板6B通过直接或经由垫片13与阀螺母11接触(在本例中为经由垫片13接触),由此与上述阀杆10导通。另外形成上述电极对7的第一电极板7A,通过与轮辋3接触而与该轮辋3导通,另外第二电极板7B通过与凸缘部IOB接触而与上述阀杆10导通。
[0090]另外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12A具有: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板6A与第二电极板6B之间的躯体部15、从该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16、以及从该第一突出部分16同心地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17。上述躯体部15使上述第一电极板6A与第二电极板6B之间成为不导通。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通过夹装在第一电极板6A的中心孔14A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由此使上述第一电极板6A与杆主体IOA之间成为不导通。另外上述第二突出部分17通过夹装在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由此将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密封并且成为不导通。另外本例的垫圈12A具有第三突出部分18,该第三突出部分18从上述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且夹装在上述第二电极板6B的中心孔14A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
[0091]另外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12B具有:配置在上述第一电极板7A与第二电极板7B之间的躯体部15、从该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分16、以及从该第一突出部分16同心地突出的第二突出部分17。上述躯体部15使上述第一电极板6A与第二电极板6B之间成为不导通。上述第一突出部分16通过夹装在第一电极板6A的中心孔14A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由此使上述第一电极板6A与杆主体IOA之间成为不导通。
[0092]另外上述第二突出部分17通过夹装在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由此将阀孔5与杆主体IOA之间密封并且成为不导通。另外本例的垫圈12B具有第三突出部分18,该第三突出部分18从上述躯体部15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且夹装在上述第二电极板7B的中心孔14A1与杆主体IOA之间的间隙内。
[0093]上述第一电极板6A、7A、第二电极板6B、7B以及垫圈12A、12B的各部的尺寸设定为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
[0094]以上,对本发明的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述,但本发明不限定于图示的实施方式,而是能够变形为各种方式来实施。
[0095]实施例
[0096]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基于表1的规格试制了图2表不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单元,并且对各供试产品的导电性、气密性、轮辋组装性进行测试并相互进行了比较。
[0097]各供试产品的阀杆使用JATMA规格的形式“JS102”。阀螺母使用JATMA规格的形式“BN1”。垫片使用了 JATMA规格的形式“R12”。轮辋3的厚度Tr为3.0mm,阀孔5的直径D5为11.5mm。垫圈的直径以及电极板的直径均为16mm。
[0098]( I)导电性:
[0099]将村田制作所制造的压电元件30 (产品号:7BB-20-6)的两极与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第二电极板6A、6B连接,如图7所示,在使上述压电元件30在下述条件下变形时,在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第二电极板7A、7B之间测量到20V以上的电压时表示为〇,将IOV以上且小于20V的情况表示为Λ,将小于IOV的情况表示为X。Λ为合格等级,X为不合格的等级。
[0100]变形条件,将压电元件30载置于橡胶台座31 (橡胶硬度:硬度计A硬度50),利用前端直径为IOmm的橡胶制圆锥台的按压件32 (橡胶硬度:硬度计A硬度50)以80mm/分的速度按压压电元件30的中心部,使压电元件的中央部变形1_。
[0101](2)气密性:
[0102]通过目视来确认将轮胎进行轮辋组装且填充了 300kPa的内压时空气有无从阀周边泄漏。评价是对阀周边涂抹肥皂水,将未产生气泡的情况表示为〇,将存在产生气泡的倾向的情况表示为Δ,将明显产生气泡的情况表示为X。Δ为合格等级,X为不合格的等级。
[0103](3)轮辋组装性:
[0104]拆下轮辋时,由于解除嵌合状态,所以使轮胎胎圈落到轮辋的中部凹槽(dropcenter)(凹部)时,将顺利地落下且轮胎胎圈不带伤痕的情况表示为〇,将虽存在卡挂倾向但轮胎胎圈不带伤痕的情况表示为△,将卡挂且轮胎胎圈带有伤痕的情况表示为X。Δ为合格等级,X为不合格的等级。
[0105]表1
【权利要求】
1.一种阀单元, 至少包括: 阀杆,该阀杆具有穿过轮辋的阀孔而向轮胎内腔内外延伸的筒状的杆主体、和设置在该杆主体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内端的凸缘部; 阀螺母,该阀螺母在比上述轮辋靠轮胎内腔外侧的位置螺旋紧固于上述杆主体,并在该阀螺母与上述凸缘部之间夹持轮辋进行固定;以及 垫圈,该垫圈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将该杆主体与轮辋之间密封, 该阀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凸缘部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和通过与上述凸缘部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以及 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阀螺母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通过直接或经由垫片与上述阀螺母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并且 上述垫圈包括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和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并且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具有: 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 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并且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具有: 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 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该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具有第三突出部分,该第三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配置在上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并且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具有第三突出部分,该第三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配置在上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使用相同形状的电极板,并且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以及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使用相同形状的垫圈。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分从躯体部突出的高度Hb为上述第一电极板的厚度T的0.8~1.0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分的外周面相对于与上述躯体部的端面垂直的法线的角度Θ为O~45°的范围,并且第一突出部分的1/2高度位置处的直径Db与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的内径Dt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二突出部分从第一突出部分突出的高度Hh为轮辋的厚度Tr的0.5倍以下。
7.一种阀单元, 至少包括: 阀杆,该阀杆具有:穿过轮辋的阀孔而向轮胎内腔内外延伸的筒状的杆主体、和设置在该杆主体的中间位置且在轮胎内腔外侧的凸缘部; 阀螺母,该阀螺母在比上述轮辋靠轮胎内腔内侧的位置螺旋紧固于上述杆主体,并在该阀螺母与上述凸缘部之间夹持轮辋进行固定;以及 垫圈,该垫圈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将该杆主体与轮辋之间密封, 该阀单元的特征在于,具有: 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内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阀螺母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和通过直接或经由垫片与上述阀螺母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以及 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该轮胎内腔外侧的电极对包括:在上述凸缘部与轮辋之间外插于上述杆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轮辋接触而与该轮辋导通的第一电极板;和通过与上述凸缘部接触而与上述阀杆导通的第二电极板,并且 上述垫圈包括由非导电性橡胶形成的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和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并且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具有: 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 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并且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具有: 躯体部,该躯体部夹装在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将该第一电极板与第二电极板之间设为不导通;第一突出部分,该第一突出部分从该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上述第一电极板与阀杆之间设为不导通;以及 第二突出部分,该第二突出部分从上述第一突出部分同心地突出,并且通过被夹装在上述阀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由此将该阀孔与杆主体之间密封并且设为不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具有第三突出部分,该第三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内侧同心地突出,并且夹装在上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并且 上述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具有第三突出部分,该第三突出部分从上述躯体部朝向轮胎内腔外侧同心地突出,并且配置在上述第二电极板的中心孔与杆主体之间的间隙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以及轮胎内腔外侧的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使用相同形状的电极板,并且 上述轮胎内腔内侧的垫圈以及轮胎内腔外侧的垫圈,使用相同形状的垫圈。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分从躯体部突出的高度Hb为上述第一电极板的厚度T的0.8~1.0倍。
11.根据权利要求7~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一突出部分的外周面相对于与上述躯体部的端面垂直的法线的角度Θ为O~45°的范围,并且第一突出部分的1/2高度位置处的直径Db与上述第一电极板的中心孔的内径Dt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7~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组装前的状态下,上述第二突出部分从第一突出部分突出的高度Hh为轮辋的厚度Tr的0.5倍以下。
【文档编号】B60C23/04GK103895458SQ20131066247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久保田康弘, 山口五郎 申请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