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611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尤指可广泛运用于各式自行车款,以快速组装固定自行车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专利证书号1329578所示,传统自行车无内胎轮圈的安装方法及组成结构,其是由以线材端部固定一磁吸件,并将线材另一端以弹性钩穿过接头后以勾设定位;将线材及磁吸件由较大的气嘴孔置入无内胎式轮圈内部空间后,强力磁件吸取磁吸件通过轮辐接孔,再以线材拉引带动接头顺畅以接杆方向进入轮辐接孔;先以作业人员手指定位接头,至施预设拉力于该线材,此时,该线材的弹性钩运用弯曲部变形后令钩部滑入接头轴向贯穿孔,并且快速令弹性钩脱离接头,此时作业人员就能安装辐条(图中未示)于接头的贯穿孔的螺纹上,而完成无内胎轮圈的安装工作。因此,前述无内胎轮圈的安装方法步骤实在过于繁杂,且需耗费相当多的组装时间与成本,尤其在现今景气不佳、工资高涨且微薄利润的情况下,如何提升组装效率,且快速方便组装自行车的无内胎轮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设计方式。是以,如何针对常见自行车的无内胎轮圈的组装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发改进,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发明人即有鉴于此,乃思量及创作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开发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进,乃推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出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节省组装时间与成本,提升整体组装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 新型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于轮圈与轮毂之间固设有多条辐条,该辐条一端螺锁固定件的一端,并藉由该固定件另端固设于轮圈内环壁所设的多个固定孔,且该辐条另端则固设于轮毂二侧凸缘部的固接孔,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固设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的一端形成有一环设多个轴向剖槽的中空管壁段,该中空管壁段前端形成有一小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一外径,而该中空管壁段相异于第一外径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大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二外径,且该中空管壁段的外径由第二外径向第一外径呈渐缩状;藉此,该固定件藉由具弹性的中空管壁段而快速扣固于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上。本实用新型的有效增益在于利用该固定件环设多个轴向剖槽的中空管壁段具有弹性,直接快速将该固定件的中空管壁段卡入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内,使该固定件扣固在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上,使生产者能更加方便、快速地完成组装自行车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进而提升组装效率并减少组装成本与时间。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0007]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固定件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扣固于轮圈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扣固于轮圈剖面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件扣固于轮圈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于轮圈10与轮毂20之间固设有多条辐条30,该辐条30 —端螺锁固定件40的一端,并藉由该固定件40另端固设于轮圈10内环壁101所设的多个固定孔102,且该辐条30另端则固设于轮毂20 二侧凸缘部201的固接孔202,该固定件40固设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的一端形成有一环设多个轴向剖槽41的中空管壁段42,该中空管壁段42前端形成有一小于该固定孔102孔径的第一外径43,而该中空管壁段42相异于第一外径43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大于该固定孔102孔径的第二外径44,且该中空管壁段42的外径由第二外径44向第一外径43呈渐缩状;藉此,该固定件40藉由具弹性的中空管壁段42而快速扣固于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上。其中,该固定件40邻近中空管壁段42设有一环凸部45,该环凸部45外周缘大于该固定孔102的孔径。其中,该固定件40扣固于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上,该轮圈10内环壁101位于该固定件40的第二外径44与环凸部45之间。
·[0015]又其中,该固定件40螺锁该辐条30的一端设有内螺纹46,该辐条30相对应设有外螺纹47与该固定件40相互螺锁。再者,请参阅图6所示,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与该固定件40的内螺纹46相互螺锁,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螺锁至该固定件40的中空管壁段42,并使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端部凸伸出该中空管壁段42的前端,而该中空管壁段42受到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的推迫而向外扩张。藉由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情形说明如下:当本实用新型组装轮圈10与辐条30时,需利用该固定件40的中空管壁段42卡入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内,由于该中空管壁段42是呈中空管状且环设有多个轴向剖槽41而具有弹性,而且,该中空管壁段42的外径由第二外径44向第一外径43是呈渐缩状,如此,该固定件40的中空管壁段42可快速利用第二外径44与第一外径43之间的具弹性外径斜度直接快速卡入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内,而该固定件40的环凸部45恰位于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之外,因此,该固定件可扣固在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上,然后再将该固定件40与辐条30相互锁固。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是将组装该辐条30螺锁至该固定件40上时,可螺锁该辐条30并使其外螺纹47端部直接凸伸出该中空管壁段42的前端,而该中空管壁段42受到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的推迫而向外扩张。上述已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组合的相关位置做一详述,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更为卓著,以下兹就其使用情形及预期达到的功效、优点说明如后:[0020](一)本实用新型利用该固定件40的中空管壁段42由于环设有多个轴向剖槽41而具有弹性,将该固定件40中空管壁段42直接快速卡入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内,使该固定件40扣固在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上,使生产者能更加方便、快速地完成组装自行车的无内胎式的轮圈10与辐条30,进而提升组装效率并减少组装成本与时间。(二)本实用新型将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直接螺锁并凸伸出该中空管壁段42的前端,而该中空管壁段42受到该辐条30的外螺纹47的推迫而向外扩张,使该固定件40与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之间得到更佳的扣固效果。(三)该固定件40扣固在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上,该轮圈10内环壁101恰位于该固定件40的第二外径44与环凸部45之间,如此,可防止该固定件40掉落在轮圈10内环壁101的固定孔102内。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能有效解决常见结构缺点,并能为所属技术领域中普通知识者所理解而轻易实施,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 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于轮圈与轮毂之间固设有多条辐条,该辐条一端螺锁固定件的一端,并藉由该固定件另端固设于轮圈内环壁所设的多个固定孔,且该辐条另端则固设于轮毂二侧凸缘部的固接孔,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固设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的一端形成有一环设多个轴向剖槽的中空管壁段,该中空管壁段前端形成有一小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一外径,而该中空管壁段相异于第一外径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大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二外径,且该中空管壁段的外径由第二外径向第一外径呈渐缩状;藉此,该固定件藉由具弹性的中空管壁段而快速扣固于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邻近中空管壁段设有一环凸部,该环凸部外周缘大于该固定孔的孔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扣固于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上,该轮圈内环壁位于该固定件的第二外径与环凸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固定件螺锁该辐条的一端设有内螺纹,该辐条相对应设有外螺纹与该固定件相互螺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辐条的外螺纹与该固定件的内螺纹相互螺锁,该辐条的外螺纹螺锁至该固定件的中空管壁段,并使该辐条的外螺纹端部凸伸出该中空管壁段的前端,而该中空管壁段受到该辐条的外螺纹的推迫而 向外扩张。
专利摘要一种无内胎式轮圈与辐条的快速固定结构,于轮圈与轮毂之间固设有多条辐条,该辐条一端螺锁固定件的一端,并藉由该固定件另端固设于轮圈内环壁所设的多个固定孔,且该辐条另端则固设于轮毂二侧凸缘部的固接孔,该固定件固设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的一端形成有一环设多个轴向剖槽的中空管壁段,该中空管壁段前端形成有一小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一外径,而该中空管壁段相异于第一外径的预定位置处形成有一大于该固定孔孔径的第二外径,且该中空管壁段的外径由第二外径向第一外径呈渐缩状;藉此,该固定件可藉由略具弹性的中空管壁段而快速扣固于轮圈内环壁的固定孔上。
文档编号B60B1/04GK203142271SQ20132008398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2日
发明者许资胜 申请人:许资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