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1070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汽车安全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锚,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高压气储罐、电动闸阀和气动发射器,气动发射器的发射管内设置有弹射锚,弹射锚的尾端通过拉绳与汽车连接,电动闸阀的控制开关设置于汽车驾驶室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气动发射器分布于汽车底部的两侧,每侧气动发射器为至少两个,所述电动闸阀与气动发射器一一对应,各气动发射器之间并联设置,布置合理,弹射锚钩住固定物的几率大,并且便于分别发射左右两侧的弹射锚,控制方式更加合理。
【专利说明】汽车安全锚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行驶安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行驶中发生侧翻坠崖时用于将其锚定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高速行驶过程中,在遇弯道转向、遇突发事件紧急避险等情况下急打方向盘,汽车受惯性离心力以及汽车侧面的风力等,容易发生车身侧翻甚至坠崖的惨剧。虽然通过一定技术可以预防汽车侧翻,但侧翻坠崖仍难免发生,而汽车一旦侧翻坠崖后的补救措施尚未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安全锚,该汽车安全锚在汽车发生侧翻坠崖时可将汽车锚定在道路周围的固定物上,从而避免车祸发生。
[0004]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安全锚,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高压气储罐、电动闸阀和气动发射器,所述气动发射器的发射管内设置有弹射锚,弹射锚的尾端通过拉绳与汽车连接,所述电动闸阀的控制开关设置于汽车驾驶室内。
[0005]进一步,所述气动发射器为至少两个,所述电动闸阀与气动发射器一一对应,各气动发射器之间并联设置。
[0006]进一步,所述气动发射器分布于汽车底部的两侧。
[0007]进一步,所述拉绳为钢绳或铁链。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安全锚,依次连接的压缩机、高压气储罐、电动闸阀和气动发射器,气动发射器的发射管内设置有弹射锚,弹射锚的尾端通过拉绳与汽车连接,电动闸阀的控制开关设置于汽车驾驶室内,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另外,气动发射器分布于汽车底部的两侧,每侧气动发射器为至少两个,所述电动闸阀与气动发射器一一对应,各气动发射器之间并联设置,布置合理,弹射锚钩住固定物的几率大,并且便于分别发射左右两侧的弹射锚,控制方式更加合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安全锚,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高压气储罐2、电动闸阀3和气动发射器4,所述气动发射器4的发射管内设置有弹射锚5,弹射锚5的尾端通过拉绳6与汽车连接,所述电动闸阀3的控制开关7设置于汽车驾驶室内。压缩机I生成高压气体并存储于高压气储罐2内,汽车发生侧翻时控制开关7控制电动闸阀3打开,高压气体进入气动发射器4内进而发射弹射锚5,弹射锚5钩住道路周围的固定物通过拉绳6将汽车锚定。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4为至少两个,所述电动闸阀5与气动发射器4 对应,各气动发射器4之间并联设置,多个气动发射器4可以增加弹射锚5勾住固定物的几率。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动发射器4分布于汽车底部的两侧。无论汽车向哪个方向侧翻,都可以发射相反一侧的弹射锚5,更有利于减少事故的损失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拉绳6为钢绳或铁链,钢绳或铁链的强度高、柔性能达到要求。
[0015]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安全锚,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压缩机(I)、高压气储罐(2)、电动闸阀(3)和气动发射器(4),所述气动发射器(4)的发射管内设置有弹射锚(5),弹射锚(5)的尾端通过拉绳(6)与汽车连接,所述电动闸阀(3)的控制开关(7)设置于汽车驾驶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安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发射器(4)为至少两个,所述电动闸阀(5)与气动发射器(4) 对应,各气动发射器(4)之间并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安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发射器(4)分布于汽车底部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安全锚,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绳(6)为钢绳或铁链。
【文档编号】B60R21/00GK203419095SQ20132038525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8日
【发明者】姚心心, 范建泓 申请人:姚心心, 范建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